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79|回复: 5

[法师开示]净公上人:大乘无量寿经大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3 19: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i/ Y" v: ?' D
净空法师:大乘无量寿经大意(第八集)
9 s! V8 |/ x7 G0 _1 u5 H: }
; P7 t+ E  m% S; V5 V, V
, n3 x) c" E' ?4 ^7 m5 V) F' B4 A7 W# [
发布:心源 [转载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4/43394.html]   日期:2010-10-26 12:42:00   收藏9 n" _. d. n2 l% h% k
 
% t2 `/ a9 \  B( C大乘无量寿经大意  (第八集)  1992/12  美国达拉斯  档名:02-22-08
9 V, N6 B3 v( }0 u) n2 W, X  诸位同修,请看五十八面,「愿力宏深第二十九」。在这一章里面,给我们解答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在近代,因为有一些人对於净宗法门没有深入的去研究,所以误会就在所不免。我们常常听说念佛人没有慈悲心,念佛是小乘,自了汉,逃避责任,苦难的众生这么多都不想去救拔,就自己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享乐去了。我们听到很多的责难。这些人实在讲对净宗误会,他完全不了解。这个地方一开端就告诉我们,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
7 k) ^  \" G6 s) l* F  【彼佛刹中。所有现在。未来。一切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
' a! z9 O! ?: a$ [7 J4 T" O5 _8 k  『现在』是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从实报土上上品到凡圣同居土下下品,这统统都包括了;未来是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现在还没生,将来一定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些人一定都在一生当中证到『究竟一生补处』。诸位要晓得一生补处何必要加上一个究竟?因为在佛法里面讲成佛有四教成佛,藏、通、别、圆。藏、通、别都不究竟,不要说等觉,成佛也不究竟,唯独圆教才是究竟圆满的。这个地方讲补处是圆教的补处菩萨,那就像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像弥勒菩萨,他们都是究竟一生补处。西方极乐世界人人在一生当中都可以证得的。这个悲心是对於六道众生是特别有缘分的。下面说:
6 D! g8 h! y& q' [8 W  【唯除大愿。入生死界。为度群生。作师子吼。擐大甲胄。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虽生五浊恶世。示现同彼。直至成佛。不受恶趣。生生之处。常识宿命。】) P% F) I7 F* O& d# z4 t8 S
  这就说明西方世界的这些菩萨,如果看到众生机缘成熟了,立刻就回来度他,他真有能力。有智慧,有神通,有能力,就像观世音菩萨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给众生说法」,这叫真正得大自在。换句话说,如果不生西方,你虽然发这个愿,愿是有,你的能力不足,你还免不了堕落。当你堕落三途,你用什么方法去帮助众生?像我们看到人掉到水里面去了快要淹死了,我们自己要不会游水,你怎么能够救他?虽然想救他,跳下水不过白送一条命而已,这是愚痴!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学本事!也就是学救度一切众生的本领,是为这个而去的,这哪里能算小乘?由此可知,弥陀宏愿不可思议。每一个往生的菩萨都是不思议的大愿,绝对不是浅学之人能够理解的。' q( H' p9 T4 {
  第三十章「菩萨修持」,这一章里面全是讲修学重要的纲领。从这一章经里面我们明了《无量寿经》确确实实是一乘圆教的大经。它的理论、修行的方法以及境界,与《华严》、《法华》无二无别;《般若经》讲的性空之理,在这一章也是显露无遗。古德认为这个经是大乘当中的大乘,圆教当中的圆教,不是随便说的,确确实实是有经文做依据的。经文虽然不长,只说了几句,但是它的意思是圆满的。这才知道这部经确确实实是如来一生说法的总纲领,所谓大总持法门,千经万论都是本经几句、几句经文的详细解说而已。所以我在前面向诸位报告过,《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本经的注解,整个三藏经典就是《华严经》的注解,於是我们才真正认识经教之不可思议!/ i: M5 O6 ]4 o& ^$ z  c
