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54|回复: 0

应思决定往生, 不论罪障轻重 / 上人对妓女的开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4 10: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应思决定往生, 不论罪障轻重 / 上人对妓女的开士
?
法然上人法语第二十六条开始,与前面讲的意思其实是可以互相贯通的。

2 V+ q5 I6 }8 `! Z% t! W$ z


不顾烦恼厚薄,
不论罪障轻重,
唯口称南无阿弥陀佛,
应思决定往生。

0 i5 o R' g0 T! l

对于法语,也不是我们光是讲解了、听懂了,然后丢在一边。其实这些都要作为我们的一面镜子,作为我们行持的准则,听而入心。
往往听了很多遍,但是一遇到别人来讲,即使有时候没人讲,还是在那里起烦恼。
「不顾烦恼厚薄」:念佛的人,不要顾忌、不要考虑「我烦恼是厚啦,是薄啦」。
「不论罪障轻重」:罪业是轻是重,这个通通不考虑、不讨论,不问这些事情。只有一件事情──
「唯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应思决定往生」:只要我们口称南无阿弥陀佛,烦恼再厚,罪障再重,都决定往生。之所以不顾、不论,是因为阿弥陀佛因中发愿的时候,本来就是要救度烦恼厚重的众生,本来就不跟我们计较,你是不是有罪障,你罪障是轻还是重。佛都不计较,佛都不论,那我们为什么要论呢?佛都不论,我们要论的话,这样就离开阿弥陀佛的誓愿了。
话讲回来,如果真要论的话,我们也是没有资格论的,我们没有资格论轻论重。根据佛法来讲,我们这些众生的罪业,那是「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太重了,你怎么论呢?整个宇宙这么大的空间,都不能容受我们的罪业,我们的心,尽虚空遍法界的黑暗;我们的罪业,都这样的厚重。这样的众生,还有什么资格来论轻重?因为没有轻和重的比较了,完全是黑的东西,全黑的,没有白的,怎么比较呢?完全是罪障众生,只是我们没有觉悟而已。
比如说,如果有的事情我们没做过的话,我们会认为自己罪业轻一点,「我不开馆子店,没杀那么多生,杀生的罪业可能我轻一点」,这是站在表面来看。如果从本质来看,所有的六道众生都是彻头彻尾的罪业凡夫。
打个比喻:就像冰山的一角,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点点大,下面非常大的部分你看不到,你说:「噢!冰山只有那么大。」其实下面很大。
我们表现在外表的罪障,只是冰山露出的一角;埋在我们心中深重的贪瞋痴烦恼、罪障的根,那是无量无边的宽广,这些我们都忘记了。比如你说:「哎呀!如果这个不做就好一点,如果那个不做就好一点……」这是不了解自己的根机。「不论」,也是因为我们不可论。
所以,善导和尚就讲:「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阿弥陀佛如果要跟我们众生计较说「你有罪垢,你有业障……」如果要讨论这一点,我们确实不可能往生。之所以能往生,就是不考虑这些罪障,「不论罪障」,要论罪障,没有一个能往生。
只论哪件事?只论阿弥陀佛的强缘,阿弥陀佛的佛愿以为强缘,只论你念不念佛,只论你乘不乘佛愿,不论你有没有罪障,这个,佛也没法跟我们论。
(   摘录自《念佛安心法语》)

3 J. d+ U, O: [7 {



上人对妓女的开士

0 O) C' J+ B% q$ @) S


示妓女之法语

7 z9 R9 H1 e. b

这一段也是非常的好。法然上人是大势至菩萨化身,我们近代的印光大师也是大势至菩萨化身,这两位善知识,很多地方讲的话都很一致。我读到这段法语,就想到《印光法师文钞》里的一些法语。妓女,就是她的职业了,我们这里讲就是青楼,堕入青楼了。

