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53|回复: 3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优婆塞五戒义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0 21: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a" }' L5 a1 V# I

! `0 x; X  o( o: v. E[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2、不偷盗戒! P7 k) Z: F. ?* l' q7 k

$ r+ S6 ?# [7 |5 l4 X
# ?' Q' e+ V3 K' f0 A9 ?(2)不偷盗戒. M8 p( j$ j. D( S1 y5 g
甲、何谓偷盗罪?- Y  |; n0 t) c3 p
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私自拿取他人的物品,离开本位,任自己想用,这就是最初以人为本的私心偷盗行为。/ K  `; ~5 E5 B; J/ P( I2 k+ q
乙、何谓助盗法?0 Z( E4 ?& T: Z( {
凡是运用各种方法,帮助自己达到偷盗目的地行为,乃至用手盗取物品,尚未将物品移动本位之际,都称为助盗法。9 r6 T0 g' d8 B3 n
丙、如何守持不偷盗戒?
  C& ~% f6 z$ y(甲)财务问题
% x" @" {6 H) i0 q# s关于财务有两种,一种是他人所有,一种不属于他人所有。凡是偷盗他人所拥有的财物,就是犯下偷盗罪。而属于他人所有财务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众生所居住的地方,一种是指他人名义下所拥有的空地(如田地、山地、建筑地等)。凡是看见财物在这两种地方,都不应生起:四处无人,私自拿取、偷盗的行为,而增长自己自私、贪取之心。
7 s: q8 V6 Z$ J) s1 X(乙)人命问题, u7 l, u9 q9 L* k
关于人命问题,也分为两种:一是内命,一是外命。内命就是指众生的性命问题;外命则是指众生赖以维生的衣食问题。如果我们劫夺了众生的民生父母,无异是截断了众生生命之源。6 Q; {) Y* \' _* I! z) K8 A
在今天功利社会的时代里,偷盗戒是最容易触犯的。诸如倒会、玩股票、玩大家乐、玩彩券、玩六合彩、赌博…..等等都是直接或间接涉及他人的民生问题,乃至社会问题。今天你赢了,明天他输了,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在「投机」风气兴盛的今天,正说明了一般人临死仍然爱财的通病。1 @9 }" P1 f: Q* ]' i5 b
丁、反省偷盗的因果问题  h! y& a5 D7 e3 N' C' b9 K
(甲)现世因果问题: J# g/ A4 w0 X! s9 E4 z
偷盗的居心与行为,有轻有重,当然所获得的因果也有轻有重。先以现世我们可以看到的因果来说:
+ ^6 n1 P  t0 e2 g, A2 w# }9 d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志趣相投」的人,大都聚合在一起。善恶因缘的差别,就由此区分出来。从此,你的「人格有缺陷」,善友远离,内心不再「光明正大」。如又入党入派,犯有重大偷盗行为的人,想要洗手不干,却又受到旧识牵制,力不从心。人生从此划下定位,想要摆脱这种「自作自受」的重重因缘缠结,恐怕要多费一点功夫了。2 D  z# Q1 K' w1 @
