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7|回复: 2

[净土社区]识通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5 08: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选摘自《妙音新闻网怀旧站文章集锦》+ I9 R2 z7 D5 {; p* f9 [: e) V
$ @: w  a" t9 D1 ]* ~- ?
[净土社区]识通塞。苦集。十二因缘。六蔽。尘沙无明。为塞4 P2 ~7 X  M1 g5 _% G' F

3 u5 h+ `0 ?) A9 M: f# {
. `2 d0 x" _# j" l- \http://www1.fsamtj.com/my/html/News-131946.html' s2 N( c5 H4 C$ R/ P6 Y
识通塞。苦集。十二因缘。六蔽。尘沙无明。为塞  摘自净公上人《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讲记》& Y0 l9 x& {2 ?$ G* Z' M) X4 w
  【五、识通塞。】2 Y" {0 @) H/ o& Z' F1 W
  来谈起。
7 Y* R( {6 S3 K/ u# U; Y) }0 N  【苦集。十二因缘。六蔽。尘沙无明。为塞。】
) B, Z, J* b" c  “塞”就是阻塞,是障碍。阻塞什么?阻塞我们智慧,阻塞我们不能够明心见性。佛法最终的目的,是要让我们恢复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自性本具智慧德能不能现前,就是因为有障碍。佛在一切经论里说得很多,天台大师将世尊所说的归纳起来,告诉我们“苦”是世间的果报,“集”是世间的业因。这在四谛里面说得很清楚、很透彻,我们在此地不能讲得太远、太繁,“识通塞””主要是从四谛上说的。“十二因缘”是缘觉,也就是经上常讲的辟支佛,他们所修学的法门。从无明缘行、行缘识,一直到老死,总共十二条纲目,称之为十二因缘。十二因缘里面有因、有果,果上是没有办法断的。十二条也分配给三世,也就是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的因缘,我们没有能力超越时间,所以过去我们也用不上力;未来是指来生,实在讲也用不上力;真正能够用力之处,只是在这一生当中的因果。就是当中这八个纲目,从“识”到“爱、取、有”。前面五条是属于果报,所以真正能用功,真正能够在十二因缘里面断掉一条,那就成就了。( s; w; T8 J  X: W
  实际上,能断的只有三条:爱、取、有,就这三条。爱是迷惑,我们讲“惑业苦”,取跟有都是属于业,果报是苦,所以我们能够下手之处就是从惑业上。如果人能够把爱欲断掉,这一关看破了,世出世法都是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只有真正彻底看破,才能够断惑,断惑证真。这一条很难很难,上上根人所修的。取就是取舍,也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得失,世间人常讲患得患失,这叫造业。取也是染着,佛法里面常讲着相。这一染着,必定就“有”了。有了什么?有了贪瞋痴慢,有了是非人我,阿赖耶识里头你就有了种子,业习种子;“有”,是指阿赖耶识里头,落谢业习种子。既然“有”了,后面就有“生老病死”的果报。  H$ [. ~5 J$ G+ H- J" F
  佛说这个道理,跟我们说明了三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轮回的根本原因。我们了解这些道理,才晓得三世轮回是怎么一回事情,要想超越六道轮回,这十二个因缘就像十二个连环一样,你能够破掉一个,它整个就瓦解了。佛告诉我们,从什么地方去破?从爱、取、有。上上根人看破世间一切理事的真相,所以爱欲他能断,这上根利智;中下根性的人不行,在这个地方断不了,佛就教我们从“取”,从这上断。“不取”就是不着相,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勉励同修们不分别、不执着,不分别、不执着就是从“取”上下手。由此可知,“爱取有”这三个字,不是说事相,说的是用心。事相上不能离开,你每天要吃三餐饭,你要穿衣服,抵御这寒冷的气候,这是事相,你必须有房屋遮蔽风雨。不是从事上离,是从心上、从念头上离,这个不能搞错。日常生活当中一切随缘,像佛菩萨一样,决定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着,这就有方法把十二因缘解开。
- ~; l1 @4 V# a  {9 r) u+ `  第三种从“有”上去断,这个也不容易,所谓是“为而不有”,那是很高的境界。实在讲,从有上断是哪些人?多半是再来人,诸佛菩萨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看到他也有爱,他也有取,人家没有“有”,这个功夫高了。宗门里面所谓“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那就是从“有”上断,他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在我们中国佛教里面,最明显的一个代表人物是济公和尚,我们在一般看的小说里面《济公传》,那是不可靠的。如果真正诸位要了解济公长老,在《大藏经》里面有济公的传记,他的传记分量很多,好像是有六卷的样子,分量相当多。这是从“有”上断的,他爱取那是表演,跟我们凡夫不一样,他是表演、是示现。可是在世间诸佛菩萨示现的很多,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但是我们读了佛经之后,知道有这么回事情。因此我们对于有一些示现的,决定不能够轻视,不可以轻慢。因为我们是凡夫,不知道他是什么人,他是不是佛菩萨、是不是罗汉来示现的,我们怎么知道?他也决定不会暴露他的身分。大经里面讲做种种示现,他们只有一个目的,觉悟一切众生,无论是示现正面的,或者是示现反面的,行善的、作恶的,你仔细去观察,都是在教化世人,都是在帮助世人觉悟。
