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14|回复: 22

[慧律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 11: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F6 K' [& [4 y5 p; r#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 ^, _5 ^, s* k- m# Z5 @% u慧律法师 主讲
9 l$ J2 r: o2 _' x9 O7 I' e# O# k! n; v" a7 p, L
1991年4月15日-5月28日
. {$ t2 L0 {* t5 t
. h; A2 ~; I+ s+ ]# c  ?2 d文殊讲堂9 I2 q9 `4 @! g; F. L
修行佛道的人
9 j! K& p% J) Y8 j" l
9 b% |0 v$ H2 e你一定要记住:无诤
& X$ C* }/ N/ V& \4 I/ {' `& {/ j, A$ G3 r5 R5 M
还有很重要的——5 T  N4 Z! L4 A

9 F8 B, q2 P) k( K心要柔和、要尽量宽恕众生、忍辱。" Y$ B# w1 D) }6 ~; t' _' H1 G
; t) }& o; h- j+ ^0 G0 B& L
这个忍辱
  }, m8 h+ V, s4 [( z: `# |3 d7 s9 m6 E. q6 Q
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0 J& M* v3 B! p
6 E4 [1 w! A- F2 j4 F' I; |  U
否则忍不下来。8 B7 ^8 }6 }3 B7 ~% D3 b  a
(师领众合掌三称)$ C; b  Z7 G1 i2 F! M8 |$ g/ D) e
' \; I6 W" J  J3 ~' I0 H) ]" t9 D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1 p5 Y: E9 U; A& E* i
5 @7 C! ~' P. K6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5 J- @7 ~6 q- `
! O8 Y2 G4 n* L4 x! v  b" d3 M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J3 P6 g6 L* d2 l, |净土三经我们已经讲过《弥陀经》,讲过《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的内容是谁极乐世界有多好,你要发愿一心不乱、持名,十方都会赞叹。那是《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是说佛有四十八大愿,愿愿都说要度众生的愿力,他成佛之后极乐世界有多么庄严,这是《无量寿经》。
" k9 H. P% e0 I* c9 I4 ^! X4 `+ G0 r* `# J' T$ N/ G& v0 Z
这部经叫做《观无量寿经》,简单讲就是用我们的想,第六意识,冷静依照经典所说的十六种方法来观想落日观,观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观想琉璃之地,这部经典就是在教你如何观想极乐世界,西方三圣的莲花开和合,教你观想。因为我们没有见过极乐世界,我们凡夫的心是粗糙的,而且业障深重,无法了解极乐世界,佛有善巧方便之法就是教你观想,用想的,就是你的心如果安住在极乐世界的清净的依报和正报,你的心就不会打妄想。所以与其你想贪、嗔、痴,不如想极乐世界的好处。所以,《观无量寿经》就是用观想的,十六种观想的方法,观想极乐世界有多好,阿弥陀佛有多伟大、多庄严。最后佛说了一句话,佛说:“如果你无法观想,临命终时你只要持名,念‘南无无量寿佛’十声,照样往生极乐世界。”最后,讲到最后因为根器不够,观想力不够,所以就用持名念佛。
! `% c  w+ S5 ^* [$ C* z
1 Y% P* i! M2 g" u- E所以这部经典,净土宗第一代的祖师——慧远大师,他就是修《十六观经》见佛三次,见佛三次就是修《十六观经》的。简而言之,《十六观经》的好处就是,如果妄想太重的人,这部经典不得了,教你如何观想,我们每一个念佛的人,多多少少都有在观想,每一个念佛的人都有在观想。/ C- S. Q  t7 T5 V* O

3 k% b. D; a# B! R这部经典是谛闲法师所著作的,近代当然也有人写,但是近代所写的大部分都是白话文,我们所采用的注解也非常的重要,我们如果采用一个有修有证的高僧大德注解的,他的知见正确,我们研究经典的思想就不会有所偏差。我所采用的注解统统都是相当有修证的人。这一部疏钞是谛闲法师著作的,谛闲法师是天台宗的一位高僧大德,天台宗的思想比较微细,这部注解读起来虽然比较深奥,是天台宗的思想,今生我们如果想要走修行的路就不要怕难。像台中李炳南老居士那里有的老婆婆不识字,老师每个星期三都在讲《华严经》,《华严经》的境界是事事无碍法界,那些上年纪的老婆婆她也是照样坐在那里,为什么?至少她坐在那里二个钟头不会造业,结一个华严海会殊胜的因缘,我们现在也来结一个《观无量寿经》海会殊胜的因缘也好,所以不管我们听不听得懂,我们知道这二个钟头听到一句能够受益,这样也值得,胜过你在家里看电视,你看电视有什么功德?有什么功德?对不对?没有。不如来这里听经。所以如果讲得比较深一点,不要今天听一听,感觉听不懂,明天就只剩下一百个人,这样就不是一个纯正的佛教徒,我们佛教徒就是碰到愈深奥的东西愈想去了解它,这样才是伟大、精进的精神!如果要看简单的,你都懂了就不必来听经了,这部经典不是你读到大学就有办法理解的,这部经典不是你读到博士就有办法理解的,照样看不懂。
! s. q; a0 A4 j+ b. G! U) e( X& T! m7 M  E7 t) h. I" t+ x
来,现在翻开第一页,【观经疏钞演义序】现在我先二个字二个字解释。* D& M6 `& [; }  r
6 `. z# H# r. }& |
观经就是《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观经就是《观无量寿经》一般都简称观经。/ g/ ?  R/ t: H/ e7 \* J& {4 i7 w
$ y: G8 ?5 L0 J! l( L" f7 L$ e
疏,疏就是祖师大德对它的注解,疏就是通的意思。就是要使这部经典的意思更为了解所以著疏。疏就是通,使它的文意畅通,通就是疏的意思,疏导里面经典的意思。使人更为了解叫作疏。钞就是古人所著作的比较深奥,这个钞跟提手旁的抄是一样的,意思相同,就是他注疏的义理还很深奥,所以我再以抄来加强解说,所以这个叫做钞。
! d) x5 w2 B7 b# u' w- Q/ k& d# \+ ], c+ X2 U+ s
第三种叫做演义,演义就是依据古人的事迹,我们以现代的语言用白话文尽量把它写得更清楚,叫做演义。根据历史,然后根据过去,然后我们做现在的语言使它的义理畅通叫做演义。
+ ~3 V: l! O) M6 b, r$ _% E4 j' a* r1 Q" T
所以这个不一样,疏、钞、演义,都不一样的意思,意思都不一样。. Y4 i: @3 a! D$ a5 ~

