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381|回复: 7

[求助]请教佛学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 23: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问各位师兄!

$ X5 r3 r( q! n4 A1 D

     什么是了义佛?什么又是不了义佛?佛不是最高的阶位了吗?怎么还分啊?网上找不到答案,麻烦懂的师兄作答,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3 07: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义佛与不义佛,应该是了义与不了义。

( J5 k8 O [0 @& W) h

 

9 e6 O# S5 h A. B# j5 n; G! i

(转): 
 四依四不依  

/ w& l. M/ P; Q* p- F& ?# E

正确的“四依四不依”应该为: (一)依法不依人。 (二)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三)依义不依语。 (四)依智不依识 出处:大般涅盘经、大方广、大集经、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等等都有阐述记载。 

8 t' p5 f) g0 K# s- r


“依智不依识”我们不能依靠意识。在八识中,眼耳鼻舌身和阿赖耶识都没有问题,出生毛病的在于第六识和第七识。第六识就是要分别,第七识就是执我。如果依第六识第七识当家作主,那就是认贼作子。所以要依靠智慧。《大智度论》说:“智乃本心照明之德,可与法性契合。学人宜定止妄识,策发真智。”这就是“依智不依识”的道理。 

A: }* j: h( X' ]6 }8 [: q- h

 

" g. _3 n& d3 a6 n, |3 ?; Y% R) B( E

  “依义不依语”。语是语言,义提实义,即是中道第一义谛。这本来不是文字语言所能表达,所以对于经里的文句,应当深入思维其中的实义,而不是死抓住这一句的语言文字。如果这一句被你执死了,你自己也就被这一句执死了。所以禅宗说死于句下,就是说你在这一句下死了。所以不应该依语言,而是依止其中的真实之义。 (补充:依义不依语:语言文字是使我们获得知识,帮助我们获证真理的方便,是一种假名,是用来诠释道理的工具,而非真理的本体。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但也可能因为断章取义,或因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而造成误解。世法尚且如此,何况微妙甚深的佛法真理。所以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甚至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微妙的法门和真理,无法只靠文字来表现传达,所以学佛应该从义理上去了解佛法,而不应该在语言上推敲、计较、执着、否则造成文字障,只会与道相去日远。)

. U5 {' j! A0 V* L' r r( ~

  “依法不依人”。学法,求法、修法,所求所行的都是法。依靠法可以入道。关键是法。凡夫所说,若能契于正法,也应信受奉行。假令有人虽能显现如佛之相好,但所说不契正法,于其所说,也应舍离,万不可依靠。我们寻求善知识,不是看他是什么地位。这位是佛学权威,那位是佛教团体的首长。专去听这些头衔,这就是依人。应该不论这些。我们只是看他的法如何,是不是契理契机。《圆觉经》告诉我们,凡夫想要得成圣道,首须寻求正知正见的人。经云:“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怎么认清善知识呢?应从他的正知正见,而不是从别的条件来选择的。 

! K+ H& m# y, v% u2 B

 

0 H$ W% Y: j/ ?+ f; m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都是佛经,经就有“了义”与“不了义”的分别。明白开示中道实相之义的是了义经。《涅盘经》说:“声闻乘名不了义经,无上大乘乃名了义。”了义经说明究竟真实之理,如烦恼即菩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等。但在小乘法里头只是讲苦集灭道、十二因缘,不说人人可成佛,只说证阿罗汉,这就是不了义的。所以说《法华》时就改变了,佛说阿罗汉,那是化城啊!又例如大乘始教,说修行三大阿僧祗劫才可以成佛,但阐提不能成佛。这是因为当时众生根器不够,只有这样说才容易接受。但到后来开权显实,就说人人都有佛性,阐提也成佛。这不就是矛盾了吗?那么依哪个呀?(补充: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宝积经》说:“若诸经中,有所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盘,名不了义。若有宣说生死涅盘二无分别,是名了义。”佛法有世俗谛与第一义谛之分。世俗谛是不究竟的方便法,第一义谛是究竟绝对的真理。方便法门是佛陀为适应众生的程度、根机而施设,我们不能把方便法当成究竟,最究竟的是与佛心相应,所以学佛应该依了义佛心,不依不了义之方便。) 