' ~! B% M( q& m$ A  如果循着十二因缘流转,这就“塞”了,永远在六道轮回。譬如说,爱是贪爱,取是占有、控制,有是造了业,业习种子落在阿赖耶识,牵引来生的果报,这就是你永远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但是我们要晓得,如果不能超越六道轮回,我们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恶业多过善业,特别是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没有善知识教导我们,正像《地藏经》上所说“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业”,我们将来的果报决定在三途。说来生得人天福报,实在讲,那是很渺茫的。我们自己很冷静去反省反省,我们五戒十善修得怎么样?五戒十善修得不好,与经论上的标准差得很远,来生人身就得不到了。佛在经上给我们做的比喻,现在得人身的人,失掉人身,来生再得人身,佛说了三个比喻。第一个比喻是“爪上土,大地土”,这是佛在地上抓了一把泥土、沙土,手上这土数量就好比是得人身的人,他把这个土撒在大地,指甲上还留了一点,还没有掉下去,来生能得人身的在指甲上那一点土,不能得人身的落在大地上的土,几个人来生能得人身?
' x0 {  o% _; U. s  我们自己要冷静去想想,我们这一生所作所为,我们想的是什么?干的是什么?来生得什么样的果报,不要问人,自己冷静想想就知道了。肯冷静想想的人容易觉悟,想想这个事情可怕,可怕就赶紧回头。回头就决定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起一个恶念,不能起害众生的恶念,更不能起害人的恶念,念头都不能起,当然就不会有这些行为。我们为什么要这么作法?希求不落恶道。佛教导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08: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经上讲的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教我们断恶修善,转恶为善,这样才能得人身,不失人身。你不肯干,你不能怪佛菩萨,佛菩萨讲得那么清楚,你自己不做,那没法子。由此,我们也很清楚得看出来,佛教导这三个目标:第一个转恶为善,就是教我们在六道里头,能够保住人、天两道,决定不堕三恶道,这是佛法教学最低的要求;第二破迷开悟,破迷开悟是哪些人?是六道之外的,十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那是转迷成悟,超越六道;最后一个目标是转凡成圣,这是超越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才算是圣人,为什么?见性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是转凡成圣。
! W% x5 I6 [3 j8 [  下面讲的是“六蔽”,这就是菩萨六波罗蜜的反面。布施的反面是悭贪,悭贪是蔽,这是无始劫来的烦恼。自己有的舍不得布施,不肯供养别人,我们所谓是吝啬;自己没有得到的,总是想尽方法贪得,得到之后又不肯布施。佛教给我们用布施的方法,破无始劫以来的悭贪烦恼,最重的烦恼,列在第一条。第二个是恶业,身口意三业不善,造作恶业,这是蔽,佛教给我们用持戒的方法破恶业。瞋恚是蔽,佛教人用忍辱方法来破瞋恚。懈怠、放逸、懒散,这是蔽,佛教给我们用精进的方法来破懈怠。散乱是蔽,心散乱,意志不能集中,佛教给我们用禅定的方法。愚痴是蔽,佛教给我们用般若智慧的方法破愚痴。这六种烦恼称为六蔽,六道众生全都有。( {6 A3 C! u" H% s" v" L) S2 x
  下面讲的是“尘沙无明”,这是更微细的烦恼,更复杂的烦恼,无量无边,用尘沙来比喻,烦恼太多了,像尘沙一样。我们有这些东西,佛讲我们全都具足,所以我们的智慧不开,心性闭塞,原因在此地,我们要认识清楚。怎么样才能够把这茅塞拔除,让它能够畅通无阻?四谛底下两条:
* u/ G$ s* @3 j  r  y; ]3 H  【道灭。】$ J' V6 H$ }3 V" X$ h% }
  修道。“道”是因,出世间的因,“灭”是出世间的果报。前面“苦”是世间的果报,“集”是世间的因。四谛的排列是苦集灭道,“灭”是出世间的果,“道”是出世间的因。此地的排列,世间法果摆在第一,说起来大家容易懂,人间太苦,提起来我们感触很深。苦从哪里来的?这讲集。下面讲我们怎样去修道、去证灭,这个灭是佛在经里面常讲的“大般涅盘”,大般涅盘在此地是灭的意思。; l0 D4 c- S2 l. D8 W3 G
  【灭因缘。】9 B- G; J+ A7 {$ S7 V( y
  前面说的十二因缘,这是塞。你能把十二因缘灭除,这通了,就是六道跟四圣法界通了,就没有障碍,你就能够超越六道轮回,证入四圣法界。如何对付六蔽?
