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68|回复: 0

历事练心——我的慈善文宣之路 -- 学诚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4 11: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来自: http://www.hxfjw.com/Buddhism/mage/blog/2011110920128.html

7 [3 c( M: w0 U

接到我被评为八月优秀佛子的通知时,我感到十分吃惊。我修学并不精进,在基金会做事绩效一般,与山上常住义工相比,付出更是十分有限,我怎配享有优秀佛子这个光荣?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十分愿意在此和大家分享我在基金会做事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灵成长体验。一个年近花甲的人,在经历了青春理想的激励,中年事业的奋斗之后,在“人到退休万事休”的闲适心境中准备安享晚年的时候,因为学佛踏上这一段充满矛盾、迷茫、纠结,同时也充满快乐、充实的心理路程,期间的感想很多,一时真不知从何说起。

6 }1 y$ `# T" U5 l _; x

  我生性心软,见不得人受可怜,有机会总愿意帮助贫弱者。当我得知有这样一个慈善基金会的时候,就想着拿出一点退休金捐献助学。这时候基金会“*心栈”开始试运行,有同修拉我参与文宣报道。我一辈子搞文字工作,眼睛因长年看稿受损,对文字工作起了很大的反感,所以我直言不讳地对同修说:我才出虎穴怎能再入狼窝?让我干什么都行,就是不干文宣。师兄很有定力,善巧说服,加上当时学习《广论》后,我急于积累资粮,便答应做一次。以此为起点,我与基金会结了缘。以后参与了基金会网站和杂志的文稿编辑工作。期间数次想抽身退出,但是受到基金会年轻人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他们在生存压力之下全心全意地投入慈善事业,使我面对他们无颜拒绝交给我办的事情。就这样,我并非主动的、被具体的事项带入了基金会。那时我只知道在基金会可以做一点帮助他人的善事,并不知道在基金会这个修行的殊胜道场,我将历事练心,心灵得以成长。我至今也没有在基金会正式注册,所作所为也算不上一个合格的会员,但是我对自己能够进入基金会工作感到荣幸,对拉我进入基金会的陈慧、温锦华师兄充满感激之情。如果不是他们的拉拔,如果没有在基金会的历练,我的所谓学佛可能将是一场空。所以,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一个体验就是对基金会的感恩,感恩为我们搭建这个修行道场的师父,感恩基金会的同修们。

' }" ^' o8 j# l/ y `' h, w

  历事练心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从在基金会做第一件事情起,我就发现自己的行为习惯与基金会的行事风格格格不入。长期养成的思维习惯,使我对“做事”(质、量、成本和时效)看得重,忽略了“练心”,不懂得凝聚共业,不懂得关照他人,也就是不懂得基金会的宗旨和目标,反而认为基金会办事责任不清,效率低下,结果感觉在基金会做事太难,自己“不合时宜”,便“知难而退”逃跑了。好在学习了《广论》,懂得要担当师父家业,要做师所喜,所以在2008年底师父指示春节前出版第四期《仁爱》杂志时,我又听从基金会文宣组长的安排加入进来。

" e" Z, S! o5 ]

  第四期《仁爱》杂志的编辑工作在我是一次重要的历事练心。由于听闻轨理不如法,没有正确领会秘书长和主管法师的指示,以及文宣组长的意见,我自我定位编辑,未统筹整本杂志的编辑出版,以至于造成环节脱节,工作中途停滞,差一点不能按照师父要求如期出版。听闻出错,是为漏器,教训是沉重的。但是深一步挖掘,之所以为漏器,根源在我执心重。面对新环境不做观察思维,而以旧习惯行事;自我意识过强,以至于听不见看不见事情的真相,这已经不是漏器而是覆器的问题了。再深入思维,在单位何尝不存在这个问题?只不过在一个大都不从自身查找原因的大环境下,不易意识到这是个问题罢了。学佛的好处就在于能使人增长智慧,而认清自己是最大的智慧。这次经历,对我触动很大,我意识到,不是基金会需要我来做事,也不是师父需要我去做事,是我需要基金会这个平台,在这里历事练心,我才能实现自己修行的愿望。虽然第四期《仁爱》杂志的编辑我以失败告终,虽然我对文字工作依然感到厌烦,但是当时我在佛前发了一个愿:继续投入基金会文宣工作。

