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20|回复: 4

[吴润江上师]佛说阿弥陀经讲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7 09: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选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3 c2 d. J5 x, H, T9 x* Z8 m, K$ z  n

1 _  l6 g! k$ E- Y& Q; u5 a: c+ I7 K" H! P' A
1961年莲华金刚藏圣者吴公润江上师1 l& `" T, v7 {9 w4 u& J( Z* `3 _+ W
讲于美国旧金山; l9 Z' i6 |6 t7 |, o
佛说阿弥陀经讲义
6 i" J5 x$ e1 E6 }时 间:西元一九六一年春天
; u, ]4 K# ^3 V# b2 e地 点:美国旧金山大埠正善佛道研究会讲堂" S1 l: _  p7 ]
讲述者:莲华金刚藏圣者吴公润江上师
* R- f# \3 B6 v1 B) Z7 r: h当我们听讲佛经时,就要入定,只要证一个三摩地,就可以得了。最要紧是要将时间打破,如果时间不打破,就不能相应。如何将时间打破?是要将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打破,变得过去、现在、未来三时合为一时。即现在将本师释迦牟尼佛二千年前讲经追回一样,追回过去的时间,成为定力。追回过去时间,将过去释迦牟尼佛的法再开出来。如果能入定,可将千万亿年时间追回;如果不能入定,就不能追回。现在入好深的定,将释迦牟尼佛当年的讲经法会追回,即现在讲经等于你们在释迦牟尼佛住世讲经时一齐参加。
1 U3 G2 }* R1 a! }7 w  现在略略讲经名,本经经名本来不叫《佛说阿弥陀经》,所以大众研究经名,一定先要将梵文、藏文对照过。经名本叫《十方佛称赞净土经》,详细来讲是叫《十方佛称赞诸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鸠摩罗什译经不是直译,他是从意译,将大意译,所以连经名都改了,改成《佛说阿弥陀经》,他改得好。第一点是经名。0 O# {7 f3 u$ k
第二点这本经是讲六方佛,即东、南、西、北、上、下,就是六方;但释迦佛本来是讲十方佛,鸠摩罗什却省了四方,还有东南世界有甚么佛,西南世界有甚么佛,东北世界有甚么佛,西北世界有甚么佛。释迦佛一共是讲十方佛,都一齐讲完。是鸠摩罗什嫌麻烦,中国人也嫌麻烦,将「十方」省为「六方」,我要将这本经的原本味道讲与大家听,这是两个意思。
# I- {5 b8 j. l7 n第三点本经有没有译错,就要研究了。大众在中国,你传我,我传你,没有校对,不知道有没有错。如果经是在西藏译的话,一个字不对都要对到正的。这本经最错的是哪一个字呢?是译错了一个字,全经最重要的一个字,他就译错了最重要的这个字。现在略略讲讲,大家要记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就是译错了「执」字,那不是「执」字,那是「念」字──「念持名号,一心不乱」,而不是「执」字。因为解经的法师都是在文字上做工夫,没有在意思上做工夫,所以往往都是以讹传讹。今日说明为甚么译错的原因,现在解解,我是有证据的。那「执持」的字,梵文叫「阿陀那」,在佛学辞典里有的:「『阿陀那』(术语),心识名,阿赖耶识之别名,译曰『执持』。此识之力执取维持善恶之业因及有情之身体,使不破坏。」大众轮流看看,或者可以抄了它,这个证明他是译错的。7 a3 ?- C$ L; B' e  l+ D
《阿弥陀经》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那是在姚秦苻坚时代译的。大众请看经文:
8 H1 m, ~: {# o# d0 R2 `) R  z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本来「难陀」梵文叫做Lender,「阿难陀」叫做Alender,梵音是这样读的)、罗睺罗(梵音叫La who La)、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
, Q- y' _+ W5 w4 Z6 `) y3 I  这里是十六尊罗汉,再加上降龙、伏虎两尊罗汉,就成十八尊罗汉,而这里改为十六尊罗汉。每个罗汉都有一种长处,好象舍利弗是智慧第一,各人都有一种本领。1 a; v" l6 a; |4 S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干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 e5 P6 E3 g  z% r" H4 B+ S7 N2 e  这是讲阿罗汉已到齐了,菩萨到齐了,二十八天也都到齐了。
