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4-22 15: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蔡老师的讲解,是以净公上人教授的著名演讲《中国人的远祖是怎样教导他的后裔》为纲领,而详加推演《弟子规》的教学,因而显得在广博中有深度。净公上人教授指出: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可以追溯到四千五百年前,代代相传。这种美好的教育教我们的是什么呢?——教我们的是伦常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教我们做学问道德的功夫: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教我们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教我们处世态度: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教我们待人接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而以上修身、齐家、治国、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总纲,全部体现在《弟子规》的教学中。《弟子规》所阐述的道理,譬如“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恩欲报,怨欲忘”;“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泛爱众,而亲仁”等教诲适用于不同宗教、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以及各行各业,男女老少。 5 ], e6 }6 Q" F5 k' t+ Z2 P* L
) R& X8 G% T d4 O* j! @9 k, M) g3 d 这些教导是圣贤自性真诚的流露,所以听闻学习能唤起我们每个人好善好德的天性。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希望推动伦理道德价值观教育,我觉得《弟子规》是最好的基础教材。 2 J8 l& ]+ V/ H
J- R+ e7 g' t/ B1 ^ 落实《弟子规》必须从教育者本身做起,以身作则。圣贤教导我们要“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我们每个人都有君、亲、师这三种责任。比如做父亲的,为一家之长,要负责带领好这个家庭,履行“君”的责任;又要关爱子女,做一个慈父,履行“亲”的责任;要教导好子女,同时自己也做子女的表率,履行“师”的责任。这三种责任都做好了,我们的教育才能圆满。希望各界仁人志士共同推动伦理道德教育,新闻媒体加以积极宣传,形成社会风气,那么幸福的人生,和平的世界是指日可待了。 , p" h, S: c8 {5 N. f& H
5 ~0 e) |) _9 B' b# @; w
感恩净宗学院举办的“幸福人生讲座”。道德的精华在这里展现,圣贤的教诲在这里闪光,爱与和平的种子在这里萌芽生长。我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走出学院的大门,我突然明白净公上人教授所说的:“《弟子规》是儒佛大道修学的基础,是断恶生善的生机,亦即自救救他于无尽苦难的至善妙方!”
2 p7 \, x% ?3 b- |
" z% U8 B5 n5 B: c5 |( P 后学钟茂森 写于澳洲昆士兰大学校园
" I6 i' {" d; M
^! ]4 l4 ?( o/ U) u 二〇〇五年三月二十日
7 I' g. P3 b# k* q
3 S+ Y) e7 f" y% g0 Z$ t+ U 附录:《弟子规》溯源
- o& r) l" w; `/ d, N r 0 n3 \7 M& d' e% b2 A6 S2 `6 h' _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堪称人类智慧菁华。 7 n& A7 p0 m- o8 C* `" |; P
' R. ]" j7 u- o3 B* S
《弟子规》正像一位五千岁的老人,向后世子孙们娓娓讲述着祖先源远流长的文明。
a ~" {. ?4 L: B 1 K% T5 W" r" e- h
《弟子规》的纲目渊源,很容易追溯到《论语·学而》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 V- Q& T1 I! f) d
8 F9 y# f- n5 x
我们追本溯源,《弟子规》可以一直上溯到《礼记》。 $ U5 I: \5 g" f: W( B
- r" S! P% Q ~1 i9 w2 y 周公制礼做乐,立君臣之道,以德治国,教化天下,不仅使周朝绵延八百年不衰,更自周公后礼乐大兴,后世人得以定尊卑,明天理、人理、物理,从此天下教育有了参证准绳,孔老夫子以及夫子之后的历代尊儒尚儒者,树立了学圣希贤的行持规范,更为当今伦理德行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7 d1 f. `1 u1 R! u! t H+ E
2 m0 j( j+ E w5 N. y- t 孔老夫子当年最仰慕的人,是圣哲周公,所以孔老夫子述而不作,以古圣先贤行谊为范,删述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的《礼记》,充分论述了礼的本质,以及礼的运用,字里行间,都折射着先哲的人文关怀,时时处处蕴涵着祖先的深厚恩德。 ; b3 v0 Z" r4 V
; { z. q: J0 Y6 s% A
其实,我们现在学习的《弟子规》中的许多内容源于《礼记》。 ) H6 q7 Q% D) O
# I: L* L+ u, D# y& U2 s! }
例如:
% u- h! V* X6 I 4 O' J& e# |- s9 C. I3 `8 h" l
1、《礼记·曲礼上》中说:“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这与《弟子规》的“冬则温,夏则凊”;“居有常,业无变”相应。
, M( M8 m! b: c& }' P- @/ h7 g* Y
, D8 m3 v3 _, X! s 2、《礼记·内则》里说:“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不说,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孰谏。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这与《弟子规》的“亲有过,谏使更”;“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相应。 2 E4 r, z/ _& l- \9 l
6 ]) k3 \$ L1 y6 U
3、《礼记·问丧》里说:“哭泣无时,服勤三年,思慕之心,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这与《弟子规》的“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相应。
3 l2 p' r2 d. P
: E/ y, d& f/ a. y5 ` 4、《礼记·祭义》中说:“事死者,如事生……”这与《弟子规》的“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相应。
7 `6 }; A2 C( V5 s3 X8 m
' Y! [3 z9 m- z$ t( i 5、《礼记·曲礼上》中说:“立必正方,不倾听。”这与《弟子规》的“步从容,立端正”相应。
# f9 E$ z; U' ^4 I* v 7 g* k6 U: }" e8 w( \5 L0 x. o: j
毋庸置言了,《弟子规》与《礼记》是同本一源,是我们儒家圣哲人,代代承传下来的生活规则,它们的本质都是一个恭敬。诚如历代先贤对《礼记》的注解中所说:“礼者,理也”;“礼者,履也”。是说礼是一种成文的规则,是让我们去履行实践的,也就是让我们拿来做的。 - Q+ |; ]& e* H, D" L
) P* f7 ]. c v) b' t3 P7 D$ [" b 《礼记·曲礼上》开篇第一句话:“毋不敬.”而整本《弟子规》句句通人的心性,孝也好,敬也好,都无非是讲人的心境,所以《弟子规》从头至尾讲的是孝敬、有礼。小而言之,是我们建立人和的立身处世态度,大而言之,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 G7 I N3 z6 U6 C
3 G5 a9 J2 y4 C0 W8 v# I 《弟子规》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从孝敬自己的父母开始,以孝道为原点,进而做到“长者先,幼者后”;“尊长前,声要低”尊敬所有的师长,……再把仁爱之心,推及到万事万物,达到“泛爱众”。正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人与人要和谐,人与自然也要和谐,整个世界都要和谐,和谐来自我们礼敬的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被誉为礼义之邦,那是内在和谐的外在体现。
/ K" J0 T7 f6 h1 d G9 }+ ]8 |" M 2 y& Z: Z& ~% {)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