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9-18 20: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我自己跟自己定的标准。在那个时候,我也把我的标准劝导我的同学,好像做到的人很少。我的标准就是学一部经,学会了;学会之后,要在最短的时间里面从头到尾讲十遍,把它讲熟,我才学第二部。这是我当年学经的一个想法,我是这样作法。我会找机会,讲十遍到哪里去讲?谁请你去讲?我是到居士家里去讲。所以平时要跟大众结善缘,人家才会接纳你,「你到我家里来讲」。一个星期讲一次,星期一在张三家里讲,星期二在李四家里讲。因为我们在台中一个星期只上三堂课,听李老师的,所以还有四天没有课,四天没有课我们就找机会来讲经。从老师那里学到之后,我们就复讲,决定不中断,这样才能学得成功。每一遍讲的都不一样,所以自己很有兴趣,会觉得遍遍不相同、遍遍有进步。
! \0 F: J4 {! Q# [" Z 在美国洛杉矶,我遇到赵立本居士,他今年也将近七十岁,他比我小一些。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四十多岁,他在加州大学教书。也是遇到一些挫折,把工作辞掉,跟几个朋友开一个餐馆,开个四川馆子,好像是三个人,三个老板。所以他每个星期到馆子里面照顾是两天,他有时间,听我的《金刚经》、《六祖坛经》,他就听这两部经,是我早年讲的。早年讲的《金刚经》好像是一个月讲圆满的,那个时候大概是一次一个半小时,总共大概是四十五个小时;《六祖坛经》分量大概也差不多,专经这两部。* E5 ] \8 y$ P! G' x9 [; q1 u
他听了二十六遍,来告诉我,问我:「专学这两部行不行?念佛求生净土。」我说:可以,江味农居士就是这样的,「教宗般若,行在弥陀」,他成功了。《无量寿经》上讲得好,你修行大乘,以这个回向求生净土。三辈往生最后一段,过去慈舟大师判最后这一段叫「一心三辈」,就是,不是修净土五经一论的,修其他大乘法的,回向求生净土,一定得生。净土法门广大无边,并不是说一定修净土宗才能往生,不管修哪个宗派,只要修到你心地清净,「心净则佛土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标准在此地,心要清净!所以很好,他听了二十六遍,我告诉他:「不够!」「应该听多少遍?」我说:「至少你听一百遍。」他真的照做,一百遍听下来之后,他能讲了。为什么?听熟了,熟能生巧,遍数听多了变成自己的。听说他现在在美国到处讲《金刚经》、讲《六祖坛经》,很受大众欢迎。听多了之后自己有悟处,一生专攻一部经,他得定,他能够得三昧。涉猎东西太多了,他心里杂乱,所以他不能成就,他学得很辛苦。
8 K; h* {! E* X3 {" b% x4 Z 这个方法古人传下来的,现在人不相信。现在人说老实话,好高骛远的多,什么都想学,学得太杂、学得太乱。你自己冷静想想,你的心是定的还是乱的?从早到晚妄念纷飞,你怎么能成就?学经教的人,心清净,心是定的,时时刻刻他心里想什么?他心里想经文,所以他有悟处。我们现在学经教,可以说是大多数的人心里头没有经、没有教,心里头什么东西?还是是非人我,还是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还是这个东西,这怎么能成就?他怎么会有进步?修行人特别是学经教的,学经教的将来你要代佛讲经说法,你不能把整个精神完全贯注,你没有办法深入,你所搞的都是文字皮毛,我常讲一分一毫你都没有契入。经教,任何一部经教,字字句句无量义,不仅是《华严》。因为它是无量义,所以你讲无量遍都不重复,听起来都有味道。+ Q* W7 \, G, x+ Z0 q' Y
我往年在台中听李炳南老居士讲《阿弥陀经》,他讲六遍,我听六遍,遍遍不一样。你看他讲经的笔记,他没有讲稿,他编表解,每一次讲的不一样,他不用前面原来的讲稿。一部经讲几遍,他这部经就有几种讲稿。所以虽重复,还是把听众抓住了。如果用一个讲稿来讲,听众抓不住,听了一遍听第二遍,「跟前面讲的一样,没什么好听的!」我们今天这个道场提供你,将来我们建十个教室,你天天讲经,你要找你的听众。听众里面最重要的是同学,同学是内行,他要批评、他要指教。我们学经的人,同学就是我们的善友,就是自己的善知识,他的批评、他的指教我们要接受,要参考改进,这才有进步。一般听众很难,他不内行,要内行人来听,我们才会有进步。同学非常重要,互相提携。说了这么多话,偈颂文还没讲到。现在时间到了。: f: O- [! @; G2 U; J
; u: V" Y c& S, R! u, C
诸位同学,我们还是看第七首:' |1 k L2 Q5 ?$ _5 E
【净修无等一切法,生起无边出要行,种种方便化群生,如是庄严国土海。】
0 J6 V7 k) j) J5 ?# z' @! Q 『净修』,修行上面加一个「净」字,这个标准就不相同。「修」我们懂得,修理、修正,把一切错误修正过来。错误修正过来,未必清净,这不是大乘的标准,又何况《华严》是一乘法!《法华经》上讲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所以二乘、三乘、五乘是佛方便说的,真实法只有一乘。一乘是成佛之法、成佛之道,这是一乘法。一乘法里,它的标准是「净修」。『无等一切法』,「等」是等等,众多的意思,也就是无量无边一切法。「等」这个字是双关语,另外一个意思是最高的法,没有任何法能够跟它等同的,那是什么法?净修。大小乘里面只讲修,未必净。小乘,我们在经教里面看得很清楚,须陀洹是小圣,断三界八十八使见惑,证须陀洹果。他也天天在修,修正自己的毛病习气,他的思惑没有断,不净。四果罗汉见思烦恼都断了,他也天天在修,尘沙烦恼没有断,不净。到圆教初住菩萨,见思、尘沙断尽了,超越十法界,四十一品无明才破一品,还有四十品,不净。比下面来讲,他清净;跟上面一比,他就不清净。对十法界来说,他清净;对上面讲,十住、十行、十回向,他不清净,不是纯净。
* ]7 Z: F0 u/ r; m# B! p5 ?! g4 L3 a 此地这首偈是讲的地上菩萨,什么地位?从初地到八地,高了。八地对九地还不净,八地上面九地、十地,到十地他就圆满了,上面还有两个阶级,还要进修。我们要问:「无等一切法」是什么?哪个法是「无等一切法」?佛在经里面讲一切法,常用归纳的办法,把一切法归类。最常说的五蕴:色、受、想、行、识,一切法的总纲领,展开来就是一切法,这是最简单的归类。说得详细一点,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包括了一切法;再说得详细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