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m) r9 f( p' r# Z t$ V
5 B t" ], f; g* _5 A! J- M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一卷)
% T- y! h! a3 N/ M: S! Y2 z: j4 V; C+ ]: J, j2 k: G
9 Y3 Q+ Y6 v8 n9 ~' k/ `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一卷)/ _6 e% m3 q: F1 U. p
净公上人讲述; Y+ t4 N4 O8 P* S$ L
中国深圳凤凰卫视 x5 Q' i& X. k' K
(此讲录出自净公上人专集文字讲堂)
9 ]; r1 a8 Z; G4 D5 b8 D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能够在凤凰卫视的摄影棚跟大家见面,来谈谈《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我在二十六岁,刚刚接触佛法,第一本念的书;它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可以说影响了我一生。这部书,我对它非常爱好,也常常读诵,也讲过不少遍。过去所讲的跟现在所讲的,当然在境界上有些不同,但是往年所讲的依旧可以做参考。 j2 ^7 q/ }# k! V% u
了凡先生姓袁,他的名字叫黄,红黄蓝白黑的黄,字坤仪,他是当时江南吴江县人。他生于明世宗(世宗是明朝第十二代的皇帝)嘉靖十四年,公元一五三五年。这样子,诸位就比较有清晰的概念,距离我们现在有五百多年。《了凡四训》后面附有一篇文章,《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也是一篇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门功课。俞净意生于嘉靖四年,大了凡先生十岁。他们曾经在丁丑年,就是了凡先生第二次去考进士,那一年他是四十三岁,俞净意先生五十三岁,他们两个同科。俞净意考取,了凡先生没有考取。了凡先生一直到丙戌年,他五十二岁才考取进士。我们从他一生传记里面来观察,改过自新也是相当辛苦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早年,前二十年很辛苦;到了晚年,功夫成熟了,断恶修善是愈来愈容易。我们来看本文:
6 I' x- {. y4 D `7 Q) x2 `【余童年丧父】' @2 ]4 M. o3 T d% o2 a( d- x
“余”是了凡先生自称。“童年”,童子的时候。根据‘立命之学’来看,我们晓得,他丧父决定是在十五岁之前。怎么知道?因为他遇到孔先生那一年是十五岁,所以决定是在十五岁之前。
: r1 J0 i1 D' @1 d& T! t6 Z/ T7 x- d【老母命弃举业学医】
0 J9 O0 w0 R: L6 R“举业”,就是读书求取功名。他的母亲告诉他,不必去念书求取功名,劝他学医。
7 [* Q: l7 y8 A% v$ S$ U" W【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5 r6 C6 H$ R* M p9 c
学医有好处,可以养活自己,也可以救济一些病苦之人。
2 D1 F7 u+ @7 z1 `8 C1 i4 K6 i5 [【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 N) T1 E( n6 Z% H9 Z! i9 J& I# ~如果你真的把医学学好了,将来能成为名医,这是你父亲对你的一个愿望。
o8 R+ J0 ]8 t) @( ^; N【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
$ c% `! A$ V7 [* B7 {$ k以后,“后”是他十五岁那一年,公元一五四九年。他在慈云寺遇到一个老人,“修髯伟貌”,修髯是胡须很长,相貌非常魁梧。“飘飘若仙”,不像是凡人的样子。他看到之后,对他非常礼敬。由此可知,了凡先生从小家教好,虽然年纪轻轻十五岁,处事待人接物就很懂规矩,这才能讨人欢喜,逗人喜爱。. q' c0 Q# D6 d% ~4 [2 C8 ^
【语余曰】7 [5 | J9 [4 x/ W+ z
这个老人告诉他。/ g1 F' \7 {6 p' i _
【子仕路中人也】9 Z9 n3 f( |/ d
这个老人好像是会看相的,一看到,你是个作官的命。
! m3 F8 t5 y9 h4 h* i【明年即进学】/ d* O- Z1 D3 U7 {. Z
“进学”,就是明年你就会考取秀才。: E. W1 x- q+ M" o9 { S3 ?
【何不读书】# `, o- v5 H* |* x0 h2 g
为什么不读书?你到处在外面游荡,为什么不读书?: q1 p9 U$ L% M* |
【余告以故】) b- l0 h/ i( J; P% G8 q( A
他就把他母亲教导他,不要念书,去学医。他在外面游荡,可能是在采药。因为十五岁学医,那一定是学徒;或者跟著大夫,或者跟药店里面作学徒,这都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所以他把缘故告诉道长。0 d( ^6 n& [( y" F9 p, ~
【并叩老者姓氏里居】% B+ P4 `% ~3 }, `
向老人请教贵姓,从哪里来的?
