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净公上人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18: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阿难说‘罪深更逮冥’。
! a( O2 b" q' e( p5 n* V
" u0 N: T, B: g0 o  l  蔽圣毁正觉,死入大铁城,识神处其中,头上戴铁轮。- ^# o4 j6 f  R2 ^! j6 B) Z$ L

; b0 v) R4 K2 L' \  U& X: g  这一首是讲破坏佛教的弘扬,障碍他人修学,所感召的果报。无论是在家出家,四众弟子应当时时检点自己身心,是不是有此心行?有没有蒙蔽自己良心,毁坏了自己的佛知见。关于这一点,确实是修行关键,必须像江味农居士所说,对于教义必求深解、圆解,而后才能悟入佛之知见,不然,如此过失,总是难免的。下三句说果报。
9 w: |3 I& N. n( b' w/ x- J: I' e5 O% {" g3 I
  障蔽圣教,毁灭人天正觉眼目,断他法身慧命,是最极深重罪业,果报在无间地狱。‘死入大铁城,识神处其中,头上戴铁轮。’堕人地狱中的是自己的神识,神识就是世俗说的灵魂,头上还要戴一个火烧燃的大铁轮,这是他所感的果报。佛子应知,幻身无常,不过数十寒暑,何必五欲是求,六尘留恋,造诸罪业,感受无边恶报,智者不为也。佛陀常戒弟子,少欲知足,乐善好施,必以真正解脱大道予人,方尽弘扬普度之事,是决不敢以一己之私欲,而障碍圣教,获如此之重罪恶报也。下一偈是说地狱恶报的苦况。4 Q* E1 Y: W, c" ~; E3 C

+ V$ s! b3 _; M5 `$ Z% H2 R2 x  z  求死不得死,须臾已变形,矛戟相毒刺,躯体恒残截。( c* ?7 E& h& D+ _
% `# Q4 N, e0 w0 G% d/ t% Z' U' M
  第一句是指无间地狱中的命无间,二句说身形无间,三句说受苦无间,末后一句说时无间。于此四句偈中,就把地狱里面的苦况都说出来了,诸位如果想详细了解地狱的因缘果报,可以参考地藏本愿经,或楞严经,都有明细的讲解。
. L7 J4 A7 p) Q5 B. t
! g' R" ^5 u3 A: t$ w2 b  请看经文,下面六首,讲世间意的恶报,佛子不可不知。第一首是:
& w9 n% z2 [3 ?- l1 ]
* W! h; h( a3 U0 |; |  六、世意恶报
8 V; I/ @; U2 v. J2 L2 ^6 r% n; s- M, G
  奈何世如是,背正信鬼神,解奏好卜问,祭祀伤不仁。2 u- |, B% Z4 T1 B  z7 {8 F

3 A+ E0 [) d. Y9 d4 j5 ^( f  这一首是说世间意为诸恶业的原因。‘奈何’,是阿难尊者感叹之辞,为什么这个世间会是这样呢?众生皆违背正觉,邪知邪见,反而迷信鬼神,佛陀告诉我们,鬼神大约可分为四王天及鬼狱三道,皆不出六道轮回,知见不正,能力有限,见解多有错误,只可以加以恭敬,不可以信仰。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 G: @0 @8 G3 _: d2 a
$ V& ~( M& t& h3 x! O9 W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也说: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 `) N* C1 ~4 Q' x% Y4 P
1 J2 U! c9 U2 r5 \! P* d
  因此,佛弟子之于鬼神,应该像周安士先生,发慈悲心而度化之。后二句,说民间迷信习尚,‘解奏’,是自作罪业,求他赦免,岂知鬼神也没有特赦人罪的权力;如果不忏以往,不修将来,与事终究无益。佛说:罪若起时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忏悔最重要的是,后不再造,孔子说:不二过。这样才能消灾免难,拜求鬼神是靠不住的。‘卜问’的用意,无非是为了想趋吉避凶,妄图儌幸免祸,非分得福,这些都是迷信,如果灾祸能够儌幸免除,福报能够非分得到,那世出世间的因果律就可以推翻了!‘祭祀伤不仁’,是指不是自己应当祭祀的鬼神,而去杀生拜拜,杀生供献邪神之类,你想想,流他之血,害他之命,已经造作极恶之因,怎么会有好报应呢?不但自家造了重罪,就是接受供献的鬼神,也同样的增添罪过,所以血食鬼神命终多数皆堕地狱,如是事理,不可不知。‘不仁’是没有慈悲心。, K3 P6 m% J, c# w& o5 f- ~