(乙)来世因果问题
$ J1 _  F. t4 f9 B5 D犯下偷盗行为,就为我们自己种下来世的贫穷果报与勤苦求财的因果。恶行重者,甚至堕入地狱受苦。地狱罪毕,投生为人,贫苦下贱,六根不全,可不警惕!?: B/ v* J4 o- \
戊、偷盗戒不可悔罪的意义7 c8 `5 Q4 O0 v4 Z8 Q# C. Q6 [' C( f
如『戒经』说:「以三种方式偷取他人重物,犯不可悔罪,一者用心,二者用身,三者离本处。用心者,发心思惟欲为偷盗;用身者,用身分等取他物;离本处者,随物在处,举着余处。」6 I3 U2 ^  |4 D" u7 s
又说:「复有三种,取人重物犯不可悔罪,一者自取,二者教他取,三者遣使取。自取者,自手取离本处;教他取者,若优婆塞(以男居士为代表)教人言:盗他物,是人随意取离本处时;遣使取者,语使人言:汝知彼重物处不?答言:知处,遣往盗取,是人随语取离本处时,犯不可悔罪。」
  K0 V# R. j# e. S由此可知,犯偷盗戒不可悔罪的基本道理,有两种意义,一种在于偷盗者「心念」的启动,想要偷盗,而真的付诸行动,犯下偷盗的行为,一种是被偷者对「遗失财物」的情绪感受问题,甚至涉及全家生计问题。
+ [9 `7 c$ x0 J! n如果偷盗者用心深重,不论是自己动手、或者教人家动手,或者辗转派遣别人去偷盗,只要将受害者的财物取离本处,而且受害者重视此物,令其内心产生极度不安、焦虑、瞋怒,便已经使双方来世结为冤亲债主,近则今世双方识知,冤家结深,甚至因此而报复对方,造下谋杀偷盗者的滔天大祸。远则今世双方不识知,但是来世一定相遇,冤冤相报,无有了期,双方都会因今世的「偷盗怨结」,而使来世有丧失人身,堕落悪道,及转生为人时,六根不全的危险。8 Z/ x1 }0 i  \5 ^
从偷盗者与受害人双方面的用心处、感受力、报复心的强弱问题,及未来果报轻重、先后、快慢等问题,而将犯下偷盗罪的轻重标准,判为可悔罪,或不可悔罪。兹举出数种情形,来说明犯下偷盗罪的轻重现象。/ e' V1 E# ?+ X
己、不可悔罪或可悔罪的偷盗情形1 ^/ Q- t& _( d6 B; w
(甲)不可悔罪的偷盗情形, t! b) B3 c) a: Z) Y2 l# b1 L. t' ~
甲一、有五种情形私取他人重物犯下不可悔罪
* t7 `7 G2 }9 J' c. `! n此五种情形即:
% ~# e0 B1 D  C! M* x9 j, n1、当你在急需财物救助时,不得已犯下偷盗行为(苦切取)。! b- }" r) @5 g
2、当你私自拿取他人财物时,因为轻慢对方,而不肖这份财物,用轻视心、傲慢心拿取(轻慢取)。
: O- T- H' E, x; u( f+ C3、或者你诈称你是某某人,向对方骗取财物。
) f# H0 \3 o- o1 D  f& b" ^4、或者别人不愿给你财物,你却强夺他人钱财。# _1 u7 s1 E, F( H& e$ `
5、或者你藉称这是他人寄托之物,要你前去领取。
1 [. _3 m! v! H- s凡此种种都是犯下不可悔罪的偷盗情形。
  B' H0 j! D$ V% X, B1 S, ~; `为何称此「五种私取他人重物」为「不可悔罪」?最主要是针对「偷盗者『恶意伤人』的深重用心」以及「被偷盗者」产生「极度的焦虑、痛苦、嗔恨、报复……」,乃至因此形成「生活困窘、三餐不济……」的紧急情况而言。
/ b* x% j. C0 E9 o% U2 b  e$ N这种双方未来所产生的「罪业因果」及「冤冤相报」的情况最为严重,甚至因此辗转加剧形成生生世世相互加害、仇恶的「誓不两立」、「无可解结」的「罪业因缘」,而这种双方互相「缠结」的罪业因果,不是用今生事相上(诸如心性上、行为上的在佛像前忏悔)就可以灭除双方未来世中「所纠缠、难解的罪业因缘」,所以判为不可悔罪!