' I% ~( d1 I: _: Y/ J# I序,就是写在文章的最前面叫做序,% ^: h  |$ r* p9 c  U4 o: r, r
【弥陀经】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以信愿力】信力和愿力,【持佛名号。为至直捷,至圆顿,最极稳当,最易成就。是世尊澈底悲心,普令业障众生,横超三界,】横超三界就是不必经过次第的修行,譬如初果阿罗汉、二果罗汉、三果罗汉到四果罗汉,才超出三界。或者是众生在修行当中,直到成圣成贤要经过层层关卡,念佛就不必,横超就是直接超出三界,【带业往生。】极乐世界【故称异胜方便之法门也。】异就是殊,很特殊。异胜就是殊胜的方便法门,简单又直接又殊胜的意思。【古德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说我们人只有但。。。这个“但”的意思不是那么简单,注意这个“但”字,“但”就是专,非常的专叫做但念阿弥陀佛。我们平时叫做念阿弥陀佛,纯念也是念,杂念也是念,散念也是念。现在不是这样,现在叫做但念,就是专攻,叫做但念阿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唯有径路修行,】径路就是直路,没有弯曲的意思。【但念阿弥陀佛。吾人果能】果能就是如果。如果能够【依教修行,】专念阿弥陀佛,【以真信切愿,】真信就是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对释迦牟尼佛一点都不怀疑,确确实实没有动摇,切愿就是我真的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但念弥陀。则无论时之久近,功之浅深,临命终时,决定往生,无可疑者。】这句话你要注意听,这句话就是说如果你真的很相信佛所说的话,确确实实要往生极乐世界,只要你专心念佛,不论你念十年也好即能往生,就算你念三个月包括你临命终十念,你照样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说功力的深、浅,临命终时决定往生。你看就是这四个字:真、信、切、愿,所以我们看经典要会抓重点,才会知道它在说什么,要不然怎么修行的人这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1: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往生的人却这么少,那就是不能真信、不能切愿,所以临命终时决定往生。无可疑者,不必怀疑。【如其信不真,愿不切,念不专者,不名但念,】不能说但念,不能用这个“但”字。【乃名杂念。虽肯念佛,难臻实益。】“臻”就是达。没有办法达到实在的利益,意思是说:如果你不能真信、不能切愿,你无法得到实在的利益。所以这个但念就是心无杂念能舍一切名叫做“但”。你说:我在念佛,念一念就想到钱、想到子孙,这样你哪里有但念,你这样就叫做杂念。所以要但念不是那么简单的。但念就是功夫纯熟能舍一切,不为一切、一丝、一毫、一尘,不可能干扰他,这个叫做但念。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平时都是杂念,念一念、念一念就想到他儿子,念一念、念一念就想到他家后面改一改,念一念、念一念就想到要去百货公司买套衣服过年穿,没办法!因此,这个但念提得起又能放得下叫做但念。放得下一切的烦恼,放得下一切,一丝不挂、一尘不染,而且能够提起一句佛号,不间杂任何东西,这个叫做但念。所以如果你无法办到就难臻实益,【所以念佛人多,往生者少耳。自古及今,求其真得一心不乱者,罕见其人。】罕就是少,很少见到。自古以来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的很少,【过在念】念肯念,叫他念佛,他肯念,【不肯但】肯但就是放得下,提得起、放得下,不肯。叫他念佛,他要,他也知道生死重要,要念佛,他也要往生,要,嘴巴都说要,却放不下,没办法!【非法门咎也。】这不是净土法门的过错,是你自己不了解。佛陀教你要如何修行,你有听经,但是不晓得该如何运用。只肯听经,不能将经典契会于心境来运用。听经他肯听,他也很认真的听,就是不运用在要专、要放下。【今经以阿阇世王杀父害母因缘而发起者,】佛才来讲这部经典,【尤见其不可思议矣!】就是见这种因缘来讲这部《观无量寿经》,才是不可思议。【国太夫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皇太后,地位崇高,皇太后地位崇高,像慈禧太后一样地位非常崇高。儿子当国王、他的母亲叫作国太夫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皇太后,垂帘听政。【名韦提希。】韦提希【问世尊曰:我宿何罪,生此恶子?】生到这种不孝的儿子,连父亲都要杀,【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让我了解这个世间尚有其他的地方能无烦恼的,【我当往生,】我要往生没有烦恼的地方,【不乐阎浮提】不乐阎浮提就是:这个娑婆世界实在很痛苦,一点都不快乐。我老早就告诉诸位了,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注意听我说?我已经跟诸位讲过上百次了,说这个娑婆世界一无可乐,一点快乐都没有,【浊恶世也。】阎浮提浊恶世也,五浊恶世。【愿我未来不闻恶声,】就是希望我将来出世的地方不要听到恶的声音,吵架的声音,【不见恶人,】不要见到坏人,【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悔忏。】忏悔她的业障深重,【唯愿佛日】这个日画掉,这个打错了。唯愿佛陀【教我观于清净业处。】这个“日”把它画叉,改成阿弥陀佛的陀,唯愿佛陀教我观于清净业处,(新版已更正)清净业处就是极乐世界。哪里是清净业处,当然极乐世界是完全清净的,【云何思惟,】就是要如何观想叫作思惟。【云何正受?】就是正确的思惟、正确的感受叫做正受。一般叫做觉受,外道叫做邪受,凡夫叫做不知不觉受,完全不了解有一个正知正见的佛法。外道以邪为正叫做邪受,只有正知正见的佛经叫做正受。正受就是正确的知见,而你的感受,感受是正知正见。【于是佛说三种净业,答彼思惟。】回答她的思惟。【说十六妙观,】称为妙就是不可思议,空观、假观和中观,三观同时叫做妙。妙,妙就是不可思议的观想。【酬其正受。】酬就是答,回答。回答他正确的感受。【俾】就是令,令【得理事双修,】理就是无生,不可思议的观照,事相的确也要用观想的叫做理事双修。理就是无生,事相就不坏,叫做理事双修。【正助兼运也。】这一点要注意:正修,在十六观经里面观想就是正修,其他叫做助修。这不一样。持名念佛,持名叫做正修,其他的行善、孝顺父母、尊敬师长那个叫做助修。所以,十六观经的正助兼运又不一样,十六观经必须以十六观的方法来修,这个才叫做正修,其他都是叫做助修。不一样,一部经一部经所说的不一样。【于十六观中,前十二观,为上根人】就是利根的人。【教观想念佛。】【第十三观,为中根人教观像】就是眼睛看照片来【念佛。】观想念佛就是没有看照片,只是靠我们的意识来观想;观像念佛就是把佛相放在前面念佛。【唯最后一观,为最下根业重恶人,临终狱境现前之时,善友教令称佛名号,即得往生。】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经云:汝若不能观彼佛者,】(不能)观无量寿佛,【应称阿弥陀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就是不能间断。所以我们的助念不能间断。【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住其人前。】住就是停、显,显在我们人的面前。【于一念顷,】在一刹那之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具】就是都能够见到,具【见称名】念佛,具见,诸位!在后面你就可以清楚的看到,称名就是念佛可以【灭罪,】所以具见称名灭罪就是后面的经文都讲得很清楚,你们很清楚的可以看得到,称名念佛也可以灭罪,【二俱不可思议也。】把笔拿起来,二俱就是:你用观想念佛的也可以灭罪,也是不可思议,你用持名念佛的也是可以灭罪,也是不可思议,叫作二俱不可思议。意思就是你用观想来念佛也是不可思议,其功德也可以灭罪无量,你如果用持名念佛你也可以得到无量的功德,也能灭无量罪。在观想念佛底下写个:上根器的人修行。持名念佛写一个:下根器的人念佛。上根器的人他可以用观想念佛,下根器的人他可以用持名念佛。这二种统统是不可思议。【譬如破千年之闇室,】譬如千年的闇室,一间室内黑漆漆的,【功在灯明。】功,功是指最重要的就在电灯,功是指最重要的是要有电灯,【出无始之樊笼,】把笔拿起来,樊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1: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三界的牢狱叫做樊笼。樊笼就是表示三界的牢狱使你无法跳脱,【全凭念佛。】全部要靠佛念。【此时】这个时候【如不念佛,】这个时候如果不念佛,【堕地狱如射箭顷。】刹那之间堕入地狱,【十称佛名,】十称就是十念,你只要念佛名号,【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其转变之易,】之易就是简单,【犹反掌间耳 。】易如反掌,非常简单!【岂可得而思议者哉!】意思就是这样能够思议吗?这个根本不可思议。【余钝根人也,】“余”是自己谦称,我是钝根的人,【自受具】受具,把笔拿起来,受具就是比丘戒,自受比丘戒以来,受具就是具足戒,具足戒就是比丘戒。这个如果靠自己看经典,根本看不懂。自受具【后,】这个谁看得懂?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个在讲什么。这个不是读大学、读博士,他就看得懂这部经典。自受具后就是自他受具足戒(比丘戒)之后,【即奉持此经为日课。】就是每一天都诵一遍,《观无量寿佛经》每一天都诵一遍。【忽忽四十余年矣。祗是诵文,未遑修观。】未遑就是来不及修观,其实这是他自谦。经典说,【经云:持是经者,】持这部经的人,【即是持无量寿佛名。足证】就是能够证明【持经】持诵这部《观无量寿佛经》【持名,】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无二致也。】无二致就是没有两样,目标都是相同的。【须知持名一法,法尔圆具三观妙行。】法尔就是本来当下就是圆满具足,空观、假观和中观的妙行,不可思议之行,【所谓吾人日用自不知耳。】只是我们平时不了解而已,【所以者何?】所以者何,好,把笔拿起来,我念的你就把它画框框,
. T, h% P& ^' M2 _/ I# P. ?- G( d: h
% [4 Z9 t  d, z. q& Y1 B3 z6 y! T(甲:以所持之名,本具三谛。6 j* {' f" d  Z( a
$ I, g9 @6 Q* X+ c0 ~! r: w
A、谓名字相有,即俗谛。' G- G; }1 y- a' r% m* ]( [& R3 R

! Y; ]6 Z1 e+ y' K9 w9 GB、名字性空,即真谛。
% w1 K7 X& J5 l: X; b  H2 S% C$ n9 f/ \% y0 A7 X
C、性相不二,即中谛也。
3 o, u, L7 B9 @9 n5 E
$ z, s3 i  s7 ?- i* {& r乙:以能持之念,由来三观。- ~( T* [' Z# _# {

' ~% M8 d7 j/ p/ E3 c# C; ^2 qA、谓念性了不可得,即空观。
) H& ], C+ d# f) r! u" b% l
9 u, a2 r# p$ f8 t. EB、念相历历明明,即假观。5 |! b, u  ]3 J5 l  W
& S/ t$ m9 g* h) @# C! N
C、性相一如,即中观也。7 w5 H; e4 U8 ^8 |
4 N% F; N) `; i% o+ k/ j* M, ]
丙:所念之佛乎
$ V' n- s( G  S) f! ]2 {% a% c6 c+ w! o. l/ d( E' i
A、字字分明,妙假观也。
8 z9 l& ]8 k' d& r- H8 _& k3 |( L- ?# o* \* k
B、能念之心,念念无殊,真空观也。
4 t1 ]' t; k- ]/ x; W# l. n
! U$ p5 S/ c2 y: z; D6 e# U- [C、能与所不一不异,圆中观也。
; o5 ]8 a" o0 b4 h% h) T
& Z5 A9 u  H' y7 _7 U2 n5 Z. C2 P1 N- Z——录入者 加进)3 r& q9 c0 N- ~0 q