! p' S) P8 N3 d0 m$ F4 g# Q  死堕十八处,经历黑绳狱,八难为界首,得复人身难。
  S& S, W% R, h$ [7 X  K- Y$ S! y; ]/ d
  这一首是讲为世间意者,造诸恶业所感的地狱苦报。‘十八处’就是‘十八泥犁经’所说的十八重地狱,有刀山、沸沙、沸屎,以及寒冰、铁磨、烊铜等等,皆为根尘识不正之所现。这些还算是罪轻的报应,罪重的在根本无间、八寒、八热等大地狱中。经历黑绳狱,以黑绳量画其身,按量画寸寸刀锯之,就是所谓的凌迟处死的刑法,其惨痛是无法形容的,这是根本地狱刑罚的一种。‘八难为界首’,这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的三途八难,意思是说,见佛闻法,有八种障碍,使人得不到见佛闻法的机缘。见佛闻法的好处,是可以获得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良好机会。‘界首’界是差别的意思。全句意思就是讲,八难为种种差别因缘之首,使众生错过了见佛闻法,丧失一生解脱的机会,以致于堕落三途恶道,求出无期。人身之所以最贵者,便是容易解脱;如果一生之中,都遇不到解脱的机会,那又有什么可贵呢?因此,佛法中常叹人身难得,既得人身者,为什么不珍惜呢?8 T2 I6 f  d" i) o% A5 J( u
/ i; w5 ]& A, \
  若时得为人,蛮狄无义理,痴骏无孔窍,跛躄哑不语,朦胧不达事,恶恶相牵拘。8 t2 c& ?5 _+ l( f4 t

: X4 r. K* h5 X3 V/ [8 a0 l  这六句经文是讲,在地狱中罪报受满了以后,再转生到人道来,虽然是又再得人身,奈何恶习因缘多,所以常逢灾难。佛法中说,六道众生八识田中,善恶种子皆有,投生之时,力量强者先牵。我们一天之中,试问问自己,曾有几个念头作佛、作菩萨?有几念度众生?有几念利国利民、几念是非、几念贪嗔?是佛念强耶?善念强耶?恶念强耶?若一口气不来,往那里去?还不明白吗!习气可畏亦可爱,不可不慎!经文前二句是说,虽得人身,但是投生在文化落后,没有开化的边地蛮荒地方,在这种地方生活的人,没有好教育,不明人道义理。后四句说罪报灾难。‘痴騃无孔窍’,痴是愚痴,騃是痴呆,这个字应该是‘騃’字,经文中是‘骏’字,‘痴骏’讲不通,所以‘骏’字是个错字,应该是‘騃’字。‘騃’字是‘马’字边,右面一个语助词的‘矣’字。论语中,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的矣字。‘无孔窍’是说五官不全,天生残缺,或者解释作痴呆、麻木不仁,于义亦通。一只脚残废了叫做跛,双脚都残废的叫做躄;不能说话的叫哑不语。朦胧是糊涂的意思,迷迷糊糊不能通达一切事理,这样的人,心思迷惑颠倒,当然又会造业受报。所以说,恶恶相牵拘,恶因牵恶果,恶果又作恶因。当知愚痴是根本烦恼三毒之一,痴者必迷,迷者必定乱作妄为,胡作妄为之人,一定不喜欢善言善事,这就是不明是非道理,道理不明就无法劝他为善,他们一举一动,只知自私自利,所以既受恶报,复造恶因,如绳锁牵拘,不能解脱,实在可痛。" @. R1 n+ q8 x/ H  s, A
. h# y; V% K5 K- I+ p4 _" k2 A( ?
  以上讲到阿难谏颂中的第六段,为世间意所感召得的恶报。经文有六首偈,分为五节:(一)一首,说明世间意是众恶之因。(二)一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18: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地狱果报种种苦刑。(三)一首半(六句),是说明地狱报满,再转人道,以恶报习气未能除尽,故有先天六根不具,或生边地遭遇种种灾难。(四)一首半(六句),是说地狱报满,生到畜生道受苦之状。(五)有一首,总结三难。8 E# r5 C  t  q9 ~2 M

