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26 09: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孝亲友爱
续-《一、孝亲友爱》
6 y5 z' k5 Y4 x" c" h7 T# E( R5 _7 [" P! V. p4 Y, A. P6 p& H
摘自《动物的人性光辉:《物犹如此》白话选译》
1 v; S( C, F3 k3 x% y$ I$ [3 L 鹤子点评说:孟子曾说过:“人们若是见到自己的父母暴尸野外,被狐狸所食、蝇蚋围绕,肯定会额头冒出汗,转过脸不敢正视,迫不及待地设法掩埋。”由此可以想见三只幼犬忍着悲哀,口含母骨匆匆用土掩埋,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啊!
- \! Q: h, r' e3 ^- z 诗曰:
7 I$ e' [% ~. h9 w 争相衔骨妥荒隅,伏地悲号泪血枯。
" }$ B! c3 _+ B5 I 人子愈多亲愈苦,一抔何处待青乌。
, R; T. v; a' T# X
& g6 |/ N: @7 `4 f 乌反哺(《禽经》)8 x& c5 E& Z N& ^- N
慈乌是乌鸦的一种,又称为孝乌,长大后都要衔食喂养自己的母亲,嘴小而白色。2 N0 f$ R1 @# Q; F4 F p. O
鹤子点评说:《运斗枢》说:“慈乌属阳性,禀受天地的仁和之气,所以会反哺自己的母亲。”秉性仁爱,自然会孝顺母亲,这完全出于它们的天性。
" g7 K* H/ a/ [9 I, x& I 诗曰:
: L' a! k' ]7 P1 D, p 为雏衔食羽毛摧,雏长酬恩老渐催。
6 T j. t4 J+ n8 d3 D" I 爱日无多休错度,何能反哺到泉台。
2 `" h& U1 J; w' h( M& O" @ ^; D4 S/ K9 e
长兴孝鹅冢(《寰宇记》、《人谱类记》)0 g6 P) c9 m" f0 D) M( K9 i# {9 z
唐代天宝末年,长兴的一个姓沈的人家养了只母鹅,在孵化幼鹅时肠子漏出而死。所孵化的幼鹅声声悲鸣,什么东西也不吃,啄来破旧的草席盖在母亲身上。又衔来茅草,陈列在前面,像在做祭奠一样,然后向天悲鸣而死。沈家觉得很不寻常,就把它装殓在一个盒子里埋葬了,后人称为“孝鹅冢”。 O) C- N! u) j7 h& ^5 ?$ j5 b
李斯义点评说:刚孵出不久的幼鹅,就知道孝敬自己的母亲,那么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父母又该怎样呢?曾见有人一边饮酒食肉,开着玩笑,一边研读《礼经》,自以为洒脱,其实是完全没有人心。这些人要是读到这则故事,真应该羞愧而死!
; E. U9 p9 J7 `/ i2 W/ K% `* \ 鹤子点评说:母亲去世,竟然如此的悲切。不知母亲若在世,又该是怎样的依恋啊!9 L- I* e2 F( O, i: A' J
诗曰:
. f% ]# O, O4 {5 |; T 事死何如及事生,仰天泣血涕纵横。8 X0 e4 c! a: @/ ^
为儿舍命身难赎,泉下谁闻恸母声。
8 K5 ?4 v# h3 t ~. j6 c }3 j- g8 E4 O: ^
蝙蝠识母气(《警心录》、《昨非庵日纂》)
$ p- G$ n( r! _! J j6 x2 | 眉州的鲜于氏,为了配药方,将一只蝙蝠碾成碎末。在和药的时候,有几只小蝙蝠围聚在上面,眼睛都还没有睁开,只因为闻到母亲的气味而来。鲜于氏一家不禁为之落泪,立誓从今以后再也不用动物配药,还要多做放生的善事。由于所发的善心特别殷切,药还未服,病就痊愈了。. d7 U2 M' m' h$ K% k. W q
诗曰:, J7 U2 W2 l f/ L1 b$ U% P8 e5 S; E1 {8 w
藐孤双睫未曾开,哪识遥寻母气来。3 p7 G k4 W2 j2 }% f9 W! z' a
缕缕断魂犹恋子,药铛烟外影徘徊。. _3 o& l3 |* Z7 m, l0 u( X. w
+ a7 ~3 i0 w! m
同母牛(《异谭可信录》)
9 s- F, E: J, t& P8 c: q 家在宣城的王氏兄弟二人不和,分家后还是常闹矛盾。哥哥家的母牛生下一头牛犊,卖给了一个亲戚。后来这头母牛又生下一头牛犊,然后母牛就死了。前面生的那头牛犊,亲戚又把它卖给了弟弟。弟弟便把它放在牧场里,和哥哥家的牛犊一起吃草。到了晚上,两头牛犊一起住进哥哥家的牛栏里。弟弟想把自己的牛犊牵走,却怎么也拉不出来。从此以后,两头牛犊轮流在两家过夜,从不分离,好像知道自己是同母所生。哥哥对弟弟说:“牛犊兄弟间都能这样,难道人还不如动物吗?”弟弟感动地哭了,从此兄弟二人友爱如初。
* Q6 T+ `8 V7 S. R4 p" D! w9 r. u+ h! E( q 鹤子点评说:两头牛犊依依不舍,这是动物天性中的灵光在闪动。兄弟情谊怦然而起,这是人性中的灵光在闪动。
% }0 A( h4 M1 p 诗曰:: m& D" ~9 a6 i% o5 S) S
愧杀操戈共室人,相倾相轧忽相亲。
9 `3 r& t4 e% x. A 看渠兄弟温存意,也似姜家布被春。
: {0 ~4 k1 d- ~) f7 ~0 Z! b- ]- Q8 A3 L, e$ l ~
犬痛同怀(《建宁志》)9 _5 k+ E7 ~; I/ d6 ?
