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科技发达,经济乃至社会发展,生活富裕,这些都是人类的梦想。可是很多人,经济负担越来越重,生活的压力一天比一天严重,以此人人皆知金钱,不知人情,失去道德,他们对于金钱的地位是崇高,生命的地位看得很低,所以心理上一片空虚,缺乏智慧,精神脆弱,内心的贪婪膨胀,所求无得,这样社会被迫下,很多人想求解脱,以此为学佛修道而求解脱。许多人喜欢做美梦,不看自己的能力和权势,总想得到美好生活,荣华富贵,漂亮与帅气的对象,但俗话说得对:“想要的东西离我们很远,不想要的东西跟我们很近。”以此很多人无有能力达到自己的愿望,因为,你的要求实在太高了,犹如须弥山那样高,很难达到目的,所以他们跑进寺院,或者道观,寻找师父,求佛修道,借口养身修心,这确实一个好事,但也是演一部戏。为何说演戏呢?因为,他们求学修道并不是合理合法,也不具备求学修道的条件,更不用说合格出家,他们都是逃避风险,推卸责任,投奔寺院,为了自己养身活口而来的。 7 H- ~; A2 R+ z" V) c3 `( v
2 P: n* R) F/ X5 j- F5 a5 a 所以他们把寺院当成戏剧场所,把人身当成一部戏。人生本来是一场戏,可是与他们演的戏根本上有区别,因为不同的场所有不同情况,他们所演的戏就是欺骗自己,逃避现实,毁灭自己的命运。他们总借口会说:“我们已经看破社会和轮回,以此为解脱而出家。”如果有人提供他们的要求,满足他们的心愿,他们的心愿如意,还会出家学佛修道吗?因此,他们把逃避心的出家就当成出离心的出家,这样一来,他们学佛修道很难成就的。现在很多人说:“为什么我们现在学佛修道这么难,总是反反复复、断断续续、时好时坏的?”这就是因为你没有断掉人间的贪婪,没有看破世间的痛苦,也没有真正的出离心。如果你断掉贪婪,看破轮回,具备的出离心,你学佛修道都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且,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幻想出来的,如果我们能断掉幻想乃至梦想,你才能安下心来,学佛修道都会成就的。 1 J4 f' ~$ U& X) t9 `& H9 J
' u1 V" i2 W1 P/ {$ R# M: Q: H
出离心那么重要吗?不是一般的重要,而是非常重要,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界限就是出离心。在你的相续之中没有出离心之前,无论你学佛修道都属于世间法,也是属于轮回的法,因为你对轮回法还有贪恋,没有放下轮回的包袱。如果你相续中放下轮回的包袱,你就有了出离心,从此以后,你学佛修道都属于出世间的法。
- K2 y, n1 g6 i" N e0 `
T# y6 [, @& h7 u1 _! e( d 什么是出离心?对轮回、对世间法没有丝毫的贪恋、留恋之心,然后一心想认识世间,希望获得涅槃之心,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一切代价,能够认真地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但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我们对世间法不能与被动下放弃而求涅槃,应该与看破乃至自动的心态,放下而求涅槃。放弃和放下表面上看起来一样,可是道理乃至结果完全不一样。被动的,逃避的,不敢面对的,还有留恋的,没有能力下抛弃,或者贪恋之心下抛弃,这叫放弃,结果就是痛苦。 & X2 o+ \. Y) v9 p. O
