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第一会说法,度九十六亿人证阿罗汉,得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这些人为现受五戒者;第二会说法,度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为受持三归者;第三会说法,度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为一称南无佛者。由此来看,三会说法,所度众生,都是与佛有缘者,所以,众生闻者,一定要与佛结缘,受三归,具五戒,持名念佛。不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确实有点太长了,不如现在就信愿持名,求生极乐,在这一生中,解决生死大事。
一心观礼.无量寿如来会上.舍利弗等诸大尊者.及贤护等.十六正士.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诸大菩萨。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第二十九拜)
在佛讲无量寿经法会上,舍利弗尊者等代表声闻众,贤护菩萨、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等十六正士,他们代表菩萨众,都是这个法会中所列的上首菩萨。而且他们都是在家修行的等觉菩萨,这说明在家修行也能成就。这些声闻菩萨大众,他们都是尊修普贤大士之德,用普贤无量行愿,来庄严净土。“一切功德法”,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称为万德洪名,“德”是功德,“万”就是一切。
一心观礼,从上以来,莲宗诸祖,暨弘宗演教,皈向净土,诸大善知识,以及本身皈依、授戒、传法、灌顶,诸位大师。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第三十拜)
这一拜是对莲宗诸祖:如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永明、省常、莲池、藕益、截流、省庵、彻悟、印光大师等十三代祖师,另外道绰、昙鸾、净空法师、夏连居、黄念祖居士等,还有弘扬宗门教下,最后归向净土的诸位大德,这些大善知识,以及本身皈依、授戒、传法、灌顶的诸位大师,我们都不能忘记他们的恩德,是他们代代承传,我们才有机缘见到这个能在一生成佛的净土法门,他们给我们树立了修学的榜样,他们坚定了我们的修学信心,我们要知恩报恩,以深信愿,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一心观礼,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三宝,十方护法菩萨、金刚、梵天、龙神、圣贤等众。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第三十一拜)
“常住佛宝”,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消灾延寿药师佛等一切诸佛。“常住法宝”是《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等一切尊法。“常住僧宝”,就是观音菩萨、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等一切贤圣僧。
“护法菩萨”,是修菩萨行,弘持正法,宣说妙义,流通经典,承传佛法的行者。如经所说,爱乐正法,常乐演说,读诵书写,思惟其义,广宣敷扬,令其流布。这是助佛弘法利生,护持道场兴旺。出家在道场工作,叫内护;在家修行,护持佛法叫外护。
“金刚”,是指金刚神,金刚力士等。为执金刚杵护佛法之神祇。法华经普门品曰:“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行宗记》上曰:“金刚者即侍从力士,手持金刚杵,因以为名”。
“梵天”,通指释梵诸天,释是释提桓因,他是忉利天主,即我们常说的玉皇大帝,他代表欲界诸天;梵是大梵天主,名叫尸弃,他代表色界诸天,尸弃天王深信佛法,每逢有佛出世,必定前来请转法轮。释梵诸天,他们都是佛法的护持人。
“龙神”是指天龙八部:天众、龙众、夜叉(勇健鬼)、乾沓婆(香神)、阿修罗(非天)、迦楼罗(金翅鸟)、紧那罗(非人)、摩睺罗迦(大蟒神或大腹行地龙)。由于人类的眼睛不能见到这些八部众,所以又叫做“冥众八部”。又因为八部众以天龙为最殊胜,所以又叫做“龙神八部”,这八类都是佛教护法天神,也都是学佛人。
