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25 11: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报复的念头都没有。那个侮辱是最严重的,我们今天受的是太轻了,一定要能够忍受,忍就能消业障。 g5 |5 o2 I" H' @0 a4 X
. O# I9 {, W3 Q# O, v% [6 Q2 b 下联是「随顺境」,我们一切环境都好;「处善缘」,周边人事环境也好,物质环境也好,这个时候最怕的是起贪心,你要是起贪心就麻烦大了;所以「无贪痴」,没有贪恋,没有愚痴;「福慧全现」,你的福报就现前。我写了这么一幅对联,勉励大家。你看顺逆境界当中,把自己贪瞋痴慢磨掉!修行到哪里修?离开人事环境你到什么地方修?你到深山去挖个洞,在里面面壁二十年,遇到人家毁谤一样生气,这没有用处。所以就要在人事环境里头去磨炼,要把心磨平,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5 m8 [+ [1 y) Z$ O) O
$ x3 T/ I k! I( v- x 无论是学儒、学佛,天天不能离开儒、佛;学儒,天天不能离开孔子,学佛,每天不可以离开释迦牟尼佛。怎么不离开?读经就不离开。佛经是世尊的教诲,《四书》是孔子、孟子的教诲,我天天读它,天天跟他在一起,天天听他的教诲,天天向他学习,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学得跟他一模一样,我就成功了。他达到止於至善,我也希望能达到止於至善。所以,诚意、正心就是佛法讲的菩提心。你看菩提心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的,菩提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说了三个;那么儒家的,诚意就是至诚,深心跟回向发愿心合起来,是正心。「大学」里头讲两个,佛法讲三个,讲三个比较详细。4 @* ^3 @- h0 P5 }6 V
' @, z- s" c' S T6 g6 U
三个,深心是自受用,就是我用什么心来对待自己,我用什么心去对别人,对别人是慈悲心,回向发愿是慈悲心。对自己,深心就是我们这边这幅对联(这幅对联大概是二十年前在美国写的),就是清净、平等、正觉;清净、平等、正觉是自受用,佛家讲的深心。深心很不好懂,古人的注解也不好懂,《无量寿经》经题上有清净平等觉,我就用清净、平等、正觉,这是深心,用这个对自己;大慈大悲对别人,这都是属於正心。7 P& K5 @' Y- M- T& f
3 m2 p/ s6 P! Q: y: e# ?, |+ w: a
所以正心之体是诚意,意要不诚,你的心就不正了,菩提心之体也是至诚心,这个我们要懂。可是至诚就是真诚到极处,那一定是格物致知做得很圆满了,格物致知要做得不圆满,你的意就没有法子诚。「诚」这个字,过去曾国藩先生读书笔记里面,他给「诚」下了个定义。曾国藩也是读儒书,而且读得非常好,我们看他的家教就能看得出来。他解释这个「诚」字,用一句话,「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解释跟佛法的解释相应;换句话说,你有念头就不诚,不管你的念头是善、是恶都不诚。诚是什么?没有念头,没有念头你的心才清净,有念就不清净。
$ `! G5 T e2 g1 q
" K% P# H( C/ K( I$ b 所以说你有善念,在佛法讲,生三善道;你有恶念,生三恶道,出不了六道轮回。如果我们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能够做到一念不生,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这个在经典里面我们读得太多,你为什么会堕落在六道出不去?佛讲了,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只要这三样东西俱全,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可是要出六道轮回,不必三样都断,断一个就行了,只要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六道就没有了。执著是见思烦恼,坚固的执著很麻烦,所以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看淡一点,何必那么执著?想想《金刚经》,《金刚经》中国人最喜欢,不但是学佛的人必读,不管学哪一宗、哪一派,没有不读《金刚经》的,儒家、道家都读,便於观照。当你烦恼起来的时候,你想想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就算了,是虚妄的,何必认真?便於观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是破空,是教我们看破,不要过分的执著,不要分别。
# M) T% X- `: q, _* n; Z1 X5 F# t" y4 n. v/ Y% `6 L: A; X
不执著,超越六道轮回,就是阿罗汉;不分别就是菩萨,不分别比不执著的境界高。所以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些人到哪里去了?住四圣法界,就是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不在六道了;如果再向上提升,那就一真法界了。一真法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这个地方讲的「止於至善」,自行化他都达到了至善;至善就是妄想破了,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所以高级的修行方法是在六根接触六尘之处,眼见色,耳闻声,舌尝味,鼻嗅香,身触,意知,在这里面练什么功夫?练不动心,练不起心、不动念,那是上上根人,很难做得到,不起心、不动念太难了。不得已而求其次,练什么?练不分别,还起心动念,不要分别,那是菩萨;如果再做不到,再求其次,练不执著,不执著是阿罗汉;如果执著都放不下,那你是凡夫,你出不了六道。
) M* j" V. ~/ g, H6 u
8 S2 n3 N- A1 d3 X0 G 你想想看,修行功夫在哪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明德」是在日常生活里头修,「亲民」也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修,最高的目标是「止於至善」。止於至善不是一下就可以能成就的,你看佛法里头分很多等级,一步一步向上提升,我们今天能够下手的,就是我们的执著要一年比一年淡一点,这就是进步。如果说今年跟去年还一样,甚至於今年比去年还严重,那你佛就白学了,哪有这种修学法?所以诚意、正心不容易。儒家的标准比佛法的标准是降低了很多,总要从这里下手,一定要读书,一定要学习,非常认真的学习,这才能身修。
$ E% L. ~- z, Z, }- O& z9 m3 }8 _3 j6 I' |4 c; Y, n1 b2 g
身修,儒家是守礼,佛法是持戒。我们今天用什么来修身?儒家的《弟子规》,佛门里面的《十善业》,用这个来修身,要勉强自己去落实,去做到。《弟子规》是儒家圣贤的生活规范,他统统做到了;《十善业》是佛门的生活规范,你不从这里下手,你身没有修。身没有修,你家里怎么会整齐?整齐就是我们讲和睦,一家和睦,不容易!家不和,社会怎么会安定?「治国」就是社会安定。「平天下」就是世界和平,平是平等,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叫平天下。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不分文化,彼此人与人之间相处都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天下太平,到天下太平才真正叫止於至善。. f. E( L9 G$ B
3 F' r# W4 y& S$ t; N 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资讯发达,交通便捷,我们起心动念都要为全世界人民著想。《弟子规》里面说「凡是人,皆须爱」,所以圣贤的教育不是别的,爱的教育。我们今天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尊重,缺乏敬爱,缺乏关怀,缺乏互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