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07|回复: 8

借破萧之名,行破大乘之实的悲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8 20: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z: T) t2 n; E- f2 }/ `; J

         借破萧之名,行破大乘之实的悲智

% s+ R1 P: F+ D! s5 [6 c# S

              ——略评《悲智破斥邪师萧平实邪见魔说专集》

" S; E. W& W$ U- h

 

1 o; e9 u5 ^1 R/ P- l" ]

                            作者:心圆

/ \5 z0 J/ ?2 b! u- o# N! s

 

; J5 Y/ Q, C6 N) s- Q* T

                              引子

5 X1 K' P- z! z+ ]# W

近日,有朋友电话询问我:是否听说过天鉴网的悲智?其实悲智这个人,我很久以前就听说过,此人因破斥和揭露邪教法而声名鹊起,但我对他的观点并不很了解,只是认为既然他能够认清法功的邪知邪见,应当还是有一定智慧的。朋友又说:最近他在网上出了一个破斥萧平实的集子。萧平实之名我也有所耳闻,是台湾的一名佛教居士,近年来由于大力公开批判藏密喇嘛教和揭露喇嘛教的性丑闻而闻名。出于好奇,我搜索到了天鉴网的这篇《悲智破斥邪师萧平实邪见魔说专集》(以下简称《专集》),略读之后才恍然明白:原来悲智先生并非法眼如炬的正信佛弟子,而是一名大乘非佛说的信徒;与佛教学术界的大多数大乘非佛说人士一样,只承认四阿含为佛所亲说,而将诸多大乘经典说成(有时是明说,更多则是暗示)是后人伪造的;采用的手段不外乎文献考证、文字比对等学术研究手段,而与真修实证者的现量亲证无关。由于这些学术人士都没有对佛法的亲证,所以对法义的理解只能停留在文字和思维想象上,所讲说的法义不仅在有实证的修行者看来荒诞离奇、错误百出,而且即便是没有实证、但有正知正见的佛教行者,也不难看出其所说法义的荒谬。比如,悲智先生主张:

7 A0 Q$ ]6 r! `% y' Y; Y

【第一,打坐时若无语言文字妄想,那一定是在已经离欲的初禅以上了。】

- E* n9 v2 S c) u' O0 ?

【第二,一切未得灭尽定之众生皆不可能须臾离念或刹那断灭意识,即使是初禅离语言文字却依然有想、有念,乃至证得无想定或非想非非想定,也同样是有想、有念、有意识的。】

0 P$ t% U4 y& a' K5 ~8 ]; w1 \( R

(见:1-1、邪师萧平实错说欲界定未到地定。对这两段话的详细辨析,请见本文第四节。)

/ j* Y' C% A& S, X

悲智先生又认为:

' ?4 w2 w, D) { B) Y( Q

【初禅所灭声刺,指的是内心最粗重的思维外壳”——言语,这个言语未必是张口讲话才有。当我们静静地想事情时,若静心观察就会发现,内心中所思维的内容,往往是使用语言乃至文字在议论、表达的,也就是内心里会有一个说话的声音,比如,中国人头脑中所的自然是汉语。】

9 ]; v* {$ m6 @

(见:1-4、邪师萧平实错会觉观义、妄言初禅时口行灭)

v0 P2 u Y3 x- R

悲智先生所知道的内心思维内容,仅仅是世间人熟知的用语言文字在心中自言自语;然而语言文字只是表义名言,我们更多时候则是使用无语言文字的显境名言(形象等)进行思维:比如看见一双鞋,我们心中马上知道这是,知道把脚伸进去,却未必要在心中出现的声音(xié)甚至这个字;前方有行人突然冲出来,马上知道要踩刹车,此时心中并没有出现前方有人刹车的语言文字。这种不用语言文字而进行思维了别的能力,人人具有,而悲智先生却日用而不知,只知道有最粗糙的用语言文字在心中自言自语的思维;这表明悲智先生并不具备最基本的内观的功夫和禅修基础,并非真正的佛教修行者,纵读得千经万论,也只是将佛法当成学问来做,正是祖师所呵责的说食数宝入海算沙的可怜悯者。

# q! h: G5 C5 e+ O/ g' S' B

我对台湾萧平实先生本来并不了解,不愿多做评论;但悲智先生此文其实是借助批判萧先生,来推销他的大乘非佛说邪知邪见,而且悲智先生对他所认可的四阿含经的理解也是极为肤浅,断章取义极为严重,而且对经中所说的禅定与解脱道处处错解。(注:本文成文时,悲智的文章刚刚发表到“1-6、邪师萧平实乱解轻安等佛法名词,主要涉及到禅定的内容。)考虑到悲智先生的文章是有一定影响力的(由于其破斥法功而赢得的声望),我认为还是应当简单写一些辨析的文字,以帮助有缘的初机佛弟子免受大乘非佛说邪见的误导。再者,一般的法义辨析应以双方都认可(共许)的典籍为依据,才有利于说服对方,比如悲智先生既然不承认大乘经典,认为大乘经典是后人伪造,我就应仅以他所承认的四阿含经为依据来进行辨析;然而根据我的了解,主张大乘非佛说的学者如悲智等,大都自恃学识渊博而慢心深重,很难度化;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说服悲智先生,而是为了帮助有缘的佛弟子认清悲智邪见的荒谬,倘能如此,本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B& a) N) H# N* D; |2 K: d ) @$ n: W# R! q7 c; u1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20: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 h2 ] n E0 M7 o

+ |; L' D% a2 e8 n

在该《专集》的引言部分,悲智先生毫不掩饰地宣称阿含之外的经典是后人杜撰的相似伪经

) N0 V" \! h* t2 @) K* Z$ x: |

【佛灭数百年后渐入像法时期,随着相似伪经相继而出、横行于世,不仅杜撰种种相似像法,而且极尽歪曲《阿含经》之能事, 故而佛陀正法与真宝《阿含经》至今已被相似伪法湮灭近两千年矣,此间读全过四部《阿含经》的佛子已寥若晨星,也正应了佛陀所说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 法则灭的预言。】(见:0-2、指鹿为马,邪师萧平实于相似伪经谎称真经

( e# Z' [, Y9 ]& v$ b8 y

岂止如此,在悲智先生看来,即使是在阿含部经典中,四阿含(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增一阿含)之外的经典,也大多则属于较早编篡的相似伪经””

/ o4 P$ p( l2 Y. F2 Y, B

【汉地北传《大藏经》中,有一类经典,虽然在行文、用语与四部《阿含经》极为相似,但却大多不属于《杂部》、《中部》、《长部》或《增一部》这四部《阿含经》中的任何一部,在南传相对应的五部(多出一部名为《小部》,又称《杂藏》)中也绝无出处可寻,故而在《大藏经》中与真 宝四部《阿含经》并列混杂在一起,一并整理辟归为《阿含部》。这些《阿含部》相似经典,只有少数属于单本别译,大多则属于较早编篡的相似伪经, 多因不同目的而有种种邪见杂入,有的经文甚至错乱不堪,种种邪谬之处在本专集后文涉及时自会评述。】(出处同上)

