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3-18 15: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天夜晚,朱文公梦到神说:「你这一念感动天!」足疾马上就好了。(《德育古监》第一五○页)
6 J# O' N( Z$ S* g: F2 m# z/ u o! {; E R5 M
伪造斗秤,遭受天谴8 }) a3 i7 L2 U+ D: Z
# A, Q% {; y8 C5 m 四川的黎永政,善於制造容器和秤子。他能随著客人的意思或吩咐,打造轻重增减的斗秤,而且收取比平常贵一倍的价钱。只要有人出高价,他便昧著天良打造。因此许多不顾天理道义的小人,登门请他打造。
! Y; b! _# [+ ~/ Y' {+ C 後来,他跟两个儿子都变成瞎子,而且五只手指受伤残废,手节凋落而死。+ o( E4 o; S: X4 [0 M+ a8 T/ M
古人有一首诗说:「越奸越巧越贫穷,奸巧原来天不容。富贵若从奸巧得,世间呆汉吸西风。」(《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三十七页)- |; v5 A0 p9 S1 c/ u
5 P5 b7 g5 Q. {2 s7 i
不学点金,三千功圆4 u: l& W# L' X: t) R
9 R) R6 T7 _: w, b+ s) V, P 汉锺离成仙後,先教吕洞宾道法。他告诉吕洞宾说:「点铁成金的方法,可以济世!你想不想学?」
9 M D. d5 L# M1 I1 J! O& }6 l 吕洞宾问:「点铁成金以後,金子会不会再变回铁!」
6 J" M' L: U# X; P 汉锺离回答:「五百年後,就会变回原来的质料!」4 i3 H! N- R$ s ~; w
吕洞宾说:「这样会害到五百年後的人,我不愿意学!」
% T. N% n2 N& i/ C& T& ]5 W& t 汉锺离告诉吕洞宾:「修仙要积三千功行,你说这句话,三千功行就圆满了!」(《德育古监》第一四九页)' J& G+ @' v8 y+ r
9 m% w+ R( x3 u+ v- K! l+ k4 H
丢弃假银,子孙贤贵
7 h: H2 T. o/ ?3 d( h
5 ]0 {$ U+ u# |. g 孙蜃川尚书的祖父,有一天出售货物後,得到二两银子,他拿去请别人监定,发现是假银子。0 Y" K% a, J7 P8 E$ R
他心里想:「这银两既然不能用,我岂可留下来误害他人?」
t: O! a6 p( m( v2 X) S 於是,他就走到东河的水边,又在水里走了数十步,将假银投到湖的深处。
. r* Y; M/ v$ i( L, E" o/ D, ^ 後来,他的儿子考取功名做了副使。孙子就是蜃川,也因贤能而当上尚书。. y4 y0 m$ K7 c* _
孙老先生将假银丢弃湖心,他的存心跟吕纯阳仙祖不学点石成金正好相似。子孙显贵还只是果报当中比较小的而已。(《感应篇汇编》第四卷第三十八页)
1 V( _7 }) m0 B O: V2 Y- H3 {& s
+ S' I4 m, N7 {% A, V* `2 w" o 原谅下人,甘心受损
4 X1 O2 ?( t! Q5 u% E$ i
$ W o" S3 n, E4 s( |* B% [$ F 胡子远的父亲,是唐安人。
7 e k, W/ j" J6 N, S! |5 \0 b 他的家境十分富裕,他曾委托一位仆人掌管钱币,结果得到五千串钱(每一串有一千文钱)都是假的钱币。+ [5 P3 n: N% h0 ?# r8 b- N" X
那位仆人不久便逝世了,胡家家人想告仆人家属诈钱。胡子远说:「那位仆人已经死了,我那里忍心让他的遗孤对簿公堂?」1 b" q: t. J" t9 g4 k9 W; V
有人告诉胡子远:「如果你把这五千串假钱半价卖给别人,尚可以得到二千多串真钱,不是很好吗?」
* T! d1 D( Q0 [ 胡子远说:「不行!这样终究会害到别人!」
# W3 N9 l: N- c4 o* V* r5 J6 i 於是,就用火把这五千串假钱完全焚毁。後来他家突然变得显贵。(《德育古监》第四十八页): y% f D* Z+ k
0 q$ W6 z% u# e: q& Z- f; t! v 不彰人短,吃亏受福- \& @" S3 c$ j/ t
( j L2 a, r6 L. _* P y% } 有一天晚上,文徵明投宿在某一富贵人家。翌日早晨主人尚未出来,他躺在帐中等待,恰巧有一位朋友来了,徘徊而且四处东张西望,看见桌上有一只金杯,急忙放入袖中,并且调头就走。: S" c0 H, S) L$ v
文徵明认识这位朋友。