5 c8 C: x2 s- ]" o6 k9 @  【智六度。】9 F% k& V1 u# [4 ^8 [
  “六度”里面就有般若波罗蜜。为什么此地用个“智”?这个“智”用在此地意思很深,说明没有智慧的人,不会修六度。佛菩萨天天跟我们讲,我们有没有去做?没有去做。为什么没有去做?没智慧,听起来耳边风。那要怎么办我们才能够做到?多听就开智慧,所以长时间的熏修就非常重要。佛菩萨很慈悲,天天教导我们,时时为我们讲经说法,让我们有机会长时间不断在熏习,我们要晓得佛的苦心,佛教学方法的善巧。听久了,熏习久了,不知不觉智慧开了,就想去做,认真的去依教奉行,去学菩萨道、学菩萨行。菩萨道是学菩萨的存心,真的凡夫中下根性的这些同修,在六道众生里头占绝大多数。中下根性的人,长时间不断熏修会起作用,我们自己就是个例子。1 F" Z, B! a/ M$ Z, X  J, Y
  我们从小这六种蔽不但有,而且非常坚固,我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要给别人?我从小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家庭并不富有,连小康都谈不上。家里没有恒产,土地房屋都没有,也没有积蓄,我一家人不多,一家四个人,靠父亲工作拿这点工资来维持生活。所以我们对于一切物资都非常珍惜,得来不容易,这就养成一个悭惜的习惯。我小时候喜欢读书,可是我的书本,别说送给人,借给人看我都不会答应,为什么?他借去之后,把我的书弄脏了,我很不高兴。我的东西很爱惜,我念的书都是干干净净的,我在书上写字整整齐齐,书上绝对不会有迭个印子在上面;人家借去,看到哪里就迭一下,拿回来我这本书不要了。为什么到现在能够这样大大方方布施?天天听经,天天闻法,时间久了,逐渐逐渐明了了,把过去错误的观念改过来。这个改过来很不容易,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他老人家对我用了三年的功夫,让我觉悟到了。而且在这三年照顾,也是督促之下,我肯干、肯学,我尊重老师,听老师的话,逐渐把观念转过来,行为转过来,才会有这么一点点成就。9 h; \( W; x4 S$ Q/ p1 y
  这里用个“智”用得好,告诉我们天天要读书,《观经》三福末后一条“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两句话是相辅相成。劝别人,实在讲,就是劝自己。劝别人,人家能不能接受,不必去理会。为什么?劝别人,实在讲是劝自己。讲经说法是不是给别人听的?不是,给自己听的。什么时候才是讲给别人听?转凡成圣之后是讲给别人听的,转迷为悟还都是讲给自己听的。换句话说,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讲经说法都是给自己听的。超越十法界,证得法身大士,那个时候可以说讲经是为别人,是利他,不是自利。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利他实在都是自利,我们要知道。尘沙无明是最难破的,要用什么方法?