2 X. ^. a4 E% f* x3 o

悲智先生列出的这些《阿含部》相似经典,包括《缘起经》、《般泥洹经》、《大集法门经》、《起世经》等。按照他的说法,这些经典只有少数属于单本别译,大多则属于较早编篡的相似伪经似乎是为了明确,他还专门指出一部经典《央掘魔罗经》是相似伪经(而不属于那少数的单本别译):

# p( I8 W0 j* o5 G! U

【最不可理喻的是,同一相似伪经他却可以随便胡乱标注不同的出处,真是信口开河,想咋说就咋说。比如:
  邪师萧平实:杂阿含部《央掘魔罗经》((《阿含概论》P206、《阿含正义》P1826
  邪师萧平实:增一部《央掘魔罗经》((《阿含正义》P1660)】(出处同上)

( d8 @- G, B2 @

其实,萧先生将杂阿含部《央掘魔罗经》说成增一部,充其量只是个笔误,从事过学术写作的人都知道,这种笔误很难完全避免,而且读者也很容易看出是笔误,所以一般不致于引起大的误会。悲智先生认为萧先生随便胡乱标注不同的出处,真是信口开河,想咋说就咋说,站在他的立场上,其想要打倒论敌的想法可以理解,但这样的批评未免过于尖刻,已经有无限上纲上线的嫌疑了。这一点且不论,为何悲智先生要特地强调指出《央掘魔罗经》是相似伪经呢?

+ R& B6 l8 Z$ u$ M4 L

这是因为《央掘魔罗经》是阿含经中为数极少的显说大乘法的经典,其中明确讲述了如来藏、摩诃衍(大乘)、常恒不变之法、十方佛国、菩萨、无量阿僧祇劫菩萨行……例如该经卷四:

' T" z# _1 C. Z7 K f4 E" ^8 i

【佛告央掘魔羅:「非是如來為第一難事,更有第一難事。謂於未來正法住世餘八十年,安慰說此摩訶衍經常恒不變如來之藏,是為甚難。若有眾生持諸同類,是亦甚難。若有眾生聞說如來常恒不變如來之藏,隨順如實,是亦甚難。」】

. F- d1 S. d6 t) {; B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眾生有如來藏,為無量煩惱覆,如瓶中燈。」】

5 ~ i5 e- d0 _3 T- _

【「復次,文殊師利!如知乳有酥故,方便鑽求,而不鑽水,以無酥故。如是文殊師利!眾生知有如來藏故,精勤持戒淨修梵行。復次,文殊師利!如知山有金故,鑿山求金,而不鑿樹,以無金故。如是,文殊師利!眾生知有如來藏故,精勤持戒淨修梵行,言:『我必當得成佛道。』復次,文殊師利!若無如來藏者空修梵行,如窮劫鑽水終不得酥。」】

0 \' L" W' A- j) Y, f; t* c

有智慧的学人,从此经中都不难确认:大乘的确是佛陀所说。因此,否定大乘的佛教学者将此经视为眼中钉,也就毫不奇怪了。正如佛陀在该经卷四中所预记的:

s) j3 h% I0 r9 t6 `7 z( T* w/ X9 h

【佛告央掘魔羅:「少有眾生聞此經信,未來眾生多謗此經。」】

' ^* _8 j! q! Z$ W+ H

这不禁令人想起另一部经典——《楞严经》。众所周知,未来末法时最先灭的经典之一是《楞严经》。宣化上人说:为什么《楞严经》会先灭呢?就因为它太真了!《楞严经》是佛的真身,《楞严经》是佛的舍利,《楞严经》就是佛真正的塔庙!因为《楞严经》这样真,一切的魔王就用出种种的方法来毁灭《楞严经》,首先他就造谣,说《楞严经》是假的。为什么他说《楞严经》是假的?就因为《楞严经》所说的太真了,尤其是四种清净明诲、二十五圣各述圆通、五十种阴魔的境界,这都是旁门外道、妖魔鬼怪所受不了的,所以有一些个无知的人,就说《楞严经》是伪造的。(见宣化上人《楞严经浅释·序》)

5 }/ F) j. D( U9 g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位全面否定大乘经典的悲智先生,却处处援引《楞严经》来评论萧先生,真的不知道他是在否定大乘经典的同时却唯独崇信《楞严经》,抑或是仅将《楞严经》当作一个打击论敌的拿手工具?采取双重标准虽是某些学者的常用手段,但悲智先生此处的表现却未免太露骨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20: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 @' [7 ^* z& x0 K6 B

6 j7 [+ s* C6 a& `- z# J! @; Q

引言的第一部分“0-1、未证言证,邪师萧平实厚颜无耻造大妄语””文中,悲智先生指控萧先生自诩全世界唯一开悟大师、圣地菩萨自赞毁他,诽谤圣者等等,具体罪状多达数十条;然而,除了一部分罪状我尚不了解详情,无法判断之外,其他的多项罪状明显都是出自悲智先生的曲解或断章取义。不过,这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这些指控还是应当由萧先生本人或其弟子来做出回应更为合适,我就不必越俎代庖了。这里想要探讨的,是引言的第三部分“0-3、栽赃佛陀,邪师萧平实伪造、讹传魔法名词””。悲智先生说:

7 s" W* S! Z" p: f

【除了前文所指出的未证言证造大妄语、常常谎称所引经文出处等恶行外,邪师萧平实还经常伪造、讹传种种子虚乌有的魔法名词栽赃佛陀,谎称出自四部《阿含经》。比如:本识、本际识、入胎识、诸法本母、第八识、实际、真我、阿赖耶识,等等。

  邪师萧平实:万法是以四阿含中所说的本识为主体;(《阿含概论》P68)、万法根源的实相心如来藏——四阿含中所说的本识。(《阿含正义》P18
  (悲智注:《阿含经》中根本没有这个万法主体本识。)
  邪师萧平实:四阿含诸经中佛所说的本识、入胎识阿含中早已说过有这个本际识(入胎识)的存在了。(《阿含正义》P8171800
  (悲智注:别说《阿含经》,甚至整部《大藏经》中都根本没有本际识这三个字,任何佛经中也找不到入胎识这三个字。)
  邪师萧平实:四阿含诸经中说的诸法本母、入胎识。(《阿含概论》P322
  (悲智注:四部《阿含经》中根本没有诸法本母。)
  邪师萧平实:在四阿含诸经中……只有本识——第八识入胎识——才会被佛陀同样说为识。(《阿含概论》P446
  (悲智注:就如四部《阿含经》中没有本识入胎识一样,也没有第八识。)
  邪师萧平实:本识,佛陀在四阿含中有时说为本际、实际、……”。(《阿含概论》P475
  (悲智注:歪曲本际的含义先不说,四部《阿含经》中根本没有实际这个佛法名词。)
  邪师萧平实:四阿含处处说到的真我。(《阿含正义》P843
  (悲智注:四部《阿含经》根本就没有真我这个佛法名词。)
  邪师萧平实:南传佛法阿含经中所说的阿赖耶识。(《阿含正义》P1175
  (悲智注:南传五部《阿含经》中没有阿赖耶识这四个字。)
  ……
  诸如此类,再次证明邪师萧平实厚颜无耻、撒谎成性。】