“圣贤等众”,通常讲,佛为圣人,菩萨为贤人。以大乘圣贤来讲,十住、十行、十回向菩萨,只断见思惑,尚有尘沙、无明烦恼未断,称为三贤菩萨;十地以后菩萨破无明见法性,才称为圣人。对于这些圣贤等众,我们都要恭敬,不忘他们的恩德,同他们一起,好好念佛,求生净土,争取早日成佛,广度众生。
一心代为生生世世,及现在生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等众,顶礼三宝,求哀忏悔,普代法界众生,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同生净土,同圆种智。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第三十二拜)
这一拜是普回向。我们要把修行的功德回向给“生生世世,以及现在生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等众”,替他们顶礼三宝,求哀忏悔;并以此功德,普代法界众生, 回向极乐世界,同生净土,同圆种智,早日成佛,普度众生。利益别人就是利益自己。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三归依是佛法的修学纲领。“归”是回归自性,恢复本有智慧德能。“依”是依靠,依是依据。“归依佛”,佛是觉而不迷。回归自性,要依靠觉而不迷。“体解大道,发无上心”,大道是法身,是根本,是本有智慧德能。所以,这一条是法身般若。不迷是不迷法身,不迷本性,知道自己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发心破妄想,发心破执著,发心圆成佛道。
“归依法”,法是正知正见。离烦恼障就是正知,离所知障就是正见。烦恼障就是见思烦恼,所知障就是尘沙、无明烦恼。所以,这一条是报身般若。“深入经藏”,是行深般若波罗密多,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智慧如海”,是无分别,无执著,是明心见性。
“归依僧”,僧是净而不染,是清净行。所以,这一条是应化身般若。“统理大众”,是依统摄万法之理体,来普度众生,理体就是六字“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万法之理体。“一切无碍”,念佛法门圆融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是圆融无碍的成佛法门。佛以念佛法门圆成佛道,佛以念佛法门普度众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所以归依,就是归依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觉、正、净是佛法修学的三大纲领,是佛法修学的真正归依处,而不是说归依某个法师,法师为你传授三归依,他给你做证明,证明你曾经受过三归,你是三宝弟子。如果说归依某一个人,这个人是我的师父,那个人不是我的师父,喜欢这个法师,分别那个法师,你心里头有了分别执著,那么你就成了邪知邪见,成了迷惑颠倒,在你心里面受到了染污,将来就会招来很重的罪过。因为僧团是一体的,尽虚空遍法界,修行人都是一家,而你无形中在那里分化僧团,对佛法这个完整的和合团体,起到了不好的作用,这才招来罪过。
僧人属于住持三宝,法师代表僧团传授三归,接受三归之后,我们的心要清净,我们的心要平等,凡是出家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我们都要尊重,这就对了。至于那个三归证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地里头要真正回头,思想、言行、造作,一定要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才是真正的三归弟子,是佛的学生,这是诸佛菩萨所承认的。