  第六十一面,「真实功德第三十一」,这一品里面全是禅宗性宗的境界,所以这部经典是整个佛法的纲领。宗教显密圆圆满满的都含摄在其中,没有一个法门不包括。所以读这一部经就等於读一切经,修这个法门等於无量无边法门统统都修学了。这几章经文经义都非常之深,里面涉及到心性境界上的问题,但是我们要读,我们要仰信。这经义确实浅深广略也都圆含在其中。' K& c7 m4 {- r  `9 K& J! B
  从第三十二品,六十二面倒数第四行「寿乐无极第三十二」,到第三十七,这六品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教训是我们要认真修学的。我在过去劝勉同修们,专修净土的同修们,如果没有时间,每天不能将这部经好好的去念一遍,没有这个时间,最低限度早课要念第六品就是四十八愿。这是我们净宗的大根大本,是释迦牟尼佛转告我们的,里面的内容全部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世尊转告就跟阿弥陀佛自己宣说没有两样,我们接受弥陀的教导。晚课从三十三到三十七这个五品,实际上如果完整的话应当从三十二,从三十二开始才是一个真正的起头。这六章完全教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处事待人接物,才是一个真正修净宗弥陀的好弟子,这是一个标准,比前面说得还要详细。所以这六章就非常非常的重要。( o+ l$ K' I8 }% N- n7 }2 i
  我们由於时间的关系,纵然不能细讲,也要把这六章念一念,好好的反省一下。晚课著重在反省,对照对照我这一天,我所想的所念的,所作所为,与佛的教训有没有违背?这样做晚课就真正得利益了。跟经里面一对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早课念四十八愿提醒自己,希望我自己的心愿与阿弥陀佛相同,与弥陀同心同愿,这个地方晚课是同德同行,这样的人哪有不往生的?决定往生。我们念经文:
' o( s+ U$ t) Q- D: v% D  【佛告弥勒菩萨。】1 }5 L- N4 H$ P# F
  弥勒是从这一章出现的,从这一章以下就是弥勒菩萨当机,前面三十一章是阿难尊者当机,所以本经当机的人是两个人,弥勒菩萨在里头。
0 B5 O# Q) m0 c" F/ P  【诸天人等。】
7 D$ P* Y* c& Z7 u" E. U7 u% S  这是叫著弥勒菩萨,『诸天人等』,就是当时与会的这些大众,释迦牟尼佛讲经当时的听众。告诉他们:
- ]& y+ K0 C$ ~) H  【无量寿国。】+ z3 P" |+ Z) p% B# t9 S3 I1 P2 z
  就是极乐世界。
$ A, |0 a; c  s  【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 E/ n3 I/ O4 K- W9 F5 J
  佛都没有办法称扬,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何况其他的人,这是讲正报的庄严。: v: k3 a! Z* d% @
  【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
* h8 N! Q* `  m4 {  这是讲依报的庄严。正报就是人际的关系,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恶人,不但个个都是好人,是好人之好人,上善俱会一处。不是平常的善人,是上善俱会一处,这个人事多圆满!不像我们这个世间。生活环境之好,『微妙安乐,清净若此』,这佛都说不尽!这是极力赞叹净土的依正庄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19: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劝我们:
) M& G) v/ i/ \7 ]  g& |: s2 v  【何不力为善。】9 R/ f) @' n( N. h/ W7 w- T2 d
  这是佛劝导我们,为什么不努力修善?$ G& @6 p1 {7 q3 ~2 Y
  【念道之自然。】
: p6 K9 Y# L' ]' a) F, x  这两句话就是教给我们断恶修善,老实念佛,就教给我们这个事情。为什么把『道之自然』说成阿弥陀佛?李老师这里注的是「真如常乐我净」,我不是这个说法。真如常乐我净这是一般大乘经典里面所说的,我不是这个说法,我是直接指的阿弥陀佛。诸位要晓得阿弥陀佛是我们性德之名号,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我们性德全体的流露,是自然的流露,没有一丝毫勉强,没有一丝毫作意。作意是我要这么做,动个念头,没有,这个佛号是自然的,绝不作意。大家现在功夫还没有真的得力,真正得力你就晓得,真的体会这个经文。这一句佛号二六时中念,不是起心动念,不是我要念、我想念,没有这个念头,自自然然的净念相继。这是你念到功夫得力了,这我们通常讲已经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功夫有浅深次第不同,从最浅的来说,功夫成片也可以叫念佛三昧,最浅的念佛三昧。理一心不乱那是深的念佛三昧。( K" `! O/ S8 I' @5 R
