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15 20: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其恶言
: K# G! |9 z6 [6 Z- _ 诤为少利 如掩失财 从彼致诤
$ I+ f7 M1 q$ ^- z 令意向恶
' w0 w( p3 Y3 U 誉恶恶所誉 是二俱为恶
" U5 W2 G1 P7 h+ t* v 好以口侩斗 是后皆无安
5 N5 r7 m% [! j2 J3 [. l7 Q 无道堕恶道 自增地狱苦
0 \+ P# ?9 x' c5 E8 Y 远愚修忍意 念谛则无犯
. q& r. c- p( i: C# Y( \( m, X 从善得解脱 为恶不得解 ; K$ d! k; F, H3 u- v
善解者为贤 是为脱恶恼
9 P3 p" X J4 N4 c. n 解自抱损意 不躁言得中 , `! p& r Q. _ H1 ?; K
义说如法说 是言柔软甘
t8 i) d+ k! X" O" e/ ]; Y 是以言语者 必使己无患 7 T4 G. U5 X0 f& V
亦不克众人 是为能善言
7 r- C1 q S' |8 r9 A 言使投意可 亦令得欢喜
4 F3 T2 u5 t; ^) Y H% \7 V5 F1 S 不使至恶意 出言众悉可 4 e5 ^1 H1 I9 r0 C+ {% U$ _* l4 @2 F
至诚甘露说 如法而无过
1 p+ L# E( @! A/ _ [" F2 i 谛如义如法 是为近道立
* a3 o- Y/ D# w3 i 说如佛言者 是吉得灭度
z2 ?/ B# I# p0 {+ m0 L 为能作浩际 是谓言中上
1 j8 q# A6 Z, P# v双要品第九 ) e/ v C1 t' \2 r, x4 M
二十有二章。双要品者。两两相明善恶有对。举义不单。
9 {% c0 |" r9 r. r, W 心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恶
I/ ~% o! `7 S7 i- ` \7 k! k 即言即行 罪苦自追 车轹于辙
- H @" a; @: c2 d5 T. E( g 心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6 O. M! w P' u m5 Y' C3 [( }
即言即行 福乐自追 如影随形 , n8 {8 j" z) I" n
随乱意行 拘愚入冥 自大无法 # @9 S) l6 [7 H4 Z- ?* t {' x2 G
何解善言 随正意行 开解清明 2 g3 B* g# u6 g! H/ p3 A
不为妒嫉 敏达善言 愠于怨者 ; N+ a4 ~" u3 }2 J% ~
未尝无怨 不愠自除 是道可宗
* l1 Z6 Z4 E3 U. [9 m/ I6 M5 X* v 不好责彼 务自省身 如有知此 2 G9 Y9 s8 j5 v5 L7 _% p: [/ U- T
永灭无患 行见身净 不摄诸根
2 O* L; [9 o8 p+ c0 [. @; ?0 x 饮食不节 慢堕怯弱 为邪所制 , P9 b7 w# X* L! o
如风靡草 观身不净 能摄诸根 # G |# }3 ?, B$ g2 H
食知节度 常乐精进 不为邪动 + d9 s+ ~6 {2 `) _$ n1 h4 w! J
如风大山 不吐毒态 欲心驰骋 % W, d* j" s* f( T3 @
未能自调 不应法衣 能吐毒态
& Q0 k, K9 E5 X% `0 l8 X 戒意安静 降心已调 此应法衣 7 T! @9 s" e' w9 H9 k' e
以真为伪 以伪为真 是为邪计 0 c `1 b/ F; h0 f3 p* a8 i/ j
不得真利 知真为真 见伪知伪
3 n$ |) V- O% _ 是为正计 必得真利 盖屋不密
( _& U, {7 R: |+ p$ _2 ^* E, w 天雨则漏 意不惟行 淫泆为穿 9 }6 E5 X. E& B5 w2 [" ?7 w
盖屋善密 雨则不漏 摄意惟行
. [1 \+ e2 q A' O/ ^2 [! k 淫泆不生 鄙夫染人 如近臭物