+ `2 [* \1 ?# _ 我们何必被迫下放弃自己和自己的理想呢?我们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我们应该承担责任和义务,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一切代价,这才能敢作敢当的学佛修道者。如果你自动的,向前的,勇进的,敢于面对的,没有贪恋之心,具备的能力下抛弃世间法,这叫放下,结果就是快乐。如果你看破轮回与世间诸法,不留心乃至贪婪,应该放下自己不喜欢,不愿意做的事情乃至世间法的包袱,我们应该向前自己新的理想,应该为新的理想而付出代价乃至承担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达到自己新的理想与出世间,才能获得涅槃之境。不逃避,从而敢于面对,看破而抛弃世间法,这才是真正的出离心。
8 y' O, ^ y( l" o
. Q3 P+ k1 i T1 E' t) v! n 你真正有出离心的时候,不会逃避现实,也不会放弃任何事情,你能够放下世间琐事、世间八法,但不是放弃这些。譬如,过去有一位贵人,他取了一个美容相好犹如仙女般的妻子,贵人有一个宝石冠,价值连城,结婚那天贵人让妻子带宝石冠,这样名传四方,传到当地国王的耳边,国王下令抢价值连城的宝石冠,贵人知道之后,就问自己的妻子:“你愿意给国王吗?”妻子只回一句话:“我不愿意”,他们就为了保护宝石冠,面对现实,赴汤蹈火,准备跟国王迎战,种种原因,国王就没有抢。贵人遇见高僧指点,开始学习苯教之道。有一次,一个气丐找贵人,跪在贵人的眼前,就说:“离这个不远的地方,有个村庄,他们穷途末路,面对死亡,求贵人相救。”贵人问妻子:“你愿意宝石冠给那些穷苦人吗?”妻子还是回一句话:“只有你愿意不愿意?”贵人知道妻子的心愿,就把宝石冠买给他人,金钱捐赠给那些穷人,后来国王知道之后,贵人封为国师。这说明了,在被迫下不要放弃,只有自愿下可以放下,那就有功德,有意义,有作用。
: x1 {5 x- R" t8 |* x 6 G4 r" b, G/ Z9 d5 Z9 A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都是被迫下放弃而学佛的,故而,他们越学越傻、越学越糊涂,越修越求神通,越修越执着相,越学越懒惰了,什么也不愿意学,什么也不愿意想,什么也不愿意做。这不是放下,而是放弃。不是升起出离心,而是产生了逃避心;不是智慧的作法,而是愚痴的行为;这不是轻松自在,而是懈怠懒惰。这不是走进正道,而进入了魔道。佛就在做人的基础上修成的,不是远离做人而成就的。连人都没有做好,怎么能够成佛呢?
" ~' ?/ {- Q% C
( J ?# V! n$ i& ^- [ 出离心和逃避心的区别:出离心不是逃避心,逃避心也不是出离心,它们的起源、本质、功能都不一样,因此,结果也不一样。出离心来自于对世间的法看破,或者厌烦轮回的痛苦;他的本质就是对于世间法不留心,不贪婪,求取贪心,前往出世间。真正的出离心并不是放弃工作和责任,放弃热忱和善良。出离自己心中的贪恋、嗔恨乃至痴心;出离我执乃至法执;出离对于宁静、舒适、顺利、健康、财富的贪求;出离对于仇人伤害、诽谤、蔑视等所有负面的情绪。层次高一点来讲,出离心就是对于万物彻底的认识,不留心,不贪心,无欲无求。但他们还是关心群众,关心众生的大事,关心众生的生死攸关,关心自然的环境。一个真正具备了出离心的人,必然超脱对世间法的贪心,但热忱世间,热心帮助他人,他们虽然无欲无求,然而为群众奋进。 - j% @, X+ s& f
" c. T8 K, Z# `! T: w& l
过去那么多的高僧大德,他们对于世间不留心,不贪恋,可是他们没有放弃对于众生的大事,他们关心群众,为群众可以失去自己的生命。他们为群众做事超越普通人,而且完成得更出色,更圆满。对于亲人,或者群众的关怀超越普通人的关怀。出离心并不是“消极避世”的思想和行为。出离心是一种勇敢的心、敢于面对的心,在一切境界面前都不会害怕、不会畏惧。我们在经书之中看到,过去很多大德不要说为人类,为动物而能够把自己的身体都可以布施。他们是“消极避世”吗?他们是放弃了群众吗?出离心的结果,就是放下自爱的邪道,进入了大爱的正道,内心充满希望乃至快乐,逐渐进入大乘佛道,最终获得涅槃。
) |9 D8 H3 S _* `
