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准提法之四病
+ l3 Q* [( R" v) s- Q & Z& v- b. ?0 E8 o" I
持咒有四种病,一貪靜境。二參禅宗。三怕妄想。四求一心。 + l% w0 o) `! Z
持咒是佛果法,念一句,就得一句之功德。非是因乘法,因乘法需要聚缘后得果。而持咒是得果于持咒当下。这是佛咒本身的功德,佛的慈悲愿力。不是自力的断惑证因。这一点在《显密圆通成佛心要》中,已经论证的很清楚。 7 l3 T p: K$ j z
若是贪静境,就会以清坐或入定为奇特,就会觉得平时的持咒极为平常。若是加入禅宗思想,就会以无相或开悟为奇特,持咒观想为平常。一除妄想,必然以权巧强制为奇特,老实持咒为平常。若求持咒时一心不乱,必以泯默無記為奇特。当下一念為平常。
A3 u" u7 t5 O8 ]究其根源,由於混濫禪宗,由於誤會圆密本宗的思想。或对于《心要》的准提法理解的不通透。 现在逐一加以分析利弊。
6 C* P% E! i5 K- t- s . `1 o' \9 G" H8 }
一不可貪靜境者。靜境是四禪八定偏小之法。
1 b) ]( g1 C6 L7 a- s1 ]7 B& l: l咒是佛力,静是自力。修准提法的人若貪静。重自力而轻佛力,即是背大向小。捨妙有之用。取偏空之體。何足為奇。譬如死水。不能藏龍。若是大乘境界。全體大用。当下一句准提,正是法性光明的大用,不可本空上另取顽空。教理分明。無庸更辯。 " x! l% @; C1 F' Y; h" l2 W
持咒确实可以带来静境界,但不是持咒所取之果,非好非坏。譬如行路,時長力倦,暫歇而已。休息时很舒服,但是真正出力的是行路。不可本末倒置。若是为了休息而去行路,不但辜負佛母的恩典,同时也有就停止不前的借口。且四禅八定不成,又歧视持咒功德。二門俱破。真實可悲可痛。一步步登上聚宝佛山,且只取了一个清静的芥子。 / {! k( Q& y& `7 L* w
* B: ~ O; t/ D$ x7 Q ; H" n; R, i+ u
持咒為動。清坐為靜。
" c& J5 i2 L, a* x. ]( v捨動取靜。墮坑落阱。
! I) D* z0 d2 a
6 }3 d; k7 D" Q; a- M+ d% L二不可參杂禅宗。持咒走的是报身的显现,佛德的下化。禅宗是以法身的成就,心佛具遣。何况禅宗本来难解难悟,非大根器不得其精髓,多数人把佛的功德便顽空的支离破碎。 / i# _$ l# {$ J3 a/ v
何况佛的报身功德本空,非是由造作出来一个虚空而空,有相本是无相,把有相自转成无相的修法,本来是頭上安頭,騎驢覓驢。难懂吧有争议吧,对的,劫濁盛時,眾生垢重,离开经论的自我揣摩开悟,定起邪見。佛教的空和我身和虚空而合的身无边处识无边处的四空天的空,有几个人能分辨出来他们的差别哪?禅宗实为上上根人之所为。对于学习我讲的《圆觉经讲义》和准提法三身判教的人自知这里的问题所在了。
( l3 O) u3 ~5 a' z, z: c4 f " Z" R" f' k) a& {( r
只有应机的才是最好的。要知道我们是末法时代的众生。
l0 V% |! r7 e9 X' f' v9 l8 b6 X( j$ Q定下自己是末法根基,这样修禅宗加入准提咒,是由上法而下行,离自己的根基愈近,有功德。若是持咒的人,于咒上加入禅宗的上根法,即是愈离自己的根基愈远,而两法皆破而无有成就。
7 m* m0 W! L( e c, |: z禅宗人持咒可许,持咒人参禅即错。 , u9 V8 U ]0 ?! U$ }; c) q
可以多看憨上大师的准提赞自然明了持咒之自然透彻禅宗而不随波逐流。 ! ~5 A1 }+ c: N+ v, }" z; e, D
另外,三密相应的有相法和无相的关系,道大师在心要中已说,绝对不要认为无相高于有相的修法。“今有人云。持咒结印对坛是滞相者。此乃只就禅宗。中论之。即是离相外求于无相。古师指为外道见也。非是佛教之意耳。”
5 ~5 v' g) S; B% C) j心要中判禅宗为一乘顿教,对于圆教来讲是遣是权,请深思之。“圆宗无障碍法界体上。本具无尽法门。禅宗无相法门。但是无尽门中之一门耳。” % I& v9 s! w8 ~: {) v6 g
. D: K& D7 P- O: \
& b! L+ c# \7 k7 P$ s! N- Z
三不可怕有妄想。 + K1 z) H `: a
妄想是凡夫本有。果位聖人,尚難除斷,何況凡夫。修准提法的人只要三密加持,持咒计数即可。要不求无妄,不怕有妄。
: b0 {- Z# l4 d* c" z- i7 j6 `有些人说,不念咒时没有妄想,其实此时心如木石,如黑夜中,无浮云,也无明月,一无所用。
: P$ D' B* x! x4 k/ i有妄想而持咒,实有大用,譬如白日之中,太阳炽盛,尽管浮云重重,也不碍阳光普照,令大地人间皆得受用。持咒而心多妄想无碍者。
; F4 N' [9 o5 k. @4 o ; R6 Y$ I0 M5 s$ B9 F$ l
准提一句法中王 b0 z6 h J, d) ]# c7 F" H
雜念紛紛也不妨 ) J0 e" Q- p) o: E" ~3 ~
萬里浮雲遮赫日。 6 y' v9 U0 M) z# j/ H
人間處處有餘光
: D0 @! _8 [, j + x. [" F' N' F E" u+ }$ b# e# B
四不可求一心. 8 Y/ \3 c. W* \( P5 X/ y% W% l
3 @& w) X/ f2 U! R j+ C1 s R持咒之人,具三密功德。身功德、语功德、意功德。有些人以一心不乱来判断持咒深浅是为偏颇。意功德只是三分之一,对于陀罗尼而言,身口的功德更为突出。若是强调一心不乱,只是受到禅那思想的影响,更是自力思想在作怪。其实只要你发声持咒,身结手印,佛之功德俱足大半。何况,准提法之功德,包括佛力、法性力、自力。若求一心则是以轻佛执我的自力为是,可谓弃佛果、法性力而持自力之勺取佛海之功德水。吹嘘自己持咒一心不乱人正是夜郎自大者。
$ W5 y5 j9 c7 P
6 |+ C& J0 c3 e& y% F: H. j; ^# p因念佛法是佛力转临终,准提法是佛力转现世,皆是以他力为重的佛果法门,因此参考玉峰師作原名四大要訣而著此准提四病。有望现在将来,准提行者,能思考我说的修法四病,成就一个一门深入的圆教准提行者。
# ]! M l$ v5 V转贴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c6a0060100dkf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