9 S6 n3 j6 \+ a2 K, b

 

! ?! p3 @) P2 r+ E

  到底能不能人人成佛呀?我们应依了义教所说,人人有佛性,阐提也能成佛。这是实说。当我们发现经典中有矛盾,我们只能依了义的经典。凡是宣说中道实相妙理的经典,即是了义经。我们现在正念的《阿弥陀经》,就是以实相作为体性,统统说的是实相,所以是了义教。《要解》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 

9 z3 z; p! N) G0 d( _' h8 p1 L

 

9 S& q: R* E! E6 X ^$ Z- H

南怀瑾老师在南普陀寺的生命与科学研究会上的报告上说: 

5 u- i, j5 h9 e% s

 

- a5 R- v% N+ h$ e

第一依经不依论。(应:依义不依语。)  第二依法不依人,佛法这个法字的意思包括什么呢?一切事实。一切道理。综合拢来就叫做法。功夫就是一个事实,那不是理论能够讲的,譬如,两个腿能不能盘的起来,那是一个事实,所以事跟理配合起来这叫做法,就是佛法的法,依佛法不依人。  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经里有差别,有些佛经是不了义的经典。什么叫不了义?不彻底的,不究竟的。有些佛经是究竟。所以要依了义,彻底。不依不了义,有些小乘的经典,甚至后世还有伪造的经典,靠不住的。但是诸位听了以后不要认为靠不住,看都不看,都要看,你看了知道那个是不对的。譬如有些人讲这是外道,我说你学过没有。外道我怎么学它。那你怎么晓得他是外不外呢?你知道了,才知道这个是外道。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十九岁皇帝不当,跑去做和尚,出家了。他前面十二年,八、九年学的都是外道,因为他经过外道的修持了,晓得一切皆非,都不对了,不是正法,因此才在菩提树下,自己悟道的,这个是正法。现在讲依了义不依不了义,顺便带到告诉大家这个观念。  第四句话依智不依识。真正学佛学道,要靠高度的智慧,不是靠脑筋,或者是读的书、常识与思想来的。譬如大家都学佛都晓得四大皆空,我常常说你肚子饿了,不要吃饭,看你空得了不,你就空不了。你说四大皆空嘛,天冷了,不要穿衣服,不怕冷你做得到吗?做不到。所以都知道四大皆空,这些佛学一听了都会了。真正学佛要高度的智慧,佛法是智慧的学问,不是一般的常识,也不是一般的思想,我们首先交待这个。 
 
出自:

@. Z1 E, K# ?

 

+ ~ V6 ], O6 H7 i! z0 v$ B

四依四不依--《大般涅盘经》[三十六卷]
复次善男子。譬如城市有卖药人。有妙甘药出于雪山。亦复多卖其余杂药味甘相似。时有诸人咸皆欲买而不识别。至卖药所问言。汝有雪山药不。其卖药人即答言。有。是人欺诈以余杂药。语买者言。此是雪山甘好妙药。时买药者以肉眼故。不能善别即买持归。便作是念。我今已得雪山甘药。迦叶。若声闻僧中。有假名僧有真实僧有和合僧。若持戒若破戒。于是众中等应供养恭敬礼拜。是优婆塞以肉眼故不能分别。譬如彼人不能分别雪山甘药。谁是持戒谁是破戒。谁是真僧谁是假僧。有天眼者乃能分别。迦叶。若优婆塞知是比丘是破戒人。不应给施礼拜供养。若知是人受畜八法。亦复不应给施所须礼拜供养。若于僧中有破戒者。不应以被袈裟因缘恭敬礼拜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来所说真实不虚。我当顶受。譬如金刚珍宝异物。如佛所说是诸比丘当依四法。何等为四。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如是四法应当证知非四种人