: L: h. N2 ?" s; I( m4 K% T

稍有佛法基础的学人一眼即可看出,悲智先生与萧先生此处的所有论争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阿含经中是否曾讲过诸法本体——常住法。(本识入胎识第八识真我如来藏阿赖耶识等等,都只是诸法本体的异名。)不了解当今佛教界乱象的人可能不知道,这个问题其实是否定大乘者与护持大乘者论争的焦点之一。因为常住法(诸法本体)是大乘诸宗派立宗的基础,禅宗的本心本来面目,净土宗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法相唯识宗的万法唯识去后来先做主公,其实指的都是这个常住法,这也正是大乘一实相印所讲的诸法实相。而大乘非佛说的提倡者,认为阿含经中从未提及过这个常住法,常住法是佛教发展到后期时由外道的阿特曼(Atman)思想演变而来,因而已经不是佛陀的教导;藉此斩断大乘各宗派的法义立论基础,令大乘从根本上断根绝源。时值末法,这种大乘非佛说的邪知邪见愈演愈烈,甚至一些佛教法师和学者公然宣称:大乘不是佛说,这已是常识!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一部分有心弘扬大乘的学人不得不从否定大乘者所认可的阿含经中寻找常住法的线索,证明常住法确实是佛陀所宣说。而这当然又会引起大乘非佛说者的反击,此处悲智先生对萧先生的这一大段指控,仅仅是这场论争在当下的时空背景下的一个具体例子罢了。

: C8 \0 R" Z2 \$ g

这令我不禁想起悲智先生极力否定的《央掘魔罗经》中所说的:謂於未來正法住世餘八十年,安慰說此摩訶衍經常恒不變如來之藏,是為甚難。若有眾生持諸同類,是亦甚難。若有眾生聞說如來常恒不變如來之藏,隨順如實,是亦甚難。

. z$ H7 ^% {: N/ h# z# w" H

悲智先生所推崇的大乘经《楞严经》也说: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又说:是諸大眾,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見十方空如觀掌中所持葉物,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圓含裹十方;反觀父母所生之身,猶彼十方虛空之中吹一微塵,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漚,起滅無從。了然自知獲本妙心常住不滅,禮佛合掌得未曾有。悲智先生为何却不相信常住法如来藏是佛陀所亲说?难道悲智仅仅把《楞严经》当作打击论敌的工具,而自己根本不信经中所说的法义?

) w( u. |; g+ P# H! | [' h4 F

《法华经》中有一句很有名的偈子: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正是因为有这个法(常住法)住于其位,才有世间种种法相相续不断地显现。然而,就在佛陀开示这个胜妙法义之前,有五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退席。有人说这五千人都是阿罗汉,错了,经中说这五千人都是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有如此失,是以不住。这也显示了常住法对于善根不够的众生而言,极为难信。而这五千人还算有一点善根,至多只是默默离席,还不至于出口诽谤;相对而言,末法时代的众生善根福德更为微薄,对自己不能接受的法义动辄诽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9 10: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5 a8 n; @ D0 J( U3 `" F, V

常住法不仅仅是大乘各宗的基础,同时也是小乘法的基础;如果没有作为诸法本体的常住法,一切因果都无法成立,修行和证果、解脱也都将成为空谈了。正如前面已引述过的《央掘魔罗经》经文:若無如來藏者空修梵行,如窮劫鑽水終不得酥。《成唯识论》卷三:若無能持染淨種識,一切因果皆不得成。有執大乘遣相空理為究竟者,依似比量撥無此識及一切法;彼特違害前所引經,智斷證修染淨因果皆執非實,成大邪見。外道毀謗染淨因果,亦不謂全無,但執非實故。若一切法皆非實有,菩薩不應為捨生死精勤修集菩提資糧。誰有智者為除幻敵,求石女兒用為軍旅?故應信有能持種心,依之建立染淨因果;彼心即是此第八識。《宗镜录》卷51也说:問:若不立此第八識,有何等過?答:有大過失,一切染淨法不成,俱無因故。

# T' I2 v2 D9 i/ e' b3 b5 \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玄奘法师编译的《成唯识论》中,便已探究了阿含经中所说的常住法——诸法本体阿赖耶识:

0 @4 \% ~; L5 y# p

【餘部經中亦密意說阿賴耶識有別自性:

; I/ ]2 T# ], ]0 A

謂大眾部阿笈摩中密意說此名根本識,是眼識等所依止故,譬如樹根是莖等本。非眼等識有如是義。

- s I6 f+ t' m# j# _$ a

上坐部經分別論者俱密意說此名有分識。有謂三有,分是因義;唯此恒遍為三有因。

; n4 `/ F/ x! v/ b

化地部說此名窮生死蘊。離第八識無別蘊法窮生死際無間斷時。謂無色界諸色間斷,無想天等餘心等滅,不相應行離色心等無別自體,已極成故。唯此識名窮生死蘊。

: t; v8 x# t! e0 P$ o* X7 h

說一切有部增壹經中亦密意說此名阿賴耶。謂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憙阿賴耶。謂阿賴耶識是貪總別三世境故立此四名。有情執為真自內我,乃至未斷恒生愛著故。阿賴耶識是真愛著處。不應執餘五取蘊等,謂生一向苦受處者於餘五取蘊不生愛著,彼恒厭逆餘五取蘊,念我何時當捨此命此眾同分此苦身心,令我自在受快樂故。五欲亦非真愛著處,謂離欲者於五妙欲雖不貪著而愛我故。樂受亦非真愛著處,謂離第三靜慮染者雖厭樂受而愛我故。身見亦非真愛著處,謂非無學信無我者,雖於身見不生貪著,而於內我猶生愛故。轉識等亦非真愛著處,謂非無學求滅心者,雖厭轉識等而愛我故。色身亦非真愛著處,離色染者雖厭色身而愛我故。不相應行離色心等無別自體,是故亦非真愛著處。異生有學起我愛時,雖於餘蘊有愛非愛,而於此識我愛定生。故唯此是真愛著處。由是彼說阿賴耶名,定唯顯此阿賴耶識。】(《成唯識論》卷三)