  【出入供养。】- x4 {) d# a8 Q" G: D+ }8 V
  『出』就是离开西方极乐世界到他方世界供养一切诸佛,『入』是回来,回来供养本师阿弥陀佛。
  X5 t% @& q- R  M- |# d5 i  【观经行道。】: l8 E/ C0 o" a% A& j
  不说听经,不说读经,要说『观经』,观什么意思?观是观照!读经、听经要不能起观照的作用,不得受用。什么叫观照?就我们现前境界来说,时时刻刻能想到经上的教训,提醒自己依照经典教训的标准来修行这就是观照。
- @/ z' X2 V, D( l  【喜乐久习。】4 Z! |3 p( q' t& P9 R
  欢喜爱好,能以长远心来学习。
- M* Z4 m/ t3 Y3 [4 N: ]0 l  【才猛智慧。心不中回。】0 V# ?1 ?+ [- F# O
  这个不回就跟前面的不后悔的意思是相同。
3 i+ R# ~; O# Q  【意无懈时。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自然严整。】
/ a1 h/ p* V. e  v" ?# r) t. M  这几句话的意思非常非常之深。简单的说就是大乘法里面常讲的「中道第一义谛」。佛讲中道,儒家讲中庸,中庸跟中道实在讲是非常非常的接近,所以世出世间的圣人都知道用中。性是空的,相是有的,性空相有,我们在这里面如何来受用?用中,那就对了。会用中的就是菩萨、就是佛,偏到一边的那就不是佛菩萨了。小乘人偏到空,他用空,凡夫偏到有,执著有,一个执著空,一个执著有,佛菩萨既不执著空也不执著有,他用中,中道。这些句子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细讲,细讲这四句两个小时也不够,诸位有时间听我讲这个经的录音带,在录音带里面讲得详细。' O: k( R! m6 y. X
  【检歛端直。身心洁净。】
: U; _  n7 c* T+ P  『检』就是检点自己的身心,当然特别是想法、看法。『敛』是收敛,这是修道人真正做功夫,在这上做功夫。『端』这经上讲得很多,六根都要「端直」。+ s7 Q6 Z* i2 o# R
  【身心洁净。无有爱贪。志愿安定。无增缺减。求道和正。不误倾邪。随经约令。不敢蹉跌。若於绳墨。】  c# `; m3 w% L5 ]! Q* N' g
  这几句话的大意是我们学佛的志愿坚定。我们既然选择这个法门,就像李老师从前给我讲的,即使释迦牟尼佛来说我还有一个法门,比这个法门还殊胜还要好,你要不要学?我们也可以这样答覆释迦牟尼佛,我已经选定念佛求生净土,那个好的法门我不要学了,要这样的坚定才行,才能成就。决定不被外境所转,佛来了我也如如不动,这样才能成功!才是『志愿安定』。『随经约令』,约令就是讲佛在经典里面的教训我们要随顺,要接受佛对我们的约束,要服从佛对我们的命令,可不能阳奉阴违,可不能奉行打折扣,那就不行,那就错了。『绳墨』是比喻,现在没有了,从前做木匠的,年岁大的人也许还会有印象,木匠锯木板用绳墨,一根绳子用墨汁给它拉黑了之后,那一边钉一个钉子拉直,打一条线照这个来,这是什么?就是教你守规矩,意思就是守规矩,他要不照这条线就锯歪了,那就不能用了,一定要守规矩。规矩在哪里?经典里面教训统统是规矩。
' G! \- \. f0 H$ c  【咸为道慕。旷无他念。】
6 u) r6 s6 W; H' J) h9 V  一心一意仰慕弥陀求生净土,除此之外没有第二念!7 d9 x7 R* [; u( f' |, f
  【无有忧思。】
1 n+ {+ ~! c! V/ G" d# j- s  这个世间所有的烦恼、忧虑统统放下,实在讲与我们自己毫无干涉。今天你在这里生活为什么不安?你有没有去找出你哪里不安?你烦恼,你烦恼在哪里?你去找,找不到!正如同当年二祖慧可找达摩一样,心不安找达摩祖师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这一句话就是安心法,教他回光反照。心在哪里?找来找去找不到,觅心了不可得。心都了不可得,你还有什么不安?真的,你烦恼,你回过头找烦恼,烦恼究竟在哪里?然后觅烦恼了不可得,你还有烦恼吗?没有了!统是一个妄念、是个妄想在作祟,妄想打破了,什么都没有,全是妄想。所以正念就是念佛、想佛,这是正确的,我们将来决定得生净土,不要打妄想。
' f5 i0 r( {8 W" V4 A. p4 i  【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
: P+ h& R  n: a9 S# y! m  这几句全是讲境界。末后一句,『淡』是淡薄,人能够淡薄自甘,能够舍离一切欲望,那就知足常乐,那就得自在!