8 S% b5 J$ J/ c+ p! N0 z+ w- Y  展转众徒聚,禽兽六畜形,为人所屠割,剥皮视其喉,归偿宿怨对,以肉给还人。
; z4 G& k- O" P% H* _7 ?! |8 x9 I8 D7 @" Z
  这六句颂是讲那些为世间意者,于地狱果报受满之后,又为积习相牵而生到畜类之中。佛陀在一切经中,时常教诫我们:食欲荐饿鬼道的业因,嗔恚嫉妒争斗是地狱业因,愚痴不别善恶是非者畜生前因。的确,为世间意,必是愚痴迷信陋执之人,则畜生之报,机会必多,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是气味相投也。即善不近恶,恶不近善,愚迷习气自然交感畜生众徒聚的恶报。‘禽兽六畜形’,禽兽二字,总指畜道,六畜则单指为人所畜养的家畜,左传所谓的牛、羊、马、犬、鸡、猪为六畜。凡是六畜,必为人充食,而受人屠割。剥皮视其喉,看眷刀之所割处,此句是描述被屠杀时的情况,诘其因果根源,还是要归结到怨仇,或是前生欠债的报偿宿怨对,而以自己的血肉给还人;正是所谓今生吃他八两,来世还他半斤,明眼人见之,所怜悯者也。讲到恩仇报复,有可思议者,有不可思议者,知其恩怨而报复的,是可思可议者;不知其恩怨,但是过去生中,也就是说前世有善恶缘者,彼此有前生之善缘,必定是一见如故;若是前世有怨仇,则见之生厌。此类经验,实人皆有之,不但于人,即使是处所,也有初至若故居者,足证佛说三世因果不虚。但杀业之报,有早有迟,因缘遇会,不问天仙人鬼,总无逃脱。假令末来之世,杀生的人,生在人道中,被杀者生在畜生道中,则有蛇伤、狗咬、虎吃等事;或杀生的人生为良民,被杀者生为官吏,如是则有牢狱、枷锁、枉死诸事,实在不胜枚举。世人迷惑,一遇患难,就怨天尤人,而不知事无大小皆各有其因果在也。佛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请看下文:总结三难。
- `7 H7 i, j7 ^% y6 J+ O" ^9 M2 F6 Q- c
  无道堕恶道,求脱甚为难。人身既难得,佛经难得闻。
& d: l  Y: {6 d# Y/ O
  d1 s6 ~5 h1 }, _. B  就中华传统文化而言,伦常八德是为世间大道;在佛法,则五戒十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为人天大道。如果丧失了大道,必定要堕恶道。恶道是地狱、饿鬼、畜生。一经堕落恶道,求出无期,想脱离恶道,实在是很不容易,此是第一难。‘人身既难得’,佛陀在一切经中,一再告诉我们说:人身难得,曾就神识投胎的机会比喻说;又以数量、时劫等种种比喻来说明此事,人身诚非易得。且六道中以人身最为可贵,其可贵处是在人身容易闻法,容易修道;天道虽好,但是天上乐多苦少,反而不容易接受佛陀教育,以致丧失了破迷开悟的大好机会。因此,佛弟子决不以生天为重。再讲三途生活环境太苦了,积习愚迷陋执,也不能接受佛陀教育。由此可见,人道苦乐参半,且大多是苦多乐少,反而容易觉悟,易修易证。这是人身难得可贵之处。二难也。‘佛经难得闻’,佛经是启发智慧的指引,佛经是悟人至善的指南针,但是不容易遇到,有些人遇到了,却是假的,不是真的。纵然遇到了真正的佛经,若不能理解,不能相信,还是等于不遇。即使能解、能信,若不能依教奉行,不能持之以恒,精进不退,也同不遇。所以,像上面所说,层层淘汰,则知佛经诚难得闻。开经偈说,百千万劫难遭遇,当不为过。是以闻法必悟入一真实相境,才是真闻,是三难也。请看末后一段经文,共有五首,颂结劝。5 V7 k/ d0 d; S* I