5 Q6 G& j0 T# P* @+ D7 C【曰:吾姓孔,云南人也。】
+ ]) }4 Y, ?$ {3 K这老人告诉他,他姓孔,他是云南人。% ?- I. E: u8 X( u9 p
【得邵子皇极数正传】
) X" O! C; ?6 r邵康节的《皇极数正传》,现在《四库全书》里头还收著有。我曾经去翻了一翻,实在说看不懂,完全是属于高等的数学。这个书里头不但是可以讲一个人的命运,讲国家的命运,讲世界的命运,完全是从《易经》卦数里面来断定。
" U3 n0 R p$ F" B) c【数该传汝】" G! n- \/ \5 b) ` F$ I
从定数上来讲,我应该传给你。这个老者第一次跟他见面,怎么知道能传给他?这里头就有大学问。这一种学问,跟佛门宗门教下祖师大德传道,非常类似。: o- J$ Y5 l+ {* X6 ~" j: Z
【余引之归】
3 Y5 o( P% o3 y了凡先生就引导这个老人回家,看他的母亲,告诉他的母亲。- r; h: ^8 f8 K, j) E6 b: N0 n
【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8 C( n5 ?5 ]! d6 z0 r
母亲说:好好招待他。试验试验他算得灵不灵?结果一试验,他算得果然灵。# F- d% [7 i( n5 T0 h( q4 D7 t
【余遂起读书之念】
3 r0 R8 f' ~5 Y9 ^5 V# G* W从这个地方,他对老者给他推算,他有信心了,这样又生起读书的念头。
; b; e, [# v, D% {' X" E【谋之表兄沈称】
" N+ W, S8 v( y1 W- s跟他的表兄商量。
; N, C1 i) K( [【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
- x0 l# {; u: [/ D* z* K- K他的表兄把他送到郁海谷先生那里,郁海谷在那里教私塾,“开馆”就是教私塾,他把他送到那里去寄学。了凡先生就拜郁海谷先生为老师。7 g5 F) ]8 C/ F% Z! N9 x3 R) U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
0 H8 j3 u+ W# ~. {! w/ T孔先生替他推算,他说:你明年到县里面去考秀才,县考是十四名,府考是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提学是省考。那个时候考秀才要通过这三关。
! t; f3 T6 p' k* f【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 r2 n: S5 |; Y1 }( Q% c2 s( i1 H
明年去考,明年是十六岁。十六岁去考的时候,果然考取了,而且名数完全相合。可见得孔先生算命的功夫很不错,相当高明,他不是江湖术士,他是个真正有实学的数术专家,中国也讲命理专家。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
" ^0 b+ X. R/ y% H【复为卜终身休咎】
8 r0 U- A2 ]- h6 M- k% K3 b既然这样灵验,请老先生算算一生的流年,吉凶祸福。- U" z" l, b% Y, D! f9 g
【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 r8 r2 U1 {9 g' q# H+ a
“廪”,也是秀才里面一个等级,相当于我们现在讲公费学生。廪是廪米,它的名额是有一定的,必须要有缺,出缺。秀才里面考试名次最高的,再递补上去,补禀。
6 Z# q ?- W1 P) L2 V/ d! r; O【某年当贡】. \! z, @: Z; R2 C, A: t3 |( L. A
贡生比廪生又要高一等,都还是秀才。秀才里头分很多等级,以贡生为最高,廪生为其次。6 g/ P5 ~# n' e L/ l! h" `8 ~* G
【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 y6 u5 w& _$ u9 \5 A+ f: J Z1 V" |
你当了贡生之后,某年,贡生就有资格入太学去读书。所以那个时候入太学,太学就是国家办的大学。古时候只有一个,叫国子监。太学都是设在首都,设在京城。明朝时候有两个国子监,这什么原因?明太祖建国的时候定都在南京,所以南京有国子监。以后到成祖,成祖迁都到北京,所以北京也有个国子监。明朝国家办的大学就变成两个,这个常识我们要懂。贡生以上,才有资格到国子监去读书。这是贡后某一年,你会当选四川一位县长,“大尹”是县长。9 y& Y0 y7 e- t! y8 h) I7 a& @
【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
$ k3 t5 C& S5 |. s" \! k V4 p8 g你在任三年半,你就要告老还乡。为什么?0 V) f( ~( C2 C) w) ]. \/ D
【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3 A/ P+ f r: P- A
算得这么准确。
% V# _ u( J, y- u0 z' R【当终于正寝】, ^1 q1 {. l2 j6 M
你寿终正寝,你的寿命到了。
. n5 Q7 ^: ]% F: n; l【惜无子】$ P1 }# A/ C* B$ \3 H% X
你命里头没有儿子。
, G. }2 A7 I0 w! D【余备录而谨记之】
% N y6 E) a# [+ K“备录”,一桩一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