4 i( ] K, l0 X* K% W4 U2 O: }

罪障实不轻,酬报亦难料。
依过去宿业,得今生恶身;
依现在恶因,感当来恶果,此事无疑。

; P3 [0 M3 D, x8 N. V/ Q

上人很沉重、很慈悲,首先开示说:「哎呀!既然堕落成这样子,罪障实在不轻。现在既然罪障不轻,未来所酬还的果报,实在难以预料,凶险得很。」

, q3 @" E& O' f8 K( l, T

「以过去宿业,得今生恶身」:为什么人家都可以家庭美满,有良好的职业,有尊严的身份,而堕落青楼的妓女,为什么有这样的恶业之身呢?是因为过去的宿业。过去的业,感现在这样的果;现在又造恶因,恶性循环,感当来的恶果,「此事无疑」。往往我们都在恶性循环当中,惑、业、苦,循环再三。「惑」就是无明,惑业。由惑就造业,由业就受苦。受苦又想离苦,离苦又没有正确的智慧和方法,还是在迷惑当中。离苦,反而是又造了更大的恶业,恶业又受更大的苦恼。

3 ^9 U. z D) _* l6 d/ z+ F p) T' `3 k

比如说过去因为惑,不懂得因果的道理,一个人很吝啬,造了吝啬的业,今生就得贫穷的果报;他又不愿意贫穷,要离苦,怎么办呢?去偷、去贪,他又是惑,又不懂得要布施,不懂得按照佛法的道理来行善积德,不懂得这个,去偷、去贪,结果这个业又带来更大的苦,判去坐牢;坐牢,他又想离开牢房,怎么办呢?他要越狱,你说怎么可以啊?所以,往往众生就在这个世间里边都是恶性循环。

9 x8 J6 F" R1 e

《无量寿经》里就讲:「从苦入苦,从冥入冥。」从苦恼走向更加苦恼,从黑暗走向更加黑暗。这个就是众生的现状。如果没有阿弥陀佛救度我们,我们通通如此。所以,上人很悲叹。第二段,很慈悲地劝导:

( d7 O* _3 e+ T: ~" e: I/ k

若此业之外,有度世计略,则速离此恶缘;
若无度世计略,有不顾身命之志,亦可舍此恶业;
若既无度世计略,亦无舍身命之志,则应唯任此身专念佛也。

# H, s" w- n `' ^' n/ k

三段。首先劝她还是要弃恶从良。如果说在这个恶业之外(这是不好的职业)有度世计略,你还有生活的手段,有生活的来源,那怎么样?应该「速离此恶缘」,你就不要做这个事了。这个如果做不到呢?

( G. n4 H- r, D$ ~

「若无度世计略」:除此之外,毫无长处,没有办法糊口。不过你还有办法。哪一个?
「有不顾身命之志」:「宁愿饿死,我也不做这个」,「不顾身命」,有这样的志向,也可以舍此恶业。这个叫烈女子,这个是有强烈的志向的人,也可以不被这个干扰,舍此恶业。如果这两点都达不到:

% ~! i6 M6 t5 H U$ W& x0 l

「既无度世之计略,亦无舍身命之志」:那怎么办呢?还有得救的办法,最后的一招:
「唯应任此身专念佛也」:那也只好这样,只好如此了。虽然如此,不是让我们在红尘当中堕落下去,「任此身而念佛」,这个也是尊贵的念佛人,同样是尊贵的念佛人。

7 |' T, r/ k d: W, p

一样的,渔民也一样,农民也一样,农民你说让他不打农药,能不能都做到呢?那是做不到的。那也只好「任此身」,任这个农民身,来念佛了;渔民不打鱼也不可能,只好任此身而念佛也。所以,阿弥陀佛的救度,是给我们苦恼的众生最后的安慰。如果没有这个法门的话,所有这些,渔民、农民,像这个妓女啦,我们犯过过失啦,心中就恐惧,紧张不安,没办法得到解脱。

- n r {3 r0 ^7 o* Z



印光大师:“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

( E9 x6 ^# t& v m# A


示华权师病中法语

U( R6 ~7 q4 K9 j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回,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回。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
        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无数无量万万万万倍。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我们在轮回的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监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
        你若能出声念,则小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著阿弥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著阿弥陀佛。有别种念起,当自责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种念头,坏我大事。你若肯依我所说的念,决定会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劫常受快乐,了无一丝一毫之苦事见闻,又何有此种之疾病苦恼乎。倘心中起烦恼时,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要坏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我而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随他转。除过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转自弘化丛书《印光法师文钞问答撷录》)

# q0 v* \; h3 D& R/ D8 v

(※本文搜集自:地藏缘论坛 http://www.folo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0 15:55 , Processed in 0.09064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