$ ^& v4 d( b, L8 n

佛言。善男子。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盘。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是故如来常住不变。若复有言如来无常。是人不知不见法性。若不知见是法性者。不应依止。如上所说四人出世护持法者。应当证知而为依止。何以故。是人善解如来微密深奥藏故。能知如来常住不变。若言如来无常变易无有是处。如是四人即名如来。何以故。是人能解如来密语及能说故。若有人能了知如来甚深密藏。及知如来常住不变。如是之人若为利养。说言如来是无常者无有是处。如是之人尚可依止。何况不依是四种人。依法者即是法性。不依人者即是声闻。法性者即是如来。声闻者即是有为。如来者即是常住。有为者即是无常。善男子。若人破戒为利养故。说言如来无常变易。如是之人所不应依。善男子。是名定义

2 B1 X7 s+ {; D1 ]: w+ U* V4 }, D

依义不依语者。义者名曰觉了。觉了义者名不羸劣。不羸劣者名曰满足。满足义者名曰如来常住不变。如来常住不变义者即是法常。法常义者即是僧常。是名依义不依语也。何等语言所不应依。所谓诸论绮饰文辞。如佛所说无量诸经。贪求无厌奸巧谀谄。诈现亲附现相求利。经理白衣为其执役。又复唱言佛听比丘畜诸奴婢不净之物金银珍宝谷米仓库牛羊象马贩卖求利。于饥馑世怜愍子故。复听比丘储贮陈宿手自作食不受而啖。如是等语所不应依

. q. U% _; Z# U+ k, c

依智不依识者。所言智者即是如来。若有声闻不能善知如来功德。如是之识。不应依止。若知如来即是法身。如是真智所应依止。若见如来方便之身。言是阴界诸入所摄食所长养。亦不应依。是故知识不可依止。若复有人作是说者。及其经书亦不应依。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者。不了义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犹如婴儿无所别知。是则名为不了义也

2 E0 V X' d5 o, O% O

了义者名为菩萨真实智慧。隐其自心无碍大智。犹如大人无所不知。是名了义。又声闻乘名不了义。无上大乘乃名了义。若言如来无常变易。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常住不变。是名了义。声闻所说应证知者。名不了义。菩萨所说应证知者。名为了义。若言如来食所长养。是不了义。若言常住不变易者。是名了义。若言如来入于涅盘如薪尽火灭。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入法性者。是名了义。声闻乘法则不应依。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声闻乘。犹如长者教子半字。善男子。声闻乘者犹如初耕未得果实。如是名为不了义也。是故不应依声闻乘。大乘之法则应依止。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于大乘。是故应依。是名了义。如是四依应当证知

4 Q3 k) r4 r" [: u+ [4 G

复次依义者义名质直。质直者名曰光明。光明者名不羸劣。不羸劣者名曰如来。又光明者名为智慧。质直者名为常住

# G7 O: s% k& P0 F

如来常者名为依法。法者名常。亦名无边。不可思议不可执持不可系缚。而亦可见。若有说言不可见者。如是之人所不应依。是故依法不依于人。若复有人以微妙语宣说无常。如是之言所不应依。是故依义不依于语。依智者。众僧是常无为不变。不畜八种不净之物。是故依智不依于识。若有说言识作识受无和合僧。何以故。夫和合者名无所有。无所有者云何言常。是故此识不可依止

/ y5 r) B" u1 M) V; i

依了义者。了义者名为知足。终不诈现威仪清白憍慢自高贪求利养。亦于如来随宜方便所说法中不生执着。是名了义。若有能住如是等中。当知是人则为已得住第一义。是故名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不了义者如经中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不了义。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令诸众生堕阿鼻狱。所以者何。以取着故于义不了。一切烧者。谓如来说涅盘亦烧。一切无常者。涅盘亦无常。苦空无我亦复如是。是故名为不了义经不应依止。善男子。若有人言。如来怜愍一切众生善知时宜。以知时故说轻为重说重为轻。如来观知所有弟子。有诸檀越供给所须令无所乏。如是之人佛则不听受畜奴婢金银财宝贩卖市易不净物等。若诸弟子无有檀越供给所须。时世饥馑饮食难得。为欲建立护持正法。我听弟子受畜奴婢金银车乘田宅谷米卖易所须虽听受畜如是等物。要当净施笃信檀越。如是四法所应依止。若有戒律阿毗昙修多罗。不违是四亦应依止。若有说言有时非时有能护法不能护法。如来悉听一切比丘受畜如是不净物者。如是之言不应依止。若有戒律阿毗昙修多罗中有同是说。如是三分亦不应依。我为肉眼诸众生等说是四依。终不为于有慧眼者。是故我今说是四依。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20: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娑婆过客在2008-4-3 7:20:56的发言:
/ g# y( E" s2 N* q