3 Z. W3 X5 r0 R% V9 u" _% ]. d  【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
. P) y' A+ }/ l9 d9 |  我们常讲佛法不离世间法,世间的法令规章,道德礼俗,一个修道的人他自自然然统统都合,统统都相应。
& `! `7 v+ z- [' ~# L+ d  【苞罗表里。过度解脱。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 s0 Z* k5 G7 k" P0 U* h3 I9 J2 K
  『净定安乐』是果,能照前面的原则去修,这个果现前一定可以得到。- y9 W4 C- h: }+ J( |( r
  【一旦开达明彻。】# o* R: H. H% [7 Q
  『开达明彻』就是禅宗里面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果然见了性。你们常问,见性的境界是什么样子?底下的几句就是见性的样子。
) C8 y5 |. F& r9 s  【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
& W0 s) F  o+ d# h/ I9 o0 R  这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我把它提出来,这个境界还是不懂。不懂没有关系,把它存疑,我们这是仰信,你到心地清净了,你再看经会开悟,听讲也会开悟。我们今天看经不悟,听讲不悟,是心不清净,不清净就是障碍。下面是比喻:% f: I* ~) r, M6 N* b* w: S
  【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著於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 I$ T  s( Y. T  『郁单』是讲北拘卢洲,这是举比喻。北拘卢洲的人福报很大,所有一切受用都是自然长成,不必人去经营。衣食住行,所有一切受用都是自然长成,那里的人福报大,福报大没佛法,人不想学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19: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自在了。这就佛法当中讲富贵学道难。所以韦驮菩萨说三洲感应,他是护法神,北拘卢洲没有佛法,用不著他,三洲感应。李老师注得很好,注得虽然简单,但是非常有意义,前面一句是讲的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横揽成万物』,这是十方。一个是讲的时间,一个讲空间,时空统统都包括了,全部都包括了。下面佛劝我们:" M# P6 u  V4 r
  【宜各勤精进。】7 e' I0 V9 B7 a3 H- i# U, E
  『宜』是应当,应该,各个人要勤奋精进。8 Y. H  ~# y3 [& c$ m
  【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
2 _" R3 w7 u* g9 Q$ T* [8 B  你看这个语气多肯定,『必得超绝去』,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永远超越六道轮回。, |; O, C( X0 x  K* Q5 Y6 L
  【横截於五趣。】: h5 r( R3 S3 ~% k# y
  『五趣』就是指六道轮回。) U' ]- s$ F2 D9 M, H4 \/ I2 |6 W
  【恶道自闭塞。】. J. a& i- @% t' u+ q
  『恶道』是指三恶道,永远超越了。' H/ F# \) E% }4 z; U, p& x
  【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
- O- }# n( e! e- e. @1 b7 O  这是佛的感叹。这个法门是无上法门,是第一法门,很容易修,很难信,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难信易修,只要相信了,依这个方法修几乎没有一个不成功的。正是善导大师所讲的「万修万人去」,一个也不会漏掉的。现在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原因在哪里?原因是他自己修学的不如法,如理如法的修学是一个都不漏,万修万人去,这要记住。怎样才能做到如理如法?经典就是理论、就是方法,依照这个经典的理论方法来修行就是如理如法,没有一个不去的。$ C, _% Q6 w8 f/ c1 Y/ @/ C) K
  【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
& M! J% Y0 b9 V% d. x/ d  这说出原因了,极乐世界是个平等的世界,为什么去不了?去不了就是你有所牵挂,你自己有障碍。『自然所牵随』。我们常讲习惯成自然,习性力量太大了。孔老夫子说过「性相近,习相远」。『其国不逆违』是性相近,「自然所牵随」是习相远。这习气是麻烦事情,底下劝我们要断习气:
$ L. y2 H  k7 E( L6 d6 E3 }: O  【捐志若虚空。】2 K9 I! ]& }* ^
  『捐』是除掉、舍掉。这就是把你的习气舍掉,让你的心清净像虚空一样,一法不立。
& z* a8 J/ ]9 t1 z/ j. t  【勤行求道德。】, F$ I6 R. k7 _3 V/ M
