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0 I: H/ n/ B" w7 t+ `2 K
4 J" z! r1 T7 |0 F' _8 h r7 x●[慧律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
6 @) [- N0 C: n: o0 E' j慧律法师佛学讲座
; g- n) i2 {% v' A修行佛道的人,你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你忍不下来。
5 w6 F( o9 J! k4 `8 B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
6 ~, }2 ]( Y I# [- p! S6 M& C1991年6月16日高雄文殊讲堂
0 x0 ~1 q% d. t; S+ |3 c/ O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2 P ]2 d4 d8 s7 s: b- R
/ ^4 [$ [8 @- n& _; I/ F9 c今天是我们换一个课程的开始,今天讲的这本经典是净土五经的第四本经典,净土五经我们已经讲过《阿弥陀经》,讲过《无量寿经》,讲过这个《观无量寿经》,三经一论都讲完了,那么如果加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是第四本经,所以这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章是《楞严经》里面其中的一个章,其中的一部,一个章,所以是节录自《楞严经》的,节录自《楞严经》,教我们怎么念佛,虽然短短的一段文章,却是教我们如何修行才能感应到佛,讲得很详细,这大势至就是我们阿弥陀佛右边这一尊,据说这个印光大师,在这个大陆里面那个印光大师的这个记载,就是全集记载,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示现的,所以印光大师一辈子都教人家念佛,教人家念佛。
8 e9 n b% S4 V8 K9 ^2 v \7 |" d
4 p, N, p# N5 H; R. n翻开书,序文我们不看,序文我们不看,这个序文我们不看。6 ^0 i3 W$ f P( P# z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7 }! u8 K; V( s$ B- h1 b0 m: P
续法法师著3 G' x9 h& P/ ]( c8 t
9 Y9 k7 b/ b* Y1 r3 c+ p$ d% H( _0 @! U# u5 ~& \' b
目录
, }0 B# E; H: ]' e0 i- Y' u- M引" y$ l0 \, b" s" [5 R; g# l
& Q9 @6 Y5 j% y6 R0 Y4 x9 k
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3 s4 w( x5 Y- R
# c1 x5 q, s+ u& E日诵式
. G" e+ N# w1 j% K. u# m) C" I. _* g# ]5 S# I. Y# w$ G" F
楞严经势至念佛圆通章疏钞卷上
, X% g# u0 w" _8 t9 T. k9 N
. k7 h7 Z/ A6 q/ F楞严经势至念佛圆通章疏钞卷下# @+ h% g; L( r+ u
2 ?4 Q7 _: ]8 d
刻势至疏钞缘起9 l0 n3 |, B( a+ p
引6 s5 R) q9 {2 o9 ^. A8 ?
念东高先生、千里柬余。自谓年来一味净土。娑婆境风浩浩。真如□。草堂青、皆不免蹉跌。勉余留心此件。余偶举示百亭法师。而法师先有势至念佛章疏钞、在余案头。二人取卷重阅。尽然兴叹。谓高先生以身践、为救时之药语也。遂命儿子募资刻之。刻既竣。法师复谓余弁其首。余惟华严大经、德云首宣念佛法门。马鸣菩萨立论之祖。念佛与止观并重。而楞严为谭性之书、然势至念佛一章、列在圆通。禅宗下、不能抑莲宗为非归源见性之途也、明矣。今弥陀疏钞、龙舒净土等文、布在禅林。惟势至章、仅附本经、而未有专行之疏。法师诠文释义、勒成一书。为震旦人、添一重往生舟筏。不可谓非净土之功臣也、又明矣。遂以此意复高先生而继之以臆说云。莲师云。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也。即念即空、居然本体。非于念外、别得菩提。又云。执持名号、至于一心、则复还空寂之体。又云。当知净土唯心、更无外境。自性还归本体、是愿生彼国义。如是则莲师虽极力主张西方净土、而不遗宗门见性之旨、彰彰如是矣。则谓见性为净土指归而净土为见性入路、未相违也。见性则掉臂皆净土、而莲台自不消说。不见性则净土非了手。而种因要自不退。然则见性与不见性、而念佛修净土、皆不可忽也。此义似本章所未及言。既以复于高、遂笔之此。以质诸真能念佛人、为何如也。$ m, O7 O& @- f) n
康熙庚申长至钱唐戴京曾书
1 W& r& ]0 a. g7 ?7 {" H
0 t1 `3 U9 a# n* l$ M9 E! E
2 s1 B0 Q# F- t0 e【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7 _: V. i1 D7 N4 s唐天竺沙门般刺密帝译】2 E# F0 t4 b2 u4 D
《大佛顶首楞严经》就是《楞严经》整部经典的总称,《楞严经》是简称,整部经叫做《大佛顶首楞严经》,其实比这个还长,“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势至菩萨教我们怎样来修行,怎样来念佛会达到圆通,圆通就是一切法圆融,通达无碍,所以这个阿弥陀佛,左边这个观世音菩萨跟右边这尊大势至菩萨,这两尊大菩萨都是在娑婆世界修行,修行到后来被阿弥陀佛看重,结果现在都站在阿弥陀佛的左右两边,所以我们娑婆世界出这两尊很伟大,很伟大,别的世界,他方世界没有,独独娑婆世界这两尊,这个菩萨(大菩萨)都是娑婆世界修行去的,所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产生这两尊算很有面子,算很有面子,因为他方世界都没有这样,这经典都有记载,观世音菩萨也是娑婆世界修行,大势至菩萨也是在娑婆世界修行,现在都站在阿弥陀佛的旁边,简单讲就是娑婆世界虽然是五浊恶世,不过根机很利,都可以补佛的位,这不简单,所以我们若到极乐世界,遇到观世音菩萨跟大势至,我们就说:唉呀!我们都是娑婆世界,我们都是娑婆世界,算是同乡,同乡。* B8 Z! ?( Z0 a* A. W' L
8 |5 O) x H3 |- u+ i下面看这个翻译的,这个“唐”,唐朝,“天竺”就是印度,印度的“沙门”就是这出家人叫做“般剌密帝”,般剌密帝他翻“译”的,就是他翻译这个《楞严经》,他翻译这个《楞严经》。
- Z3 C$ O( P2 k. s. n; D- g6 T【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全忘记了,一人专忆就是佛思念我们,一人专忘就是众生常常忘记,那么这二个人,【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5 x& x1 T3 v% O* V7 A9 }( o: K& e* b
我现在将这部经简单解释一下,说:0 d2 o0 M" [1 G3 ]
/ B/ G' o9 J, o& F7 e$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