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妙音新闻网怀旧站文章集锦》, G" J3 e/ \9 w/ V7 \0 Z( z
# G9 F: @: t9 D0 P
●[净土社区]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
: ]# F, a& U" Ohttp://www1.fsamtj.com/my/html/News-126463.html
7 O6 @4 A! Q' O! H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 G2 [0 D( s/ ^1 Q9 K) h
3 ~: F3 C" W4 f! n/ ?3 K8 I. O
/ H" f! q. M" P/ G9 T) |5 U4 M3 m0 V如 本& `" s; S' b: w( l' C0 d2 h) ~: j! V
# H! I. w& X8 c# |# t 菩萨道在修证的历程,广行六度万行,要经过无边无际艰辛与万难,于三界六道历尽沧桑,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因而广学一切法,实践一切法,证成一切法。菩萨道非六道众生所能及 ,菩萨道二乘圣者所能及,何以得知?因为菩萨道具有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其精神与特色何在 ? 现在总摄归纳,分别有五大精神与特色。何等为五 ? 叙述如下 :
. e& Y3 Y. `- b; u& H8 K! M" h 菩萨五大精神与特色:
- ]/ r& P/ u; M+ }+ L2 U8 f 一、慈悲无尽
2 ]$ G$ F$ E0 E7 A% C* k0 s! I& D 二、智慧无尽
) d* G* D! w) L9 @" `& d0 ? 三、时空无碍; Y( [! s' o; C! X8 J
四、空有不二' v* P0 C5 j' O u# v1 K
五、中道亦不可得
7 s/ a) _ G! P* s 一、慈悲无尽
3 u; y: V+ P% N8 C+ P1 m/ [ 何谓慈悲无尽? 慈就是给众生快乐,悲就是拔众生之苦;拔众生之苦,普令众生得究竟大乐,名之为慈悲 。
1 ?/ P+ V+ p0 E Q 菩萨之所以菩萨,已证悟诸法毕竟空寂,于毕竟空寂起大悲心,因而广度无量有情,庄严佛土 。. f2 ~% [& C; J! `# M( q
《大智度论》云:“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方便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9 B% r& i0 o2 e6 }" {6 C6 D
菩萨道的行者,一旦证入毕竟空,于诸万法,绝无丝毫戏论与葛藤,此时,即从真如本性起大悲心,殷勤广度一切有情,不断庄严佛土。大乘菩萨道入世度化众生的开展,空是最根本的原理,悲是最根本的动机。4 m3 H) f s- O' ?* k. B+ C) A
菩萨觉悟空理越深,其慈悲之心也就越大。慈悲之心由空所演化而来;空理证悟得无边无际,慈悲之心也就遍布得无边无际。9 \2 L* j/ D: X; V: t F, e) N
伟哉菩萨道的行者,证悟甚深空理之际,往昔所发广度众生之愿,由内心深处汹涌流露而出,这股无形的力量,就是普度众生的大慈悲心 !. F0 k' \$ D, o$ V# d( v
慈悲心就是佛心,佛心就是慈悲心,何以故 ?
. J! t! N2 U0 l% P8 @! ` 《观无量寿经》云:“佛心者,大慈悲心是也 。”
& V) D2 P v) ~( p3 m) H, t1 i 慈悲心是永恒拔众生之苦而不变的,慈悲心是给与众生之乐而无尽的;慈悲之心,完全超越时空的束缚;慈悲心是奉献的,慈悲心是无我的,慈悲心是光明的,慈悲心是真理的大展流露,慈悲心是涅槃展现,慈悲心是清净无染着的,慈悲心是觉悟之心,慈悲心是自由自在的,慈悲心是永恒不变的。/ t9 \% S) B4 g3 C0 t' a
菩萨道的行者,具有慈悲无尽的胸襟,动经尘劫,永无变异。慈悲之心,永远与六道众生在一起,不相分离,常相左右,众生与慈悲心相处一久,受菩萨慈悲心所熏陶故,众生逐渐也有了智慧,因而慈悲之心也随着日益展现;菩萨因而成就无量众生。菩萨究竟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因为菩萨处处与诸法空性相应,空性流露大慈悲心,大慈悲心历劫永无变易,无惑无动,为成就无上佛道故。
- Z* B4 R/ w+ a 声闻与缘觉二乘,也有慈悲心,但度化众生不会像菩萨那么恳切热诚,有时候,往往悲心不足,容易退缩不前,毕竟二乘行者,所熏习的空理,偏向小乘之法,悲心有限,度众生随机缘,是故,不能与菩萨相比伦。菩萨的悲心远胜二乘行者的悲心,乃为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之一。