  此地讲的道德,道,成佛之道;这个德跟得失的得意思完全一样。成佛之道,给诸位说唯独本经。黄念祖老居士是诺那活佛的传人,他是密宗的真正的金刚上师,他在DC弘法我看到照片,穿的服装是密宗上师的服装,不像在北京跟我照相的时候是俗家的服装,金刚上师的服装。他劝导学密的人念佛。我在北京他给我说,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密法的根机了,不念佛没有办法超越轮回,这是一条生路,真正成佛之道,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F6 I; L) Y/ a5 V% M: {4 }% i
  【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 f! [7 n9 u2 s" R  这是说那个世界是极乐世界、是无量寿。' b% e% X% \8 z- w- ]# L
  【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 }$ A  r' X" `+ {  为什么你还要执著这些世间事?依然在这里妄想分别执著,搞这些东西,搞六道轮回。这一章说的是原则,这个理论很深,跟一乘了义的经典没有两样,境界也不可思议。下面「劝谕策进」这就完全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这是很容易懂的。我们在生活当中要注意些什么事情?要如何去修学?修就是修正,我们思想错了,见解错了,言语错了,造作错了,把这些错误都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诸位同修要了解,佛门里讲修行是这么回事情,不是一提到修行,一定要一天念多少声佛号,要拜多少佛,要念多少经,这叫修行;天天礼佛、拜佛、念经,心里还打妄想,还是人我是非,还是嫉妒傲慢,那怎么叫修行?你的行为并没有修正过来。& j9 R  i0 g" ~  }3 A( W4 f
  读经是教你明理,是接受佛的教训,听了教训要做到,这才管用。听了教训耳边风,这个耳朵进去,那个耳朵出来有什么用处?没有用。拜佛是把自己贡高傲慢拜掉,以我们最尊贵的头礼佛之足,然后再用这个卑谦的态度对一切人、对一切众生,这叫礼佛。我见佛,一天拜个几百拜、几千拜,见到人是贡高我慢,自以为了不起,那就完全错了,你这个佛拜的有什么用?古人讽刺说拜佛就像舂米的碓一样,此地现在看不到了,在大陆上舂米的碓,那个拜佛就像踏舂米碓一样,毫无意义!必须要把课堂里面作业要应用在日常生活行为当中,这叫修行,这是真正修行人。对人、对事能够尽忠职守,能够自卑而尊人,他一生当中一拜也没有拜。你要问佛这个人有没有拜佛,佛会给你说他天天在拜佛。一天拜三千拜,对人贡高我慢,自以为了不起,你问问佛那个人有没有拜佛?佛一定摇头,他从来没有拜过佛。这是事实真相,不可以不知道。我们看底下这段文:
2 f9 B" w* O! ^7 Y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 K6 I5 x2 C: l& N
  这是一语把我们的病根给道出了,世间人天天在这争,争的什么?都是不要紧的事,什么事要紧?生死事大,如何了脱生死,超越轮回,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急事!这么要紧的事情不去办,去搞这些不要紧的事情。! h$ v8 s6 Y8 z2 v7 ]
  【於此剧恶极苦之中。】
6 I8 U9 w  l6 o  『剧恶极苦』,从前我们念这四个字还真的不太容易体会,现在我们看这四个字,这个感触就不一样了。以前恶与苦不大容易觉察得出来,换句话说,心不细的人、头脑不冷静的人不容易观察出来,现在恶与苦粗心大意的人都感受到了。我们生活在这里面,五浊恶世,浊恶到了极处了!再想想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恰恰就跟经上讲的一样。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把我们现在生活状况看穿了,他讲这一段文实实在在就是讲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从前社会不像现在,没这么严重。9 E! R6 Q. s( A" u% h! y: ?" q
  【勤身营务。】% b) A0 x+ P; E/ i! d2 `' _
  营是经营,务是在那里作务,很勤快很努力在做。
- q: h, A0 U$ x, _, J* T  【以自给济。】
9 Z2 y% x1 s+ W# q+ t& o  简单的讲为名为利,为的是这些。
# I* [: \  _0 u# r, F" x  【尊卑。贫富。少长。男女。】
$ ?  E2 Z# H; G9 T7 H! v  这是总括社会各阶层的人物。* i. {' B& F+ I- {
  【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9 z6 j0 Q* H$ t9 j  这个心是妄心,贪瞋痴慢的心。贪心、瞋恚心、愚痴心、傲慢心,那个心在指挥这个身,身当心的奴隶,为这个妄心在服务,干些这个。下面就举几个例子:$ q- Z* C: D; V( O; I7 e) S
  【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
' Y$ p  w. y( p  有了也忧,忧什么?怕丢掉,没有的也忧,没有想得到,患得患失。『有无同忧』。
$ g" B* w$ M5 {  【有一少一。思欲齐等。】) W) }4 }6 Y, P& |, E. {, ^  g
  有了这样还少那样,有了那样还少这样,那个贪心永远没有止境的,你说这个人生活多苦!这是现在世间相。『思欲齐等』,往上面看齐,跟人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19: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没有知足的时候。
6 _& o5 b! @6 E  V  【适小具有。又忧非常。】; n3 P  r8 b5 m1 x4 @1 v
  小康了、有一些了,但是又害怕什么?怕无常。什么是无常?下面讲:8 M' W$ k6 Y6 o  C5 b