( H* ?8 h4 B; k1 h9 I1 a" [/ l  七、结劝
9 [. s5 E- P5 W. Y5 m! a0 H, r9 V& e" Z# e1 ^1 E" }
  世尊为众祐,三界皆蒙恩,敷动甘露法,令人普奉行。- N8 f; V& a9 ~% L3 W* E

+ w! I% p* K$ L8 W7 j% x* J  这一首是赞叹世尊的恩德。佛陀以教学为一切众生的佑护者,三界六道,一切有情,莫不蒙恩。‘敷动’是展布的意思。‘甘露’是比喻佛陀教学方法的善巧,说法的微妙,能令一切听受者,有如甘露滋润身心,除烦恼热,得自在清凉,福慧增长,是能令人普遍奉持推行,展转教化,恩泽一切耳。请看第二首:
; V0 ]0 @5 K, j
7 j6 N2 _" t+ c  哀哉已得慧,愍念群萌故,开通示道径,黠者即度苦。
) m3 _  K2 Z! H$ Z) w
2 f! ^9 {! M) `" _- j, q  这首是颂扬依教奉行的人所得的果报。‘哀哉’是叹息之词。‘已得慧’指已经断烦恼、开智慧,明心见性,功德圆满的那些大菩萨们。菩萨自证已圆满,还以无尽的慈悲心,‘愍念群萌故’,怜悯一切众生的缘故,必然要为他们开辟一条通路,指示离苦得乐的康庄大道,什么人能够相信、接受、奉行证果呢?‘黠者即得度’,黠者是指具有深厚善根、智慧福德之人,这些人听了佛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他们能接受,能奉行,所以即达度脱生死烦恼苦海的真实利益。# u6 c) f  Q% ]
# P2 o9 L  z1 d" p$ G# D+ b3 Z
  福人在向向,见谛学不生,自归大护田,植种不死地。
1 {  m4 p' y7 j* T; z9 e4 D- m& {* A9 v0 w, {7 `  P- p( w
  这一首是阿难劝我们要认真的求果报,我们既得人身,又闻佛法,就是真正有福之人。‘向向’,第一个向字指目标,第二个向字指方向。世法中,孔子、孟子是我们师法的目标,伦常八德是我心行的方向;佛法中,释迦、弥陀、观音、普贤是我们师法的目标,五分法身香、四弘、三皈、三德、三身、六度、寂照不二是我们修行的方向。我们的生命是有目标的,我们的生活是有方向的。‘见谛学不生’,谛是真理,就是一真法界、不二之理,禅宗的明心见性,净土的一心不乱,都是见谛悟无生。‘自归大护田’,归是归依,佛为众生真正福田,我们应当在佛菩萨的福田里,‘植种不死地’,唯佛福田,才能使我们获得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离苦得乐之法。
/ \& o0 T9 i& ]$ |% n( U; ^( i) e2 o0 B7 Z
  恩大莫过佛,世佑转法轮,愿使一切人,得服甘露浆。3 x8 [! I- H: {# C2 O* s
0 t# [0 N/ k1 \- w  D/ T2 h
  此偈所说,意谓世出世间恩德最大的,莫过于佛。五浊恶世,唯佛能救,佛说法利生,常转法轮,说明宇宙人生究竟。明了,则能控制宇宙,不明,则随环境业力流转。所以‘愿使一切人,得服甘露浆’,这是比喻证得无上菩提,成就三身四净德的意思。末后一首,三劝总结:' D* k6 {+ R9 H# u* u+ i8 x