$ D3 F0 j( J; T; @& P o 二、智慧无尽6 N( d0 \4 l" e: x6 s3 \# W
何谓智慧无尽 ? 能正见世间出世间一切诸真相,乃至人生与宇宙的真谛,事与理的面目,如是知、如是见,是名智慧 。
- @( ` g6 ~1 ?" u5 p& p% Q$ [% d- } 菩萨动经尘劫的修证,以大智慧正见诸法,心地无惑,智慧巍巍,光明吓吓,能洞世间法与出世间法,能体证人生观与宇宙观,能正见中道实相义,了知事与理的真相。7 e4 \, P( {8 R% x+ _1 W4 e
《大般若般若经》云:“菩萨还有一法未得解脱,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 o5 h7 u, `+ _- |9 I/ l* r 菩萨的智慧深广无涯,这是最好的见证。还有一法未得解脱,不能成就无上佛道;既然要成就佛道,就必须广学一切法门,博通一切法门,然后,才能圆满无量法门,成就无量智慧。5 t a6 ^! F& N; \1 \7 z) z
菩萨的智慧深广无际,乃由无量劫以来,勤修一切法门所得。是故,菩萨智慧远胜二乘行者之智慧,难思难量! 如论部所说:
7 F% f/ f: J- \5 j; ^ 《大智度论》云:“声闻空如毛孔空,菩萨空如太虚空。”
/ C$ \1 \' ^! G. d0 C, Z5 a% r8 R 这就显示出声闻的智慧太渺小,如同毛孔一般;菩萨的智慧,其大犹如太虚空;菩萨的智慧与二乘的智慧一比较,实在天渊之别,无可比伦,乃为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之二。6 I6 b* r# J0 Y. |; j
三、时空无碍3 {; R; E" U7 W) h! v9 o
何谓时空无碍?菩萨道的行者,已证悟诸法自性空,因此,能深入解脱的禅定中,不被时间与空间所左右,所动摇,所迷惑,自性如如不动,是名时空无碍。2 e) v7 r, @' m% [9 k& x' W1 [+ T
一切时、一切处,对菩萨道的行者而言,皆无所障碍,何以故 ? 菩萨已证悟一切法本空,三世法性平等故。% r% V; L- c+ }4 v
证悟诸法空性,三世法性平等的菩萨行者,时空已无法束缚他的身心形影,是故,能够遍游十方世界,广度无量有情!菩萨已定破时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一如,菩萨心中已无时空的障碍!
1 r5 [" x6 u$ j) y0 T 菩萨了知动静一如,动中不厌倦,静中不贪着,是故,菩萨有如是自在无碍 。
$ ^0 }( ?6 X2 k8 c! i, ~1 y 声闻缘觉二乘的行者,只证悟空性之理,不能从空寂中出来广度有情,在空寂中能自在,在时空中不能自在,二乘圣者欣慕涅槃,厌恶生死故。
- Q0 x5 G: h. n9 A0 f# Z 菩萨道的行者,能于时空自在无碍,广度众生;声闻缘觉二乘,于空寂中能自在,在时空中不能自在度化众生,菩萨道与二乘行者两者之间,有如此境界之差别,是为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之三 。
' [3 g% s* {% \- V" S8 S 四、空有不二
+ P9 I& K |3 t, s2 X0 _6 b7 j 何谓空有不二?凡夫执着现象界的万法,也就是执着有;声闻缘觉却执着诸法空性可得;凡夫执着有,二乘执着空。
' E w2 ?# r g- U$ F 执有执空都不对。执有是常见,执空是断见。常见与断见是二见,二见是邪见,邪见始终不得见中道;不得见中道,永远无法入佛知见;若无法入佛知见,就默守二边之边见,永远直到永远都不能成就佛道。
" ?% W3 y: @4 P- |. L4 h9 q& ^ 菩萨正见诸法空性中,不坏一切诸法;也就是空中有色,色中有空;离空无色,离色无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色空不二,不二之法,是菩萨道所行之法,是名空有不二 。6 Z/ }9 L+ W5 a7 J/ s
菩萨能证悟诸法无自性空,又能证悟空有不二之中道法,于是,能从假入空,成大智;从空出假,起大悲,于空假自在自如。6 s) F$ V* ?( \3 q2 @# ?! V
二乘的圣者,只能于诸法空性中自在,出于空寂示现在五欲六尘中,不能自在自如,因为二乘圣者亦然有执着空寂可得可住的习气观念故。
# H7 \9 [8 t) U% ~. D 因此,菩萨道的行者与二乘的行者,两者之间,有如此悬殊之别,是为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之四。3 n! C# F8 y1 g2 I
五、中道亦不可得
" L5 e! o! g& R) z3 L+ l/ S0 d- v 何谓中道?所谓中道者,就是不偏于空,也不偏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不落二边, 圆融无碍,是名为中道。
# u! w0 o4 t!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