* n5 M  K3 i9 V" V再则「用这种恶意伤人」的「深重用心」犯下「偷盗行为」之「深恶偷盗心性」,会因在屡次「偷盗时皆得手的『得髓知味』的情况下,不知悔改」,而将这种「偷盗习性」延续至未来世中,继续犯下「用深重恶心」造作「偷盗行为」,而于未来世中,因为经常「用深恶心偷盗」而与「无数被偷盗者」形成无数冤冤相报、无有止尽的情况。因此「在今世及未来世中」甚难悔改的「深恶偷盗习性」一定会阻碍你往学佛道路前进,不是今生在佛像前短暂的礼忏就可以扭转其「偷盗的习性」,因此判为「不可悔罪」。  N9 L: M* r5 U. ]
甲二、材木2 O6 F7 m- `) B) x4 O  J; F
如果你看见有人在河岸,正在搬运材木至竹筏上,木头不慎掉入水面,随水流下,而你用偷盗心私自捞取,只要你将木头举离水面时,就是犯下不可悔罪。(其他物品亦同)3 v/ D. n" m6 D; J3 f
而为何会称此偷盗行为,为不可悔罪?原因是如果因此「偷盗私取行为」,而令「对方」当下产生「嗔恶心、报仇心……」,甚至因此「对簿公堂」、「大打出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0 21: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方绝对因此结下今世及未来世中不可解结、互相仇恨、互相报复的「罪业因缘」,而成为未来世中的「冤亲债主」,冤冤相报,无有了期。纵然你今世已经学佛,但是未来世中与类似这种无数「冤亲债主」相逢之时,他们一定会障碍你往学佛道上前进……,所以这是判为「不可悔罪」的原因之一。
' W$ L8 `- {/ n1 P甲三、飞鸟
: v; X& @9 ?% e5 V如果你看见有鸟飞过来,只要辩知是有主之鸟,不论它飞到那里,都不应私自偷取。或者你看见有鸟(不论是有主之鸟,或者野鸟),将他人家中的物品或财宝冲飞而去,只要用偷盗心以种种方法私自夺取鸟口中或爪里所衔抓之物,都是犯下不可悔罪。(其他动物亦同)。
) X- s- f, B) n# n5 s/ a1 }而为何亦判此种偷盗行为为「不可悔罪」?原因是只要「饲主」因此对你生起「讥嫌心、嗔恨心、敌对心……」,在「今世」及「未来世中」一定成为「冤亲债主」,互相敌对、互相伤害,无有了期,而这种双方面互相「纠葛」的罪业因缘,不是用今生事相上(诸如不是在佛像前礼忏,也不是用各种诵经、念佛、持咒、超渡……方式,回向对方),就可以灭除双方未来世中「所缠结、难解难了」的「互相瞋恶、对立」不愿化解的「重罪因缘」,所以判为「不可悔罪」!(以下「不可悔罪」之意皆同)8 M2 Z: f2 T; h1 k* p
甲四、赌博. I3 T$ g+ |( I7 W! l6 C$ u6 q
如果你正在与别人赌博,而私自在赌牌上或赌具上动手脚,因而赢了许多财物,只要价值五钱(依戒经所说:即所取之财物令对方生起嫌疑心、瞋恨心、报复心,而形成今世及未来世中不可解结的「罪业因缘」),便是犯下不可悔罪。以上所说价值五钱之意皆同。
% i, A9 `- Z! i; D3 [甲五、经书
# \- _& M; Q' X, }" M9 p8 H如果你在别人没有同意时,私自用偷盗心拿取他人的经书,依经书的轻重(即对方视经书的轻重价值,或因此对你产生轻视、瞋恨、仇视心态的轻重……),而判为可悔罪或不可悔罪。8 I2 @( l7 x; _
甲六、田地房屋
6 R% Q, S' a; u) N& \如果你与他人平分田地,而你过份贪得,对方不愿;或者别人租借田地、房屋给你,而你过期不还;或者当地主、屋主需要用田、用屋时,向你讨回田地、房屋,你借故不还;或者运用种种关系、方法,霸占人家田地、房子,而因此令双方结下今世及来世的种种互相嗔恨、互相敌对、互相伤害乃至「杀害」的「罪业因缘」,就是犯下不可悔罪。" t$ X9 P2 d0 N( E4 f. H0 d% r: l* n
甲七、税捐3 b/ Z$ T2 s( Y% p/ r4 c
如果当你应缴税金时蓄意逃税,或者到了关税之处,贿赂官员,托人带物….,等等制造逃税的情形,只要价值五钱(依戒经所说:即所取之财物令对方生起嫌疑心、瞋恨心、报复心,而形成今世及未来世中不可解结的「罪业因缘」),都是犯下不可悔罪。0 O+ _% F6 e8 P7 [! m& g
