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4-14 13: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四五八卷)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五八卷) 2005/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58》
7 j6 z: n* ^1 @* A& K' G) Z7 O, ?# u3 x" @9 O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6 _3 d- v) n$ c' p 下面就说得很好,「非如世间因果比对可得故」,世间因果比对,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相对;因,因的对面是果,果的对面是因。我们世间全是相对的,你看世间,世间的对面是出世间;凡,对面是圣;智,对面是愚;善,对面是恶;大对小,长对短,前对后,远对近,全是相对的,哪一法不是相对的?空跟有还是相对的。法界里面,性法界里头,没有相对的。没有相对,所以禅宗许多大德测验学生,「离一切分别执著,道一句来」;要用我们现代话就是「离开相对,你说一句给我听听」。你要是说了,说一句话了,说跟不说是一对,是相对的。不说?不说跟说也是一对。这个时候就逼你,大概你在见性未见性的边缘上,这一逼让你豁然大悟,这是一种善巧方便。
6 y ^% D9 ], l 契入境界之后,说也是,不说也是;没有入境界,说,错了,不说也错了,你得要真的契入!真的契入是什么?於一切法里头确确实实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入了。并不是真的有个入,有入还有出,你还是一对。老师放下了,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学生也放下,这个时候所谓是心心相印,水乳交融,这是一真法界。你看讲「一真」,还不是对「虚妄」说的吗?只要说得出来,只要你能够思惟想像,全是相对的,全都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一说不出,二才可以说,既然说得出,当然那就要我们自己去体会。跟你说体会,能不能体会得到?不能。为什么不能?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纵然把分别执著放下,你在境界里头还会起心动念,你还是没办法。: w, w. V0 K3 V) @* A6 g
起心动念很微细,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无始无明的习气,大乘教里面,佛给我们说什么时候你才知道?无始无明习气,什么时候你才知道?八地菩萨,八地叫不动地,距究竟果地很接近;八地上面是九地、十地、等觉、妙觉,很接近了,到那个时候才发现原来有这些东西,无明习气。那是多么深的定功,甚深禅定里面发现有这些东西存在,七地菩萨都见不到。所以不是像世间法,世间法太粗,完全是对立的。所以现在科学家讲相对论,全是相对的,相对的是世间法。
8 B. A2 i. O, x$ o; N; K 底下说,「此文殊师利不动智佛,初起信心,亦从此起」,这是讲一个人发心。发心不容易,这叫善根,没有善根,你的心发不起来。发心这个智慧是你自性里面的不动智,不动智起作用就是文殊师利,文殊师利是妙慧、妙德、妙生,前面我们读妙生菩萨。智慧起作用,从哪里能见到?不难。没听到佛法之前,我们对佛法排斥,听别人讲是迷信,我们也没有深刻去研究,随著人家说迷信,人云亦云,这也是我们的习气。可是一旦接触就不再疑惑,这是什么原因?就是这里讲的「文殊师利不动智佛」,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起作用。所以这个作用人人都有,众生等有。迷得太深,那就要靠缘,缘太重要了,这个缘就是尊师重道。
9 S" K& H. Y; \. B5 l3 ]1 R% p& g 你怎么会懂得尊师,你怎么会懂得重道?这就是中国传统教育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课题。我跟诸位同学说过,过去父母爱子女不是溺爱,真正爱他,爱他要教他。如果能够教他尊师重道,这个小孩一生不会变坏,长大了,无论把他放在什么环境里面,你可以放心。懂得尊师重道,不可能不孝顺父母。不尊师重道,不孝顺父母,有;尊师重道,不孝顺父母,没听说过。所以儿童到了学龄,该上学的时候,父母要教他尊师重道。当然最好是表演给他看,一次的表演,一生不会忘记。我就是小时候上私塾,父亲做了这次表演,一辈子不会忘记。那么小,看到父亲对老师那么样尊敬,一直到今天,我们看到一个学校教书的老师,我都会油然生敬,尊敬心自自然然就起来了。$ T4 e, p3 U: j6 o8 g. W/ j
所以我见方东美先生,素昧生平,不认识。只是看到他一点资料,知道他是同乡,桐城人,距离我们的老家只有五十华里,现在讲就是二十五公里,不远的这么一位长者,当代的哲学家。我那个时候想学哲学,有这么一个人,写封信去试试看。写一封信,寄一篇文章,我自己写的,试试看,也就是碰碰运气。一个星期之后,方先生回信来了,大喜过望。约了我星期天到他家里去拜访他,缘!我们写信规规矩矩,恭恭敬敬。不像现在人,现在人向人请教,字写得很潦草。你看很多我星期五解答问题的时候,字写得又小又看不见,看不清楚,很吃力,甚至於还有用铅笔写的。现在我们常住算不错,把它印成格子纸,一格写一个字,逼著他字要写得好,我们看起来就不吃力。笔的颜色比较深一点,总是要处处给人方便!潦草这是很难避免的,从一个人写字,你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心态。我给老师的信,毛笔写的,正楷,恭恭敬敬,老师看到欢喜,我们是这样认识的。( a; I3 c, w" i
第一天见面,就等於老师考学生,面试。约定以后每个星期天到他家里去,他给我讲两个小时。正是印光大师讲的,一分诚敬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十分利益,他看到你这么诚恳,这样好学,不教你对不起你。我们也是义务的,没有交学费,我那时候穷,没有钱。跟章嘉大师三年,没有供养过他,没钱,有时候他还留我吃饭。 ~* @ w2 z1 g2 Z. i
从这些地方就知道自己本有的智慧,真诚恭敬,也能让自性智慧起作用,起现行。所以你听了能信,对老师有信心,一点怀疑都没有。接受老师教诲,能够理解,能够照做,老师欢喜。能不能证,那是不容易的事情,老师也不会要求。但是老师确确实实希望你,你所学的东西能够落实在生活,落实在生活就把你生活改善了。改善不是升官发财,得什么?《论语》里面所讲的「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真得到了。在佛法里面讲,法喜充满,不是得到金钱,不是得到地位,得到法喜充满。得到什么?生活的乐趣。这种乐趣往往是无法形容的。对老师格外的感恩,遇不到老师,遇不到教诲,你哪里会有这种快乐!所以方老师讲,「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是他把佛经哲学开讲头一天告诉我的。破除我多少年的错误的成见,知道佛经里面有好东西。那个时候我以为是最高的哲学,结果得到的时候不止,超越太多了。5 ?% d% e0 D3 d2 w0 J- z/ n: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