* x1 X2 ]" Z4 u" }

阿笈摩阿含agama)的另一个译名。《成唯识论》此处采用详细的理证和教证,论述了阿含经中多处出现的根本识有分识穷生死蕴阿赖耶等其实指的都是阿赖耶识。回头来看悲智先生的主张:阿含经中没有入胎识真我本识阿赖耶识这几个字,就不难知道悲智先生仅会在文字上做学问,用电脑搜索一下阿含经,搜不到阿赖耶识这四个字,便宣称:南传五部《阿含经》中没有阿赖耶识这四个字。同样的,阿含经多处提及入胎,只是不曾出现入胎识这样顺序组合的三个字(《長阿含經》卷第十:「阿難!緣識有名色,此為何義?若識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若識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 答曰:「無也。」《中阿含經》卷第二十四:「阿難!若有問者:『名色有緣耶?』當如是答:『名色有緣。』若有問者:『名色有何緣?』當如是答:『緣識也。』當知所謂緣識有名色。阿難!若識不入母胎者,有名色成此身耶?」答曰:「無也。」「阿難!若識入胎即出者,名色會精耶?」答曰:「不會。」「阿難!若幼童男童女、識初斷壞不有者,名色轉增長耶?」答曰:「不也。」「阿難!是故當知是名色因、名色習、名色本、名色緣者,謂此識也。所以者何?緣識故則有名色。」”——笔者注:此名色因、名色習、名色本、名色緣,即是唯识宗所说的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做主公的第八识。),悲智先生便理直气壮地宣称:任何佛经中也找不到入胎识这三个字。对于这样的人,你能奈他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9 10: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 w& b/ d# C) f1 E( y" t# v

* h3 i1 W8 i% F1 ~4 H5 X q

悲智先生在《专集》中,提出了伪大乘真大乘的说法:

8 U' o' R, B$ t* J, H

【此等具正见与正定的心解脱圣者,初证涅槃智分,身心皆欢喜无量,此中或有极寥寥真实大乘者已证入晚世所谓的菩萨圣位,开始以涅槃智起修无量数劫的漫漫佛道新征途。若如邪师萧平实所言:不必刻意去修解脱道,以免浪费时间。(《阿含正义》P2182)纯属伪大乘者的颠倒说 法,若无法住智与涅槃智,绝非真实大乘行者。
  与芸芸伪大乘者相比,真实大乘者必极寥寥乃至亿万之中难见有一,且必为已发出离心、成就解脱道果者。若无出离心者必绝无菩提心,离开解脱道的成就必绝无真实大乘法可言,舍离解脱道而欲求无上佛道者,如缘木求鱼,必不可得!
  相反,如邪师萧平实这般割裂佛法的伪大乘人,不发出离心、拒证解脱道,贬低、诽谤阿罗汉不遗余力,发无上菩提之心只是夸夸奢谈,实为阉割菩提道者。
  晚世不明解脱道之邪见者所编篡的伪经邪论,把真大乘菩萨解脱、不住烦恼,讹传为不断烦恼、保留或重新生起一分思惑烦恼,即如邪师萧平实喋喋不休所讹传留惑润生的颠倒邪见,邪师萧平实:保留最后一分思惑故意不断平实却要请求您回小向大,重新生起一分思惑、留惑润生,来修学成佛之道至 于进断有漏与无明漏,那就免了!因为平实希望您成为菩萨。(《阿含正义》P13312411594)这人咋就这么坏呢!伪大乘者根本不知道真大乘菩 萨入于轮回度众生,是乘誓愿力再来,并非依惑业烦恼而来。
  哪里有真大乘人?必须是、一定是在懂解脱道的人中才有,必须是那些或正在学习、或圆满成就解脱道的人才可能是真大乘人。不发出离心、既不懂又拒证解脱道的那些自诩唯求无上菩提者,绝不可能是真大乘人,皆阉割佛法、分裂僧团之魔子魔孙!若如邪师萧平实这般于解脱道尚且错谬百出者,欲成无上佛道、演说妙 法,绝无是处。真大乘法的道理绝非一言可明,容待后叙,现拉回主题。】(见:1-3、邪师萧平实臆想初禅乐受生起于胸腔)

: `! ?9 K$ U+ }' i' |- o

全面否定大乘佛法的悲智先生,却承认有真实大乘者(尽管必极寥寥乃至亿万之中难见有一),到底用意何在?是为了隐藏其大乘非佛说的真面目,抑或是果真发明了一条新颖的大乘修行之路?倘若果真如悲智先生所言,神州大地的亿万大乘佛教徒(包括净土宗、禅宗等宗派的信徒)统统是伪大乘者”——因为真实大乘者极寥寥乃至亿万之中难见有一(这个当然非悲智先生莫属了),那么,读者不禁要问:真实大乘到底是什么?悲智先生此处却卖起了关子:真大乘法的道理绝非一言可明,容待后叙,现拉回主题。其实我们不必理睬他的故弄玄虚,只要想一想就可以明白:在全面否定大乘经典之后,他的所谓真实大乘,除了自行搞创新,发明创造佛法之外,没有第二条路。

. t z, K0 O! w* Q& R

悲智先生指称萧先生贬低、诽谤阿罗汉不遗余力,恐属误会,若以他所举证的萧先生之语阿罗汉证得解脱果,说一句老实话:他来我面前没说话的余地。(《优婆塞戒经讲记》)而论,是构不成贬低、诽谤阿罗汉的,因为众所周知,阿罗汉尽管断分段生死,证得解脱果极果,但并未证得菩萨的般若智慧,否则《维摩诘经》中佛的十大弟子也就不会不敢去探病了。不过这不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这些指责还是由萧先生本人来回应吧。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悲智先生对于大乘道与解脱道和断烦恼的关系误解十分严重,以致于主张必须先证涅槃智分、成就解脱道果才能发菩提心、进入大乘道修行。请问,中国当代的往生极乐世界的净土宗行者,有几位是往生之前先证得涅槃智分和解脱果的?(——当然,在大乘非佛说者看来,根本没有什么极乐世界,也没有阿弥陀佛,净土诸经都是后人编造的。)追根溯源,悲智先生会有这些误解,根本原因是他的大乘并不是佛说的真正大乘,而是他否定大乘经典之后又自行创造的大乘。这里引述《说无垢称经》的一段开示,以帮助学人认清悲智先生观点的邪谬:(笔者注:《说无垢称经》是《维摩诘经》的另一个译本,玄奘译,文中无垢称即维摩诘大士,妙吉祥即文殊师利菩萨)