咸溪有个人叫童镛,家里养了两条狗,一条白狗,一条花狗,同为一母所生。两条狗都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后来白狗忽然失明,没法再到狗圈里进食。主人便铺上草垫,让它卧在屋檐下面。花狗每天把饭衔过来喂它,晚上则躺在它的一旁守候。白狗死后,主人把它埋在山麓间。花狗每天早晨和傍晚都要去绕上几圈,像是在哭悼。然后卧在白狗的墓旁,总要过很长时间才离去。& e/ v8 h8 `$ b, K
鹤子点评说:作为父母的亲骨肉,兄弟间的手足之爱弥足珍贵。这条花狗在白狗活着的时候照顾它的饮食,死后又能竭诚尽礼,真无愧于兄弟的情义!& b) l* D: r; Z; E1 Y7 }7 C% R
诗曰:
- b$ z: i- F. p. | 釜中豆泣更燃萁,犬性缠绵乃若斯。8 t# R' ^1 r4 q1 |/ a& w
含饭伤心黄土隔,夕阳孑影下山迟。6 E* j' i8 v# j
) K: b5 M; d, Q; a( r 羽声合刻(《因树屋书影》)* o* I# U' i; |% C- ^" o9 e
有一位在福建做官的人,带着两只鹦鹉回到江西。两只鹦鹉朝夕相依,像亲兄弟一样。他把其中一只送给了陈右骅,另一只则送给了韩人谷。陈、韩两人原本就是关系很好的亲戚,经常相互来往。两只鹦鹉每次陪同主人见面的时候,总是互相问候“哥哥好”,非常融洽。可是没过多久,陈右骅养的那只鹦鹉在书斋中被一种奇怪的动物搏杀。陈右骅非常痛惜,便将它安葬,请韩人谷赋诗哀悼它。诗写好后,韩人谷拿着诗前来拜访,他养的那只鹦鹉知道了这个消息,便不停地在架上跳叫着:“哥哥死!哥哥死!”哀伤不已,并且不再进食,过了一天也死了。两位好友因此广为征集名家诗章,追念这两只鹦鹉,江西、三吴一带有名的文人都很感动,写下了不少诗文。两人将这些诗文汇集成书,名为《羽声合刻》,邓左之为此书作序。原来动物之间的情谊,竟也如此的深厚。- X) W4 c) W0 Z# K! {! g1 z! `
鹤子点评说:相见时互相问候“哥哥好”,说不尽分别后的眷恋之情。听闻噩耗时哀叫“哥哥死”,说不尽此时撕心的哀恸!
/ F0 W( M' M! d/ y, T3 V& Q* B2 G 诗曰:
& @( F% _' Y6 M5 M 同来闽峤乐如何,谁料参商饮恨多。' t" C' \) J: r7 X0 A+ Y1 K
旅雁分飞云水断,几曾芳讯到哥哥!4 }4 ]; _ l, d+ i9 e9 J
/ {( U8 S7 j, V- {+ K; _" v
舁无足蟹过簖(《阐义》)
, P2 R$ l7 I# b5 c u 松江幹山人沈宗正,每年深秋都要在池塘设下蟹簖(一种捕蟹用具,状如竹帘,横置水中以断蟹的通路),捕蟹来吃。一天,他看见两三只螃蟹相互挤靠着往前走,感到很奇怪,走近了一看,原来是一只螃蟹八条腿都没了,无法行走,另外两只螃蟹正抬着它翻越蟹簖。他不禁感叹道:“人是万物之灵,可是兄弟朋友之间还要相互争斗,甚至趁对方危难加以排挤陷害。想不到这些微不足道的水族动物,同辈间却有如此的情义!”于是就令人拆除蟹簖,从此再也不吃螃蟹了。
) }& a! |7 e& f- v( b2 r% F# | 鹤子点评说:动物的真性到了极处,可以感动人心。人的真性到了极处,可以感动天地。2 n7 a7 Q1 I6 H! n0 }
诗曰:0 Y. x$ u1 d1 T
欲行且止倩谁扶,一蟹蹒跚八腕无。
) h2 l! b7 u0 O" |7 u 安稳中流向前去,余生相傍老菰蒲。
5 L' p3 O: H0 n# C -----------------------------------
& L0 ^8 L9 n8 |1 r
0 F \" w" e) o$ r# ?. M9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