2 I- ^1 l/ _1 I3 A% l 渐迷习非 不觉成恶 贤夫染人
, Z" L% m* S; T 如近香熏 进智习善 行成洁芳
( r3 W2 z& y6 J, | 造忧后忧 行恶两忧 彼忧惟惧
2 W `6 P. q3 ^6 U0 B/ a5 L 见罪心懅 造喜后喜 行善两喜
1 Q% P0 ~7 l+ ^' C/ f1 ] 彼喜惟欢 见福心安 今悔后悔 , T2 ]5 Q" w! n* a, [0 `
为恶两悔 厥为自殃 受罪热恼
" T4 u, b( H6 L3 f$ S 今欢后欢 为善两欢 厥为自祐
" V& V& |7 X( e% J" M: S J 受福悦豫 巧言多求 放荡无戒 6 i5 s- k; C9 O7 m0 o
怀淫怒痴 不惟止观 聚如群牛 , C2 X# P6 o6 S6 r0 v6 X. t
非佛弟子 时言少求 行道如法 / M- l* {$ J+ e' w$ m V
除淫怒痴 觉正意解 见对不起 ?9 }# P/ d+ V! X" G
是佛弟子
0 i- q) O, D( q6 _& B' B+ q' x放逸品第十
0 K+ \# ?' N+ _5 F5 @ 有二十章。放逸品者。引律戒情。防邪捡失以道劝贤。 7 k5 T0 |# U" y+ S" W2 R
戒为甘露道 放逸为死径
! r/ t; Z7 ?0 s9 A& ?3 N- g0 r 不贪则不死 失道为自丧 0 L. Y$ E3 N! e/ o
慧智守道胜 终不为放逸 2 h' u0 r1 a4 I
不贪致欢喜 从是得道乐 + t) b \; Z$ F, }! [3 r/ I
常当惟念道 自强守正行
- c {- h3 t8 I- k3 e6 n/ m 健者得度世 吉祥无有上
( |9 [2 F, o( G 正念常兴起 行净恶易灭
% M! F' |. ?: ]7 W 自制以法寿 不犯善名增 ! o" R4 ?% i2 W$ D0 h& X4 P
发行不放逸 约以自调心 : `9 q" D( C' i q' Y
慧能作定明 不返冥渊中 # ^! t9 o/ v1 |' V' f
愚人意难解 贪乱好诤讼
7 W/ g# h5 c7 p* G; @. h/ ~ 上智常重慎 护斯为宝尊 + h1 ^2 U6 M+ q$ H
莫贪莫好诤 亦莫嗜欲乐 0 D, m* y) O7 G% H
思心不放逸 可以获大安 & P$ T8 m5 Z% C- e. w* q# V C
放逸如自禁 能却之为贤 & p, J( @! e$ C6 ^" e
已升智慧阁 去危为即安
+ d; y. g) b |( b/ ] 明智观于愚 譬如山与地
9 @" @! b1 F7 w4 S" V0 t 居乱而身正 彼为独觉悟 % O# [( B6 }4 g/ F: ~& f
是力过师子 弃恶为大智
, X) i% g# n# F4 }2 H 睡眠重若山 痴冥为所弊
! E1 Q4 C6 D1 A* r3 E/ ^3 O, S 安卧不计苦 是以常受胎
( Z! `1 v% t% O3 u9 b 不为时自恣 能制漏得尽 1 p5 E9 G; M4 L2 X% S/ W* ~
自恣魔得便 如师子搏鹿 8 K! R- c: P: t2 a+ f4 I7 j
能不自恣者 是为戒比丘 . J2 Z1 A4 b9 P0 F: [% r
彼思正净者 常当自护心 8 P" i5 i. e, }
比丘谨慎乐 放逸多忧[億-音+(夫*夫)] 2 R7 S# u8 c! j* m0 B6 v7 Z/ m; {6 i
变诤小致大 积恶入火焰
( Z! b, l2 t, s+ m7 O 守戒福致善 犯戒有惧心
; H, N! M) q% q 能断三界漏 此乃近泥洹
* j/ U, J9 V5 [5 l/ ^5 G9 v 若前放逸 后能自禁 是昭世间 5 w6 Q1 U- X. v( B
念定其宜 过失为恶 追覆以善
- Z+ O+ x. h: X+ R6 u8 M 是昭世间 念善其宜 少庄舍家
. m, v2 Y6 t& l2 m9 V 盛修佛教 是昭世间 如月云消
* {5 q r0 ^+ U+ D) ^ 人前为恶 后止不犯 是昭世间 8 A3 w. c) S7 _ M' l" ?& B J$ k
如月云消 生不施恼 死而不戚
5 g8 F B- z0 q& ?, z! A 是见道悍 应中勿忧 断浊黑法