! p7 P- y7 i" _7 W& I【以所持之名,】把这五个字画一个框框,旁边右上角写一个“甲”;然后那个“以所持之名”这个“以”的左边这一行对过来,刚好那个位子对过来,“以能持之念”把它写一个“乙”。“以能持之念”这个“念”再左边这一行,“所念之佛乎”把它画一个四方形“丙”。我如果不这么念到时候你会搞不清楚。你现在先听师父的话,现在我再讲一遍:“以所持之名”这个写“甲”;再左边一行“以能持之念”这个写“乙”;再过去那一行“所念之佛乎”写一个“丙”。画一个框框写个丙,然后再慢慢、慢慢来写。现在先看甲,以所持之名,现在是说我们所念的这句阿弥陀佛,【本具三谛。】“三谛”就是真谛、俗谛和中谛,谛就是在果位来讲已经得道的叫做谛,在因位里面叫做观——空观、假观、中观,在因地修行叫做观,成就证悟叫做谛,已经了解真理叫做谛。所以三观是因,三谛是果。以所持之名本来就具足三谛,本来我们的本性就具足这种真谛、俗谛和中谛。好,底下把笔拿起来,【谓名字相有,即俗谛。】写个“A”,【名字性空,即真谛。】写个“B”,【性相不二,即中谛也。】写个“C”。这样一个甲就分成A、B、C,中国人比较伟大所以甲排前面,美国人比较差所以ABC排在后面。以所持之名这个甲的角度,以我们念佛本身本性就具足真谛、俗谛和中谛,谓名字相有,相本来就有,这个就是俗谛,写个“A”;名字性空,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是性空,这个就是真谛,写个“B”;真谛就是本性,真谛就是性,相有就是相,所以性和相不二,性就是空,相就是色,就是色不异空,空、色不二的意思,性相不二就是空、色不二的意思,这个就是中谛。底下【以能持之念,】这个就写“乙”,【由来三观。】众生是能持之念,由来三观,三观是因地修行的,才开始在观想,才开始在用功,这个叫做观,达到究竟叫做谛。由来三观,【谓念性了不可得,即空观。】写个“A”,我们念念,每一念每一念,念性不可得,了不可得即是空观,虽然念性不可得却是。。。,【念相历历明明,即假观。】写个“B,”最后,【性相一如,即中观也。】写个“C”。乙也是分A、B、C,这个乙的三观就是:念性了不可得,即空观,念性不可得,但是清清楚楚;念相历历明明,叫做假观,明明有,要找却找不到;性相一如就是空和有、色和空一如,这个就是中观。底下,【又复应知】【所念之佛,】这个写“丙”,丙也分三个角度,就是【字字分明,妙假观也。】为什么加一个“妙”呢?你知道吗?就是不可思议,我们平时念佛的时候不能字字分明,因为有妄想,人家现在是念到字字分明,如果字字分明就进入不可思议的境界,自己听得清清楚楚,临命终他就不会散乱了,我们平时不能字字分明,这个就不能称为妙,妙假观,有的意思,不可思议的有。底下,【能念之心,念念无殊,真空观也。】就是你念的心每一念都一样,因为从本性出来,这个就是真空观。真空就是一尘不染如入高空,真空。我们现在不能空一切,不能讲真空,我们现在只是结个善缘,念、念、念。。。妄想很多放不下,欲望要不然就是感情,要不然就还有其他事情,所以无法达到真空。所以我常常告诉众生说:今天我们一定要了解,生死这种事情,你一定要放下才有办法,生死,你现在想想看,今天你到临命终有哪一样放不下,你能如何?今天如果到了临命终,没有突破这个生死大关,你惨了,你麻烦大了,简而言之,世界上的一切就是要全部放下,想想看今天你如果放得下无量劫的生命,极乐世界清净自在,为什么今天我们会放不下这个世界?还要在这里被这个娑婆世界的情或是欲望所污染,才来放不下,使得临命终不自在,搞不好能不能往生还无法把握。你想想看,在这里的快乐如果是一,算一元,极乐世界有千百亿元的金钱等着你;在这里如果是一颗钻石,极乐世界有千百万颗钻石等着你;在这里如果有一分的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1: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极乐世界有千百万无量无边的快乐等着你。为什么我们会执着这个世间的快乐,忘记了极乐世界的重要?所以这个就是要对放不下的众生讲,这个世间你不要一点都放不下,你一定要全盘放下,这个没有什么好执着的,真空观你就可以提得出来,你才会念念无殊。你念念都不一样,前一念,念念佛,后一念情绪不好就不念,我们怎么念念无殊呢?念念无殊就是前念、后念都是平等,我们哪有办法做到这样,今天我们如果心情不好,在公司心情不好,念、念、念。。。念半个小时,今天心情不好了,前念、后念就不一样了,怎么会无殊呢?我们没有办法。所以这个真空观还不容易的,还不是那么简单。再来,“字字分明,妙假观也”就是“A ”;“能念之心,念念无殊,真空观也”,就是“B”;【能与所不一不异,圆中观也。】就是圆满的中观,能与所就是“C”。能念这个念头与所念之佛,你说一也对,你说二也对,你说不是一也对,你说不是二也对,异就是二,不同,不一就是不能说是一,为什么?佛是佛,我是我,众生是众生,要说不异,没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统统一样,佛的心和我的心都一样,所以不一就是不能说是一体的,因为我能念的是众生,所念的是圣人,不能说一;不异,也不能说不同,佛的心和众生的心,本体也是相同的,所以能与所不一不异,圆满中观也。【所以道境为妙假观为空。】所以道:所以说。所以说境界是妙假观为空,这里又另外一个角度了。所以,道就是说,所以说境界当成我们的妙假观,不可思议的假,这个假,凡夫是有,执着有,我们现在把有当成缘起性空不可思议的清净的存在,虽存在但当下又是空。所以妙假观,简单来讲这个假观是有,但是如果加上一个妙,不可思议的假观就是空。简而言之,假观也是通达空观。底下,【境观双亡】境界是我们能念之境,观就是所能观照之心。能观的心,所观的境界,双亡就是色、心二法当体即空【即是中。】中道。【亡照何曾有先后,】把笔拿起来,这个一定看不懂的,亡照就是除去能观照的心,我们就会发现没有所谓的先和后,【一心圆绝了无踪,即此之谓也。】意思就是:亡照,亡就是除掉,除掉那个能观照的心,亡照就是连能观照的心都没有,哪里有什么先后?先后就是落入时间的观念,哪能落入时间的观念,简单讲就是同一时,同一念,圆满的观照的意思。一心圆绝了无踪,就是圆绝了无踪迹,圆满,没有一些的什么空、假、中,当下一心就是三观,即此之谓也,这个就是讲天台宗,我们所说的三观、三谛。底下,【天台圣祖疏于前,】天台这些圣人、祖师,疏就是注解,疏就是注解要通达经典。疏于前,【四明尊者钞于后。】四明尊者又叫做知礼大师,我们后面会讲到,第二页的地方,我们就会讲到“四明法智大师钞”,所以在这里不多言。意思是四明是一个地名,因为这位尊者知礼大师住在四明这个地方,所以大家称为四明尊者。就是他住的地方是一个地名,四明本来就是一个地名,因为他住在那个地方一直弘扬天台宗,也有注疏、注解、演讲,大家都很尊重他,所以称他为四明尊者。譬如说以后我很有成就,人家就会称呼为高雄尊者(笑),称呼尊者是很好听,人家如果称呼我为高雄矮者,就很难听了,矮者。四明尊者就是知礼大师,钞于后,疏就是古人所著作的,可以说是智者大师所著的,钞就是四明尊者钞于后,【疏中之隐义,】智者大师所注的疏,就是前人所作的疏,注《观无量寿经》的人很多,自古至今有很多人作注,也有好种疏。钞于后就是四明尊者抄在后面,疏中之隐义,就是疏里面的隐,不为凡夫所知叫作隐义,就是还隐藏一些你不了解的义理,【钞而发之。】四明尊者把它抄一遍,再加强让意思显示出来,发之就是把它显示出来。疏是另外一个人写的,钞是显示疏的义理更加深入。【将三观之旨,和盘托出。】全部衬托出来,【义无余蕴,】义无余蕴就是这个道理清清楚楚,这个“蕴”就是不明之处,没有剩下哪一些不清楚的地方,叫作义无余蕴。这个道理也就没有剩下哪一些含有不清楚的地方,既然和盘托出,这个道理就清清楚楚,【历五百余年矣。】经过五百年后,【钝根学者,妄兴汪洋之叹。】妄兴,这个“妄”把它画掉该观望的“望”,望海的母亲这个望,这个字打错了,望兴汪洋之叹(新版已更正),看起来太多了,那么多从何看起,汪洋之叹,汪洋就是表示多,疏和钞也是很多,这个太多了,汪洋就是太多了,资料太多了叫作汪洋之叹。【余于是】余就是谛闲大师,于是【将】天台宗的诸祖【疏中】就是诸祖【科释,移注文下。】里因此,我谛闲把天台宗诸祖师的疏中的科释,移注文章下。【钞中过详者,】就是四明尊者他所作的钞中太过详细,【折衷要言,】选择简单重要的,衷就是重要的,来说,【略加窃谓。】加上一些我私人的看法,就是谛闲大师窃谓,加上我私人的一些看法叫作窃谓。【俾初学者,】俾就是令,令初学的人,【得以易为入手。】令初学的人很容易入手,【遂命名】遂就是因此。因此命名【为疏钞演义】疏就是圣贤所作的,钞就是四明尊者写的,演义就是谛闲大师所著作的,简单讲就是经过三个人的注解,观经是经典,疏一个注解,钞再另外一个注解,演义又是另外一个人的注解,就是愈来愈简单。【云尔。】所以演义的意思就是根据古代发生的事实,所代表的意义加以扩充到别的事件上,以使人警惕自己叫作演义,就如:三国演义。云尔就是这样子,就是很这个名字。因此,命名为疏钞演义就是这样子,云尔就是这样子。
' Q  a6 C0 f( j7 B% L) v. m
1 K( h4 x  f" E4 ^# E【时维】什么时间写的呢?【民国戊辰年】就是民国十七年,就是一九二八年,一九二八年发生最大的惨案叫作什么?有没有念历史的?民国十七年正当济南惨案,最凄惨的,你回去翻历史就知道,【腊月】是十二月,【除夕四明观宗寺】就是四明尊者传下来的,天台的这一个支脉的观宗寺,就是四明这个地方有一个观宗寺,也是四明尊者他的徒子徒孙传。。。传到现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1: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观宗寺名字叫做【释谛闲搁笔故叙】按照前人的注解来描述叫做述而不作,述而不作叫故叙,这文言文不简单。
' c: Y9 w4 i4 N/ Q; U好,再来看一,现在序文讲完了,底下【观经疏钞演义】,观经就是十六观经,疏,把笔拿起来,就是通,钞就是显,很明显的显。疏的意思不是很清楚,那么显示出来就使它更清楚。演义就是根据疏钞,再把它加上一些自己的意思,然后把这一部注解写完叫做演义。  h0 c4 R2 Q: y) [& m