不是义佛与不义佛,应该是了义与不了义。

, L( X$ y: H3 F2 t& X

 

* `4 R6 }* A8 K! j

 

, g+ q6 j g2 F6 o/ K& c1 l

    师兄!我说错了,应该是"了义佛"与"非了义佛"的分别,这个我记得很久前就听过.最近又看了下面这帖我才记起来,我摘下:

" S, ]& M v/ W" G. |

                 

+ D, [: n: l0 J% {/ @" n

                  中国净宗联盟社区关于悲智诽谤净公邪见的回应

1 V! H. f, R. s

  

6 {) z7 `5 m9 h' W" s+ \

              9.净空邪师诽谤佛是“可怜悯者”——会大幅度的退转
  
    净空邪师说:“四圣法界的算是不错了,相似佛位了,依旧有退转,大幅度的退转,所以在法身菩萨看他们是‘可怜悯者’。”
    净空邪师不断地宣扬他自己是超越佛的法身菩萨。四圣法界指的是声闻、缘觉、菩萨和佛,说佛还会大幅度的退转,是“可怜悯者”,根本就是不值一驳的邪说!
    其实,对于“佛不会再往下掉”这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早有明示,圆满觉悟的佛,不会再重增迷惑与颠倒,根本就不存在佛再往下掉的问题。
    在《楞严经》中佛说:“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在《圆觉经》中,佛陀也做了同样的比喻,“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即佛就像从金矿中采炼出来的真金一样,绝对不会再变成杂金或金矿。
    退一万步来说,就别说佛了,请净空邪师开示我等,初果罗汉如何退转?
  
  请搞清楚,佛也分了义佛与非了义佛,四圣法界的佛当然不是了义佛。非了义佛怎么能不退转?再说了我们现在把凡夫与凡夫的环境没搞清楚,却要讨论佛之境界,阿弥陀佛,唯有证佛之位,才可体佛之境。

" P& \+ ], G( q6 m+ o) R

 

8 I. d. Z9 b9 x: N* \: [+ @

 

7 z1 ^( D3 w+ y! w z& h8 n9 _ `2 }; t

     还有我看过的<<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卷下,一叙述密咒功德深广第十:

$ k U7 S h! c% d, q" ?

   问曰:佛具一切智,岂不知得陀罗尼也?答有三义:一者,表此陀罗尼最胜最深,令人生于尊重.所以言佛不知,而自求之.二者,谓权教中佛,不能知得圆宗密咒.如小乘极果,不能知得大乘深法.三者,密宗神咒,即体便是圆圆果海,故佛不得.如释大乘论说,圆圆果海,佛亦不得.

) N) M2 @ W& ^& c

 

/ p) ]( J& @* Q! \+ L# I: U

     看完后我想"非了义佛"是不是说小乘极果?请师兄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6 23: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好:

. T! a T7 f! h @' k" u

 

6 V% V: p2 I* i

首先,您上面表述的不是很清楚,我不知道哪些话是您转贴的,那些话是您自己的。我必须要能看明白哪些话是你说的。

" m% S9 p) f5 O, Y! w

 

! g# [$ D, G6 }' d

其次,请赶紧根据我上面所说的,整理好您想要问的问题,在我看明白了,试着与您探讨完毕后,您的这个帖子将被屏蔽或者删除。因为涉及到了一些不该涉及的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7 12: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 m& H5 S' A- Y0 v: Q L4 U

 

8 g5 D6 Q0 h0 n: `. j

    第一, 中国净宗联盟社区关于悲智诽谤净公邪见的回应

) E" f4 x$ D* w0 \2 U( M

  