三归依是佛法的入门修学,我们归依时,可以由出家法师传授,也可以参照《印光大师文钞》在佛前自誓接受三归依:“若皈依时,当于佛前,志诚顶礼若干拜,对佛自陈:我弟子慧度,受吾师印光命,令于佛前自誓接受三皈五戒。我弟子慧度,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自今以后,以佛为师,终不皈依外道天魔;皈依法自今以后,以法为师,终不皈依外道典藉;皈依僧,自今以后以僧为师,终不皈依外道邪众。每条说毕,礼佛三拜。(两足是智慧具足,觉悟具足。外道是不依自性,心外求法)。又复礼佛三拜,受五戒,则云:我弟子慧度,誓受五戒。第一不杀生,如佛尽形寿不杀生,我弟子慧度,亦尽形寿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邪淫,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饮酒,此照样说。唯第三不邪淫,则云,如诸佛尽形寿不淫欲,我弟子亦尽形寿不邪淫。以在家人有夫妻之谊,冀生儿女,不能断欲,故只戒外色。若自妻妾,或贪乐,或行之不以其道,则同邪淫,不可不知。”我们的法名也可以起名妙音。慧度指,念佛法门是智慧度众生;妙音指,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就是无上妙音。法名的用意是提醒自己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出离苦海,圆成佛道。
最后一句“和南圣众”,这是对所有一切圣众顶礼。
0 C8 @) A' G% ?- O' t" p6 E7 Q; p
4 F2 K( X$ n4 b
. `1 [4 d' A: M" s' E* P' X
: z) n; r; ?% M- ]2 q# f8 }$ y! z, `7 A
# n7 X; l g- S# y* H- E0 m
附一:放下一切 必定往生
王居士是四川省德阳市人,王居士夫妇两个都是公务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他们在德阳万佛寺,结缘了几本佛教小册子,其中有一本《觉海慈航》,王居士老伴一读就很感兴趣,以后经常去寺院找书看,对佛法也有些认识,但心里面还是将信将疑。直到后来读了陈兵教授《生与死佛教轮回说》这本书后,又参加了几次佛七,才坚定了佛教信仰。两个人退休后,每天坚持念佛拜佛,早晚打坐,从不间断。王居士上街买菜,都是在心里默默念佛,老两口在公园散步,也不说闲话,各自在心里念佛。为了不影响修行,他们尽量减少人际交往,不攀缘,不走亲戚,不串门,不说张家长李家短,要说就说佛法,劝人念佛。物质生活力求简单省事,节俭惜福,不与别人攀比。坚持吃长素,儿女给他们祝寿,寿宴上全是素菜,全家人其乐融融。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两个女儿已开始学佛,满脑子科学观念的儿子也开始看佛教书籍。 老两口在一起,也很少谈家庭琐事,不回忆过去的人我是非、恩恩怨怨,只是交流修学心得。一天妻子对丈夫说:“昨天晚上我打坐念佛时,看见了阿弥陀佛,全身金光闪闪,阿弥陀佛和善地问我:‘你想不想往生到极乐世界?’我说:‘当然想了。’阿弥陀佛说:‘那你现在就去好不好?’我迟疑不决,心想:‘小女儿还没有成家,我怎么放心得下?’但又不好意思说出口。正在犹豫时,阿弥陀佛笑了笑,忽然就不见了。我感到心里很后悔,当时为什么不一口答应,跟阿弥陀佛去往生极乐世界呢?” 老头子沉思了一会儿说:“佛菩萨叫我们看破一切、万缘放下,这句话说起来简单,要做到可真难。人生在世,五欲六尘,各种感情纠缠,理不清剪不断,要让这颗心不打妄想,老实念佛,没有严格的自我要求和长期训练,没有一丝不苟的作风,确实很难。你这回的经历,增加了我往生的信心,只要信愿坚定,认真念佛,和佛菩萨心灵相通,西方三圣一定会接我们去极乐世界。你这次没有去成,也给我敲了警钟,在思想深处不放下一切,儿女亲情斩不断,担心这个挂念那个,临终四大分解,身心痛苦,神智不清,不能净念相继,一句佛号提不起来,就会错失良机,就不能往生极乐世界,那真是后悔莫及。佛教书籍上有个孙子娶祖母的故事:有个老太太临命终时,紧紧抓住小孙子的手,心里放不下孙儿,死后投胎邻村,仍是女儿身,长大就嫁给了小孙子。一家人的恩怨纠缠不清,不知延误了多少世。” 从此以后,老两口更加精进,通知儿女们尽量少来看望,少打电话,打电话定在每个月的一号中午11时至1时,特殊情况例外。 三个月后的一天上午,老太太上市场买菜回家,喊门没有人开,只好放下菜篮子,自己掏出钥匙打开门。客厅饭厅里没人,厨房卫生间里也没人。老头子卧室的门虚掩着,老太太推开一看,老头子背对着门,面向西边的窗户直挺挺地站着,床头柜上的念佛机正响着“南无阿弥陀佛……”舒缓的旋律。 “莫非老头子听佛号听得入神了?大声喊门都听不见!”老太太几步走过去,看见老头子双手合十站在窗前,眼睛微闭,像熟睡了一样。“喂!择菜啰!”老头子不答理,照样合掌站着,脸上没有反映。老太太有点疑惑,推推他的背,纹丝不动,再推推,还是不动。老太太慌了,伸出手掌贴近他的鼻孔,怎么没有一点出气的感觉?摸他的手腕,怎么摸不着脉搏?掰开他的眼皮,眼珠定定的,一点光都没有。老太太紧张得心像要跳出来,“难道他……”一时间惶惑,不知道该怎么办。 