8 a6 X/ L" D0 y6 f0 W$ y' J/ B+ s底下一个叫做【四明嫡裔谛闲演义】四明尊者就是宋朝天台宗的祖师,叫做知礼大师。知礼法师,因为他住在四明山,所以我告诉你们四明是一个地名,还是一座山——四明山。弘扬天台正义,为天台宗山家派之中心人物,因为天台宗还分几个派,叫山家派的中心人物,世人称之为“四明知礼”,或誉为“四明尊者”,四明知礼叫做知礼大师,也对,或者是四明尊者,也对,四明知礼就是他的法号,四明尊者二个称呼都一样,统统一样。研读班要开“教观纲宗”,这个很重要,天台宗的精华“教观纲宗”研读班要开,这个如果开给一般人听,是听不懂的,没有办法听懂的。  @2 @: H3 M/ s% w5 R  f

; |: D$ _* ^2 Q2 i8 V( I底下,四明嫡,那个念di(二声),嫡就是正派,大老婆生的孩子叫做嫡,嫡。裔就是后代,简单讲就是正传的传承的意思,嫡就是正派,后代继承衣钵,继承四明尊者的衣钵,谛闲演义,就是这样子,这个叫做嫡裔,四明尊者天台宗代代相传的正派的后来的弟子,叫做谛闲演义。这个谛闲大师也是很了不起。, L! y) q  I) z; n+ G, T3 c5 q, y. }

. Z2 ?* Q6 T; [8 `/ i; B【初题目二 初释题二 初略释题目】, r1 X8 M& y! p$ w3 Z# R

, w! x7 k, I+ J# [   底下
2 g/ K/ B/ n/ |: }- ~2 j6 ~3 W
% ?5 g% [, v/ a: @2 H4 f【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9 K) r4 t* @# u0 E" ?
1 S9 ^- ]1 t: h& B& e. W% [' m, X1 _
我来解释一遍:《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这是一部经典,疏就是通,妙就是以不可思议的妙观为宗钞,为宗就是把它显示出来,道理显示出来。再说一遍:《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此疏以不可思议的妙观法为宗,来显示出的钞,钞就是显示,宗就是宗旨,以这个为最重要,妙就是妙观,不可思议的空、假、中,三观。
, X5 {# _5 q; J8 S0 [5 x; D4 r- d7 \1 k) P; g% U+ B( `$ O, g9 P
【前七字,】就是“佛说观无量寿佛”,【乃一经之总题,具如下五玄之第一章。】“具如”就是全部的意思,“五玄”就是五重玄义。在五重玄义的第一章。【疏、通也。以经旨】圆满奥妙,【圆妙,】以经旨圆妙,“以”就是因为,因为经典的宗旨很圆满又不可思议叫做妙。【被机高深,】“被机”就是面对高的根器,“被”,加被众生叫做被。“被机高深”,加被根机高深的众生。【大师以义意】“以义意”就是依据道理,【而疏通之也。】而来把它疏通。“疏通”就是使看的人更了解意思。【钞、显也。谓大师疏文,多谈事相,少示观门,】“少”就是很少,很少开示如何观之门。【务在下凡,】“务在下凡”就是最重要的是要关心那一些根器比较差的众生。“务在下凡”就是责任,就是注解这部经典最主要是要做什么?最主要是要使下根器的凡夫了解,我们的责任是在哪里最重要。所以这个“务”有好几种解释。“务”就是必须要在凡夫,让他了解才可以,“务”就是我们的责任。作这一本疏钞演义的责任是要使凡夫看得懂,【普沾缘种。】“普沾”就是也能够,意思是说也能够使凡夫普遍得到法雨的甘露,“缘种”就是净土之种子,能够结到净土法门的种子,缘种。【并非不知修心妙观;感四净土之文义也。】不是这样子,并不是不知道修不可思议的三观,能够感应到四土:就是凡圣同居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常寂光净土。就是并不是不知道修十六观经不可思议的妙观,当然能够感应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四种净土。我们当然知道。【四明为时机所迫,】因为知道根器不够,【慕学之徒,】就是仰慕天台宗的人很多,徒就是弟子,“慕学之徒”就是仰慕希望来学习天台宗的人很多,想学习《十六观经》的人很多,【皆欲得旨而闻妙观,】大家都希望能够得到天台宗的宗旨,十六妙观的宗旨,【乃以钞文出而显之也。】出就是写出来,而显示很深奥的道理。很深、很深的道理显示出来。【钞名妙宗者,乃取疏】乃是采取这个疏,【释经题大意,】就是一部分,采取疏钞里面疏的一部分来解释经题的大意。简单讲就是:钞名叫做妙宗者,为什么叫做妙宗呢?就是采取疏的一部分来解释经题的大意。【以圆妙三观,释乎能观。】如果解释能观,【以圆妙三身,】“圆妙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应身,三身同时,圆妙就是同时,【释所观佛。】如果要解释所观的佛,【佛既总摄余十五境,】就是你如果讲到无量寿,就包括十六观经里面其余的十五观的境界,后面会有说明。【故知一一】意思就是我们如果解释能观,就是以圆妙的法身、报身和应化身,如果解释到观佛,观无量寿佛,只要讲到佛就包括后面十五观的境界,因为全部是十六观,讲到佛其余的十五就包括在内。一一【皆是圆妙三谛】真谛、俗谛和中谛。【三观也。】就是空观、假观和中观。【是经既以妙观为宗,学者应当注重妙宗】不可思议的妙观为宗旨。【乃四明命名之意也。】 6 t# G6 v, `4 @( \
【二 能释人号二】 8 A; W  H* h) n" G
% {1 n* v7 m( {9 k+ W
【初 能疏人号】
# H3 l9 {. [. U! c) Q. \3 v# H
9 b, O) F4 o' t+ J; i1 h# R3 c再来,第二,这是何人所讲的呢?
# t6 {( H6 r$ E
- X& ?# O) r" P4 K1 v【天台智者大师说。】简单讲就是作疏的人。
5 e2 }% m2 m' E3 u" Q
' X0 s2 A1 A% q8 ~4 r6 [   【备于别传,及诸章记,有未知者,须寻彼文。】% Z7 e1 L8 H2 i
【二 能钞人号】. _3 z3 G% @5 [

" x, A$ Y; K  u: G3 h" y2 L9 C作这一部疏,能疏就是能够作这一本疏,这个名号叫做天台智者大师,天台智者大师我们以前曾经讲过。$ a% ~6 I5 \- A( q/ m: }% j+ s