3 d6 a$ q5 N+ q1 n; M" K) v/ p

【時無垢稱問妙吉祥:何等名為如來種性?願為略說。妙吉祥言:所謂一切偽身種性,是如來種性;一切無明有愛種性,是如來種性;貪欲瞋恚愚癡種性,是如來種性;四種虛妄顛倒種性,是如來種性;如是所有五蓋種性、六處種性、七識住種性、八邪種性、九惱事種性、十種不善業道種性,是如來種性。以要言之,六十二見、一切煩惱、惡不善法所有種性,是如來種性。無垢稱言:依何密意作如是說?妙吉祥言:非見無為已入正性離生位者能發無上正等覺心;要住有為煩惱諸行、未見諦者,能發無上正等覺心。譬如高原陸地不生殟鉢羅花、鉢特摩花、拘母陀花、奔荼利花,要於卑濕穢淤泥中乃得生此四種花。如是聲聞獨覺種性,已見無為、已入正性離生位者,終不能發一切智心;要於煩惱諸行卑濕穢淤泥中,方能發起一切智心,於中生長諸佛法故。又,善男子!譬如植種置於空中終不生長,要植卑濕糞壤之地乃得生長;如是聲聞獨覺種性,已見無為、已入正性離生位者,不能生長一切佛法。雖起身見如妙高山,而能發起大菩提願,於中生長諸佛法故。又,善男子!譬如有人不入大海,終不能得吠琉璃等無價珍寶;不入生死煩惱大海,終不能發無價珍寶一切智心。是故當知:一切生死煩惱種性,是如來種性。

5 w8 D9 u" E9 @/ C7 y$ [. W

爾時尊者大迦葉波歎妙吉祥:善哉善哉,極為善說實語如語,誠無異言。一切生死煩惱種性是如來種性。所以者何?我等今者心相續中,生死種子悉已燋敗,終不能發正等覺心。寧可成就五無間業,不作我等諸阿羅漢究竟解脫。所以者何?成就五種無間業者,猶能有力盡無間業,發於無上正等覺心,漸能成辦一切佛法。我等漏盡諸阿羅漢永無此能,如缺根士於妙五欲無所能為。如是漏盡諸阿羅漢諸結永斷,即於佛法無所能為,不復志求諸佛妙法。是故異生能報佛恩,聲聞獨覺終不能報;所以者何?異生聞佛法僧功德,為三寶種終無斷絕,能發無上正等覺心,漸能成辦一切佛法;聲聞獨覺假使終身聞說如來力無畏等、乃至所有不共佛法一切功德,終不能發正等覺心。

& j* L/ {& y2 P5 o8 t

以上经文已经说得十分清楚:若是诸漏已尽、烦恼已断之阿罗汉,则不复志求诸佛的无上妙法,不易发起成就佛道的无上正等觉心;反而是身见、烦恼诸结未断的众生,更容易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当然,漏尽阿罗汉还可分为定性与回心二种,回心阿罗汉则是在证得解脱极果之后回心大乘,终成佛道,如大迦叶等十大弟子,在法华经中都被佛陀授记。所以,阿罗汉仍是有可能回小向大,转入大乘道;但是不能像悲智先生那样主张必须先成就解脱道果才是大乘人。悲智先生主张真实大乘者”“必为已发出离心、成就解脱道果者,表明他对解脱道和大乘的内涵与次第根本不了解,知见错谬不堪;其错谬的根源仍在于他所谓的真实大乘其实是全面否定大乘经典之后自己创造的大乘

# _, V* G: E! Z' J4 C+ x/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9 10: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 u4 K2 t1 ]9 ^: M

9 g# Q% t. B3 H6 r$ ]2 j( Z

除了大乘非佛说的大是大非问题,悲智先生在禅定与解脱道上的佛法基本知见也是一塌糊涂。他的这篇《专集》看来是要写成长篇大论,现在已经写到“1-9、邪师萧平实错会二禅之无觉无观,后面还不知要写多长;他的文章中到处充斥着低级错误,有很多常识性的佛教知识,悲智都错得离谱,比如他胡说什么初禅至四禅六识俱在,能分别六尘,并说入无想定并没有灭除意识,真是无知者无畏啊。悲智先生另有很多地方只会咬文嚼字,根本不理解经文的内涵,以致于处处误会,正是依文解义,三世佛怨。如果要将悲智文中的错误一一列出并加以解析,非要写成一本厚厚的《悲智邪见专集》不可,而且我也实在没有这个时间。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揭露悲智先生的大乘非佛说邪见,令有缘的学人免受悲智的误导,因而对于其他的谬误只是挑选几处略微点一下而已。

& t: k' C( M3 U k( u

比如,本文开头所提及的悲智的两个观点之一:

! A6 t2 W' H1 ?" v4 g, _0 h# F

【第一,打坐时若无语言文字妄想,那一定是在已经离欲的初禅以上了。得正定的第一项止息或超越的不善法就是语言。如经云: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渐次诸行止息。佛告阿难。初禅正受时。言语止息。(《杂阿含经》)若入初禅。则声刺灭。(《长阿含经》)】(见:1-1、邪师萧平实错说欲界定未到地定

/ B; O; d( P9 g [

倘若真的像悲智先生所主张的打坐时若无语言文字妄想,那一定是在已经离欲的初禅以上了,那么太好了,初禅真的太容易证得了,佛门中的修行人,只要是真正下过功夫修过一段时间打坐数息或观心法门的人都知道,心中一段时间内保持无语言文字妄想,其实并不难。如果按照悲智先生的这个标准来判断,确实如他所说:实际上这个世界上证得初禅以上的人可谓数不胜数,每日精进禅修十数小时经年不间断者亦不计其数(见:1-3、邪师萧平实臆想初禅乐受生起于胸腔)。因为只要坚持打坐直到无语言文字妄想,就算是证得初禅了,这样的初禅人确实是数不胜数。然而,如果这样就算是证得初禅了,请问这些人有没有发起初禅人的功德——伏性障、除五盖?有没有发起初禅相应的八触、五支功德?别的且不说,悲智先生和这些初禅人有没有伏除男女之间的淫欲?智者大师说:若初習禪破於事障,發欲界定;破於性障即發色定。故云事障未來,性障根本。性障若除,初禪法起,八觸觸身五支功德生,是初禪相。(《摩訶止觀》卷六)打坐坐到没有语言文字妄想,仅仅是很浅的欲界定定境;证初禅的关键是要除性障——主要是除五盖。《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十七: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禪那波羅蜜時,見眾生為五蓋所覆,婬欲、瞋恚、睡眠、調悔、疑,失於初禪乃至第四禪,失慈悲喜捨、虛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中阿含經》卷三十六:如是瞋恚、睡眠、調悔、斷疑、度惑,於諸善法,無有猶豫,彼於疑惑淨除其心。彼斷此五蓋、心穢、慧羸,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逮初禪成就遊。《大智度論》卷十七:若能呵五欲,除五蓋,行五法:欲、精進、念、巧慧、一心。行此五法,得五支,成就初禪。当今末法之世,一般人要想证得初禅非常不容易,学人切不可轻易听信悲智先生之语,打坐坐到没有语言文字妄想,便宣称自己已经证得初禅,因而犯下大妄语的恶业,非常可惜。笔者此处重点将悲智的这个邪见加以辨析,望广大佛弟子不要受悲智的误导。