+ H$ f' U; m* Y  本来经典是有人问才讲,但世尊好慈悲,当时没有人问,便自己讲。只有这本经是例外,其他经典必定有徒弟发问才讲的。今天世尊发大慈悲心,虽无人问,却自己讲出来:
3 K6 d, r% |4 }7 b1 z% g( _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8 B* l/ |" ^  ^4 L/ F  从这个世界过十万亿佛土,这个「佛土」我略略讲讲。怎样才算是一个「佛土」呢?我现在说一个小世界:小世界是一个须弥山,四个大部洲,外围有铁围山围绕住。须弥山外面第一重是七重香水海,第二重是七重金山,第三重是咸水海,第四重是四大部洲,再外重是铁围山围绕住。日绕须弥山而行,月绕须弥山及四洲而行。月不是绕地球而行,科学家是错误的,实在月绕须弥山及四洲四只角而行。即绕地球,只是其四分之一。四个洲中地球是南洲。一个太阳系是小世界,合一千个小太阳系叫做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成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成为一个大千世界──这个大千世界就是一个佛土。听我讲个偈:「三千大千界,一华藏如来。」这是《华严经》的华藏庄严界。「华藏」即「庄严」这样解。这十万亿佛土是「一华藏如来」这样解。即是一佛土包藏了一百万个小千世界,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一个佛土。从这个东方娑婆世界向西再过十万亿佛土,那是好远的地方,有个世界,叫极乐世界。「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阿弥陀」是「无量」的意思,即是无量光、无量寿。
5 s6 w4 U; ^; j+ ~9 ~. S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7 D' _* x+ w2 {7 l1 q, V6 r$ k
  「雨」字圈去声,即是降花的意思。
: B# }7 X& v; k8 d/ r& d+ w  「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e1 D: h: X" d% P5 f" ~
  这个「食」字不当「食」解,是「饭」字,乃名词,要圈去声(上面的「饭」是动词)。2 x; W. n+ F$ I7 Y+ R2 v/ U
  「舍利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09: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_7 P5 ~0 x8 O% K. z. D  以上所讲是指依报庄严。怎样才算依报、怎样才算正报呢?佛所依的地方是「境」。依报是「境」,正报是「身、口、意」。一个是境,一个是心。这里是说境:有七重栏楯、七重行树、七宝池、八功德水,又有种种金、银、琉璃,这是说境的庄严,明白吗?同时又讲种种杂色鸟: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这种鸟是两个头,却只有一个身体。这共命之鸟是两个灵魂同一身体,两个头有不同思想,或者是一个善、一个恶,不过同一个身体,是两头鸟,两个识田不同。「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处是讲三十七助道品。若专讲三十七助道品是要讲两三天,所以现在只从略说。「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这处略略点一点睛,这是讲「菩提心要」。「菩提心要」是从内觉,内觉是拨迷归觉。这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都叫大众起觉悟心,拨迷归觉。即注重法身,识破色身──教你识破色身,看重法身;即法身重,色身轻的意思。「菩提心要」是拨迷归觉,这是内觉。6 c! h0 }$ Z$ z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6 O& t3 O, y9 W. {/ d* n
  这里仍是说依报庄严。大众听到这种种音乐而起觉悟心来念佛、念法、念僧。念佛、念法、念僧不要向外驰求念,总要向内熏修来念。如何是向外驰求念呢?大众念佛,求佛接引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做向外驰求念。向外驰求,只能带业往生而不能成佛。至向内熏修是起觉悟心,将色身看轻,法身看重。一定要心生净土,心与佛相应,心安住净土。住于常寂光土之中为最高;住于实报庄严土次之;如果身生净土,是再又次之。刚刚所说「心生净土」与「身生净土」不同,现在中国显教是身生净土,心与净土还是脱离关系,只是带业往生,身安住化城,未安住净土。现在所讲阿弥陀佛四个净土中,第一个净土是凡圣同居土,那是阿弥陀佛变化一个地方,使你带业往生去读书,这是起点,是教化众生入幼稚园读书的起点。所以中国的显教念佛往生,至到这个境界为止。2 O; M& H8 T+ l7 b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0 e; @  |6 U2 M( a4 K! Q! b这段是说正报庄严。前面是说境,这里是说身、口、意,是讲心;一个境,一个心。