  【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
. ~7 D7 \- A" f  这是担忧的,真的举世之人有无同忧,实在讲这个忧有没有用处?一点用都没有,真叫冤枉!怎么知道没用,诸位如果能把《了凡四训》念上三百遍你就明白了。你命里面有的丢都丢不掉,你不相信,你丢丢看,你今天丢光了,明天不知不觉它又来了,命里有的就是丢不掉;命里没有的想尽方法去求也求不到,纵然求到了,求到在你手上转眼看看就没有了,又变成别人的了。为什么?你命里头没有!念《了凡四训》就懂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有无都不忧了,为什么晓得?命里有的。命里没有还忧什么?理明白了,心就安了,我们中国人常讲,心安理得,理得到了、明白了,心安了,再没有忧愁了。没有不忧愁,有也不忧愁,真正我们要做的是断恶修善,这是真正要做的。依照佛的教训去做,这是绝对有利益的,决定得好处的。/ e! {" }  E  {3 Q$ O
  【心悭意固。无能纵舍。】
9 K; I# N1 c- s4 A! U' i; Z2 v! \  这是指一般的心态,心里面吝啬固执不肯布施,不肯施舍。2 o2 K& e) j' y! g3 @, M7 {
  【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 Y7 [; @1 U6 V( W' x$ l. Z9 ~7 n  这两句是一个小节,人没有长生不老的,总归要死。生死有命,你不能说我有威势,我有财富可以不死,没有这个道理。寿命是有一定的,看相算命有的时候算得很准,命的确是有,到寿命到了的时候,你所有的一切一样也带不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在这个世间几十年短短的光阴,你看看多烦恼、多忧虑,活得好苦。这种人生有什么意思?我在讲席当中常常告诉大家,人生最幸福的是什么?最幸福的是身心无事,心里没有事情、没有牵挂,身没有事情也没有压力,这是真正幸福,真正自在快乐。世出世间的圣贤都是教我们学这个,这是真正自在幸福的人,短短几十年何必要生活的那么苦?要看破,要放下,放下一切忧虑,放下一切牵挂,放下一切是非人我,放下一切贪瞋痴慢,你就得自在了。所以这一章佛给我们讲的世间相。% m7 C) N; Y' M8 L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 }) c- P& ]8 |6 r$ W' `  W  W, v) W
  这一段是佛在此地劝勉我们,要知道世间人与人相处是缘分,缘分都相当不容易,多生多劫之前结的缘,这一生才能够相聚在一堂。纵然过去生中有一些恩怨现在再遇到了,何必还要记著从前的事情?何必还想报复?冤冤相报就没完没了,所以应当把所有一切恩怨一笔勾销,应该要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爱,这就对了。这个世界才能够和平,才能大同!整个社会才会有安和乐利,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 y% I( {% C  M, E& T4 e  【有无相通。无得贪惜。】) l5 {8 `9 E# q* a2 H
  『有无相通』,特别是在物质生活上,当然精神生活也包括在其中,生活的水平愈是拉得近,这个社会愈安定,差距愈大,社会必定动乱;动乱,贫人苦,富人也苦,没有一个不苦。如果知道有无相通,社会就和谐了。中国过去确确实实这将近二千年中,所接受的教育是孔孟的教育,是大乘佛法的教育,所以在一般社会上来讲,虽然社会是贫富不均,这是一定的道理,每个人所造的业不相同,但是一般富有的人都能帮助贫穷的人,这一定是大多数。逢年过节,富人都能够周济邻里乡党,都能帮助贫苦之人。所以这个社会它常年的和谐,它有它的道理在。中国可以说是因为帝王都是佛弟子,都提倡佛教,就是佛教育,上行下效!讲经不但社会大众常常有,宫廷里面也常常请法师大德在宫廷里面讲经。大家都能够接受佛的教育,所以上下能和谐,朝野能相安,这是一个很大安定社会的力量。佛教给我们不要有贪心,不要吝啬。: e& a0 @0 a% q. r
  【言色常和。】
6 {6 ?4 M. [0 ~& J( y, O& a3 Q0 f  『言』是言语,言就是我们的态度,要和蔼、要温和。佛法里面是平等法,这是诸位要记住的。我们看看世尊在经典里面,有的时候看到释迦牟尼佛平素待人接物,佛是平易近人,乐於帮助人。佛在路上有的时候出门托钵,看到人家挑担子挑得很重,他代他负担;看到老太太穿针,老太太眼花穿不进去的时候,马上接过来就替她做,勤快!这些事情弘一大师在《讲演集》里都引用很多,叫我们要学佛,学佛时时刻刻乐於帮助一切人。现在佛弟子,尤其是出家弟子是很糟糕、很糟糕,与佛完全相违背,真的是自私自利。纵然是一个团体里面分配的工作,我的工作做完,看到他的工作没做完,他那个不是我做的,我才不管他,这错误的。我的能力比他强,我的体力超过他,我的工作做得快,做完之后,应当帮助别人;更不能偷懒,不要紧我慢慢做,他们做完了会帮助我,这种心也是错误的。0 _. U( E+ w5 Y" {1 c) J
  【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 q: X( ^6 x1 p
  这是佛给我们的警告。或是偶然,或者有心里面不舒服,彼此有意见,这事情就是个麻烦事情,自己一定要提高警觉,为什么?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事情诸位要是看看《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你看看前面一段,文昌帝君叙说他自己的历史,他得道之后有神通、有宿命通,知道过去生生世世的事情,所结下的冤仇,冤冤相报。后来如果不是遇到真正的善知识,皈依佛门,真正彻底改过自新,那是永远的堕落!