  K# g, Q$ l6 C0 D  l# }5 Y6 d   【四明法智大师钞。】4 e8 @' X% f* J! E* h
6 L: Q2 |+ A5 [5 l. l3 [
   【师讳知礼,】就是四明尊者。法智大师另外一个法号叫做知礼大师。【字约言。】就是说话很简明,约言。【四明】他的俗姓【金】,金【氏。】姓金的大部分都是韩国人。【父母祷于佛,】向佛祈祷。所以怀孕的人要常常向佛祈祷。【梦神僧,携】就是带一个【童子,】来,【遗之曰:】遗就是交给他,说:【此佛子罗睺罗也。因而有孕。暨生,遂以为名。神宇清粹,】神宇就是气势,那个气势神情叫做神宇,就是他的眼神不凡,清粹就是面目清秀,神宇就是说他的眼神,清粹就是说他的面貌,【不与众伦。】就是与众不同。【七岁丧母,号哭不绝。】这个念hao(二声),不能念作hao(四声),号就是哭得很凄惨。【白父求出家,遂往依太平兴国寺,洪选大师座下。十五具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1: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理这是不行的,应该要二十岁才能受具足戒。以前可能比较不重视这个,所以他十五岁就受具足戒,依据佛的戒律,要二十岁才能够受比丘戒,他十五岁就受了。可能圣贤人都是这样子。【专探律部。】就是专门研究律部。【太平兴国四年,】把笔拿起来,西元九百七十九年,简单讲四明尊者距今一千多年,【从宝云大师习天台教观。始三日,】才三天而已,你看贤人才三天而已,【首座】首座就是出家二十年以上叫做首座。首座就是很伟大的人,大弟子。【谓之曰:“法界次第,汝当奉持”。】法界的次第你应该好好奉持。【师曰:“何谓法界”?】什么叫做法界?【座曰:“大总相法门,圆融无碍者是也”。师曰:“既谓圆融无碍,何云次第”?】既然圆融无碍,空、假、中当下就是一体的,哪有什么次第。和禅宗讲的顿悟意思相同,没有次第就是顿悟。【座无对。】首座没有办法回答。【居一月,自讲心经,】这个实在很厉害,这个和我在南普陀差不多,我在南普陀第一期九十八点六,再来好像是九十九点几,老法师说无法教你,要不然你干脆上来讲经,你每学期都领奖学金这样不好,我看我来教书好了,宿世如果多多少少研究到经典就一闻千悟了,所以可能我前世也有一点点小小的善根,听经典很快就通达。自讲心经,【听者服其速悟。】这个人的悟性怎么这么厉害,【五年,其父梦师跪于宝云之前,】他父亲梦见四明大师,四明尊者跪在宝云大师的面前,【云以瓶水注于口。自是圆顿之旨,】自是就是从此圆顿,圆满顿超的宗旨,【一受即了。】了就是悟。一下子就顿悟了。【六年,常代讲于宝云大师。】六年就是西元九百八十一年,因为太平兴国四年是西元九百七十九年,太平兴国五年就是九百八十年,五年,其父梦师跪于宝云之前,就是西元九百八十年,六年就是太平兴国六年,就是西元九百八十一年。才二、三年而已,六年,常代讲于宝云大师,所以这个不是经过六年,这是太平兴国四年、五年、六年,就是这样子。再来,【雍熙元年,】雍熙就是北宋,北宋的雍熙皇帝,西元九百八十四年,【慈云来自天台,师待以益友,】这个是良师益友,【义同手足。】就是这个义,义就是道义,道理相通叫做义。义同手足就像手足一样。【端拱元年,云师寂,】慈云大师圆寂。四明法智大师【师梦贯云师之首,】贯就是穿,穿过慈云大师的首,就是头,【擐】也是穿,穿【于左臂而行。】简单讲就是他要继承慈云大师的衣钵,梦见这个境界就是这样子。贯云师之首,擐,擐就是穿于左臂而行,穿。这种情形我也曾经有过,在我出家第二年的时候,有一天很清楚,梦见慈航菩萨来,那个也不是作梦,那个也不是梦,也很清楚,打这种妄语要下地狱的,不是随便乱编故事的,打妄语要先下地狱的,真实的才能讲,子虚乌有是不能乱讲的。慈航菩萨来,来的时候,慈航菩萨从天空降下来,慈航菩萨貌相很饱满,你看慈航菩萨貌相很饱满,拿了一个钵,我就跟他下跪顶礼,他就跟我摸顶,跟我摸头的时候,手接触到头就放光,放光,然后他就把钵拿给我,我就把它接过来,他就冉冉上空,然后放光离开。没看到什么,这样也不知道代表什么,可能怕我没饭吃,叫我拿那个钵去化缘(笑),那个时候我也没想到什么问题,反正我也没有想到那么多,我也不敢想有祖师大德把衣钵传给你,我们也不敢这样想,反正梦境就如梦幻泡影,对不对?我最不喜欢讲神通,这个大家都知道,我最不喜欢讲有的没有的,但是有梦到这种情形,可能跟这个也有一点相关,讲到这个我就想到以前那个事情,这个梦境很清楚,但是我不会像世间人很执着,从过去到现在,我不曾讲给你听过,对不对?这个也不值得什么谈论,哪有什么好谈论的,放光就放光,衣钵就衣钵,对不对?问题是你有没有实力,有实力当然奇迹就在你的身旁,你没有实力拿那个钵做什么,慈航菩萨也丢脸死了,随便乱送个钵来给我,对不对?反正说来说去,还是要自己有能力。所以人家如果在讨论梦境,我最不喜欢,来就:师父我梦见什么,他梦见什么。我最不喜欢讨论这个东西,我讲这个事情也许可以增加大家的信心,也许。佛法有时候这个也不可思议,也不可思议。我从来不以什么大师自居,我常常说我是(日语)最烂的、最差的,我也没什么修行,图个三餐温饱,睡眠正常,身体强壮饱满,年轻,我现在三十九岁,人家说:很奇怪师父怎么愈来愈年轻。因为我现在得到心法,禅宗悟道的心法,知道什么叫做放下?以前发脾气都气得半死,现在要我发脾气很困难,很困难。所以心境如果有转变,貌相就会转变。以前都水肿,现在没有了,现在实在了,我以前常常说怎么胖成这样子,结果是伤到了肾脏,幸好不是肝脏,肝肿大长庚(医院)不收麻烦大了。因此,我常常说梦境这种事情你要讨论,如果能够增加信心也好,如果要执着梦境:你是什么祖师,你是什么了不起的,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没有这个必要,对不对?像我在梦境里面见到佛,也不是说。。。事实上就是如此,见到佛,见到佛飞起来的时候,见到很大尊的阿弥陀佛,吓死人了,我站起来刚好到他的。。。我记得飞到他的这个地方而已,(师拟食指和大拇指比十公分左右),我这么小他这么大,非常的大,全身都是金色的阿弥陀佛,我飞到他面前他对我笑一下,飞行,阿弥陀佛大得实在吓死人,无限际的大,实在太大了,全身好像都贴了金箔,金光闪烁,金色的,站的莲花实在有够大,很大,非常大。去,我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不是你梦到这个梦境,你就往生极乐世界了,不是这样的,我从来没有说我有什么梦境的吉祥,我就认为我这样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我也是战战兢兢、兢兢业业,我也是怕不能往生,对不对?也是要拼,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每天都要拼的。难道可以说我都梦见阿弥陀佛了,这个可能很稳当了,我就整天跑去睡觉,等一下堕入地狱,醒来阎罗王在那里等着,(师拟阎王拍醒木大声说:)醒来!说:我怎么跑到这里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1: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糟糕了!还是不行的。所以要兢兢业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分一秒都不能放松,要常常说:我的功力还不够,一定要再拼。这样才可以。不能说:我的功力已经够了,我不必用功了。你惨了。所以有一个老菩萨说:师父,我能往生了。我说:为什么?他说:我昨天作梦梦到观世音菩萨。我说:梦到观世音菩萨多大一尊?她说:差不多这样子(师比七八公分左右大小)。怎么那么小一尊,梦见这样子不就比我们拜的还小,她说:对,还小,。她说:奇怪,怎么梦到这么小?我说:发心小就这么小尊。我说:我梦到阿弥陀佛就很大一尊,我是梦到自己很小,阿弥陀佛很大,你梦到观世音菩萨那么小一尊。她说她这样子能往生了,我说:还早咧!如果你梦见佛菩萨就能往生,你的头脑有问题,搞不好魔来也说不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我希望在座诸位以后如果遇到梦境吉祥,知道就好了,知道就好了还是要用功,应无所住,不要执着这种东西,师父讲这些是希望激励大家一个信心而已,没有什么很特殊的意思。【淳化二年,师受请,主干符。】我看到这个地方,想了好几个小时,这三个字看不懂,还去查佛学大辞典,依旧查不到,这个“主干符”再怎么样我就是看不懂,有读中文系的请站出来,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请你们跟我解释一下。看不懂就暂时先用师父的意思,我认为这是一个地名,主干符,要不然就是一个庙,一个地方,因为配合底下的词句就可以证明,这个应该是一个地方,主干符就是师受请,四明尊者接受邀请主干符,来到这个地方主持弘法,干符这个地方,可能这是我自己说的,当然说错了要负因果,因为查不到资料,大辞典统统翻过了还是查不到,暂时用一下,【绵历四载,】就是经过,经过四年,【诸子悦随。】众弟子很高兴跟随四明尊者,【至道元年,以所居偏小,学徒】就是徒弟【莫容。】容纳不下,【遂徙居】徙就是迁移,这个不是读作tu(二声),字你要认好要读对,读成xi(三声)。遂徙tu(二声)居,你会被笑死,不懂中文也没有那么差。遂徙(xi(三声))居,迁徙就是迁移的意思。【报恩院,院主】院主就是住持,【舍为长讲天台】长期的讲授天台,【教观,十方住持之地。】十方就是僧团用功的地方,叫做十方住持之地。就是我们所说的僧团。【乃易今名即今之延庆寺也。】他就改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延庆寺,【故称延庆开山祖。】延庆寺的开山祖师。【略彼传文。欲知全文,当阅统记。】统记就是古时候所专门记载的四明大师的传记叫做统记。
5 {6 `; i% B& X4 u: w, a. I【正释文二 初释疏序三 初叙经观意二 初正明观行 初叙意 初对垢立净二 初法二 初明二报苦乐】
' q6 P# _" i' k1 L8 r3 \4 g8 `, Y2 f' U/ I3 \- v/ V! @
第三页第四行黑字,
6 N7 X+ `. _; ~8 e; ~% [
, B/ v( a( H" p【夫乐邦之与苦域,】把笔拿起来,乐邦就是极乐世界,现在藉着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先做个比较,这样你就知道要往生还是留恋这个娑婆世界。夫“乐邦”就是极乐世界,“之与”就(是)和,苦域就是娑婆世界,【金宝之与泥沙,】现在就地质来论,极乐世界是黄金铺地,七宝琉璃,它的地质是黄金,本性是清净的。泥沙,娑婆世界地上统统是污秽的泥土。这是藉着简单的地来比较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举此例就好了。底下,接下来,【胎狱之望华池,】胎狱就是我们娑婆世界出生都是在母亲的子宫里面,经过十月怀胎的痛苦。之望华池,如果往生极乐世界是莲花化生,是清净、自在的。底下,【棘林之比琼树。】现在说的是游乐的地方,棘林,极乐世界的琼树是美玉所成,叫做琼树。琼,琼树,所以有很多女众的名字都用这个“琼”字,美的玉叫做琼,美玉,很美的玉,很美的玉叫做琼。棘林就是我们现在爬山。。。棘就是有很多刺,难行,杂乱无章,像现在去爬山(会)死在山里,迷失方向,本来是快快乐乐的进山,结果死了抬出山,死了抬出来,所以娑婆世界要找寻一点快乐也要看地方,有很多人爬山,爬一爬都死在山里,都回不来了。用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稍微比较一下而已,极乐世界的地是七宝琉璃、金银之地;我们这里是泥沙。我们娑婆世界出生是怀胎十月很痛苦;极乐世界是莲花、七宝池。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丛林里面统统是荆棘;极乐世界统统是美玉而成的树木。这是简单做个比较。& i3 ^' c/ p6 E) I  l
5 U/ a7 n# t, u, Y. k
看小字,
: e. h8 U) q# I! D* }" f; a7 V4 b  Z: u9 v6 K
【钞释云:欲论观行,】先告诉你要如何妙观修行,【先示两土苦乐之相。】让你比较看看,比较看看。所以我才告诉诸位,娑婆世界如果和极乐世界相比较,你根本不想活着,活在这个世间根本是痛苦的,极乐世界这么好的地方做个比较。【文有四句,一一皆论相对。首句明所成国土,苦乐相对。彼国但受诸乐,】极乐世界只有快乐,【故名乐邦。此土多受众苦,义言苦域。】这个世间很痛苦。【次句明能成物体,】能成这个世界的以什么为材料,能成物体就是拿什么做为建筑的材料,拿什么做材料,极乐世界用金、银、七宝,使你了解【贵贱相对。】贵和贱相对比较,【彼纯七珍,】彼的意思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纯是七珍宝,【略言金宝。此】即娑婆世界【多众秽,】娑婆世界污秽、不干净,【略言泥沙。】就代表娑婆世界不清净,【三句明初生受质,垢净相对。此土六道,具有四生。】就是胎、卵、湿、化,【今就人中,多从胎藏。母食冷热,】妈妈吃冷或吃热,【及饥饿时,子在胎中如处寒热,】吃冷就像处寒冰地狱,吃热就好像被热烤,意思是说孩子在母胎里面也是一种痛苦,妈妈如果吃饱一点,就如【山压,】如果是爱吃的妈妈,一张嘴巴整天都在吃,孩子在里面又叫不出声,只能用脚踢,说:你怎么吃得那么饱,你怎么吃得那么饱,快把我压死了。又无法说话,遇到爱吃的女人,整天都是吃,整天都是吃,整天都是吃,如果你用听筒听听看,他会抗议的,那是没有去听,说:我抗议,我抗议,你不要吃那么饱。意思是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痛苦的,没有一样是快活的,【倒悬地狱之苦。故云胎狱。彼国九品,皆从莲生。纵下下品,经十二劫,在莲华中,胜忉利天。是故华池,受生即乐。末句明生后游处,粗妙相对。此则荆棘丛林,】就是我们的树林统统是会刺伤我们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1: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刺的东西,【彼则金渠玉树。】极乐世界金渠,渠就是水道,渠的英文叫open channel,渠道工程学,open channel engineering,我有读过渠道工程学。金渠玉树,【余如钞文广明,】其余的在钞里面讲得很清楚,【兹不繁赘。】在这里不重覆。
' I) u0 `! D6 z4 t* X0 t) I/ V  【二 明二因心行】0 p4 R" m5 c2 v' X
5 z9 Z: h3 f. J# r3 m7 r$ ~- C3 c: v
第四页,  . ^6 q7 _8 V+ V0 a