. g& a! p" @( p2 i. z# V- a

  从那以后,我一直在文宣担当数量不多的文字编辑工作。历任组长们体恤我年长思竭,交办的任务并不是很多,所以我对文宣作用有限,而自我收获却颇丰。主要是我学会了在与同修们的共事中,有意识地观察同修们的行为方式和为人处世方法,比照自己的思维模式,从中找出自己的缺陷毛病,修正不良思维行为习惯。慢慢地,我开始对“历事练心”有了感觉。感觉在基金会做事其实就是修行, “做事”如果没有“练心”,是积累不到菩提道上的资粮的。我意识到,对我而言,练心最大的课题是去我执。学会观待他人,学会倾听,学会善观缘起,总之一句话,努力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成为修行的过程。

1 [) U2 P5 V. y6 Q6 J

  最近我承担了仁爱杂志赈灾专刊的编辑及统筹工作。文章来自网站的即时报道,用这些零散的事项报道勾勒出赈灾全貌并准确传达仁爱的赈灾理念,需要补充整合资料数据;美编很忙,板式也不见眉目;而我作为编辑对公益事业、NJO组织一无所知需要阅读大量的资料……能力有限,工作很多,时间紧迫,心情由不得焦躁起来。这时候我会停下来,思维当年仁爱志愿者在玉树的风雪中走访的困苦,在舟曲的泥泞中发放物资的艰辛,在盈江推动当地志愿者协会建立的殚思竭虑,想象他们在劳累一天后夜晚写稿的场景,这时心情会平静下来,充满感恩。我体会,感恩这种情愫一定有心理抚慰激励的功能,对基金会赈灾一线志愿者以及常驻义工的感恩和敬佩之情,给我以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是我能够将厌烦的文字工作坚持下来的动力之一。文宣的同修们找资料,联系采访当事人,承担了大量工作,做事靠团队,心理成长更离不开团队,我们每个人都在凝聚共业中得到成长,我要感恩文宣的同修们。

4 E2 N; \+ W+ t! Q7 j9 W! ^9 l

  我有时会将在基金会做事的体验与学佛小组的同修们分享。同修们提醒我不要忘记祈求。每逢我感到力不从心的时侯,就会跪在佛像前祈求加持。我们小组曾经修习过祈求法门,集体祈求时觉受就强,单独一人时往往不得要领。可是最近我的祈求有点灵验了,每当我站起来时都感到信心满满的。我身边不止一个师兄说起过《金刚经》带给他们的奇妙体验,我却怎么也读不懂金刚经,在特意阅读了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后仍然不知道金刚经在说什么。有一天,我在文思枯竭对自己感到彻底失望的痛苦中,走到佛台前捧起金刚经诵了起来。诵着诵着,不知为什么忽然热泪盈眶。完毕合上经本,思绪一片澄明。其实我还是不知道金刚经说了什么,但是什么专业水平之类的不再纠结于心,压力、对抗消除了,我放松下来。这个不可思议的经历让我和金刚经真正结缘,我现在经常诵这部伟大的经典,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弄明白金刚经说什么吧。

0 T0 D- k6 S u6 _* J1 ]5 f3 }& d8 {

  历事练心,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当我催促美编加快进度的时候,会字斟句酌,生怕伤了年轻女孩刚刚萌发的从事公益事业的那点善愿。当我和文宣的同修们交流的时候,会先换位想一想,摆正自己的位置后再开口,以便使我们的交流更充分畅通。这些与一个性格急躁刚烈的人的作风有很大的不同,对一个自我意识很强的人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我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

* E* {: c8 C3 o D& B

  我把当选为优秀佛子的消息告诉身边的亲人和一二亲密朋友,征求他们对此的看法。他们经过思考,认真地回答:一,有进步,表现在能够做自我批评,主动向人道歉;二,还不够,遇事仍是急躁,发脾气。由此看来他们并不认为我具备了当选优秀佛子资格。我十分同意他们的意见。能够做自我批评,主动向人道歉是因为我学佛后,有点能够关照自己的念头了,虽然行为上积习难改,但是行为过后能够发现思想症结,道歉是忏悔,用忏悔对治恶习。至于急躁发脾气,我的不足之处又何止这一条?所以我也认为自己不配当选优秀佛子。在这里我与大家分享我的体验,也希望各位师兄拉拔,给我指出缺点不足,我当努力修行改正,争取做一个合格的佛子。

4 \; m: D* a6 m; [0 W/ i9 ]. a2 w2 ^

" J g% J8 N) u J' u) S

 学诚法师,俗名傅瑞林,1982于莆田广化寺定海长老座下剃度,并依止圆拙老法师修学。1991年于中国佛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获授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教育学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获孟加拉国阿底峡大师和平金奖。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副主席、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陕西扶风法门寺方丈、北京龙泉寺方丈、《法音》主编、《福建佛教》主编等职务。

9 j3 d# @5 v- s) F7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2 17:38 , Processed in 0.07727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