念佛机的佛号声让老太太回过神来,她的目光落在床头柜上,她看到念佛机下面压着一张纸,双手擅抖地捧起来,老头子那熟悉的字体,端端正正地展现在眼前。“师兄老伴:我先走一步,在极乐世界等你。一周前我就见到阿弥陀佛,知道自己要往生了,心里非常高兴,但不敢告诉你。你我夫妻近五十年,一同经历了无数个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磕磕绊绊。值得庆幸的是,临近退休时遇到了佛法,全身心投入念佛法门,这一辈子没有白活。我往生后,不要慌乱,不要动我的身体,让念佛机继续念佛,你也跟着念佛,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该吃饭时就吃饭,等明天早晨再打电话通知儿女。遗体送到寺院火化,骨灰就撒到寺后的树林里,不要买什么骨灰盒,四大皆空。你要抓紧念佛,一心念佛,切记,切记!” 老太太一看下面的日期,昨天就写好了,“怪不得昨晚他洗了个澡,这老家伙硬是稳得住,把我瞒得个一丝不露。”看了老头子的遗嘱,老太太的心里踏实了,跟着念佛机也小声地念起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院佛……”佛号舒缓的旋律,在安详的房间里回荡着。
附二:善导大师临终往生正念文 知归子问净业和尚:世间大事,没有超过生死的,一息不来,就属于后世,一念之差,便会堕入六道轮回。您常教我念佛方法,道理我虽然明白,但恐怕临命终时,心生颠倒,思想散乱,又怕家人哭泣,扰乱正念,失去往生极乐的机会。望您重示往生净土的方法,使我得以脱离轮回苦海。 净业和尚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凡人临命终时,想要往生净土,必须事先作好准备,不能贪生怕死。应该经常这样想:我现在的身体,有种种苦难,及不净恶业,交相缠绕。若能舍弃这个秽身,得生净土,见佛闻法,离苦得乐,才是最称心如意的事。这好比脱下臭秽破烂的衣服,换上珍服妙衣一样,要放下身心,不生半点贪恋。只要一有病患,不管轻重,但念此身无常,一心念佛,等待命尽。还须嘱咐家人,及看病人,凡来我前,都要为我念佛。千万不能垂泪哭泣,不讲世间闲言杂语,不说家中长短事,不软语问安。因为这些都是无益之语,非但不能得到帮助,反而会扰乱心神,使临终人失去正念。应帮助念佛,待气尽了(气绝之后,仍然要继续念佛六小时,不可停止,不可搬动身体,这点至为重要),方可哀哭。如有明白净土之人,应勤来开导,策励病人念佛,防止病人有恋世之心,以及挂碍之事。这才是对临终病人的最好帮助。 若依此方法念佛,决定超生,必定无疑。此是端的要急之旨,当信而行。有人问,平生没有念过佛的人,也能用这一方法吗?答案是肯定的。此法无论出家、在家人,或没念过佛的人,只要实行,都能往生,不要怀疑。我见过世上许多人,他们平时也念佛、礼佛,发愿往生西方,然而到了临命终时,却只是怕死,丝毫不念及往生净土,永取解脱的大事,直到气消命尽,神识投到冥界,才开始十念,正好比贼走了才想起关门,这样于事无济。生死之事最大,必须自己用功。若有一念之差,恐怕就要历劫受苦。希望世人,常以此法,精进受持,把此法门,贴在吃饭之处,及往来要路之间,使人见到触目惊心,免得临危忘失。这才是真为自己临终大事作准备! 又有人问:还用不用求医问药?回答是:病初时可以求医问药。要知道药只能治病,不能治命。切记不要杀生害命,当知佛力可救,酒肉于病无益也。有很多病例,都是因持斋,而使疾病好转;反之因酒食鱼肉,使疾病复发。又问曰:求神祈福如何?答曰:人命长短,生时已定,如何假借鬼神来延长?若迷惑信邪,杀生祭祀鬼神,但增罪业,反损寿命。大命若尽,小鬼怎能奈何?空自慞惶,俱无所济,切宜谨之。 根据记载,善导大师和永明大师都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善导大师这篇临终往生正念文,对我们往生净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故特别予以附加,以供参考。
注:净修捷要五念简课浅释,是依据净空法师及黄念祖居士等祖师大德对净土经典的讲解, 进行摘录汇集, 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K# h- L# L, u! g3 T* |7 m G
|
# e& B) u' E5 b6 L4 ^
% p' {) q( n/ R$ j7 `5 q/ D | 5 _3 D* B" V; a
6 _4 V: u+ r- x1 A- U u4 I. u* q6 a& S& V2 P, B: p" p2 `0 ?/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