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定弘法师:太上感应篇汇编讲记》
+ V0 v7 z2 I' I, c: Y/ @8 T
, [+ r; N* e, O5 x太上感应篇汇编 定弘法师主讲 (第十五集) 2013/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109-0015& G+ O" ^/ R6 b/ F& O3 @% K
2 T8 P9 g/ y- i& \) E1 b; K- I6 K7 C- G# ~. m
* M$ c/ ~, e7 a4 W9 Y 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太上感应篇汇编》,请看经本第四十五页倒数第二行,今天我们要讲这一篇第二句话:5 n, Y6 Z1 A3 e
9 c: Y. k9 M# f3 ?4 \, n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 D2 h. x) P9 p6 F! {/ B
' c- x% S/ ~) |& Q 这两句跟篇首的头两句,总共四句,是《太上感应篇》的总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我们来看这后两句的批注:# g3 ^5 ]' w, K/ S, z% `0 x
' S7 g& d% H: c/ m0 o: A1 d 【善恶。就人心言。报。就天理言。形正影正。形斜影斜。总是一毫不爽之意。】
3 f& E: u/ p9 R+ x4 m2 T; T/ W$ D# e; o
『善恶』,这是讲到人心,怎么来判断人心的善恶?最粗的判断、粗浅的判断,善是为别人,起心动念为别人着想,这就是善;恶就是为自己的,自私自利。这个是从心上来看,不论事,事可能会利益别人,但是他的发心是自利,那也叫恶,只是恶中有善而已。反之,如果心是为别人,而做的事情好像是自利,但是他发心没有为自己,这就是善。所以善恶的分判要从人的起心动念来看,从事上来看往往看不清楚,会迷惑。报在天理,就天理而言。『报』是报应,『天理』就是自然之理,就是宇宙的客观规律,那个规律就是因果,善必有善报,恶必有恶报,一丝毫都不会差错。这里讲如影随形,我们都知道影子是身体在光线下投到地上的阴影,所以形正则影正。形是身体,影子跟着身体走,身体正影子就正,身体斜影子就斜。身体是比喻自己起心动念、行善行恶,影子就是讲的报应,报应跟着你善恶的念头,就如同影子跟着身体一样。『总是一毫不爽』,这个爽是讲差失、差错,一丝一毫差错都没有,讲的是这个意思。下面说:9 f- G9 f8 b+ R; x
* C" M8 B9 f7 Z: D" |0 y
【善因乐果。恶因苦果。圣人言之甚详。无奈愚人不信。遂尔背善向恶。盖见今人。善或坎坷。恶或寿考。现世所受。种种不一。遂谓有不报之善恶。因果似不足信焉。】
6 i8 G* q0 k; F) ~% z0 h
+ u3 J) Z& v! v% Q# N, T4 v6 g/ Q L 善因得到乐的果报,恶的因就会得到苦的果报。圣人讲这番道理很详细,不仅佛家圣人,就是佛菩萨讲因果,儒家、道家的圣人,乃至所有宗教的创始人没有不讲因果报应,讲得很详细。可是无奈这些愚痴的人不相信,认为那是圣人哄我们的,让我们断恶修善,所以编一些所谓因果的谎话欺骗我们,他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断恶修善而已。你看他是这样认为,不相信。不相信因果,行为造作就没有规范了,往往就会为所欲为。『遂尔背善向恶』,遂尔就是于是乎,于是乎违背了善法,去向恶法,不断的造恶,这就是因为不信因果。真正相信因果,知道恶必有恶果,他就不敢造恶;知道善必有善果、乐果,他就很欢喜,心心向往、好善好德。这些人为什么不相信因果?这里讲『盖见今人』,大概是因为见到现在这个社会上的人,善人或许有很多坎坷、很多挫折。你想要行善,障碍特别大,愈是大善,障碍是愈大,甚至善人到最后都走投无路,或者是几乎生命都有危险。孔老夫子就是这样,他怀着善意,希望能够帮助诸侯治国,令天下和平、天下大同,可是一生都是坎坷,甚至有陈蔡绝粮,几乎要饿死;微服过宋,在宋国的时候遭到司马桓魋的谋害、追杀,只好乔装打扮,赶紧逃离。看到这个状况,如果对圣贤道理不甚明了,难免就起疑惑。
: T7 i6 o! n8 V! ^4 t) G3 X! U8 i+ B! j3 v7 ?( l; d0 c: K$ H
又见到『恶或寿考』,造恶的人竟然长寿。这个考叫考终命,五福之一(《书经》里讲的五福有长寿、富贵、康宁、好德、考终命),就是寿终能够好死。那个行恶的人居然能得到长寿,也能得好死,这就大惑不解了,为什么恶没有恶报?这些都是看得太短浅了,眼光只看这一世,没有从三世的角度来看,所以难免对因果就会疑惑。信之不真,行之就不力,断恶修善他就会有犹豫。所以这个道理一定要学透、悟明,才肯真正断恶修善、义无反顾。『现世所受,种种不一』,看到现世所遭受的果报种种不同,很难说是一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于是就说『有不报之善恶』,善恶不是都有报,还是有没报应的善恶,有的善就是没有善报,有的恶就是没有恶报,所以因果好像不足以为信了,这些观点确实很多人有。我们看底下圣贤是怎么回应:* n) l7 i0 ]( `9 v& P7 o
6 B5 P1 i; `7 T
【抑知世无数百年之人。天有未即结之案。纯善纯恶之人既少。可善可恶之机最圆。念有转移。报宜斟酌。或在本身。或在子孙。或在现世。或在后身。大小迟速。变化迁移。丝毫不错。语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不论目前。当观究竟。岂有不如影随形者哉。】
0 q. G* R3 w0 b+ n8 O1 @. ^8 F1 c2 _+ A; X+ } I
这一番议论真是精彩,破掉我们的疑惑。这里讲『抑知』,抑是个转折词,就是但是、不过,知就是我们应当知道。世间没有『数百年之人』,人活不到几百岁,顶多一百岁就了不得,人生七十古来稀,怎么可能有数百年这么长的寿命?所以你看不到快速成熟的果报,就是因为人寿命太短了,不是没有,后生要报。『天有未即结之案』,上天,就是这些天地鬼神,他要断案子,还有些案子没结。即结就是马上结的案子,未即结就是还没有马上结案,悬在那里,叫悬案,等到以后要分判。纯善纯恶的人既然很少,这确实很少,一般人都是善恶夹杂,你就看你自己一天下来,你有善念也会有恶念。『可善可恶之机最圆』,人善恶之性还没有定,不是纯善,也不是纯恶,他来回会摆动,可以善也可以恶。这样的根基其实是最容易圆满成熟,只要他学了圣贤教诲,他就能够偏到善,然后善愈来愈纯,就变成纯善之人;如果他接受的是恶法,不信因果,追求利欲的享受,最后心地就愈来愈自私、行为愈来愈恶劣,最后就变成纯恶之人,看他的缘了,总在遇缘不同。这个缘是外面的环境,最重要的就是老师,看你是跟什么样的老师学,是善知识还是恶知识。善知识教你善法,让你心地愈来愈善良,将来你会得到很好的果报;恶知识教你放纵自己的欲望,最后到达穷凶极欲、无恶不作,地狱果报最后就能成熟。外缘固然对自己影响很大,而自己的内因为主,内因就是自己的念头,你能不能够控制念头?
0 I4 x" e8 K5 h! k: j6 H, U
+ K; H- o( C4 L Q$ C* u$ p8 _; z0 d 『念有转移,报宜斟酌』,在善恶两种缘面前你是去就哪一种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