) K' U- }& ]1 j& G; l  【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 _/ t9 y9 }; U) Z5 w6 Q3 D
  所以这个地方要看破,不要与人争执,自己吃一点亏,受一点委曲不算什么,不要记在心里。现在人愚痴,愚痴到什么程度?自己有过失自己不知道,别人给他说出来他还不相信,还要辩护还要反驳。真有理由,还情有可原,没有理由强辞夺理,自以为是,这不得了,这个造的罪业是非常非常重。佛在此地教我们要看破。( v% L1 J6 J) v; v) j* Z
  【人在爱欲之中。】
' x& s1 q& q$ q; P. h) j  佛在经上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你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投胎轮回?贪爱。「念不一不生净土」,你要想求生净土,念要专一,所以这个世间实在讲说穿了,假的哪有真的?你们要是听到我很爱你,假话不是真的,虚情假意!为什么知道是假的?他心是假的不是真心。今天爱你,过几天离婚了,爱什么?不是真的!所以不管人给你讲什么话,不要信以为真,就很自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19: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信以为真那你就要吃大亏,要上大当!假的统统是假的。什么人讲真话?佛菩萨讲真话,佛菩萨大慈大悲爱众生,那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对讲真话的人认为他是假的,讲假话的人以为他是真的,真妄颠倒,这叫愚痴!人在爱欲之中。
& p4 T! Y% R" H5 U/ m' X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A# t% W0 q) x! z* L: {
  这是六道轮回的真相,没有一个人能代替,自作自受,谁都不能代替谁。
- J, i4 {2 B, w1 y0 k8 m/ U  【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9 T( v# q$ K. M! o( K
  这个世间家亲眷属,每个人造作的善恶不一样,因此,每个人死了以后,将来的前途也不相同。六道是大的分别,每一道细分那就是无量无边。人道里面就以地球来说种族不相同,这个世间我们中国黄种人,欧美白种人,黑人,红种人,不一样。人种不相同,民族不相同,国家不相同,文化背景不相同,贫富贵贱不相同,复杂到极了!过去家亲眷属一投胎一转世,再见面也不认识了。『会见无期』,世界广大无边,晓得他到哪里投胎去了?就在这个娑婆世界六道里面,娑婆世界有多少星球?黄念祖老居士说,我们的一个银河系就是一个单位世界,那还得了,娑婆世界有多大?娑婆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那是多少个单位世界?十亿个。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的教区像现在的银河系是十亿个银河系,这是娑婆世界,这就是我们六道范围,我们晓得到哪个银河系投胎去了?真的找不到!我们没有超越三界,没有超越六道轮回,我们这个神识投胎范围有多大?以今天银河系来讲是十亿个银河系的范围,真的会见无期。下面佛劝我们:
  ]2 U6 e: X. k  【何不於强健时。】+ r" {9 y/ a2 y
  你现在身体强壮很健康,这好修行,这是修行的本钱。0 Y- l- u; B1 C) q4 |/ G
  【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 y% w% R8 f( i" W  你还等什么?不要等待了。5 f1 P  ^$ N. \& n
  【世人善恶自不能见。】
2 b. s4 Y7 M5 c  这是真的,确确实实是事实,人能够自己看到自己的善恶,这个人决定得度,为什么?这个人不迷惑,这个人开悟了、觉悟了,知道自己的善恶。绝大多数的人迷惑颠倒,愚痴不知道自己的善恶。
# h# v( Y2 C& q2 `- U  【吉凶祸福。竞各作之。】
) t, J1 _9 H% C. o  『竞』是比赛,真的是在比赛。
* p1 g% c  Z/ |$ L( b  【身愚神暗。】/ S; _) z) j# A( Y: X
  身体造作愚蠢。『神』是神识,昏暗,神是讲心,心昏暗。$ f, n+ O, E' ?
  【转受余教。颠倒相续。无常根本。】( Z% I% ], [- \( g
  『余教』是什么?是释迦牟尼佛以外的。听了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听不懂,去学外道去了,这个可怜、这『颠倒相续』。佛在四依法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第一个教我们依法不依人。我们今天很多人是依人不依法,某个法师怎么说的,要跟那个法师学。佛是教给我们要跟佛法学,法师所说的经典上有没有?法师所讲的经上没有,我们就可以不听他的,我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佛讲的义理,不要执著言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个话重要,太重要了!佛四十九年讲了很多很多经典,哪个经典是了义?哪个经典是不了义?佛劝我们依了义教不要依不了义。什么是了义?在这一生当中能够教我永脱轮回,圆成佛道,这是了义。佛在经典里面用种种理论方法教我来修行,我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达不到了生死出轮回成佛道的目的,这个经对我来讲就是不了义。诸位要能从这个地方参透了,你才晓得《无量寿经》是第一究竟了义。为什么?我们依照这个法门真的能够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末后一句教我们依智不依识。智是理智,识是感情,不要感情用事,头脑要冷静一点、要理智,这是四依法。
( ]( s; Y! |) b$ m& s4 t; f9 @3 N  佛陀不在世,遵守这四条教训就与佛同在没有两样,所以不可以「转受余教」。所以说到了义,说到依智不依识,这就是我们今天接受这个法门,其他大乘法门我们可以不必去接受,不要转受余教,一门深入!否则就像此地所讲的「颠倒相续,无常根本」,你还是去搞六道轮回。: q7 S$ o( p8 ~( C* j  C' f
  【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迷於瞋恚。贪於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 r  Q! l( H& o6 g$ |$ s5 s