- L& a+ u6 b. ]( ~4 O) g【诚由心分垢净,见两土之升沈。行开善恶,覩二方之粗妙。】诚就是实实在在的,由,实实在在都是从我们的心来分垢秽和清净,这样我们就能够见到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这二土,升就是极乐世界的清净叫做升,升,升华。沈就是我们现在在沈沦。二土之升和沈,升就是好,解脱叫做升;沈就是束缚。行开善恶,修行当中开出善门和恶门。覩就是了解、看见,让你看见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的奥妙和粗劣,所以粗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痛苦的世界;妙就是极乐世界,很殊胜的地方,覩二方之粗妙。7 s- Q* ]0 f4 j- _; l

, Y* E# ]( D# u, t; I【钞云:诚、实也。由、从也。报】我们的报应,报【之净秽,实从心行二因所致。】二因就是心,垢和净所感叫做二因。垢就感得娑婆世界,净就感得极乐世界,【心即迷了二心。】把笔拿起来,二心就是垢、净,垢心和净心二个心,心即迷了垢和净,【行即违顺二行。】就是善和恶,善和恶,违就是恶,顺就是善,【六道三教,】把笔拿起来,三教,有分三教、有分四教的,三教是这么分的,第一叫做顿教,根器利的人,六道的众生有的是根器利的人,根器利的人一闻即千悟。第二叫做渐教,慢慢的教化他,慢慢的教化他,所以他会常常讲给我时间,我需要时间,那个叫做渐教,需要给他时间他才会觉悟,要他一下子放下他没有办法。第三叫做不定教,不定教的意思就是有的人听到小法悟到大法大觉悟,听到大法,有的人悟到小教小小的觉悟,这是不一定的叫做不定教。所以三教分为顿教、渐教和不定教。六道三教。【迷三德性,】三德,把笔拿起来,三德就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就是无相、般若就是智慧、解脱就是力用,力用就是力量。迷三德性,迷法身德、迷般若德、迷解脱德,【为三惑】三惑就是见思惑、尘沙惑、根本无明,为三惑【染,故曰垢心。】心不清净。【身口诸业,违理有作,】违背道理,违背佛所说的道理,【皆名恶行。以此心行,感四秽土,】不清净、污秽,【沉下粗浅也。】四秽土在娑婆世界。【唯圆顿教,】圆顿教就是根器利的人,【了三德性,离三惑染,方名净心。】才叫做净心。【身口诸业,顺理无作,以此心行,感四净土,高升深妙也。心虽本一,】这是以本体而言,以本性来讲大家都是一样的,叫做本来是一,【以迷了故,须分垢净。行业虽同,以违顺故,须开善恶。从此二因感报净秽。应知圆人,】圆人就是圆教的人,根器利的人,【以常寂光】常就是永恒,寂就是寂静处,心不起心、不动念,光表示智慧无量,所以常寂光是三种解释,常就是永恒的生命,寂就是灭掉一切的烦恼,心非常清净,光表示智慧的意思。所以常寂光净土表示永恒的清净具足无量的智慧,这是法身,就是我们的法身。【而为观体。凡圣因位,】凡夫就是因,圣就是果,果就是位,【皆即究竟。】就是当下。意思是说圆教的人只要一闻就千悟,凡圣因位,位就是果,果地,因和果同时当下就是究竟。【不同别人要心】不像是别教的,因为有藏、通、别、圆,不像是别教的要心,就是最达极致之心叫做要心,不同于别教的,达到最究竟的,【只齐一十二品,】因为别教无明才分十二品,无明别教十二品,圆教是分四十二品,【故分证秽。】分证秽就是说别教,藏、通、别、圆的别教,对圆教来讲只是分证,秽就是不圆满,圆教是净的话,别教就是秽。圆教如果是净,别教就是秽。意思再解释一遍:圆人,圆教的人以常寂光为观体,凡圣因位,即就是当下、同时,统统当下就是究竟法,不像是别教的人,藏、通、别、圆的别教,要心就是到达最极、最究竟,只能达到十二品,意思就是别教的最后开十二品无明,圆教是开四十二品,只能达到分证秽,分证就是还没有像圆教的究竟圆满,所以是不圆满的意思。秽就是不圆满。就圆教来讲它是秽,圆教是净。【问答不录,须者自阅。】意思是说底下还有一些问答,在这个地方不节录,你有需要自己去看。
" [$ U' u6 j2 E  * E2 c5 `4 K+ B
% ~& G( [" h/ {, u7 `, o% T! G
底下,1 u( ]( V* o9 a7 P
5 c- G. J. z/ s8 P
【二 喻】/ c9 |" k0 c, j- ?) h, q
+ i# G4 O6 l+ \, e# i
【喻形端,则影直。源浊则流昏。】- v2 y0 R( _9 W
  n! \9 g& I5 S2 ]1 C
譬如说,前面我们讲心有分清净和污秽,土有分清净和污秽,粗和妙,现在用譬喻的,我们的身体如果直,你的影子就直,我们如果驼背,太阳照射影子就会驼背,像那个秘雕,以前布袋戏里的秘雕,秘雕出现,然后一个老太婆眼睛模糊,布袋戏是这么演的:七、八十岁的老太婆,秘雕来拜访她,她就说:来就行了,还背了大包、小包的。她不知道他是驼背的,布袋戏就是这么演的。听起来很好笑,其实是他驼背很严重,她说他来就行了,还背得大包、小包的。她不知道他是驼背的。所以说我们人如果正直,站得直影子自然就直。- D5 k4 p" c8 g
7 y' U" ^. r7 a, M! J
源浊,水源如果不干净,流下来的水就污浊,像黄河流下来的水是污浊的,上面的水源如果是干净的,流下来的水当然是干净的。% h! L5 h. M4 Z$ H7 g2 W
" Y6 I8 y: x) ?( C# y( o
【钞云:】钞这么说,【形端喻净因。】意思是说了因的佛性,【谓了性净心,】通达究竟叫做了性,了解,彻底的了解本性就是清净,【顺理善行。】顺从佛说的道理来行善。【影直喻果。】影子当然就直了,这个人没有驼背,站起来当然影子就直,人如果驼背,影子当然会弯,所以影直喻果。【谓四净土也。源浊喻秽因。】源浊,水源如果污浊,底下流下来的水当然是污浊的,这是一定的道理,是不是?【迷性垢心,】如果本性迷了心本来就会污秽,垢心就说污秽,【违理恶行。】就是违背了天理,你当然会胡作非为,【流昏】流下来的东西,昏就是恶因得恶果,昏当然是不清、浊,水源污浊哪有可能流出清水来,哪有可能,所以违理恶行,流昏【喻果,】流下来的当然是污浊的,这个比喻为果。【指四秽土也。】污秽的东西。若翻回来,把笔拿起来,【若翻上喻,】反过来讲,若翻上喻,就是如果现在把它反过来讲,【形曲影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1: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喻逆修因果。】意思是说如果形全身弯曲,影子就会凹,影子就会弯曲,形曲影凹,形如果弯曲影子就凹,可以比喻说逆修因果,就是违背因果,他的所作所为就是违背因果,【下喻,源净流清,可喻顺修因果。】我们刚才讲水浊,水源如果污浊,底下流下来的就污浊,上面如果是清水,流下来的就是清水,所以水源流清,就比喻他修的因果是善的意思。【今举二喻,各喻一种,其义甚明。】 ' t, [) U7 D$ e$ ]" Z. ~
【二 就净示修】
5 G  M; N5 r1 o  B9 }' w7 ^
5 @$ J5 w$ G5 \4 ?8 \) x   底下,第五页,) Y9 e. X3 o# j+ m4 U