4 |8 s% n/ k/ M( {! b

至于悲智先生引用经文初禅正受时。言语止息若入初禅。则声刺灭当作他的观点的佐证,则纯粹是因为他误会(或故意曲解)逻辑关系,而误解经文。原文:初禪正受時,言語止息,二禪正受時,覺觀止息,三禪正受時,喜心止息,四禪正受時,出入息止息;空入處正受時,色想止息,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止息,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止息,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止息,想受滅正受時,想受止息,是名漸次諸行止息。”“ 云何九證法?謂九盡:若入初禪,則聲刺滅。入第二禪,則覺觀刺滅。入第三禪,則喜刺滅。入第四禪,則出入息刺滅。入空處,則色想刺滅。入識處,則空想刺滅。入不用處,則識想刺滅。入有想無想處,則不用想刺滅。入滅盡定,則想受刺滅。这里讲述的是九次第定每一个层次所灭的诸行,经文讲的是初禅时言语止息,悲智是如何得出言语止息时一定是在初禅中的结论呢?悲智先生连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都搞不清楚,可见其思维逻辑混乱,其文章错误连篇也就不足为奇了。

: J6 P* M' i8 @( e! f* y

悲智先生又主张:

! a4 N; }: z! W/ h E* F! r

【第二,一切未得灭尽定之众生皆不可能须臾离念或刹那断灭意识,即使是初禅离语言文字却依然有想、有念,乃至证得无想定或非想非非想定,也同样是有想、有念、有意识的,邪师萧平实认为无语言文字就是离念,那可真是太颠倒了。有六识或意识存在,就必定有想、念;反过来说也成 立,有想、念,就必定有六识或意识存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无想定依然有想、有念、有意识,尚有念无想界之一念。如经云,比丘入灭尽定者。想及知灭。比丘入无想定者。想知不灭。”“有二因二缘住无想定。云何为二。一者不念一切想,二者念无想界。

! Y) X6 D K) s9 X$ ^& H

悲智主张一切众生皆不可能刹那断灭意识,唯除已证灭尽定的圣者。然而,意识不仅仅是在灭尽定中方才断灭,在另外四种情况下也必定断灭:眠熟(熟睡无梦)、闷绝(深度昏迷,包括正死位)、无想定、无想天;这五种状况称为五无心位。这是佛教基本常识,难道悲智先生知见贫乏到对此一无所知?例如,世亲菩萨《唯识三十颂》:意識常現起,除生無想天,及無心二定,睡眠與悶絕。无心二定指的就是无想定与灭尽定。《成唯识论》释曰:第六意識自能思慮。內外門轉不籍多緣。唯除五位常能現起。故斷時少現起時多。由斯不說此隨緣現。五位者何。生無想等。無想天者謂修彼定厭麁想力生彼天中違不恒行心及心所想滅為首。名無想天。故六轉識於彼皆斷。……及無心二定者。謂無想滅盡定。俱無六識故名無心。無想定者。謂有異生伏遍淨貪未伏上染。由出離想作意為先。令不恒行心心所滅想滅為首。立無想名。令身安和故亦名定。……滅盡定者。謂有無學。或有學聖。已伏或離無所有貪上貪不定。由止息想作意為先。令不恒行恒行染污心心所滅立滅盡名。令身安和故亦名定。由偏厭受想亦名滅彼定。……於藏識教未信受者。若生無色不起此定。恐無色心成斷滅故。已信生彼亦得現前。知有藏識不斷滅故。要斷三界見所斷惑方起此定。異生不能伏滅有頂心心所故。此定微妙要證二空。隨應後得所引發故。……無心睡眠與悶絕者。謂有極重睡眠悶絕令前六識皆不現行。……除斯五位意識恒起。……此五位中異生有四。除在滅定。聖唯後三。於中如來自在菩薩唯得存一。無睡悶故。(注:原文甚长,此处将与本文讨论主题无关的部分略去。)这里讲得很清楚,五无心位中意识与前五识都断,而这五位中,除了灭尽定之外,其他四位(眠熟、闷绝、无想定、无想天)都是异生凡夫可以具有的,因此并非如悲智先生所说的那样,唯有证灭尽定的圣者才能断灭意识。

! ?. @0 `$ M9 ?. i5 u- l, J

悲智先生援引了两段经文试图证明他的无想定仍有意识的邪见,但却严重误解了经文。比丘入灭尽定者。想及知灭。比丘入无想定者。想知不灭。《中阿含经》的这段经文讲述无想定与灭尽定的区别,无想定中虽然意识已灭,但还有第七识末那识的想心所运作,所以想知不灭其实是同一个意思,经云:想亦是知。);而在灭尽定中,末那识的受与想心所也灭了,所以想及知灭(所以灭尽定又叫做灭受想定、想受灭三昧)。同样的,有二因二缘住无想定。云何为二。一者不念一切想,二者念无想界。经文讲的念无想界其实是说末那识愿意安住于无想定的境界之中,并非如悲智所理解的那样,无想定中是意识在念无想界

F2 @# L# T4 B$ h' m# y4 z5 i# u

其实,即便是一个丝毫不懂佛法的人,也都知道:睡熟无梦和昏迷的人是没有意识的。悲智先生如果真的可以把佛法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将佛法运用在生活实践中,就绝不会说出一切未得灭尽定之众生皆不可能须臾离念或刹那断灭意识这样的昏话来。悲智先生会说出这样的话,正表明他是把佛法完全当成学问、哲学理论来研究,学问归学问,现实归现实,是一个空头理论家,而不是佛法的修行人和实践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9 10: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7 k/ ^5 C$ r+ W1 D! O8 F

再如,悲智先生在“1-2、望文生义:邪师萧平实错解初禅之离生””一节中指责萧平实将初禅的离生误解为离欲界生

7 T& y0 i, g/ ^; j2 r3 K6 t; H3 ?

邪师萧平实:因为初禅人已离欲界生,不再受生于欲界中了,所以是离欲界生,简称为离生喜乐定。(《阿含概论》P397、《阿含正义》P1192
  邪师萧平实:离欲界生而得初禅喜乐之禅定,简称离生喜乐定。(《阿含正义》P536

  邪师萧平实显然根本不明白离生两个字的真实含义,误以为的是欲界生,而实际上,,指的是离恶不善法指的是由离欲所生起喜乐。
  如经云:世间有比丘,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具足由离所生之喜、乐之初静虑而住。寻、伺、寂静故,于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具足由定而生喜、乐之第二静虑而住。(《增支部阿含经》)
  余嗣后即离诸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而逮达由离所生喜乐之初禅而住。(《相应部阿含经》)
  圣弟子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圣弟子觉.观已息。内静.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禅成就游。(《中阿含经》)
  所以,与初禅有关的离生两个字,不是其误会的离欲界生,而是由离所生,二禅的喜乐是由定所生。可见,邪师萧平实在最最基础佛法极粗浅处,往往错会得一塌糊涂。】