2 c- `3 z% R: j A 逃避心是对尘世苦难的无奈,是消极的处世之心态。逃避的本质就是自己本来应该担负的责任、所应承受的压力,就不敢正视问题,不愿面对问题,不知所措,茫然而不知解决,不去积极解决问题,不敢继续发展,犹如胆小如鼠之人进入战场,他们不敢面对敌人,反而放弃兵器,逃离阵地,离开战场,寻找生命的逃路。逃避就是放弃工作和责任,放弃热忱和善良。逃避的人,不会减轻烦恼,反而是增加烦恼。增添对于世间的贪求,加重对于敌仇诽谤与蔑视。
' G0 k6 }8 G: B/ A7 x+ w; Z6 H/ l/ `
3 I ]( T2 F9 G) g% J/ o 逃避从表面上解脱,但内心跟本没有解脱。举个例子:古代的犯人要披枷带锁,为了减轻枷锁的负担,通过贿赂等手段,暂时去掉枷锁,表面看是轻松了,实质上心理的枷锁并没有除去。如果积极改造,重新做人,把身上的枷锁作为时常的鞭策,那么,等出狱之曰,身心枷锁具已除尽,这才是根本解脱。逃避的人不要说关心群众,连自己的亲人都不会关照,不要说关心国家大事,连自己家人都不会关心。一个真正逃避的人,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逃避心是一种软弱无能之心、不敢面对之心,是一种害怕乃至畏惧的心态。逃避心的结果,就是放弃大爱的正道,进入自爱的邪道,内心失去希望乃至快乐,逐渐进入了轮回的苦海,永远对自己过不去,最终还是痛苦。很多人将“出离”和“逃避”等同了,将“放下”和“放弃”混淆了,这都是颠倒而持。
5 {( {, Q/ `' b" ?: K/ j
1 ]0 q$ ?# ]- p4 R' G( m' C 前不久有个弟子,发信息告诉我:“师父,我已经生起了出离心。”“如何生起呢?”他说:“我已经放下了父母、妻子,儿女,抛弃了工作和家庭,进入寺院学佛修道,我现在没有以前那样负担和压力,真开心。”我就给他回了这样一句,“哦,随喜,原来你学会了逃避。”现在很多都觉得人太苦恼了、太辛苦了、太累了,就想逃避。不管家、不管孩子、不管亲朋好友,只知道烧香念佛磕头,还以为自己有出离心,全都放下了。这不是放下,而是放弃!你的心态不是出离心,而是逃避心。目前,无论是藏人,还是汉人,许多人嫌家里太闹了,要到寺院里修,这确实是个逃避的做法! ; P" U/ v+ G3 ]$ }- p
逃避学佛修道能成就吗?不可能的,因为,逃避本身就是个过错,依过错的观念,怎么能够进入正道。初学者把逃避当出离,总羡慕出家人的清修,希望找一块净土,与志同道合者谈经论道,悠然自得,无欲无求。但是,现实的生活是残酷的,是与理想有很大距离的。
- D( x% P# L: ?! x" a6 }$ n 1 B. i* J# G7 w3 T8 w
你的心无法清净,心不净,人间那有净土?心污染,如何获得悠然自得?逃避的心本来就不是清净,而是污染之心。如果心里面没有放下,身体离开了也没有用。我经常跟弟子们说:“出家要心出家,如果心没有出家,身体出家也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心出家了,身体不出家,也是个真出家。”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慈悲心、没有智慧,没有出离心,你到了寺院也一样,还会有看不惯的事,还会有看不起的人,还会有说你的人,也会有欺负的人,一样有烦恼、有痛苦。如果没有把握住自己的心,你去天堂,还是你到哪里,都会有烦恼,也有没事找事之人。因为逃避的人就是不敢面对、不敢承担,就害怕有烦恼、有责任、有负担,所以才逃避,有这样的心态不可能达到目的乃至心愿圆满。 6 u: v. R$ B9 U; Y' n0 p- @' p
2 b2 S4 |5 [4 s! U9 m% X 出离心的生起是自觉抵制五欲红尘的侵袭,不去同流合污,时时刻刻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如果你的心,不沾染世间的污垢,对于世间法不留心,就是心生出离心,这样一来,你的身体在世间红尘之处也没有任何的过错。人们只认识这个娑婆世界的凄苦,才可以对这个世界有了出离心,进而寻求合理的方法,谋求改变这个世界。实际上,三界六道都有不同的痛苦,出离心不是针对某些世界和宇宙,而是针对整个世间乃至轮回。真正的出离的心,以出世间之发大愿,做世间世的事业。 + i+ P& `8 V+ k0 S
, q: q7 l+ X+ P) p- g* y