3 X8 a' T8 V3 t4 h6 o# |; F& E5 D7 E  慧船到彼岸,法磐引大千,彼我无有二,发愿无上真。! H+ j# f( R+ L% l/ n4 q5 y
! ?6 x4 k( D- _, j8 E' y
  ‘慧船’是比喻佛法,佛法是智慧宝舟,能够载运众生到大涅槃的彼岸,此句说依教自度。‘法磐引大千’句,是讲依教度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18: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要以佛法之磐(代表教学),引导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同登彼岸。第三句是说自他不二,性相一如,平等实相,一真法界之究竟圆满境界。‘发愿无上真’,这一句乃圆具四弘誓愿,烦恼无尽誓愿断,儒家所谓格物也。法门无量誓愿学,儒家之致知也。佛道无上誓愿成,儒家之诚意、正心也。而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愿我同修,深思笃行,同圆种智,偈颂二十八首,至此全部讲完。
# P! G# I7 d0 T3 }. H! }; `6 M. k9 p6 u' r6 t6 F& g
  向下有三行经文,是本经最后一大段,‘大众信解第七’,就是本经的流通分。
, t% `7 D, u2 s7 g, L- c4 C4 e; X% g5 |" ?8 k. F
●庚、闻颂信解 一、发无上心 二、自度度他 三、大众受教
  w7 U' J7 s2 r$ i4 m9 H5 h5 H& v8 [0 Q
  一、发无上心  ^! V4 |9 |* O
. e. v: |9 A8 c. S# w# i
  阿难颂如是已,诸会大众,一时信解,皆发无上正真之道,僧那大铠甘露之意。5 ^! Z9 S5 G7 s3 B$ p/ u. g% U5 Z
! H) `) D9 K, e! h2 F
  这一节经文,是讲阿难说完谏颂已后,与会大众,对于佛陀训诫,阿难的劝导,都能够于言下信解,而且皆发无上正真之道心,这是非常难得的,不但发心,且能精进实践。‘僧那大铠’指六度中的披甲精进。‘甘露之意’,比喻所证菩提之果,修精进因,证菩提果,才是真发无上心者。! c& D  T6 t9 k) f- ~1 k$ r3 j" B

5 v2 c' `1 r( f7 I3 {. J  二、自度度他
  i  w9 n: Y# p1 e' A6 F; q- g( F/ `/ {
  香薰三千,从是得度,关示道地,为作桥梁。
: y$ m: X: d0 F7 o" @) C6 ]/ o4 i0 m8 s, F
  此节说自度度他。前二句自度,‘香’指五分法身之香,普薰三千大千世界,从此得度。自度之后,更须如佛发心,舍己为人,普度众生,为一切众生开示正道之地,并作其得度之桥梁,为作增上缘也。8 Z! g" u3 r" p2 D* |0 ^  f! K& r+ z: Z
  }( j, x! v6 T* c8 i
  三、大众受教
- i) t  k4 e6 |8 E. a; b4 i+ j. L3 F+ m
  国王臣民,天龙鬼神,闻经欢喜,阿难所说,且悲且恐,稽首佛足,及礼阿难,受教而去。
7 C, o6 \, V1 o& h- H
( ?+ F; f* W0 t- P/ e  王臣天神,都是讲席中的听众,可见当时法会的盛况,‘闻经’指佛所说,阿难所说的是二十八首偈颂,意为欢喜接受佛陀及阿难的教导。‘悲’是悲悯一切业习深重,且无缘见佛闻法的众生,不免沈伦恶道之苦。‘恐’是唯恐自己又迷失正道,再堕下去,此是戒慎恐惧之心,是修学的良好态度。下面三句是礼谢之辞。‘稽首佛足,及礼阿难’,暨感谢佛陀的教诲,再感激阿难的劝导。‘受教而去’,受是接受,如教奉行,就是依照此经所说的理论及方法,回去之后,要认真的修学,才不辜负佛陀的恩德,和阿难尊者对我们的期望。本经讲到这里已经全部圆满。/ r5 {5 E2 P- U: G" U
8 G9 Z& O: i6 J% f4 e4 [
8 ?; w, i; q% c2 s
  $ k2 U, M. e/ s% \# I5 X. f
1 a# p+ u* s" a2 s# n
●回向偈 ' s/ e7 m2 K% s8 W' O  J6 H( S" k

: J- s& {* \" v# s' W2 P8 K2 l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 i5 S6 X9 m& ?+ J4 e: I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 l! v3 r/ o3 u!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9 23:31 , Processed in 0.07800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