+ M+ g+ B& V$ t3 d

诚然,如悲智先生所说,初禅离生可以理解为由离所生;然而,这仅仅是一种理解方式,悲智先生既然广阅经论,应该不会不知道初禅离生喜乐确实也可以理解为离欲界生,故喜乐,因为证得初禅不退者确实可以离开欲界生。比如:

& ?' h. U) K- o1 K {4 O, B4 i9 B

《楞嚴經正見》卷第九:阿難下結示。三禪名離喜妙樂地者。葢初禪離欲界生故喜。二禪得定生故喜。三禪離喜故樂。離是喜支。而生淨妙。故云具大隨順。即是隨性所安為樂也。

* W* X2 P) y! q

《成唯識論疏義演》卷第六:離生喜樂者,離欲界生,初禪等也。問:如坐近分定,若命終者,生在何處?答:既未得根本定,還生欲界;若坐得上根本定,方得離生喜樂,近分不爾。

4 M' F4 o5 y" D5 T) D

《肇論新疏游刃》卷下:九地者,謂欲界一:五趣雜居地;色界四:初禪離欲界生名離生喜樂地,二禪名定生喜樂地,三禪名離喜妙樂地,四禪已離喜樂之念名捨念清淨地,兼無色四,名九地也。

8 M! R& K1 B' ~! S! s ^6 f" \

《八識論義》:今二地者。只六識。一眼識。二耳識。三身識。四意識。五末那識。六即黎耶識。又初禪具六識者。由捨離欲界生得初禪喜。又得淨妙樂故。況有覺觀二心。以常出定。說法利益諸梵天眾。(笔者注:此处也说初禅地仅有六识,没有鼻识与舌识,悲智先生却单列一节“1-7、邪师萧平实讹传初禅断鼻、舌二识来指责萧先生,足见悲智的佛法基本知识浅薄得可怜。限于篇幅,本文对悲智的这个邪见只是略提,不再深入辨析。)

$ m* k2 |: t, K

很清楚,初禅离生可以是由离所生,也可以是离欲界生,悲智先生却抓住其中一个,执一非余,并指称可见,邪师萧平实在最最基础佛法极粗浅处,往往错会得一塌糊涂。这就好比甲说水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乙说:不对,水是饮料,你怎么说是工业原料?你连水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么最最基础的生活常识,你都错会得一塌糊涂!那么,乙如果不是真的孤陋寡闻,就是别有用心。悲智先生到底属于哪一种呢?还是留给读者自己来评判吧!

. I7 {7 Q+ @( A) N' M

没有想到这篇文章会写得这么长,如果要将悲智先生文中的邪见一一列出辨析,恐怕真的需要写一部厚厚的专著了。这件事情就留给未来有兴趣的正信大乘学人来完成吧。悲智先生本人其实微不足道,真正可怕的是大乘非佛说邪说思潮的日益泛滥,以及该思潮以各种方式的传播,比如悲智的该《专集》就是一个打着破斥邪教的红旗,推销其大乘非佛说邪说的实例。如果听任其继续泛滥下去,则神州大地的大乘佛教真正危矣!笔者数日时间草草完成拙文,若能令有缘大乘佛教学人对此有所警觉,则本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 H( I5 M* o5 o! j$ f6 u- L) \6 ~

 

3 p" E+ ` L2 f, P

祈愿 佛法常住 世界和平 国家兴盛 人民安乐

' e- J+ X4 ^6 n2 G+ T4 G) `

三宝弟子心圆恭敬合十

X- H5 `6 j9 \( C( [1 J

 

0 w; y4 Q7 q; a' J

http://bskk.com/thread-2812458-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9 17: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证悲智错认缘起法为佛法中的唯一基本原则

& | v, f, m& ]* x' l% b' d

悲智:
一、缘起法是佛法中的唯一基本原则
  (一)缘起法是佛法中的辩证法
  缘起法,又称因缘法,是佛法的根本与核心,是佛教一切大小乘和所有不同教派的共同教法。《中阿含经》中说:“若见缘起即为见法,若见缘起即为见佛。”可见,缘起法是佛法的精髓所在。
辨证:
事实并非如此。
缘起法实际上是世俗谛,非胜义谛-第一义。悲智不知不觉第一义谛,依文解义,错认佛法的基本原则是缘起法。
何谓第一义谛?
佛說不增不減經》雲:
「舍利弗,甚深義者即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者即是眾生界,眾生界者即是如來藏,如來藏者即是法身。」
第一义谛即是禅宗所证的第八识-如来藏心,佛法的核心是第一义谛-如来藏法-菩萨藏法。缘起法不过是基于如来藏为根本因,第一因,由如来藏出生了五蕴十八界以及五蕴十八界所衍生的一切法,才有缘起性空这个现象界上的规律可循,也才有三世因果的法毗奈耶。因此说,缘起法不过是五蕴十八界上的现象上客观存在的法则。如果离开了第八识-如来藏心,五蕴十八界尚且无法建立,有如何能够建立五蕴十八界上的缘起性空呢?
再说缘起法小乘和大乘其实是不共的。
小乘的缘起法非常之浅显。就是观察总结五蕴的缘起,十八界的缘起。因此观察证悟五蕴十八界的无常性,无我性,缘起性,因此断我见,历缘对境断我执而证有余及无余涅槃。
比如我们观察色蕴的产生是因为地水火风的和合而生,地水火风的分离而灭,因此正见色蕴缘起性空,无我故空,苦。
再比如我们观察意识是意法为缘生,即意识心的产生离不开意根和法尘的和合相触,也离不开今生完好的五色根为助伴。因此意识心不能去到后世,今生五色根坏,只是一期生灭,缘起性空故无我苦空。
这都是 从现象界上而作观察。
但是大乘的缘起观可就甚深极甚深了。他是以第八识-如来藏为根本因,由如来藏出生了意根,五浮尘根(胜义根),色身香味触等外五尘和内五尘,以及五尘所附的法尘,然后出生意识以及前五识进行六尘上的分别作用。因此有三界的轮回。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佛告大慧:「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兒變現諸趣,離我我所;不覺彼(如來藏的存在和體性)故,三緣和合方便而生(有業力、無明及父母的因緣,以及三界器世間的因緣,祂就可以出生了我們這個五陰出來);外道不覺(外道不覺如來藏,不覺如來藏者即是外道),計著作者(誤計見聞覺知心為真心,執著見聞覺知心是能作一切法之心,或誤計世間有一個造物主)。為無始虛偽惡習所熏,名為識藏,生無明住地,與七識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斷;離無常過,離於我論,自性無垢,畢竟清淨。」】〈一切佛語心品之四〉
因此说大乘佛法的缘起观是建立在第八识-如来藏心的基础之上的,是谓和小乘之不共也!
悲智以所谓的原始佛教-小乘阿含经为理论依据,否定阿含经中有隐覆密义证明有第八识-如来藏心,即是主张大乘非佛说之邪见之人。其既然主张阿含经中没有隐覆密义宣说第八识-本识-如来藏心,即是陷其所推崇的阿含经成为断灭论和常见论的外道邪说,非我广大学佛之所共许,因此其认定佛教的唯一基本的原则是缘起法是不能成立和被广大学佛人所接受的。
关于小乘经典隐覆密义证有第八识-如来藏心,各位读者可以参阅玄奘菩萨《成唯识论》中以五教证而证成有第八识的论文。也可以参阅玄奘菩萨引《瑜伽师地论》中所引的弥勒菩萨证成大乘是佛说的圣言量。