+ o* N) z9 L9 g1 L, V( E& z- c* `3 {; j 等主人出来後,文徵明告诉主人说:「我今天有急用,刚才看见桌上有金杯,迫不急待,已派遣仆人先拿走了,怎麽办呢?」1 H$ P) V' ^- a5 C7 J
主人回答:「是!是!」
8 x u! x7 B7 d/ D 文徵明又说:「您这只金杯有多重呢?价值多少钱呢?改天如果遗失,我应当用钱赔偿您!」
/ L$ S' M1 ~* {9 H) w* _, K. A; d 主人又回答:「好啊!」: y3 K8 S( ?; r9 m: O: c4 p. @2 a
文徵明回家後,便卖田偿还金价,而且始终没有向人说这件事的原委。
+ c" y# x! _. D/ k( ] 文徵明後来高寿,而且享有大名。他的孙子文震孟,考中状元,又当了宰相。(《感应篇注训证》第七十四页)$ X6 b8 x9 A2 D& r" D7 c
% L1 o0 {$ z }" X# y 取价虽少,又有何损* L5 J1 z5 H9 c& l% }) g/ n1 V5 }
) ~8 z8 c: V/ O2 z+ d5 l2 u
魏时举是北魏时钜鹿人。/ F* k/ w" F. Y% O
遇到岁收不好,谷价狂~FM3BX1;飙~I;腾贵时,他便打开仓库卖出米粮,价钱只是别人的半价。& |8 W/ U' p) ] j; `" s1 t
他曾经对别人说:「凶岁的半价即是丰时的全价。虽然少拿了,可是又有什麽损失呢?假使没有遇到歉收,难道就能只想赚钱吗?」
) n% Q/ F9 o1 ?9 k 他的儿子魏收节,一直升官,终於当上仆射(相当於宰相)。(《德育古监》第九十一页)0 G# n' p1 p9 n1 v$ ~ c
6 O( h7 @7 B0 Y d/ Q% ~4 J
宽厚让步,即占便宜
# {/ J+ S4 H2 ?% g8 j: X) G) i ( z" U) U4 l5 ]6 {$ U3 x
东海的钱老先生致富後,想要居住在城里。1 b- n5 a X. w! Q3 o, d3 ^, u) {
有人告诉他:「那一栋房子,已经有好多人出价七百两银子,而且即将成交了!」
9 @& t$ ^& W: d- A 钱老先生看完房子,竟然出价一千两银子。钱家子弟不以为然,议论纷纷。钱老先生说:「我们都是小市民,屋主违背众人而卖我,我不多出一些钱,怎麽塞住大众的口舌呢?而且欲望没有满足,争端便不会平息的。我们以一千两银子买到价值七百两的房地产,屋主的愿望已经满足,而别人也不会想在这栋房子上面图利,从此以後,钱家的世业就可以不必耽忧了!」3 Y" r' t9 _' }8 d; }
不久,其他房子多因为价钱太少而请求补贴,或者被原主转赎回来,而发生诉讼,只有钱家安稳平顺,毫无风波。
9 ~3 ?; a- y2 p, F/ Z (评)宽厚的人不占别人的便宜,占别人便宜的人不宽厚,这两条行径完全不同,所以将来的遭遇也不会一样。钱老先生步步为自己将来占便宜而预留余地,他只用了一种方法:宽厚。知道宽厚就是占便宜,便是善於占便宜;知道占便宜的方法在宽厚,对於宽厚也就毫不怀疑了。(《德育古监》第一百十五页)
* D# A" v! [6 _( J6 b4 e 在古代重土的观念下,通常生活比较困苦,或者经济比较拮据的人才会卖房子,所以买的人多给他一些价钱,应该是宽厚的行为。然而,对於现代那种专以买卖房地产而赚钱的大商人或仲介公司,又是另当别论。(著者注)6 P. m1 T% H& @ y. @
2 [7 R4 R/ d$ m0 ]7 ]
忍饥助人,乐在其中
9 C$ n* _' ]' U3 |" h8 N
) r5 r0 [' \/ t9 ?- R" n) j4 @ 江西有一位舒先生,在湖广一带借用学馆教导孩童长达两年之久。
4 E* i3 P2 M1 l+ _# a2 _0 s 有一天,他与其他乡里的私塾教师一齐搭船返回故乡,中途他登岸散步时,听到有一位妇人哭得非常伤心。
3 ^9 l" d. {# H M4 T' K; k1 q% y 舒先生问:「你为什麽哭呢?」
8 M6 @! O$ f M5 T 妇人答道:「我丈夫欠官府十三两银子,即将卖我以偿还债务,我走了以後,年幼的婴孩必会因为没人哺乳而死去,所以我才这麽悲伤!」
# P, I6 T: k% U4 P 舒先生说:「与我同船的都是江西各地的私塾教师,他们每人出一两银子,就可以解决你的难题了!」
! w& y0 p4 @9 V 当舒先生回来告诉其他同行的人,他们都不答应捐这一两银子。於是,舒先生便将两年来所得的薪饷全部捐给那位妇人。
1 \* v2 g7 k- _7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