  这几句话可以说是现实社会的写真,不少人确确实实是这样的,这不是指社会一般人,是指学佛的人,学佛的人包括在家、出家四众弟子。所以此地讲『不信经法』不是指不学佛的人,是学佛受过三皈甚至受过五戒,甚至出家受了比丘、比丘尼戒,还是不信经法。为什么不相信?没有照做,没有照做就是不相信。我是出家两年之后才受戒的,受了戒之后到台中去礼谢老师,老师见面第一句话给我两个字,「信佛」,我也就呆了,老师就跟我解释,第一句话说(我们关系不同,李老师对我非常爱护,给我讲解)多少出家的老和尚一生都不信佛,才知道这个信不容易。信是要做到才信,佛教我们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做到了没有?没做到就不信。不是说天天念经就信佛,天天念经照样不信佛,天天拜佛照样不信佛;真正依教奉行的不念经不拜佛的,真正信佛,要晓得这个道理。
4 I1 c* J% e/ s! @. m# j2 a+ o+ F9 w  经典里面给我们所讲的努力去做,做到一句算一句,做到两句算两句,天天去做年年去做,先做能做得到的,容易做到的,然后再把不能做到的也勉强都把它做到,这就对了,这才叫信佛,才叫信经,才叫信经典教给我们的方法,不容易,太不容易!你如果真正信佛,诸佛护念,护法神拥护,那是真的;你不信,求佛菩萨保佑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佛菩萨绝对不是说你每天给我磕几个响头,每天供一点香花水果我就对你很好了,哪有这个意思?没这个道理!你这种态度完全在巴结、在讨好,佛菩萨会让你巴结、会让你讨好?你把佛菩萨看成什么人,连世间贤人君子都不如!什么人才接受你巴结讨好?给诸位说,小人,你们念念《论语》就晓得,只有小人才会接受,喜欢人巴结,喜欢人讨好,这罪过。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自己不晓得,自己还以为我自己修得不错了。再看底下:3 e& k5 x; g) X1 s4 @* {
  【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
' Y2 z7 N7 q" d. M9 }, M  h  这个话确确实实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说的,换句话说,我们这个时代都疏於教导,虽然学校办得很多,大家好像接受教育也很普遍,其实不然。一个完善的教育,就是孔老夫子所讲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夫子把教育分成四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19: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大错特错。
- V+ l$ E9 N( }6 `  J  【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 @3 s' _9 C) F! Q$ _
  你真正能在这一世当中精进勤苦,你将来一定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就『快乐无极』。
0 ]  z6 K7 W  ^$ |  【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
8 S& C7 d/ e# J7 f$ M. x/ K6 s5 J  这是讲一个真正知道精进、知道勤苦的人,他将来得的果报。这个经大家天天在念,每念一遍就提醒自己一次,这叫读经,绝对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那就错了,一点利益都没有,这个诸位要知道。如果自己不能够提醒自己,不能够依教奉行,你念这个经是有罪过的,怎么说有罪过?骗佛菩萨。早晨念一遍给他听听,我很乖我好弟子,晚上又骗一遍,在外面什么坏事都做,这不是造罪业吗?诸佛菩萨不在面前,木头雕的,我们油画的像又不是真的,还忍心一天去骗两次,你们看看你们造的是什么罪业?罪业造得太重了。一定是依教修行这就对了。不是说我一天念几遍、念多少遍,我这才是佛的好弟子,不是如此,绝对不如此。一天不要说念十遍,念一百遍也枉然。像寒山拾得讽刺念佛的人,「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阿弥陀佛四个字念得不错,口里有心里没有,心里面还是贪瞋痴慢,还是是非人我,还搞这些,不能依教奉行。这一句阿弥陀佛要把妄想念掉,把执著念掉,把分别念掉,把忧虑念掉,把烦恼念掉,那就是真正佛弟子。后面这又再劝我们:. e0 Z& v) t+ C$ N
  【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悔。】
. C5 L; E# u) P; y! A  不要怀疑,不要后悔,你选择这个法门决定是正确的,如果你怀疑后悔:0 x) [( V5 s5 G" ^; X* [3 ^
  【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城中。於五百岁受诸厄也。】
' ~) D) }4 F9 \7 Y0 W  边地疑城,后面经文有细说。  v6 [% u( D. q1 S/ i( _
  【弥勒白言。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5 V3 L2 t! h6 T! J4 I+ q  『弥勒』是等觉菩萨,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后补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在无量寿会上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训,直下承当,依教奉行,『不敢有疑』。我们是什么人?等觉菩萨尚且发愿要依教奉行,这值得我们深思!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 N  e! d9 r! W 
# ^  g9 c; b/ ~% [4 |5 U
- x6 W1 z2 s$ e. }! Y. _; P! @/ p6 z" B$ y
' j& k; K5 ~4 A! ~' u! i- 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1 05:57 , Processed in 0.0738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