; F! U% _5 z% ]) M! Q3 s# g

  释迦牟尼佛说缘起法,经常用“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一偈来概括。其含义是:一切现象都依一定的条件而产生或消灭,而这些条件就被称为因或缘:内在的、起主要作用的条件,叫做因;外在的、起辅助作用的条件,称为缘,但有时通称为“缘”。偈中的“此”指原因,“彼”指结果,也就是因与果。
辨证:
悲智不知释迦牟尼佛在宣说十二因缘之前,当先为大众宣说十因缘的道理。
《杂阿含经》 卷第十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 f8 S3 d v* E* O8 X1 V

因缘法必须建立在齐识而返,不能过彼的前提上才能成立,这个齐识而返的识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否则如悲智之理解,缘起不能穷尽,便有无量过失。试问悲智,行缘无明,无明缘何?设无明有所缘,其所缘又缘为何?

: \" v6 i' i4 T7 e

内在的因就是种子,这是四种缘起中第一种因缘,此外缘起还有等无间缘,增上缘,所缘缘三种,这都是外在的,起辅助作用的条件。但是内在的因即种子,需要有一个持种识才能保持不失,不然种子灭了是不会无中生有的。如果无中生有,那就是无因论外道。这个种子识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心。契经云:如来藏心即是阿赖耶识
在玄奘菩萨《成唯识论》中开示:这第一能变识-第八识-阿赖耶识,能保持一切事物的种子,使之不丧失,所以称为一切种识。离开这一切种识,要想再找到其它的东西能普遍地保持一切事物的种子,就不可能找到了。这一切种识的名称,就表明了第一能变识所具有的作为因的性状。此识的作为因的性状虽有许多种类,保持种子是它与前七识的不同之处,所以偏重这一特点而称此识为一切种识。
悲智显然是落在现象界谈缘起的不了义者。也就是不懂而错说大乘缘起观的人。

* r) \: z$ G9 n4 ^! d. H# N- l+ r

  宇宙本身及其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在各种缘的共同作用下才产生的,即所谓的“众缘和合,生起万法。”任何事物都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没有只含有唯一一个要素的事物。事物的灭亡,也是众多的缘离散、失去作用才坏灭的,称为“缘灭”。事物的发展变化,也是随缘而变的,即随着各种内、外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宇宙中的一切都处于无穷无尽的运动变化之中。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与灭亡,都是随缘聚而生,随缘散而灭,根本上都是随缘变而变的,这就是佛法中的辩证法。
辨证:
楞严经曰:
於時阿難與諸大眾,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顛倒所在。佛興慈悲,哀湣阿難及諸大眾。發海潮音,遍告同會。諸善男子,我常說言,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如來藏心)所現。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如來藏心)中所現物。雲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如來藏心是證悟標的)。認悟中迷。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識蘊者也)。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如來藏心)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如來藏心)。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 H8 B+ G2 z" n, k0 H9 T

悲智说:宇宙本身及其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在各种缘的共同作用下才产生的。但是世尊告诉我们,宇宙本身却不过是妙明真心中物而已。从佛法的第一义谛上说,宇宙本身及其宇宙花的万事万物都不过是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如來藏心)。而光是从现象界-世俗谛上讲,我们才能讲宇宙及其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众生的五蕴,及其五蕴的缘起缘灭。离开了第一义谛,宇宙万物将无法安立。
悲智认为没有一个唯一的事物,这是典型基于牛有角的兔无角的断灭论;悲智有认为运动变化即是是常理。这是典型的常见论。如果说没有一个唯一的事物,那么悲智认为的没有一个唯一的事物的理论也是不能成立的。悲智即已经自己坏了自己的宗旨;那么悲智认为的运动变化即是常理也就不能成立,悲智这是自己在打自己的耳光哦。而这是悲智等人不解真正解脱道和佛菩提道所必然陷于的尴尬境地。

5 }) y0 I1 U5 E1 l9 m"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9 17: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续“辩证悲智错认缘起法为佛法中的唯一基本原则”

" }" N( k, B. R1 i& d! B5 Y: K8 y

论是微观世界还是宏观世界,包括我们的身心,都是各种条件聚合的产物,缺少一个条件都不能产生。比如,一棵树的生长就是由种子、养料、阳光等众多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张纸,是由于人们有用纸的种种需要,筹备了造纸的各种原料,经过多种制造工续才产生的。种瓜能得瓜,有瓜的种子是主要原因。同时,还必须有阳光、水、空气、适合的温度等辅助条件作为助缘,或称次要原因,瓜才能够生长。在瓜的生长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新细胞的产生与老细胞的死亡,从而完成发芽、开花、结果、死亡的全过程。可见,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而且都要随“缘”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旧的事物灭亡,新的事物产生,新旧更替,就构成了事物的相续变化与发展。

: I6 D- m. \; r5 r" h: H: o

辨证:综上所述,悲智认为的缘起论非是佛教真正的缘起论。其本质就坚持一切法空的断灭见外道论。从其否定本识-第一义谛的立场出发,曲解大乘和小乘佛法的一切世间因缘集,一切世间因缘灭的圣谛。按照悲智的谬论,悲智的这个人出生是因为纯粹是其父母交媾所成的受精卵,不需要其入胎识-第八识-阿赖耶识(玄奘菩萨:先来后去主人公),然后就是受精卵这个物质依靠母亲的营养而出生长大,出胎后又因为饮食而长大,乃至灭亡。悲智并没有其占属的入胎识去投胎,其将来灭了也就不可能会有中阴身,他就因此进入彻底的灭亡了。未来生再也没有悲智的异熟身。这样的谬论割裂了三世因果的法毗奈耶,就是诽谤我们现在的一切有情含识都是会彻底断灭。如果是这样我们是不是都该去及时行乐,随心所欲?按照这样的谬论,解脱道中四圣谛也应该休矣!因为人生八苦是因为过往的贪爱所集起,要证涅槃就要断灭贪爱习气,行八正道。但是按照悲智的谬论,我们死了就一了百了,何必去行四圣谛呢?所以,悲智其实并非阿含经的真实信奉者。他不过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暂时利用阿含经来攻击大乘学人,砍伤大乘法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2 13:37 , Processed in 0.10071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