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4 j5 l8 I6 l7 l" \( ^5 j4 l& |1 \6 O2 n6 z9 r8 F: K
●[佛教与教育]慧远佛教教育思想探微(张捷、陈旭远)
6 h# L0 A! Y# h2 U( ?, }! V: {, g慧远佛教教育思想探微
* z7 h# b1 z6 d- i5 a张捷 陈旭远
9 V$ M/ ]( Z8 t* u I, g0 x7 @4 A Y O3 x《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9 L: f" x0 y0 ^+ G* d$ x
& Q. }2 n9 H* B3 M2 O& _( G8 l 慧远(334一416)是东晋后期继道安(314一385)后的佛教领袖,是佛教教育走向中国化的关键人物之一。
, {$ x, L( X2 g" K ]/ L" Z 慧远,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出身世族仕官家族,13岁随舅父游学洛阳各地,“博览《六经》、尤善《庄》、《老》。”道安在太行恒山立寺讲经,慧远听道安讲《般若经》后,“豁然开悟,乃叹曰:‘儒道九流,皆糠秕耳。’”于是阪依道安。长于般若,善于在讲说中引《庄子》释疑,使惑者晓然。道安太元三年(378)分张徒众,慧远师道安25年后东下至庐山,自此30多年,以虎溪为界,聚徒讲学,讲经论道,专心修行、著述。与各地名僧、外来僧人、王公贵族、文人名士结交,倡导净土信仰。
0 m3 c3 h; `0 j% k' A' Q( O 慧远先学儒、道,最后潜心佛门,“内通佛理,外善群书”,其教育思想融合了佛儒道,标志着他的教育思想已走向中国化。3 I) R0 G j E1 T% v% p+ ]
一、体极、往生净土1 K4 f1 Z- ]8 k+ S r. {
体极、往生净土是慧远的教育宗旨。他继承、发挥了道安“般若学”思想,从“无本”说出发,提出法性不变论。法性亦即佛性,法性是宇宙的根本,涅槃是众生最终目标。法性是不变的,涅槃是永恒常住的,“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至极”和“极”指涅槃,“性”指法性。“体”是证悟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是讲涅槃永恒不变为法性,要得到永恒不变的法性,应次体证涅槃为最高目的,也就是说要达到涅槃精神修养境界,必须超出世俗的见解和脱离世俗的生活去体认“法性”,进入“涅槃”境界,也就是成佛了。# U# z+ |: O) Q; I
慧远认为现实世界是生死流传,充满了痛苦,生死轮回是由于人迷贪外物而致。要超脱生死轮回苦海,必须体极,即体认本性,出世、超脱世界,超出轮回,进入涅槃境界,才能达到最后、真正的解脱,往生西方“净土”。. {, x/ r8 m3 j5 G- E$ U: O
慧远的体认本体,往生净土的教育宗旨,既不同于印度小乘佛教认为修行的终极目的是超越生死,摆脱轮回转世之苦,也不同于佛教是“长生”说。慧远的教育宗旨不仅指明众生修行要达到的终极,而且引导人去追求永恒不变的,无苦极乐的“净土”世界。慧远这一思想满足了处于动乱不安时期的人们要求摆脱苦难、迫求自由、幸福、快乐的愿望。但慧远的“法性”是虚幻不实的,“净土”世界也是不存在的。要想往生净土、享受幸福、快乐是根本不能实现的。- \2 I4 y0 d$ ~* [8 c& g% p# i2 o
二、出世主义人生观
# b. r/ s$ Z* S6 v8 g 佛教人生观根本点是希冀来世达到解脱的来世主义人生观。慧远则从其教育宗旨出发。宣扬出世主义人生观,其核心内容就是因果报应说。牟子时主张灵魂不灭,根据生前的善恶行为轮回转生。康僧会(?一280)则认为“信善得福,恶有重殃”,转生轮回的主体“神”是永存的。慧远继承了我国佛教学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发挥了印度佛教业极轮回的思想。在形尽神不灭论基础上,指明了人,尤其人死后,什么轮回转世和超脱果报,使因果报应说得到发展。达到了系统、完整化,完善了佛教人生观内容。慧远因果报应说是其佛教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和影响的内容。* O7 f4 ^' o2 q" o& N4 K
慧远认为一个人一生的结果,完全是自身自作自受的报应。提出了人有三业,业有三报的主张。他认为“三业”就是指人的行为、讲话和思想活动。“业”有三种性质:善、恶和无记。无记是无善恶活动,实即具有善恶两种性质。业有三报是现报、生报和后报。现报是指现世受报,生报是来生受报,后报是二生、三生后受报应。人的生命有今生、前生与后生,即有“三生”或“三世”,二世为轮回。所以称“三世轮回”。慧远强调,只要不去掉世俗的欲望与情感,就永远摆脱不了轮回,轮回转生是人的最大痛苦。要摆脱三世轮回,必须相信佛教,去掉无明、贪爱等世俗感情。) S, L) Y D/ x) {
依慧远的因果报应说,无论是善人受祸。恶人得福,还是人有九品之分等不平等、不合理的现象都得到了解决。他在《三报论》中讲:“世或有积。善而殃集,或有凶邪而致厌,此皆现业来就,而前行始应。”即善人受祸,恶人得福,是他们前世行为所得到的报应,今世行为所受的报应还没有显现出来。人有九品之分,原因在于前生所做善恶的报应。慧远还指出,承受报应的是一个人的精神,它是永恒不灭的。“神世者,圆应无生,妙尽无名,感物而动,假数而行。感物而非物,故物化而不灭,假数非数,故数尽而不穷。”意为神(精神、灵魂)能感应发生的一切事物和变化,但神本身是“无生”的,不变的,因而神也是“不灭”的,不生不灭的“神”成为慧远因果报应中轮回、报应、成佛的承担者。
; f- m* z7 `3 R/ v3 K: t; h) a 慧远所宣传的出世主义人生观,主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劝人去恶从善,积累福德,对当时与后世影响深远,对广大群众有着极大的精神俘虏与腐蚀作用。佛教教育广泛传播,与这种人生观教育有着直接关系,长期以来,它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 ~, t& u( B: \. b8 ^9 Z/ w3 n 三、沙门不敬帝王论8 ?, \$ V! N0 x, f x/ Z6 H#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