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5-28 14: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心清净绝尘劳(1)。超过无边恶趣门(2),速到菩提究竟岸(3)。无明贪嗔皆永无(4),惑尽过亡(5)三昧力。- O2 V& V) S' `6 T
《解》法藏比丘发愿要具足像佛一样广大无边的智慧,内心清净,断绝一切烦恼,超越九法界,迅速成就圆满究竟无上的佛果。永断无明、贪嗔,从此再不迷惑,再不起造一切过失的行为,这都是修学念佛三昧的效果。 - @' F# Y9 W# V% P; |" X0 l# ^
《注》
3 e1 }4 s4 N U: C$ O- {, S(1)(绝尘劳)就是断灭一切烦恼。‘绝’是断绝,‘尘劳’比喻烦恼。
* \7 z3 o7 |4 i8 k. Z$ V3 \& K(2)(无边恶趣门)‘无边’说明这里不单指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凡是烦恼没有断尽的都是恶趣。所以九法界(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都是恶趣,只有佛法界才是最善圆满果报。
5 }3 r& c& H0 m& d(3)(菩提究竟岸)指圆满成佛。 s0 _, h0 _8 _7 C6 ?
(4)(无明贪嗔皆永无)意思是讲一切烦恼永远都断尽了。‘无明’不明白事实真相,就是痴。‘无明贪嗔’这就是说贪嗔痴三种根本烦恼。
1 x, I9 d3 I" y1 _" u(5)(惑尽过亡)‘惑’指一切无明烦恼,‘过’过失、罪业。‘惑尽过亡’一切无明烦恼、身语过失罪业都不会再造了。
9 G7 [5 x: j8 x
# t. C& i! }7 l8 t亦如过去无量佛,为彼群生大导师(1)。能救一切诸世间(2),生老病死众苦恼。5 W, [" |2 R' m: ]+ B
《解》法藏比丘发愿,也要像过去无量诸佛一样,做九法界一切众生的大导师,修行成佛,才有能力救度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的苦恼。
6 X6 q |2 [6 x1 |* L: _4 a6 V, ?《注》 * q3 e' \' ] l/ j( U
(1)(为彼群生大导师)‘彼群生’指九法界一切众生。‘大导师’能引导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称为大导师。法藏比丘发大誓愿修行成佛,做一切众生的大导师。 & g% j0 ^7 v! z H
(2)(一切诸世间)亦指九法界一切众生。
3 w( e: Z3 q* w7 U9 v; M4 Z
0 I+ P* O9 @8 n- |3 Y, i! r) R( p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1),未度有情令得度(2),已度之者使成佛。
0 a1 F y# m7 [& q+ s _ j《解》法藏比丘发愿,要常常不间断的修学菩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大纲领。帮助尚在六道中生死轮回的众生,教导他们了脱生死。已经了脱生死超出轮回的众生,再帮助他们圆满成就佛道。
, R5 d4 j) n' F5 I《注》
5 p n& v2 g, o(1)(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这二句是讲菩萨修行的六个纲领。
) `/ I0 m t: |4 U一、‘布施’有三种: 8 ~6 [0 u. n& i( B, F- r
1、财施—用财物帮助一切众生,果报是得财用无缺。 7 H9 j. j ?( c# Y
2、法施—为一切众生传授佛法及世间法,果报是得聪明智慧。
9 c$ Y1 ]+ o/ q& w, N$ p. K/ P' p3、无畏施—帮助众生离开忧虑恐怖,果报是得健康长寿。
, m( E' e3 N, g二、‘戒’即持戒。归纳为三种: ! H' D, Y6 z- O8 z# c3 u
1、摄律仪戒—佛教导众生不应该做的事,如诸恶莫作。 ) B# [! B' _1 }5 j+ T4 B3 W
2、摄善法戒—佛教导众生一定要做的事,如众善奉行等。 ( b$ h7 K. ?4 C. v
3、饶益有情戒—以利益一切众生为戒,如普度众生。
3 X1 `! r( g3 P- m3 z, u% v‘持戒’引申为守法。国家的法律、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必须尊重、遵守,这都是持戒的范围。 1 {) U! L# `) q2 L- Y7 L' V
三、‘忍’即忍辱。要忍的事很多,大体分三类:
/ E0 m% i0 f1 n9 G9 |$ ^( W9 x3 L! i1、人为的加害。
$ w, D& T* Q/ _, D" U5 {, d2、自然灾害。) x& L( `, a- E6 Y3 ?2 ?, Y
3、修行中的种种困难等都要忍耐。
$ @# x0 G) F7 `& s2 s. A‘辱’,中国人有‘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把辱看得比杀头还要严重。所以译经的法师特别在‘忍’字后面加了‘辱’,这是特别对中国人说的。