: q4 F  |4 S2 ?6 K4 x' o7 h, E【故知欲生极乐国土,必修十六妙观。愿见弥陀世尊,要行三种净业。】
8 J# g3 M8 I9 h, W3 j( o% Y( K7 I- y; X
你现在如果想要知道,欲生极乐世界,必须以十六观经为主,愿见弥陀世尊,要行三种净业,把笔拿起来,三种净业就是修三种福,哪三种清净的业?业,你一定要写,要不然经典看到最后,你不知道他在写什么,你写个A,修哪三种?& @( ?5 V& x6 J# E: K6 g+ i) H

( o8 A( n! T: p% \8 t$ v" iA、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q5 s9 g% z1 H& m
9 X4 ^- w/ F% k  e6 x9 `
孝养父母,如果你要往生极乐世界,修第一善业先要孝顺父母,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你先要修习慈悲心,不可以杀生,修十善业,你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 \2 q) A: _5 \, A& n) k* h" L) m  I% Z  K, M
B、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I+ ]( ~; ^+ Y0 x

9 ]$ @/ E6 g) @! s如果你要往生极乐世界,第二点要修的,要先受三皈依,我们六月三十日下午二点又要办皈依。受持三皈,具足众戒,就是要好好持戒,不犯威仪。这是符合往生极乐世界的第二个条件。
* C* _3 j4 ]6 T' H& ^6 ~4 t* |! t! U1 _) I: d4 l; Z
修第三个条件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c2 l- Z" t$ s  w4 ~
: W4 K' j) I9 c+ L2 D; k( i
C、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1 o/ S, f3 b' \  n( P& P* ^

0 V: l: s  a* o0 K发菩提心就是你要发慈悲心要发觉悟的心,要深信因果,读诵大乘,你要读诵大乘经典。劝进行者,劝修行人精进叫做劝进行者。
' V1 T% ]. o  @4 Y& ^# i7 g/ X1 b
5 o% t# |2 ?- B  \我再读一遍,三种净业修三种福,A、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B、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C、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你一定要先抄下来,这样后面讲到你才知道在说什么。
1 S& _: c0 p3 l
" ]5 {2 N+ I( ?( y; _底下,% d% l7 u3 u) p. k: a

' E+ }8 P( ^6 y7 _5 ^【钞云:上已对秽显净,故今就净明修。】现在以清净的因来说明,前面是说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的污秽和清净的对立做比较,现在是用清净的一面来说明。明修就是说明修行。【前示二因,】前面开示有二种因,【通云净心,及以善行。此明】就是现在要来明示【修相,】要来明示、开示,说明如何修行。【故】就是所以。所以【的指】的就是专指。那个不是念的(de),不要:故的(de)指,笑死人了。的(di二声)指。的指【十六妙观,】专指十六妙观,【三种净业。于十六境,】十六种境界,【不照三谛,】就是于十六境界,如果不依照三谛【岂名妙观?】不照三谛,岂名妙观?岂名就是怎么能。如果你不依照真谛、俗谛、中谛,怎么能说是不可思议的妙观。【修三种福,为三感染,不称净业。】意思是说我们如果修这三种福为三种感应的力量,还不能称为净业。现在是指以前所说的。【妙观是正,净业为助。】现在把十六妙观当成最重要的,因为现在说的是《十六观经》。净业为助,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孝养父母、受持三皈或者发菩提心,这个当做助行,另外一部经这个是三种福,这部经是以妙观为正,其他的净业为助,【正助合行,能感四种极乐国土。得见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和应身,【弥陀世尊。文从互说,】文从互说就是文章是相互陪伴正的和反的,或者正的或者是助的,互说就是互相辅助,【观论生土,】就《十六观经》来论生土,能否往生极乐世界就看你这个观,【业论见佛,】就净业有成就、没有成就来论见佛与否。再说一遍:观论生土,业论见佛。观论生土就是就你修行《十六观经》的功力,来讨论你有没有能力往生,往生净土。业论见佛,你修的业就是心净到哪里,你是不是净业有成,有成则来论断你是不是能够见佛与否、能不能见佛这个能力,所以叫做观论生土,业论见佛。意思是说:(以)你修《十六观经》的能力来论往生净土的能力,你所修的净业的好坏来论你能不能见佛。【依正既俱,正助非隔。】没有离开当下,正修当下也要助修,助修当下就必须要正修,叫做正助非隔。
5 w: e/ D1 s. K& ~, L) Q# F$ Q; ^, B& ~0 _7 }4 W
我这么解释已经很清楚了,听不懂也没有办法。听不懂就怪你书读得少,没有办法,明天我们再继续。好,下课! 3 V6 o+ a3 G& b) W. N) \
---------------------------------------------------. ^9 B4 E" W9 q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0 Q, f! U/ x+ }9 p8 u, T; K
; U' w' a" c' G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P6 h9 k  z. ?3 G
% y' p! a9 a( c3 C. z& X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4 u' i) Z; w! _8 B5 a' m【二 示文二 初示教兴二 初明兴由】
7 L/ K; t! f1 z; E; }/ S; `4 x! k2 c5 J, N/ o4 L$ j5 z) W
【然化因事渐,教藉缘兴。是以阇王杀逆,韦提哀请。】0 ]- O' V( K, D5 q, |

; m$ G+ b& D! x这个就是要把全部经文先看过,才能够了解他藉着几个字来描写这一段《佛说十六观经》的缘起。" w/ c* C$ }! I! L5 t* D

