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27 18: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三一集
续-《●[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三一集》, g4 l& N3 ~0 H" ^! ~' c' C
8 a* q: O, S) v& d; Z! h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4 v) k8 D# }3 x/ C* e0 ]5 s所以文言文在伦敦不成问题,因为这三个学校,其它的我没有看,我只看三个学校,这三个学校汉学系的学生都有能力读文言文,对它没有障碍。我在《四库》里头选择古圣先贤的这些批注、参考资料,告诉学生你自己去看,每天上课你讲给我听。一个小时上课,你讲五十分钟,最后我十分钟讲评,是这样教法。他说你这一部书大概三、四个月就学完了。我说没错。学完了怎么办?学第二遍,第二遍给他不同的参考数据;第二遍学完,学第三遍。一年学三遍,十年学三十遍,三十遍学下去之后,他就是现代的孔子。这部《论语》通了,其它的东西虽然没有学过,他一接触就懂了。所以一经通一切经通,他智慧开了。学一样东西,他脑子只想一个问题,他不乱。你说现在这种交叉排课,把学生头脑都搞成浆糊。从小,第一个钟点学语文,第二个钟点学数学,第三个钟点学英文,东西还没有吸收,新东西来了,这是把人,人才糟蹋掉了。中国的东西、印度的东西它不是这样的,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就是戒律,就是持戒、守规矩,你就搞一门,你的心是定的,定久了就开智慧。这个方法妙极了!! \. l8 z& m0 ^5 w4 y r
我跟李老师学经教、学讲经,李老师用的方法是我们中国私塾教学法,一个人一个人教。因为什么?每个人根性不相同,智能不一样,记忆的能力有差别,所以他选的教材不相同,有浅深、长短差别,教你开悟。一部经没有学完,决定不可以同时学第二种经。我小时候在私塾里面没学到东西,太小了,三十岁的时候跟李老师学经教,这补习,就是一部经,成绩真可观。我记忆力很强,老师给我讲一遍,我复讲,在一个星期之内,我复讲可以能达到九成半。就是老师给我讲一个小时,我把他的话重复讲出来,我能够讲五十五分钟。我有这个能力,我有悟性,所以好教!我在他的会下,那时候学小部经,初学都是学比较浅显的,分量不大的,平均一个月学一部。真有成就感,真欢喜!- T b3 K; Z; t! _
我学这一部,我到佛学院去教,教一个学期。我在台中住了十五个月,学了十三部经。我一出家教佛学院,一个学期教一部,一年才教两部,学生三年毕业,我才用了六部,还有七部没用上。所以佛学院很糟糕,那怎么能成就人?我在台中,十五个月学十三部,他们三年毕业出来,一部都不会讲,这怎么行?教学的方法太重要了!所以现在教学方法把学生都害了,这都有罪。每个学生都有天赋,都能够教得出来,方法错了。学生的书包一大堆,背在身上累死了。真正学的就一本书,装在口袋就可以了,哪有那么麻烦!真能学到东西,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通,门门都通了,这叫智慧开了。2 K2 b/ o4 R7 f
我告诉他,东方的东西求开智能,不是知识,你们学校的是知识,不是智能,所以解决不了问题。这是我在联合国看到的,参加这个会议的人都是博士学位,都是大学教授的身分,知识有,智能没有。我这样分析他才了解。我说希望你回去跟学校报告,如果学校同意,我招收学生不受学历限制,我教学的方法你不干涉我,我教成功的时候你来考试,考试及格你发文凭,我说我就答应你去。这个他们不敢实验,这是他们闻所未闻的。东方的教学法、古老的教学方法,真好!
9 }5 l- F% w3 j- n4 i我有一次在澳洲,陆克文做总理的时候,我跟他谈过这个问题。他希望我做一个实验学校,用中国传统教学法,依旧把学校规定的课程教完,就是课程不是交叉排。譬如小学,有四门主要功课,我一年教一样,语文是基础,最重要的,可以用三年的时间专教语文,数学教一年,外国文教一年。一年的东西集中在一起教,肯定效果不一样,学生学得快乐、欢喜,他脑子里只一样东西,书就一本。我今年学习的书就一本,没有第二本,他多快乐,一点压力都没有。成绩一定好,身体一定好,一定很欢喜。他就要我做实验,他说这个实验如果做成功,他带国会议员来参观,国会议员通过,就可以搞这个教育改革。那得要办个学校,要办个小学来做实验。我自己也是年龄关系,自己不能操这个心了,还得聘请老师。这真正是个好事情!最理想的是如果有教育单位有这个意思,可以在学校里用一个班级做实验,只要一个班级就行了,实验三年,效果就完全出来了。学校里所要求的课程统统把它上完,就是课程是一门一门教,不可以同时教两门,只要把握住这个原则就行。7 x, L0 I! \8 H+ H6 {) k1 T+ J3 ^
所以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也是贵以专。我在李老师那里学佛教经典的时候,是一门一门学的,进度非常快!我们的学习,老师的指导,学生上台做报告,就是学讲经,老师坐到最后一排,为什么?他还要听到,你的声音他听不见不行,你声音太小了。不像现在可以用扩音器,那个时候没有这些设备。老师坐最后一排,要他听得见,这音声的标准。有一套教学的方法。所以这个,确实东方有东方非常优越的东西,外国人不知道,虽然来学,像这些他都没学到。我们自己知道要珍惜,要把这个传下去。这个都得机缘,得等缘分,我们相信会有机缘。
, T2 u" N! Q4 M- R5 y& ?1 l E! _去年我们找到这两种书,《群书治要》、《国学治要》。《国学治要》我原本不知道,我只知道唐太宗有这么一部书,但是没有见过。常常心里想着,在讲经的时候提出来,没想到有有心的同学,他们替我找到了,寄来给我。我看到这个如获至宝!唐太宗这套书,是唐朝盛世就靠这部书成就的。唐太宗做皇帝二十八岁,年轻,治国没有经验。他想出一个主意,下命令给魏征,召集几个大臣,文学修养好的。让他从三皇五帝一直到前面近代,二千五百年当中,这些典籍里头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些话,把它抄出来,节录出来给他看,这就是《群书治要》。从一万八千多种书里头精挑细选,最后选出六十五种。六十五种里头再去摘这些句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这些句子,节录出来成这本书,大概五十万字。这部书编成之后,唐太宗也就是真是宝贝,一天到晚手不释卷。那个时候没有印刷术,都是手写的,大概写了十几部,分给这些大臣。完全遵照古人这些经验来治国家,所以造成贞观之治,大唐盛世,他说靠这部书。他也非常感谢帮他做这书的几个大臣,他说唐朝这个盛世的功劳是你们的。" A- C* F C! `, i e# I3 z& H6 j6 S1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