|
选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y: w! @0 A0 e1 B8 t* `( u ?
4 e( P5 |, {8 B* G# O4 J
[中观总义讲解·圆春法师]中观总义 第一课 中观总义
1 K; Q0 u n% h" X( U; @( u3 D
# ?, ^, z" P; t0 Q4 e: P! z8 S9 m. h m# ^ J
《中观总义》第一课
& S- g- F; N* u, J! v' t. z益西彭措堪布造 圆春法师讲授
3 X' _. ~4 B& h( Q: \* U首先我们做一个祈祷,祈祷释迦佛,祈祷全知麦彭仁波切,祈祷大恩至尊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祈祷他们能够赐予加持,能够在一个般若班开端的时候产生吉祥义,而且使这种吉祥能够无尽的相续下去,所以我首先祈祷一下传承上师。
) J9 x6 G& h- | U, {( o3 k, n
, ?! D* r+ u- v8 p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4 m) o( S, T% w7 S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 q8 Y3 _9 V" }5 P$ q8 F觉空文殊童子之加持,密意界中获证八辩才;
* O2 A, q& ]3 }! f& O& W4 D教证法藏海洋尊胜主,至诚祈祷不败尊胜尊。( m# v5 \6 E+ \* W* y2 E
圣境五台三大净土中,文殊智慧加持入心者;
7 U8 ]. ]4 s- Q$ x4 U) i6 C晋美彭措足下诚祈祷,降临证悟意传求加持。
( `$ x2 X0 p3 x4 k/ U: Z5 n5 _, E- E O* _3 g( z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 d* d8 }. k( `8 o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 y" Q5 B0 ^* K
+ H$ g# C9 w/ E* j0 C$ x) L为度化如虚空般无量无边、如同我们生生父母一样的无量众生得到究竟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请大家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 f# s* V5 r( E- L5 y, X; J+ C发起菩提心之后,我们今天一起来共同学习般若班的第一堂课《中观总义》。! y5 W' K' I9 S9 h, s6 U6 A, X( o
这个《中观总义》是益西彭措堪措布以前在讲《入中论》的时候,中间旁述的一个内容,这个内容将整个中观般若教法大概的内函、框架,全部给我们展示出来。所以这个《总义》学习之后,我们对般若班的课程以后开设,你就看到,所有般若班课程都要完成这个《总义》当中的、内涵的学习,是更具体化地完成这里面所提示的内容。所以在一个法学习之前,或者在一系列的法学习之前,已产生一个总体的概念是非常具有意义的。这样你后面的闻思就会感觉到,每一步都有着具体的,在大框架当中是处在什么地方。否则我们刚开始没有个总体观,没有个总体概念,学法的时候,总是没有感觉触及到一种完整的体系,内心当中还是觉得很零碎的一个佛法。所以我们今天学习《中观总义》,对于般若班一个开端来说,那是一个非常殊胜或者极为必要的安排。上师也要求我们在般若班开班的时候,必须要学好这个《中观总义》。甚至在这里面,所提到的内容几乎都是我们所有中观要解决的问题。就像这里面讲到的自续派和应成派,也许很多道友是第一次听到:“什么叫自续派?什么叫应成派?”对这一个词语很陌生,但是你如果从一开头的时候不接触这些名词,以后我们在辨析中观义理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些概念,你到时候就会晕车。所以提前把一些最关键的概念建立,能够在之前把佛法中观要义的内容学好,这对于后面的般若班的学习,将会是一个无上的助缘。7 o q1 |2 f; k5 G% q8 o
我们首先看“中观”。中观在汉地弘传是非常广泛的,在佛经当中通常讲的叫般若,在论典当中讲的比较多的叫中观。尤其从龙树菩萨开始弘扬中观第二般若法门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中观的用词从印度、藏地、汉地,处处都看到弘扬般若中观的教法,所以在经典当中我们看的最多的就是“般若”或者“无我”;而在论点当中,我们最容易看到的就是“中观”,或者“中道”,或者“第一谛”。: G! l! G$ ]0 k; ?; i" s
为什么佛法要用中观来给我们介绍般若呢?因为我们知道般若的大智慧,而什么样的智慧才叫做大智慧呢?很多人的智慧按照古大德的描述,就像日下孤灯。由整个人类的智慧放到中观,或放到佛陀的智慧下面,那么他就一点都显示不出他的光彩,全部被映蔽了。" ~' T, y+ ]8 Y1 N( p5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子的一种状态呢?其实“中”字给我们介绍的意义很重要,因为其他介绍的智慧他都没有“中”,都是在“边”上面,“边”是什么意思?“边”也就是说插在边上,而没有接触我们诸法的中心内涵,和我们的这种诸法所宣说的心要大智慧,他并没有站在这种智慧当中。然后我们想一想,用“中”这个字,他有什么样一种殊胜的地方呢?也就是“中”不是“边”的意思。我们在学习中观的时候要认识到他的用法。有一种用法就是说“中”完全不是“边”;另外一种用法,远离了一切边的真实性就叫做“中”,这两种表示是完全不一样的。前面一种表示是从“无遮”的方式,后面一种表述是从“非遮”的方式,也就是我们有没有建立这个“中”,后面的方式是建立“中”的,也就是说,不是“边”就是“中”,远离了一切边执戏论,建立诸法真实性这就叫做“中”,而假如说我根本不说有没有一个真实,完全打破一切边执戏论,从来没想建立一个“中”。就像《三摩地王经》当中所说的那样,远离了一切边以后,连一个“中”也无有建立,这种抉择方法,就是二转无相法门当中,尤其应成派最了义的中观义理。
' T8 N1 S- X: s0 m+ x8 V所以你接触的般若,介绍是在二转的方式上面去介绍的,还是从三转的方式去介绍的,这一点你必须分清楚。所以中观实际上有两种中观,一种叫做自空中观,一种叫做他空中观。二转般若法门给我们介绍的就是自空中观,而三转的了义的这些法门就叫做他空中观。4 b8 M) u8 I4 d8 ?5 Q6 o
这两种中观的介绍方式是不一样的,一种是用胜义理论,一种是用名言理论。胜义理论抉择出来的就是诸法自空,而诸法自空也就是他本体是一个空性的,本体自空的时候,并不说其他法不空,就在诸法上面说他完全是空性离戏的。9 Q# L! U9 F5 }+ {
接下来我们学了后面内容会发现到这一点,很多的辩论都是在这上面辩论的,自续派和应成派的辩论,就是在有没有建立一个“中”上面,有没有建立一个“边”上面,所以最后连一个“中”的也不会建立,用“中”这个词最主要是打破一切“边”。因为我们众生的智慧,无法去接触到佛陀的中道实相第一义谛的智慧。所以我们在认识万法的时候,经常是在一些边执戏论上面,做一些毫不触及真实胜义的一些妄想。所以,为了打破这些妄想的时候,就说“中”,一说“中”的时候,就是一法不立。假如说有一法可立,那又落到“边”里面去了,他就不叫做“中”。所以,“中”是一法不立的一个般若,那么这是从二转的了义的抉择上面来说的,如果站在三转上面来说,也就是说有着超越一切边执戏论的般若心体。中道实相会给我们这样子认定。甚至如果有些道友会学吉藏大师所著的《中论疏》,你看吉藏大师的《中论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