; L# n5 v* m9 _; _' K然化因事渐,这个渐不是渐渐的渐,是就近取材,这个渐就是在四周发生的事情,佛拿来作比喻借题发挥经教,这样人家的印象比较深刻。譬如今天我要上台讲经,因为以前我是穷人家的孩子,所以如果讲到穷,我就能够拍成一部电影,可怜!事实上我就是亲自去拾破铜烂铁、吃美国救济的稀饭、去抬死人的幡旗,我知道穷实在很痛苦,读到大学还要当助教,还要教书,还要去自助餐打工,这样我讲经就有题材。说到这个世间的痛苦,我曾经拔过牙,拔牙是世间很痛苦的事,我曾经胃痛到呕吐,藉着这种直接的比喻,这样来讲比较亲切。所以然化因事渐,就是化导众生的因,事渐就是就发生的事情、就近发生的事情来取材料,印象比较深刻。
/ K! A  R3 ^# [. e& r8 z5 z1 V3 e5 P7 h) w# [
教藉缘兴,教化众生要藉着适当的因缘来教化众生,有这个缘佛教自然兴盛,也就是说佛自然会兴起说法的因缘。此次是藉着什么因缘呢?
" P) ~2 |7 W( J6 q
2 v$ C1 [3 o9 Z" k& }+ K是以就是藉着这种因缘,阿阇世王简称阇王,阇王杀逆就是要杀父亲,后来连母亲都要杀,这段因缘。
8 @% p( X$ A1 K+ s( R
+ D0 J) g, k3 S, U% ?5 k. w所以,韦提希夫人她痛恨这个世间,生了一个忤逆的儿子,连自己的儿子都要弑父杀母,她朝天空中向佛陀说,说她不愿住在娑婆世界,希望世尊能够说一个清净、快乐的世间,能够永远听不到恶声,看不到恶行,不要再生忤逆的儿子。佛就教她十六观,说出这部《十六观经》。所以我们要感谢阿阇世王这个暴君,如果没有她弑父弑母,他母亲也不想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们要感谢他逼佛陀讲出这部经典。韦提哀请,哀请世尊来讲经。0 z7 {* c( ~4 J7 l5 r

' ]0 _' R, J( `: |【钞云:】疏钞这么说:【革凡之化,要因近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1: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就是要改正凡夫的教化,要令凡夫觉悟。革,谚语说:洗心革面,这个革就是要更正凡夫,要令凡夫了解娑婆世界的痛苦。要因近事,必须要借重眼前发生的事情来作比喻才会清楚。【而为鸿渐。】藉着这种近的事情使他看得更为深远、深入,鸿就是远、大、深。娑婆世界这么痛苦,我让你了解极乐世界多么快乐。【诠理之教,必藉机缘,】诠理就是我们如果要解释佛的正知正见的道理的话,必须藉着因缘才来讲这部经典。必藉机缘,要藉着机缘,【方得兴起。】才能够兴教法。【近事为渐,通于诸化。】近事就是就近取材,为渐,渐就是发起。就近取材来发起众生的悟性,教他要觉悟娑婆世界的痛苦。通于诸化,通就是普通,佛普度一切众生,就是藉着这种因缘。【今化别,】现在度化有很特别的原因,【由杀逆之事,】由要杀害双亲的这种事情的这个因缘做为缘起,【欲令众生,厌浊世故。此教当机,是韦提希。华言思惟,】韦提希中文就是你要思惟,意思就是你要好好的观想,【善修观故。】要好好的善修十六观。6 y: V+ _- G' w3 d
  【二 明现土】( m6 j' T( u. C& q

; [! U0 Z$ K& a【大圣垂慈,乘机演法。曜玉相以流彩,耸金台而显瑞。虽广示珍域,而宗归安养。】
* d# H/ R; g% {4 h* P, n. O* u0 G1 ^6 g
古文都是简单的几个字,所以说这个很不简单。大圣就是佛,佛垂慈,上对下叫做垂,佛怜悯众生,慈眼视众生,我们凡夫是下,佛要救我们就垂手,像佛来接引的手印就是垂手,佛大慈悲垂慈怜悯众生。乘机演法,这个乘不是那个三乘的乘,这个乘是藉的意思。所以中国字很伟大,在某一个地方,它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乘机就是藉着这种机会,藉着什么机会呢?藉着韦提希夫人之请,来宣讲《十六观经》来演法,叫做乘机演法。藉着机会、藉着因缘,赶紧来演说这部《十六观经》。
) B- r& v' D- Y7 z
2 _4 r( Q$ P$ L( G& B曜玉相,曜就是佛显现光明遍照之相,玉相,光明遍照一切这个玉相。以流彩,流就是一种动态,放光明的这种形态叫做流彩,金光闪闪。耸就是高大的金台而显瑞相,佛现金台瑞相出来让大家看见。
; s3 s' X$ @6 g3 W. f7 b
$ R0 L: G% G& A; r; w虽广示珍域,广就是大大的显示,珍域就是极乐世界,虽广大来显示七宝琉璃之地,就是表示极乐世界。而宗归安养,宗就是导,导归安养,就是要使你了解极乐世界的清净,佛的慈悲,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不要再留在娑婆世界受苦,而宗归安养,就是导归极乐世界。
4 @! |# ^" w! ?" w
# q) u# F2 H; p- M" k$ t【钞云:佛是极圣,】极圣,就是没有再超过佛陀的圣人了,佛在比丘戒里面说圣中圣,圣人中的圣人,【故称大。佛慈下被,名曰垂。】垂,佛慈悲众生所以名叫做垂,【托韦提请,布所证理,】布就是宣,宣讲我们所说的演说,所以布就是演讲,来演说这部《十六观经》就是佛所证得的道理,【名乘机演法。】藉着机会而说法,藉着因缘而说法。所以我们度众生也是如此,有的人听到佛法很好,他也不知道对方相不相信,自己就一直讲一直讲,讲到对方睡着了,人家又不喜欢听,你在那里一直说个没完没了,不须要这样。像师父今天也是这样子,信徒单独来要请师父开示,我对他说:没办法这样,每个人单独来,都有请师父开示,你看,我要如何应付好几百万的众生,全世界听录音带、录影带的,都单独来请师父开示,我说:我不对个人开示,有的话就是团体讲经。他说:师父,如果我要供养可以吗?我说:要供养可以,怎么不可以。这句话不早说(小),要供养可以,可以。他就供养拿出来三万元,说:我从嘉义来,是个中医师,听师父讲经救了他们全家的命,不晓得救了谁?本来可能全家要去死,听完就不敢自杀,就救了他们全家,就这样赚了三万元,放着,放着。所以我说如果要问法就不要,要供养没有关系,这个我会特别开缘,我开缘是看时间的,如果每个人来都请师父开示,有那个命吗?你真的有那个命吗?师父才一个而已,你要折腾死他吗?对不对?录音带那么多,你要怎么听都有,要听哪一部都有,所以要看情形。【曜玉等者,经云:尔时世尊,放眉间光,】眉间,【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就是因地出来到果,放光、放光再收回来,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这是乘兴而谈。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虽广示等者,经云:十方妙国,皆于中现。】十方世界都在放光明里面显现,【乃至韦提希白佛言,是诸国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7 X+ h. k) U! H6 W" M  【二 示观相二 初总标】( W2 S* O2 ?' C  q" U" l
2 q- v5 U3 d) I  k2 r$ m
【使末俗有缘,遵斯妙观。】" Z) x( ~" B+ `% _4 b9 c

" k* L- a$ A/ z& W0 @末就是将来,俗就是众生,使将来俗,使将来的众生有缘遇到这种十六观法,遵斯妙观。
) b) \# _  g& F2 B( f0 ^$ a0 ?# ~/ c& G
【经云:如来今者,教韦提希等。】十六观。
3 o$ `# U% C2 @+ y( `  【二 别示三 初示依报】5 _! l, c  D( X" L
& {; V8 \% ?# q& `5 {
【落日悬鼓,用标送想之方。】
. a' a) L/ T$ c1 J1 r  [4 ?8 ^1 N1 a1 n1 }' N
【钞云:观日有二意:一令观日,心不驰散。二令心想,正趋西方。】9 ?2 R9 S, |* D6 u1 P
! X; o, [6 x& v8 f. t, P
一开始佛教你观落日观,太阳要西下,阳光已经不是很强,一个红红的太阳还悬在虚空,观久了,落日悬鼓,像鼓圆圆的,悬就是悬在虚空,太阳的光线已经不是很亮了,我们的眼睛有办法看的,说:很红,就往西方这样观想,因为极乐世界在西方。所以说用标送想之方,送就是处理、料理的意思。如何来料理你的想法呢?就是有一个方向,之方,这个方就是放下。送,送就是处理你观想的方向,一定要往西。用标,标就是有一个固定指示、标示。
2 T6 N3 u0 G! \+ e2 x$ U8 u- q' T! a$ u! T4 W' H0 u
【大水结冰,实表琉璃之地。】
( `2 Z8 R9 w7 |9 m' s  x6 d
+ n9 t6 s- Y3 P# U% P% H有一个叫做落日观,有一个叫做琉璃观,琉璃地。. T6 J) K( j$ D# q* U* E
! X! x( V& [# {. `3 S5 C
【钞云:良以彼土琉璃为地,此地难想。且令想冰,冰想若成,】琉璃就像结冰的冰块一样,大水结冰,先教你观想大水结冰,【宝地可见。】因为不曾见过遍地琉璃,佛就教你观想结冰的情形。; r( \& L) R4 i5 P

' X* |8 y/ x- m; b1 n, @& D【风吟宝葉,共天乐而同繁。波动金渠,将契经而合响。】文言文很难念,我又没有读过古文,读起来不太顺口。风吟宝葉,共天乐而同繁,这个读作yue(四声),不是读作le(四声)。波动金渠,将契经而合响。这个地方要写很多字,风吟宝葉,吟就是歌咏、赞叹、说法的意思,就是风如果吹着宝树,吟就是发出赞叹,说法三法印、一实相印,宝葉,因为整棵都是七宝所成,叫做宝葉。风吟宝葉,简单讲就是风如果吹着宝树,它就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1 08:19 , Processed in 0.08576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