- T1 @/ V/ F/ g: a" S; T0 y3 W# l

              9.净空邪师诽谤佛是“可怜悯者”——会大幅度的退转
  
    净空邪师说:“四圣法界的算是不错了,相似佛位了,依旧有退转,大幅度的退转,所以在法身菩萨看他们是‘可怜悯者’。”
    净空邪师不断地宣扬他自己是超越佛的法身菩萨。四圣法界指的是声闻、缘觉、菩萨和佛,说佛还会大幅度的退转,是“可怜悯者”,根本就是不值一驳的邪说!
    其实,对于“佛不会再往下掉”这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早有明示,圆满觉悟的佛,不会再重增迷惑与颠倒,根本就不存在佛再往下掉的问题。
    在《楞严经》中佛说:“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在《圆觉经》中,佛陀也做了同样的比喻,“一成真金体,不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即佛就像从金矿中采炼出来的真金一样,绝对不会再变成杂金或金矿。
    退一万步来说,就别说佛了,请净空邪师开示我等,初果罗汉如何退转?
  
  请搞清楚,佛也分了义佛与非了义佛,四圣法界的佛当然不是了义佛。非了义佛怎么能不退转?再说了我们现在把凡夫与凡夫的环境没搞清楚,却要讨论佛之境界,阿弥陀佛,唯有证佛之位,才可体佛之境。

4 W ?( p$ T" m: I# J( f. c+ A

 

8 H( h$ k$ x# q5 d# g7 ]6 c% }

 

) |3 o4 n1 w8 ?* S# s0 p" ~ j

     第二,<<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卷下,一叙述密咒功德深广第十:

4 ]9 U) `: }" {" s0 b. m

   问曰:佛具一切智,岂不知得陀罗尼也?答有三义:一者,表此陀罗尼最胜最深,令人生于尊重.所以言佛不知,而自求之.二者,谓权教中佛,不能知得圆宗密咒.如小乘极果,不能知得大乘深法.三者,密宗神咒,即体便是圆圆果海,故佛不得.如释大乘论说,圆圆果海,佛亦不得.

- w! G x& C" U9 e

 

" Q( W5 l/ p8 I* E8 W7 k

 

- ]3 D# u2 _8 B/ B" r

             以上黄色的是摘录"中国净宗联盟社区关于悲智诽谤净公邪见的回应" ,浅蓝色的是从<<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中摘录.

9 E7 e& f: x% ?( a* ]+ P$ ?8 R

      我是不明白第一个摘录中所提的"了义佛"与"非了义佛"分别.跟着就找了<<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的一段来对比.

( [6 F9 f( g8 ~6 ?) q; u

      我的问题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什么"了义佛,什么是"非了义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7 13: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帝罩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7 22: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师兄:

0 j: I9 v2 C9 H7 p7 g& M

 

( N1 J9 |1 b$ H; ?+ D# G# t

至此,我已经明白你的问题。

, P0 h) ~6 S2 P

 

& B: ?& K( K9 J- d

据我所知,佛教概念中,仅有“了义”与“不了义”,这是释迦牟尼佛佛经中原汁原味的词语,是著名的佛教四依法里面的重要概念,即“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我不知道佛教中还有“了义佛”与“不了义佛”(或“非了义佛”)这两个概念。

6 x, f v! ^; v* J. b& |6 o* m

 

2 D( Y' o' P* F5 k( w

多看佛经,原汁原味的佛经,看得多了,再有看到似是而非的辩论,自己就有主见了,眼睛就会看明白。

: X. h* ~4 `% j: P# X, `+ B' {- Q

 

3 D9 U6 P; C8 m8 X

祝师兄 法喜充满,慧眼独具。

, |7 u4 M( ]* P: e6 q

 

8 R( k. L+ \+ H# e

(至此您的问题我已经回答完毕,您引用的某些文字我会适当地作些处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8 19: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师兄所说的,是佛教中的"四依":依智不依识,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 d; p! g5 [7 a; N* O* _- s: b

    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9 10:25 , Processed in 0.1158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