& V2 ~1 ~8 ?5 Z2 h' a5 o四、‘精进’,精是纯而不杂,一门深入。进是前进不退,勇往直前。也有三类:
; @! W/ C$ F7 V* d, U1、披甲精进—有大志愿,不畏惧种种的难行之事。1 I }+ G. m- `* D7 H
2、摄善精进—勤修善法而不厌倦。
2 E2 Y' Y2 I9 ]4 r9 A3、利乐精进—劝化众生,不疲不倦。
( R4 n7 ?: o# N g% u另有四说: : a5 u7 J. s0 y
1、恶事还没发生,努力不让它生起。
" L3 ~6 V% Y8 q" [- L$ G) R6 F2、恶事已经发生,努力去消灭,不让它相续。 1 w; H, x' E8 V! F5 k' n2 z
3、善事没生起,努力使它生起。 4 a' E8 C% k& W# o' ]! d
4、善事已经做了,必须让它继续不停地增长。
" V; F% {& m$ G2 w1 `! ?" ?% ?8 p五、‘禅定’,禅是印度话‘禅那’的简称,定是印度话‘三昧’的华语。外不著相为禅,内不动心为定。禅定就是一心专注不散乱,内心清净,对外境不起妄想执著。5 h& Q& m" i0 w# E
六、‘智慧’,印度话‘般若’的译名。般若有三种:
) X8 t/ F3 D1 Q9 o3 b, W. ]1、文字般若—佛说的一切经典以及祖师大德的著述,能开启众生的智慧。
) l: p& ^9 s3 {3 o% E% S2、观照般若—依照经中的义理方法,于自己日常生活中学习观照。" u( D2 Z2 R# e" i4 J6 a- Q
3、实相般若—是说宇宙万法的本体,一切诸佛与众生自性中本具的智慧。 5 z/ a! R2 r# N- Z! r
(波罗)印度话‘波罗密多’的简称,中国话译为‘到彼岸’,是究竟圆满的意思。是说依照上面六大纲领修学,就能达到究竟圆满的佛果。
' |. }0 e7 V. \# p. z3 D) U(2)(得度)得到超脱六道轮回。
# j4 c5 ]: |4 C* }: k# e5 o/ L
5 G: W" p5 d4 K! s$ g5 \假令供养恒沙圣(1),不如坚勇(2)求正觉。
: ?7 X1 I `1 @. J" n* _《解》佛说假使有人供养像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佛、菩萨、罗汉;还不如自己坚决勇猛求成佛道。意思就是劝导我们一定要念佛求生净土,不退成佛。
: I% C; n' P1 v《注》
4 W6 R4 `1 A ]$ ^1 d- y(1)(恒沙圣)‘恒沙’指印度恒河中的细沙。世尊当年在世说法时多在恒河流域一带,所以常用恒河沙来比喻数量之多。‘圣’指佛、菩萨、罗汉。‘恒沙圣’是比喻像恒河沙那样多的圣人。7 g9 H& {* `' H' b+ z
(2)(坚勇)坚决勇猛。
8 C9 T u9 |, q; P* c$ {
0 c3 y5 u7 I; ]' B. ^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广大清净居(1),殊胜庄严无等伦(2)。# H, v2 U8 K! ?" F x
《解》法藏比丘愿自己常常安住在三摩地中,恒放光明摄受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用自己的修持大愿感应得到一个广大清净的佛国土,这个佛净土殊胜庄严,是一切诸佛净土都无法和他相比的。 |) m1 m% @% E ]7 ]3 e
《注》 8 k: a1 t4 \6 o2 [, H% C
(1)(感得广大清净居)如理如法的修行,就能由自性中感应显现成就广大清净的佛国土。就是现在的极乐世界。 ) ], \: J' s' z5 n& F
(2)(无等伦)‘伦’是同类。这是说在同类中殊胜无比。
7 C" q+ z9 z5 D `: R; e. N
y' o2 v* ^0 s3 R& n% [% X轮回诸趣众生类(1),速生我刹受安乐。常运慈心拔有情(2),度尽无边苦众生。
/ Y! ~0 a* C; |! W' B8 f/ s《解》法藏比丘发愿,要度脱六道轮回中的有情众生,使他们都能快速往生到他所成就广大清净的极乐世界,享受究竟的安乐。又常以大慈、大悲、大愿、大力帮助众生,誓愿度尽无量无边的六道苦难众生。; W S' m( k( t7 L
《注》 + t3 k B9 O+ I; r7 P. |
(1)(轮回诸趣众生类)‘轮回’指众生无始以来,辗转生死于三界六道之中,如车轮一样旋转不停。‘诸趣众生类’指六道中各类众生。 8 W' M+ l: C, V: x7 p
(2)(拔有情)救拔有情众生。 ) N: x0 m" M# V" c9 c: Q% s, j1 W# D
& B1 w3 x% t7 V
我行(1)决定坚固力,唯佛圣智能证知(2)。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D5 D! H) H& m/ o0 \
《解》法藏比丘发愿说:我的愿行永远坚定不移,此事唯有佛的智慧才能为我作证明。即使我自身处在种种极苦大灾难中,如上所发的大愿,也永不会退转。 , k9 C9 u6 H5 u) w$ b8 [
这一品经文,说明法藏比丘出家并发大愿情形。下一品经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