真正的出离心不是让我们放弃这个世界,也不是离开这个世界,而是通过自己的悟性乃至清净的心,对于世间的现象彻底认识。出离心并不是说让我们独自隐居,避开俗世,遁世绝俗,而是让我们了解世间,彻底认识世间的本意,也就是让我们知道世间的痛苦,学会离苦得乐。不要让我们喜怒哀乐之中迷惑不解。通过勤修佛法,学会出离烦恼,消除贪嗔痴,对于世间五欲红尘不再执着。这样才能你的内心充满活力,自然能达到目的乃至心愿圆满。
/ b! ?6 A+ Z5 E5 p0 j7 r ( P0 p% I; o) G2 `2 U3 y
逃避就是轮回的因,逃避的结果也是轮回,逃避超不出轮回,不可能进入出世间,更不用说获得涅槃。逃避本身是个一种放弃,是一种罪过!依靠罪如何达到无罪的境界呢?罪始终就是罪,罪恶不可能变为善良。不是有了出离心就要离开家、放弃工作。有出离心的人是要从心里放下,真能放下的时候,不会舍弃一个人,也不会放弃一件事。只有逃避的人,才能离开家、放弃工作,抛弃父母,离乡背井,妻离子散。
/ ]/ n9 X2 v$ v# k5 Q5 g: O7 A
2 F) Y1 s0 ]/ K* p b 出离心就是解脱的因,出离心的结果就是离苦得乐,出离心能超出轮回,能进入出世间,才能获得涅槃。出离心本身是个一种放下,是一种功夫!依靠放下才能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心有出离心,没有必要离开家乃至放弃工作。有出离心的放下就是从心里的放下,不管面对什么样,不追求也不拒绝,看着缘起缘灭、从哪里就让那里去,保持一颗如如不动的心。 ! @1 j @" ?# \
4 \$ E" h5 e6 d1 a$ g& Z6 z1 v 出离心是无有挂碍,如果你没有挂碍的时候,才没有恐惧,才敢面对、敢承担,你才变为勇敢,才能做到众生的大事。对世间、对轮回不会有丝毫的贪图和留恋,无所挂碍,无所恐惧,这个心是真正的出离心。如何生出离心呢?我们要通过学佛修行才能升起出离心,我们观修人身难得、诸行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的基础修法之上,归于三宝,为众生发慈悲,这样才能发出出离心。出离心是一切佛法的基础,一定要好好地学习乃至修炼,把真正的出离心修出来。要去面对,不能想着逃避。如果你内心放下,心生出离心,你的心一定自在,心无边无际,无处不在,你能掌握自己的一切,想放下就可以放下,想收回来就可以收回来。如果你是逃避现实,你的心不是你自己的,而是别人的,而你活在别人的眼光下,为别人活着,你根本把握不了自己的心,你总拿得起,但放不下,你的心跟随外境转动,自心没有自由,想放下也放不了手,只有逼迫下,依依不舍的放弃,心里无法接受,而且很痛苦,总觉得自己活下去没有意义,这就是逃避的心态。
, t1 j! i5 f$ ]7 D/ h4 v& J6 z # M5 ?$ d/ T8 m" J
逃避心是有挂碍,如果你心里挂碍的时候,才有恐惧,不敢面对、不敢承担,你变成弱者,才能做出愚蠢之事,对世间有丝毫的贪图和留恋,挂碍和恐惧的逼迫下逃避,心有追求,但不敢面对。如果你内心放不下、还执着、牵挂的话,你一切一切都要放弃,你什么都得不到,因为你的心没有自在,那个时候一切都不是你的,而且你活得太累了。总的来说出离心是一种勇气面对现实,彻底认识世间的真相,前往出世间的心态;逃避是一种软弱无力,不敢面对现实,对于世间的法很迷惑,不知如何解决问题,并且退回世间痛苦之中的心态。
$ g. e0 _3 ^; J作者:生根活佛
# O! p" W' D) X9 U; j2 F
+ C% w4 \5 o! W* L2 O
A' v: x7 t2 r; X. @Http://shop62146444.taobao.com 法物法器
& H, g) z' u2 s6 b0 r& j- f5 v4 GHttp://shop62821781.taobao.com 佛教书籍
0 [3 `1 H) e" x4 `& NHttp://shop62224507.taobao.com 吉祥宝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