+ J$ s* y( t# n% W  【一心三观。】$ W$ C+ y, A  W3 i) }; e. q* c% H
  尘沙多么复杂,数量多多,“一心”能对治。怎么样得“一心”?我们净宗的方法是持名念佛,《弥陀经》里面教导我们,持名念佛的目的在哪里?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破尘沙惑,心不颠倒破无明惑,就用这一句佛号,这方法妙绝了,只要老实念。所谓老实,这里面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间断,就叫老实念。只要这么一直念下去,自然有水到渠成的一天,跟宗门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同样的效果,所用的方法不一样,达到的目的完全相同。根据世尊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比宗门的成就还要殊胜,为什么?他得一切诸佛的护念,得一切诸佛的赞叹,所以这是真正不可思议的法门,我们用这个方法来修学就通了。: V) ~+ v8 O& I$ ~+ y
  这一段介绍出来,我再做一个总结。我们要修道,道是方法,如理如法的修学,放下“爱、取、有”,了解爱取有的事实不可得,那只是个幻想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5 08: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是妄想分别执着,决定不是事实。《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三心不可得”,说明你能得不可得。诸法缘生,缘生没有自性、没有自体,凡是因缘生法都没有自体,所以说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所得的不可得。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我们今天讲一切人事物,皆不可得。世法不可得,再告诉你佛法也不可得,佛才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世法都不可得。“不可得”三个字,在《大般若经》里面,世尊说了上千次。一部《大般若经》看完了,我们记性不好,一遍看完之后什么都不记得,但是“不可得”三个字会记得很牢固。为什么?看太多了,到处都看佛说“不可得”,不可得三个字印象就非常深刻,这遍数多了。知道不可得了,还打什么妄想?4 x. V% Y, S9 B% H
  你们读《了凡四训》,袁了凡为什么心那么清净,没有妄想?他知道不可得。打妄想不可得,你所得到的是命里所有的,命里没有的怎么想也想不来,那就干脆不要想,清净心现前,他那还不是真正清净。我过去在讲席当中常说,了凡先生是标准凡夫,我们都不够标准,他是标准凡夫。为什么?随顺命运走,完全不能改变,宿命论,标准凡夫。我们今天从哪里下手?要放弃对世出世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从这里下手。如果想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头,占有一切人事物的念头,你要不肯舍弃,你这一生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为什么?塞,堵塞了,决定不通的,你还会有什么成就?你学佛法,凭着你聪明伶俐,说得天花乱坠,可是将来该堕三途还是照旧堕三途,轮回六道还是照旧轮回六道,你有什么成就可言?
1 m- v7 \  X+ w  一定要懂得从哪里下手,要深入经藏。深入经藏,对于我们现前来讲,“一门深入”,一部经深入,发掘这一部经里面所藏的义理,我们走的是这个路子。这一部经的义理要是被你发掘出来,一经通一切经通,你的问题就解决,你样样都通达,这点很重要。决不是深入经藏,叫你去搞《大藏经》,你一生也搞不通。深入经藏,是你选择一部。选择哪一部?在理论上讲任何一部都可以,因为法是平等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任何一部都一样。可是我们一定要考虑自己文化水平、生活状况,哪一部经典、哪些法门我们修学感到方便,不太吃力,障碍比较少,这就容易。
4 {6 q$ o+ y5 {7 m" a7 `2 J! W+ i  C  为什么末法时期,往后还有九千年,诸佛菩萨都赞净土?我们将《无量寿经》跟其它经典做比较,确实《无量寿经》容易,念佛法门方便。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一句佛号没有任何障碍。有同参道友,可以在一起共修;没有同参道友,一个人老实念也能成功。你在一个家庭里面,一家人不念佛,你念佛人家讨厌,我不出声,心里头默念也没有障碍,这个法门方便。佛号怎样能念得相应,大势至菩萨跟我们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我们换句话说,就是放下万缘;眼不贪色,耳不贪音声,舌不贪口味,乃至于意不贪诸法,这叫都摄六根。也就是观世音菩萨在楞严会上讲的“反闻闻自性”,他用耳根做个比喻,耳是闻外面音声,不闻外面音声,收回来闻自性,自性的清净寂灭。然后是净念相继,净念,不怀疑、不夹杂就是净念,相继就是不间断。
+ D. O3 l. X, z" c  由此可知,净念相继跟都摄六根关系非常密切,我们今天净念相继为什么做不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为什么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我们没有能够收摄六根,眼贪看外面的色相,耳贪听外面的声尘,所以你的功夫不得力,六根还攀缘外面的六尘。这是我们必须要明了,我们念佛功夫不得力的原因在哪里?明白之后,眼放下色尘,耳放下声尘,鼻放下香尘,舌放下味尘,身放下触尘,意放下法尘,六尘放下了,然后净念相继自然就成就,你功夫就得力了,往生才真正有把握。所以能修六度是智慧,一心三观更是高度的智慧。这个样子,我们才有能力超越十法界,通如来的果地,不仅是菩萨,通如来地。
. e. }' ?6 v& N. o# [/ U
2 a# e( r+ U% a  B8 \6 h4 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9 05:19 , Processed in 0.07342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