' Q& U: i- c4 x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 j1 i* L- s9 U  「阿僧祇劫」是大劫,是无量无数的劫。
* Z: E. O7 W% r& }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4 r/ s# y, g9 C6 D9 x+ D
  这是说阿弥陀佛化了这个化城,成功已达十劫之久。因为常寂光土是没有时间的,实报庄严土也没有时间,但是这个化土是有时间性的。因为生死有两种:凡夫的生死是叫做「分段生死」,好象人、狗、猪一类一类,分类来生死,这是众生的轮回生死,叫做「分段生死」;但是菩萨的生死叫做「变易生死」,那是从莲花胎变化、换过,由凡圣同居土转到方便有余土,再由方便有余土转到实报庄严土,这是变换胎,这与分段生死不同。所以大修行人要二死永断,变易生死要撇掉,分段生死亦要撇掉,然后才到涅槃的境界。如果有分段生死、变易生死,都未到涅槃的境界。现在说正报庄严:
$ A/ R0 y8 z$ f" W" L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佛,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i2 y1 C7 e/ r. N: c$ r. ^
  这段还是讲凡圣同居土与方便有余土的境界。凡圣同居土如何能往生呢?凡夫念佛能念至一心不乱,将见思疑惑暂时降伏,命终将妄念停一阵间,就可往生。现举例以一个故事来说明:从前北方有一个军人叫孙传芳,在民国十三、四年间,在北方战争将林师长的侍从兵捉住,把他斩掉。后来孙传芳失败了,信了佛,在天津一间庵堂叫草厂庵处念经。这个侍从兵的女儿叫做施剑尧,她听到孙传芳在庵内念经,就跑来报仇。她日日去草厂庵念经,念至与草厂庵中人相当熟后,知悉孙传芳每天在什么时候念佛。有一天她带了一支枪,敲穿孙传芳的房间,口中不停地念「南无阿弥陀佛」,然后从孙传芳后面一枪打过去,当场把孙传芳打死了。虽然孙传芳是打死了,但那正是很好的机会,因为他刚刚好念佛念至一心不乱,一打死他的时候,他的妄念暂息,而变成往生。他命终可以往生,那是「伏见思惑」,明白吗?在命终的时候只要念佛念到一段时间,暂时停掉妄想,其间只要有一分钟或几秒钟一心不乱,就可以成功了。当你停了妄想几秒钟,就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第二个妄念来了,就已经不能出得去。像这样命终只要将妄念断了几分钟,就可以带业往生的,这叫做「伏见思惑」,这是凡圣同居土的境界。( _8 A3 m4 D" Z3 Z2 h+ N5 h5 H( i: g
  到了方便有余土尚不只这样,首先要念佛念至一心不乱,还要将见思惑断了。「见思惑」我以前讲过,「见惑」就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思惑」是贪、瞋、痴、慢、妒。断见思惑是要将它永断,连贪心都没有起才叫做「断」,这才能往生方有便有余土。这个「伏」字是暂时停一停的意思,那是念佛时妄念停一停;不念佛时,它又起了。「伏见思惑」是念佛时可以将胡思妄想停一停,不念时妄念又来了。而「断见思惑」呢?那是念佛的时候妄念当然断,不念时亦断,这种程度高许多。这是凡圣同居土与方便有余土的两个境界。/ D9 `+ T0 p3 K4 r$ r- |/ E
至于第三个净土是实报庄严土,是要分破无明,将无明打破一部份,就可以安住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不能往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09: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禅定安住,无往生可能。要定中安住此地,不是往生境界,这差不多是八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以上的境界。) Z& |" R& f, a) J6 \+ s% e- W" K
第四个净土是常寂光土,那是要豁破无明,豁然贯通,将无明窠臼全部打破,pat的一声,好似破竹一样,无明窠臼全部破了,然后才能安住常寂光土而不用往生。现在所讲净土是取最上的,打破无明,即刻见性成佛,这个净土就在这里,而不须经过十万亿土,明白吗?