甲八、分赃
3 E6 e# V9 t9 x+ U( h3 e( C如果你与盗贼共同谋夺某村落财物,而分得赃物、赃款,只要价值五钱,因此令对方对你产生嗔恨心、恶毒心、仇恨心……,而形成今世及未来世中的双方敌对的种种「罪业因缘」,就是犯下不可悔罪。  h1 U1 C" Z# _
甲九、生物
, }$ \/ c# ]/ ?& O4 O: _6 n7 ~不论你偷盗有主饲养的虫类(无足众生);或者偷盗笼子里有主饲养的鹅、雁、鹦鹉、鸟等(二足众生);或者偷盗有主饲养的象、马、牛、羊等(四足众生);或者偷人、盗人,只要取离本处,而因此令「饲主」对你产生嗔恨心、报复心、敌对心……,而形成今世及未来世中的双方互结的种种「罪业因缘」,都是犯下不可悔罪。
; ]3 T- l3 g6 r! |* Z(乙)可悔罪的偷盗情形
0 K4 w  C' b. ]. g5 `$ u相对的,不论你自己动手或者教人家动手,或者辗转派遣别人去偷盗「有主」的财物,只要没有超过「五钱」,换句话说,受害者不会因你的偷盗行为,生起苦恼心、瞋怒心、报复心恶劣的偷盗心意,而且你自己也没有恶劣的偷盗心意,就判为「可悔罪」,是可以用礼忏的力量转变你的罪恶感成为清净心,乃至「对方」并不会因此而对你产生「仇恨心」,而不会因此形成今世及未来世中的种种「双方互结」的「罪业因缘」,所以判为「可悔罪」。兹举出几个例子来做说明:
9 y& {6 h8 x$ c- R$ E1 @甲一、欲谋$ E) U4 }* C$ _3 p6 u
譬如说你想偷盗有主的金钱或物品,只要你正在欲谋偷盗的计划,生出想要偷盗的动机,虽然还没有行动,就已经犯下偷盗的心地戒,乃是中罪可悔。
. A# m; P# m* i- m7 T8 ~5 u甲二、失窃: L4 c4 U, n9 {/ b; R$ o
或者有人向你问路,你却不怀好心,让他绕远道而去,如果对方因为你的报路,而在那条道路上失窃,若是失窃的财物只是「轻物」,而「对方」并不会因此怪罪你,但是你仍然犯下中可悔罪。
! U9 |- K$ C" z/ ]; d/ o. k4 Y0 B甲三、破坏7 z1 r, p) r5 ~" H. @$ Z
如果你在与人交易菜价时,因为价钱没谈妥,而心生不悦,于是你用种种方法,令对方的菜田或菜种干枯(如用咒术、农药、喷剂等),轻则犯下可悔罪,重则犯下不可悔罪。0 ~7 \0 l& F. ?
亦即是说,对方不会因此「责怪你」,则是犯下「可悔罪」。相反的,如果对方因此「深深责怪你」,又对你产生「嗔恨心、报复心……」,双方便因此结下今世及未来世中的种种「罪业因缘」,所以判为不可悔罪。
6 k: G: _7 L" h) l甲四、另有七种情形也是犯下中罪可悔& l# B5 N0 {6 E0 t% h9 m8 {* p
再说有七种情形亦是犯下中可悔罪:
6 G. S8 p% V+ `! e( Z0 a第一、不是自己财物的想法(非己想);& `8 j6 t; y( X
第二、没有经过他人同意(不同意);
  }- \# `/ O6 ?( r; t6 j第三、没有暂时使用的想法(不暂用);  ?6 `0 f$ Y: Q* S9 U0 v; {% s5 g- C
第四、知道这是有主的财物;
  y2 `% }1 g% Z3 X! \( Y第五、没有发狂现象(不狂);: v, j) L# X' y3 _4 t
第六、没有精神失常、散乱的情形(不心乱);
* X' s& \: Z6 y" m) C$ J4 K: Y第七、没有严重生病的情形,导致精神恍惚(病坏心)。: t- u7 s% Y, M5 s1 Z" h
如果你没有以上七种现象,而偷盗人家视为贵重之物的财物,因此而令「对方」对你产生「嗔恨心、报复心……」,结下今世及未来世中种种「罪业因缘」,就犯下不可悔罪。) ^$ I& e, l. d5 Y
退一步说,假使你偷盗的财物是对方认为可有可无、不看重的财物(轻物),便犯下中可悔罪,乃是就你的「偷盗心性」而在佛前求忏悔、行礼忏,誓言不再犯过而判为「中可悔罪」。否则这种「偷盗习性」今世不深切反省、悔改,来世仍然会继续「偷盗下去」……,无有止息!
