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一) (第二集) 1998/5 香港九龙 档名:12-19-02》# M: L4 ~# x( K" U: s: u
2 A2 V- I3 U6 g& e; T% m摘自《净空法师善财童子参学报告》. B+ T) l1 D( v( I% X7 U
佛的经典概略的说有四种,任何一部经里面都含四个意思,我们不能不懂。经典的文字是教经,教学,语言跟文字都是教学的工具,我们称它作「教经」。文字里面有很深的义理,很深很广的道理,这个理我们称之为「理经」,理要明白。明白道理之后,佛又教给我们如何落实在生活当中,这叫「行经」。你在生活当中应该怎样去做,要把它做到,这一部分我们就称之为行经。最后一部分叫「果」,你依照这个方法去做,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所以那一部分叫做「果经」。经有「教、理、行、果」,一部经有一部经的教理行果,一品经有一品经的教理行果,乃至於一句经文,一句经文里头也有教理行果;乃至於一个字,我们说「佛」这个字,这个字里头就有教理行果,佛法真的是非常微细。
; v7 N" z( |5 j" {6 F0 s! h
3 u5 c' I2 q4 ` 我们要跟同修们介绍,自己要修学也有四种方式。经有四种,我们讲解修学也有四种,这四种就是「信解行证」。我们对於教经要相信;对於理经要透彻了解,佛在经上常教给我们深解义趣,你要了解、要明白;行经要认真去做;果经我们要把它证实,要去证明。
4 g) d, i6 I* _6 w5 B. Y; s1 T9 A
1 |' G l) ?3 A* {9 E/ i; r 经的四个意思与我们修学的四种方式是交叉的,这一交叉里面,就像佛经上比喻,如同大梵天的罗网一样重重无尽。经里面「教理行果」重重无尽,我们修学的人,或者你讲解的义趣,也是重重无尽。这一个景观,《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显示的非常圆满。所以这种经教,人一入进去之后,就不想走出来,法味之浓,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X, E7 [9 @' m% L0 X5 v7 e. T
' L, Z' e& X4 S |2 S% {' d
我们读经,实在讲是自己太粗心、太大意了。经里头,别说深的味道没尝到,浅显的味道也没尝到。天天听讲经,天天学佛,也好像有那么个样子,真正佛法一口也没尝到。法味是什么?不知道。你要是尝到一点法味,你就证得少分,这才能得佛法真实的利益。所以经典的义趣,真是如经所说「不可思议」,无有穷尽。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味,没有法味来得浓,没有法味那么样的厚,可惜我们没尝到。. q. z3 A6 W8 W* E, a1 x: l7 P
1 L2 s' P% ]: K& i1 o 那要问你为什么尝不到?因为自己有障碍。什么障碍?妄想、分别、执著。只要你有妄想分别执著,给诸位说,别说我说这个味道你尝不到,诸佛如来给你说法,你也尝不到。障碍是在我们自己这一边,不在佛菩萨那一边。只要我们把自己的障碍能够放下、能够舍弃,味道就尝到了。+ v5 R& |/ G% u# @% _+ D
2 f$ D8 h$ g b& J 这是藉这个机会给诸位透一点消息,晓得佛经的内容、佛经的体例是无比的殊胜。我们初初能够了解,我们会对於经典生起尊重之心,不敢轻慢,不敢小看,然后再虚心认真的去学习,我们才能得到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刚才说过,「教理行果」跟「信解行证」是交叉的,任何一个字里面都含摄其他的七个字,它们的关系是永远分不开的,犹如帝释天的罗网重重无尽。
( r# S& H1 X: t, G$ l
3 Y$ j' c0 a3 f! u. T; j+ u2 |. ~ 佛法最讲求的是「解行相应」,这很重要。「解」是对於事理真正的明白明了了,不疑惑,清楚了;清楚之后,怎样把它落实在生活上,这是「行」,我们通常讲修行。「修行」这两个字怎么讲法?修是修正,行是错误的行为,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这两个字我们要认识清楚。现在大家修行都挂在嘴皮上,什么叫修行?实在讲含糊笼统,没搞清楚。以为每天念几卷经,念几声佛号,每天拜几拜佛,这叫修行。古人说得好,说那个念佛的人,一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十万声佛号,对他什么批评?「喊破喉咙也枉然!」你每天拜佛,一天拜三千拜、五千拜,头磕破了也枉然。为什么?你还是胡思乱想,还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不是修行,这个没用处。3 |! k( m& k& x {, M; x+ D
* Y3 G: i8 ? V9 | 所谓的修行,就是把我们对宇宙人生,种种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说法,错误的行法,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那我们说念佛算不算修行?念佛算修行。应当怎样念才算是修行?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现在这个社会花花世界,《楞严经》里面跟我们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你们见到没有?也许你说:「我没有见到。」你是没见到,我可见到了。我一九七七年在此地讲《楞严经》,我在界限街「中华图书馆」讲两个月,然后就搬到香港南塘道「光明讲堂」又讲两个月,我讲了四个月。这四个月当中,在界限街这两个月,那个时候有翻译,翻译成广东话;到南塘道,大家就说:不要翻译了,耽误时间。所以我到香港讲经最初两个月有翻译,两个月以后大家听得很习惯,不要翻译了。我不会讲广东话,你们讲广东话我听得懂;你们不会讲普通话,我讲普通话你们也听得懂,这我们就可以沟通了。( K" w4 _- q% N5 ~5 r0 P
- z5 q" z! r; S! |4 x 《楞严经》上所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个邪师是指什么?诱惑。你走上街头,你眼睛所看的,耳朵所听的,你所接触的,都在那里诱惑你,那就是邪师,叫你起贪心、起瞋恚心、起嫉妒心、起傲慢心。眼见的一切色在迷惑你、在鼓动你,耳听的音声,舌尝味,六根所接触的所有这些境界,统统是邪师。你看看,是不是恒河沙?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这种诱惑从来没有中断过,你在这个世间,你能够说你不受诱惑吗?我们应该怎么办?念佛是个办法,心里才一动念,「阿弥陀佛」,把这个妄想分别执著压下去,这叫修行。
' I7 y, b% Q8 |' Z* g5 D* w0 T
/ _$ [1 }( o5 |2 b6 z, n 念佛号不是念给佛听的。现在很多人搞错了,我一天念几千声佛号,几万声佛号,念给佛听的,佛一定很喜欢我。错了!所以古人才讲你「喊破喉咙也枉然」,佛哪要听你这个东西?你读经也不是念给佛听的,佛才不要听。
9 {" I0 I/ f+ e6 H4 E" @, ~2 B' q; o$ M4 u2 q) `$ g G
於是我们才晓得,我们读经也好,拜佛也好,念佛也好,持咒也好,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是对治我们烦恼习气的。什么叫用功夫?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才起心动念,古德所讲「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念头起来这是烦恼习气,自自然然它会起来的;它要不起心动念,那你就不是凡夫了,你是佛菩萨再来的,凡夫决定会起心动念。所以起心动念不怕,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念头压住了,不叫它继续起作用,这叫修行。起心动念如是,言语造作也是这样。我这个话想讲,立刻要觉悟到该不该讲?如果不该讲,「阿弥陀佛」,就把它压住。我这桩事情该不该做?不该做的,决定不能做。该不该做,该不该说,标准在哪里?在佛经里面,《无量寿经》就是最好的标准。
: k1 @$ F9 E) ?& ]1 e% I% ~
4 i# p1 X" W k& \5 Y ~9 c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