$ \- @, F2 o: D5 I; q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2 \8 {% A; E, p
  这「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的意思。这里要讲解一下:往生生者有甚么好处呢?带业往生者都不会退转,但在不退转之中,要经过十地、四十二个回向,直到一生补处才能成功,这是这个净土的殊胜。它的殊胜是有不退转的长处,但它的成就是一级一级渐渐来,那是不能快的。往生净土,由初地升到二地,要经百千万亿劫然后才成;而由二地升至三地又要不知道经过多少劫才成,那是要慢慢地,好象蚂蚁爬一样,虽然是慢,但是不会退。
- E1 v6 d- I3 R. ~4 J5 s' r& i若是人身成就就不同,若依正轨道来走,成就得很快;若心一歪,又堕落得快,所以有利有害。人生成就如果依正直接方法,可以在一剎那间,或甚至几十年间就可以达到佛的地方;但若一退转时,天堂、地狱堕得好快。这是成就得快,而堕落也快。若人心不歪,依正轨道来修行,则人修行比天道便宜,甚至比极乐世界十地菩萨,乃至比一生补处菩萨还快。好象弥勒菩萨现在切利天里做到一生补处菩萨,那是十一地菩萨;而我现在可以追过他。这是人身可以追得过,但是菩萨身是永不能追到,明白吗?再继续讲:5 j4 M6 t9 N- W3 b1 e$ c  t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M7 X! Q' o, p
  即是数不出这么多。# G0 A/ J  ^) Z3 U! Q3 w6 x) L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 @7 ?# A4 h- _& N7 p- W! O+ m! d  「不可以少善根福因缘,得生彼国」,这句很重要,这是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要行六度万行。即是如果六度万行的功夫不够,都不能生彼国,明白吗?小乘的福德因缘,即是实行六度万行。下面这几句是重要的:
& k* q* ?) ]3 T. y9 Y  M$ [8 \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 s. l# P" t2 k+ j
  这最紧要的是人命终时,心不颠倒;若一颠倒,就不能成功,明白吗?我以前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大众记得吗?有些新来而未听过,现在重述一次:以前有一大德,修阿弥陀,念得好成功,他能预知时至。他临命终前预先吩咐一班弟子,说他甚么时候圆寂,圆寂后他的大殿上的钟一定会铃铃声响。若命终时,依着时间,大雄宝殿的钟即刻响,那样就表示他已经往生;若是大雄宝殿钟不响,那就表示他不能往生。大德果然依时圆寂,但是钟没有响,一班弟子不知道甚么意思,为什么大德能预知时至,而钟却不响?1 U2 A3 [1 T; B2 V, S9 \, s
经过一段时间,他的师弟来到。他想师兄修得这么好,为什么临命终时钟没有响而不能往生?这其中一定有个原因。于是他就在师兄圆寂座位的右手边入定。入定好久,都不知道原因。后来他举头向对空一望,心中便有所悟:他见对面有一棵桃树,花开得好灿烂,寿桃结得又大又香,他想:不得了,师兄上当啦!原来他师兄在临命终时,心中想吃一个桃子,就被桃子夺了心,即刻变了一条虫,而不能往生。于是他领导一班人去树上找虫子,果然在最大的一个桃子上发现一条虫。他就领导一班人围住这棵树,一齐念阿弥陀佛,并将虫捏死,即刻那个钟就铃铃声响了。
/ ?, O: ?6 H6 a1 D+ T, o2 y所以念阿弥陀佛,在临命终时最紧要甚么都要放弃。若做父亲的一想儿女,则第二世人就要做别人父亲而不能往生;做丈夫的若在命终时想妻子,则第二世又要做别人的丈夫,又不能跳出轮回的圈子;若做妻子的想丈夫,则第二世人又要做别人的妻子,因此又不能往生。所以临命终时,心一颠倒,心想外境,心为境所夺,即随外境而去,这样就不能往生。因此普通念佛的人念口簧的话.绝对不会有定力,所以念佛要修心。& U/ b1 e9 K8 B
  在中国传承,老实说在印度没有净土宗,释迦牟尼佛住世只有两宗,一个是禅宗,一个是小乘。小乘后来开出俱舍与成实两宗。甚么叫「俱舍」?那就是法有我空,我是空的,法是有的,这是俱舍的境界。成实宗是法我俱空,这是成实的境界。小乘分两宗。当时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小乘只有一宗,还有禅宗一宗,没有第三宗。整个印度都未曾有净土宗,只是念佛的人往生亦很多,但没有开宗。至中国晋朝陶渊明时,慧远法师看到这本经,发现「执持名号」,几日就可成功。于是他就发起提倡,但是没有师承,都是人云亦云这样念,所以最高的程度只能带业往生,只是凡圣同居土的境界。高者可能达到方便有余土,而达到报土者亦有,但也只有慧远大师一人可以达到报土,因为他对《涅槃经》、《法华经》都很熟,其余都是化土的境界。