0 u! r7 {# R1 Y0 {3 z庚、偷盗无罪的情形1 |% q4 Q! a: x5 \5 f6 Z/ |, z9 c
(甲)佛舍利
# Z2 u: K0 w& q# }如果你用偷盗心偷取佛舍利,便是犯下中可悔罪;如果你对佛舍利心存恭敬、赞叹,急欲请回礼拜、供养,而在某种特殊情形下,(如于无人看守佛舍利时),用恭敬心、赞叹心请回佛舍利虔敬礼拜、供养,再于事后将其用心告知对方,对方亦愿成全其人,便不犯偷盗戒。但是并不是鼓励大家可以用恭敬心去私取佛舍利及任何圣者舍利。事实上,在对方没有同意时,就去私取,于一般的情形下,内心会没有「偷的念头」是很难令人相信的。甚至你「偷回的佛舍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0 21: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佛寺及精舍中」受「信众礼拜、忏悔……」,令「信众」顿时无所依持!若是在「偷回去后」不知「恭敬送回佛寺」,不但「护法神不悦」,亦是犯下极大的过失!
% b. r( ]* b: N/ L(乙)又有七种情形私取他人财物不犯偷盗戒; N) ]* |5 k4 m% U2 P/ k
第一、你肯定私自拿取的东西,是你自己的财物;2 ]( K8 O  U) t  ^3 I/ s# u, r( q
第二、你是经过他人同意才私自拿取他人的财物;
+ W0 h# l8 w/ e  T# t* z* N( e+ @0 {第三、你有暂时使用他人财物的想法;" ]/ G: k- o/ Y5 C; l1 i
第四、你确定私自拿取的物品是没有主人的;- a" M: N) F. [% o
第五、你有发狂的病症;
. A( ^6 d4 y: Q' L% ]1 B% b第六、你有精神异常、心神杂乱的现象;- P2 q' C/ P% m
第七、你有严重的疾病,使你丧失分辨有主、无主的能力;
+ s% \2 T; w1 I3 D  \4 E如果你有以上七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现象,就没有违犯偷盗戒。3 A8 ]3 y( U' l2 l% Q7 B
但是如果因此令「对方」对你仍然产生「嗔恨心、报复心……」,今世不愿意原谅你,未来世中仍然因此与对方结下无数不可解结的「罪业因缘」,不会因你今世「病症」犯下「偷盗行为」而于未来世中不用受报。除非「对方」因此同情你的「病症」,今世不愿与你计较,不会结下未来世中的无数「罪业因缘」,可以判为没有犯下「偷盗戒」。
1 a. ^% o+ o; G(丙)以为无主物
% B$ X  |2 M3 Q5 _* t. h如果你已经受持不偷盗戒,有一天,在某处看见一件衣服,丢弃于地(如在田间、山野、地面),非常喜欢,以为是无主之衣,便随手拿走。当主人看见你拿着他的衣服,认为你是私自偷取他的衣物,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怪罪你」,在这种情况下,佛说,因取者以为「无主」,对方又无责备之意,不犯偷盗戒。
, w$ a- c! s& y. s' Y2 Y7 V8 T事实上,财物放在地上时,有的是人遗失的,有的是人不要的,已经受戒者,不可以为只要心想「这是无主之物」,便可在四顾无人下,私自拿取,此乃一般人常犯的毛病。不要看只是小小的「私取心」,却足以一点一滴的串连成生生世世「偷心不断」的果报现前。
* x( P: G- p! q" y: T再说,虽然是无人守护之物,而你明知这一定是人家遗失的,却私自拿取,如果对方因此讥嫌你、责怪你、瞋恨你…,当然犯下偷盗戒,纵然只是有「想要拿取之心」而没有行动,却已经在八识田中种下「偷心的种子」。
/ s  g/ A6 f3 H* y7 w. {$ j楞严经说:「偷心不断,尘不可出。」这即是开示佛弟子为何要根本的戒除「偷盗心」的最好说明。/ O$ I: R6 K% R1 k) ]$ t

0 z) w. Q9 U( A6 M5 }' W5 U
" x& H+ P5 ?! S9 s& }, T: r4 \
/ O5 m4 p% {, k- V1 o; H* ]( l; T% F
' R9 i2 Y7 f9 M  K- V+ u/ t'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5 12: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量寿经》云: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冤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9 Q; ~6 [6 P2 [6 D' K+ K
3 r9 Q+ d6 R5 W! U1 j" _. o" @, C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http://www.cbeta.org/
/ i1 b- G. v1 ]4 H0 O净空老法师弘法音像网站 http://www.amtb.tw
, {- e1 F. H$ M: e8 [2 `2 q2 R# o学佛网  http://www.xuefo.net/' b. E; c: K) l3 `# C- K7 Z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3 02:11 , Processed in 0.07136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