4 }$ Z& X* g! z! M; T1 V, p$ s 学惟清白 度渊不反 弃猗行止
. K% J/ s* v& Z2 i! w 不复染乐 欲断无忧 # U$ }8 s2 G4 B" R& C7 ~9 b
心意品第十一
* x8 L1 z. u: L. Y 十有二章。心意品者。说意精神虽空无形造作无竭。 1 R$ z* f. L# t
意使作狗 难护难禁 慧正其本 0 d4 K$ q c& P/ g) R
其明乃大 轻躁难持 唯欲是从
) E6 K: R2 R/ Z8 S. E( L/ X 制意为善 自调则宁 意微难见
3 d) }& T' `8 F+ @ 随欲而行 慧常自护 能守即安 * Z1 q5 q! i7 B2 Q" h
独行远逝 覆藏无形 损意近道
' T3 e3 Y, y7 c7 L1 _ p 魔系乃解 心无住息 亦不知法
' k3 e# `# \: n+ f: k 迷于世事 无有正智 念无适止
5 O/ C/ a9 ?+ R 不绝无边 福能遏恶 觉者为贤
) g1 Q4 U( }1 e; T# ?6 S& p 佛说心法 虽微非真 当觉逸意 ) _' T7 I' Z8 M
莫随放心 见法最安 所愿得成 - s- m0 f6 N: M( T( m4 Q( T+ K2 Z
慧护微意 断苦因缘 有身不久 - |% m8 X& J# {2 t4 G r7 Y2 i4 f$ \
皆当归土 形坏神去 寄住何贪 & Q2 n) E( z7 _
心豫造处 往来无端 念多邪僻 1 }" i& j7 K t" Z8 ]
自为招恶 是意自造 非父母为
' Y f" I) X }1 Z5 r. E 可勉向正 为福勿回 藏六如龟 1 O: R6 x4 r: J3 a' `. V- g* l: q0 K
防意如城 慧与魔战 胜则无患
- i& q _, k! j$ |; P5 K华香品第十二 ) ^- Y, Y6 L2 d1 O4 i" r
十有七章。华香品者。明学当行因华见实使伪反真。 # t9 L/ j0 k5 ]' I" }/ Z: T% r
孰能择地 舍鉴取天 谁说法句 % w/ ~ p- L7 v4 o! v, w
如择善华 学者择地 舍鉴取天
4 A# C/ n. {# I; B9 i* C! h 善说法句 能采德华 知世坏喻
]# A# @5 Y' V4 B0 z# O1 o2 W( U 幻法忽有 断魔华敷 不睹生死
* V {% t; \- W; O' }# D 见身如沫 幻法自然 断魔华敷 / p( l5 o# B- ?8 m) o3 x( t% C
不睹生死 身病则萎 若华零落
! o8 h1 U J7 D1 S6 w$ a( b. u 死命来至 如水湍骤 贪欲无厌 / d2 U5 e- K" O+ I) \0 J3 k1 r
消散人念 邪致之财 为自侵欺 1 P- k: ^! C; C* W& q
如蜂集华 不娆色香 但取昧去
, ~% T$ D( \$ ?; m' X 仁入聚然 不务观彼 作与不作
0 q& z6 L& Q" @; H" g. V% u 常自省身 知正不正 如可意华 0 x& W, F4 j$ z* b
色好无香 工语如是 不行无得
k- y7 S2 Q# E8 O& J {3 C. { 如可意华 色美且香 工语有行
. ^$ A5 ^, h- a/ j 必得其福 多作宝花 结步摇绮 ! @( A. s {3 b
广积德者 所生转好 奇草芳花 8 E5 R9 o+ z2 W2 |- _- U
不逆风熏 近道敷开 德人逼香 $ T& S+ g0 `1 `' E, }1 B- U) X- G
旃檀多香 青莲芳花 虽曰是真
# o, m% r' G( | 不如戒香 华香气微 不可谓真 ; Z8 B, ]$ V, n$ {
持戒之香 到天殊胜 戒具成就 5 T- {( s. |! d3 @. a6 j* Q
行无放逸 定意度脱 长离魔道 , _; I, x% e; n4 }7 P @0 W" D
如作田沟 近于大道 中生莲华 : ~1 [! R6 j$ `/ r7 {9 m
香洁可意 有生死然 凡夫处边 % W8 E E" B" _5 G1 I) m
慧者乐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