$ C+ v4 t# Z- ^: \0 `  今日所讲的「心不颠倒」即是「菩提心要」,明白吗?「心不颠倒」这四个字是最重要的。这本经最重要的是哪一段呢?即是「闻说阿弥陀佛,念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简要言之,「念持名号,一心不乱」、「是人终时,心不颠倒」,这是全经的精华。这段是「金刚心要」,先前所讲是「菩提心要」。「菩提心要」是内觉之中之直觉,明白吗?现在「金刚心要」是内觉之中之内觉。一个是内觉中直觉,一个是内觉中内觉。内觉是「金刚心要」,断一切相,一切妄念。如何断一切相呢?是离一切外相,外离相,内离妄,即「金刚心要」。「念持名号,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金刚心要」。断了这个妄想,这是内觉。这里第一是讲「菩提心要」,第二是讲「金刚心要」,大众要记住。
* H6 U$ _/ E+ G  全经的精华是「念持名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09: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改成「念持」呢?其与「执持」有不同的解法。「执持」是着相;「念持」是「口念心持」,即是口念佛而心要想佛。所以念佛有四种方法:第一种是「持名念佛」,第二种是「观像念佛」,第三种是「观想念佛」,第四是「实相念佛」,四种念佛法。现在中国实在只有一种持名念佛。观像、观想是密宗的境界,实相念佛是禅宗与密宗合并的境界,四个境界各不相同,以实相念佛为最高。' y" A1 e% p$ {
  现在「金刚心要」说完了,开始说「菩提心要」:
5 b8 t0 Y0 e7 l% r2 ?7 S  「舍利弗,如我今昔,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5 m- ?# \# d0 F/ ^) n
  这段是说东方世界诸佛都称赞这个净土不可思议,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劝十方佛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也劝大众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乃至明心见性成佛。现在讲南方世界诸佛赞这个净土:/ q0 G- h& Q6 ^6 O0 ]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M$ @% d5 u3 g, y" n8 K
  这段南方世界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劝众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E" C. x; x# f: ^! ^3 J% W5 v9 l8 K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9 \- ^" K2 s( m5 s/ a) F% C- `, m  这是西方世界诸佛称赞净土。这「无量寿佛」与「阿弥陀佛」是同名同字,不过十方佛同名同字非常之多,不是出奇的,即是有无量无边同名的佛。9 \  `5 g/ n! A4 X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6 ?  j. _$ H/ @* ~! c
  这段是说北方佛称赞净土。
" x3 D, u. f7 z2 _4 ^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9 i2 M5 F8 U, R8 Z3 K  这段是说下方诸佛称赞。+ _" {9 d2 v, @- A  y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K' m7 v- D0 S3 m7 ^+ c
这段是说上方诸佛称赞。这里已经有六方佛称赞。再次尚有四方,如东南方、东北方、西南方、西北方,即十方诸佛赞叹净土经,这处是从略。) H! U0 y) y4 k2 }% x% w
  「舍利弗,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Z5 g, U+ A: k2 V. J
  这是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经受持者,是一切诸佛所护念(「护念」即「加持」这样解),对于无上正等正觉永不退转。
& Y/ X) L2 e1 q4 y' t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0 Y* v& o  q% w  这段是劝化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 s+ N( Q: z3 j" U! U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3 ~2 l4 l5 }* P/ J) `3 `$ B# J
  这几句话最要紧,现在是十方佛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已说完,而十方佛亦称赞迦牟尼佛不可思议功德,能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无上正等正觉,为众生说法,是为甚难。这是「莲花心要」,即心如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心如莲花,在五浊恶世中不为五浊恶世所污染,于心无染念佛。这里有三个心要:第一个是「菩提心要」,是直觉;「金刚心要」是内觉,而「莲华心要」是外觉。外觉是对于外境不为色、声所染,这是外觉;内觉不为妄念所夺;而直觉是不被二边际所惑,心除颠倒妄想,这是直觉──这就是三个觉。大众依着三个心要来念佛是最究竟;如果念口簧,虽有功德,不过是多生多世积着功德,最高限度只能带业往生,要明心见性是断不可能的。( g/ p1 N- u7 v* Z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9 @2 t4 O, ~0 f) y2 g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 T: L) O0 W1 ~* q2 f' U* u  这本经实在说念佛的方法已经说得好清楚了,但是没有师承的人就不明白经义,只是念口簧而已。所以中国自净土宗传入,开山一千七百多年,大众都不明经义,只是念口簧,因此现在带业往生成功的人多,而见性成佛的人少。大众应取法于上,必得乎中;取法于中,必得乎下;若取法于下,念口簧就是下下。中国佛教虽然挂的是大乘招牌,其所成就比小乘还要低。若在暹罗、南洋一带,虽然教的小乘,但它都是讲修心法的;而中国连修心法都没有,因已失传,可以说口念就是了,实在比小乘还要差。有知识的人是知道的,没有知识的人就糊糊涂涂地念,所以大众应生觉悟心。
6 u" G! t/ u% P3 {: B6 P大众学佛,不要学仪式,如朝暮课诵、拜忏,如种种喃喃唱唱,这都是仪式,是念给人看的,是形式的法,而不是成佛方法。大众应该认清体、相、用,应该从体入,不好从相入。学佛应该要学明心见性法,不要学做和尚。若学做和尚,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大众要从心性上做工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09: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从仪式上做工夫。近千年来的学佛人都在仪式上做工夫,大众应该明了猛醒。从西藏人眼光看,中国是没有佛教的,只有汉教、中国教,因为它已中国化了。$ z; D$ U2 Q; p4 K7 b% H8 O) M
弟子吴瑞瑛记录+ o( |2 m% |7 F6 B* S
临终口诀% }  g* e2 l. G4 K  `
凡真修行人,临命终时,初诸天前来接引,其时心不为所动,本念佛一心不乱之旨,加被诸天,皈依三宝,同出三有。次弥陀及诸佛继来接引,本「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之旨,请诸佛加被我,安详入定。于定中豁然贯通,脱颖而出,超出三界,直入性海,即以大印身定中示寂,即时安住常寂光土,究竟涅槃矣。但不宜随佛往生,因带业往生,即入化城,虽不退转,但历诸阶级,超出难期故也。
5 F+ [$ J7 x/ Q9 b+ T8 z. X& |弟子吴瑞瑛记录$ Y5 F% ~* R+ ?$ w$ j

( N$ e! g2 d) g; W4 F9 x《佛说阿弥陀经讲义》乃吾师 莲华金刚藏圣者吴公润江上师于一九六O年冬赴美弘法时所宣讲,由谢实之师叔录音后妥予保存。去岁旅美师兄陈法俊先生发心寄赠编者,编者再烦请 上师长女公子吴瑞璊女士忙中抽空写出。嗣后又转寄美国,请谢实之师叔与陈法俊师兄共同校对,再由编者做最后之整理,始得完稿,故此文之问世乃集众同门之心血所成。现谨以此《讲义》做为吾师八秩晋五圣诞之献礼。今是书即将问世,故特志其缘起,并谨向奉献心力之谢实之师叔、吴瑞瑛女士与陈法俊师兄致谢。             , a) }) v% _( T; a
编者左慧玲谨识
/ @% U/ K* z" \) N' U8 Y  I: N一九九O年岁次庚午七月初十日1 O( K# n+ t& e% h* G( j
! `8 u$ e1 Y6 z' n! [
2 y/ d" P5 }: _! }
/ N/ k6 L. m7 k% W*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0 15:45 , Processed in 0.0703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