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5-8 19: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句「奉事师长」,你看。学佛的根在哪里?就在这两句。佛陀是大孝,是把孝敬两个字做到究竟圆满,是佛,菩萨还欠一点,成佛才是圆满的孝敬。所以,孝跟敬这是根本,适用於士农工商各行各业。在国家,对於国君,现在讲领导,国家领导人,要尽忠。忠是什么?忠就是孝,换一个字,精神完全相同,把在家孝顺父母那种心孝顺领导,称之为忠。做为臣子,臣子要尽忠,领导要仁慈,领导是父母,要爱护人民,人民一定要忠於领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於这些细节讲得非常清楚,讲得非常多,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专讲这桩事情。$ f* i' c% }+ M. i
中国立国五千年不衰,今天还欣欣向荣,靠什么?完全靠老祖宗的教诲。这个教育是老祖宗跟老师结合,达到究竟圆满;父母跟老师不结合,教育就失败了。都是做榜样给小孩看,身教,你看老师对父母的尊敬,父母对老师的尊敬,小孩看到了,就学会了。教育一定是身教摆在前面,没有身教光有言教,小孩不听,说你欺骗他的。; L/ U$ H, D, c8 A0 v3 _& N) p
「得为三界雄」,三界雄也是佛的德称。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指的六道。《法华经.方便品》里说:「世雄不可量。」这都是对老师的称赞。老师是三界的导师,这里头有天,人里头包括三恶道、包括修罗,天,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它没有形相,就不说了,只讲到色界第四禅。雄是英雄,英雄什么意思?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称雄。一般人都搞世间名闻利养去了,释迦牟尼佛,王子,他要不出家他做国王,舍弃王位,发心以出家人的身分教化众生,这值得人佩服,他去教学去了。《法华经.方便品》里面说,「世雄不可量」。4 j) e# w5 r: T4 q, B2 i4 ]+ w
「《净影疏》云:世雄,佛之异名。」也是对佛的赞叹。「佛断尽一切烦恼,故为三界中之大雄」,断烦恼,一般人做不到,他能做到。佛的弟子无论在家出家,要学佛,学佛首先要断烦恼,为什么?烦恼断了,智慧才现前,烦恼轻,智慧长。烦恼不断,你只长烦恼不长智慧,必须把烦恼放下。烦恼是什么?贪瞋痴慢疑,根本烦恼,这烦恼的根。发作的时候,怨恨恼怒烦,就是七情喜怒哀乐,这些东西全是烦恼。这些东西常常现前,就是造业,善有善果,恶有恶报,总而言之出不了六道轮回。佛教弟子,无论在家出家一样,一定要把见思烦恼断掉,这是讲的见思烦恼。- R2 E4 k8 |/ T! [+ [& y9 l/ O
见惑五大类,身见,一定要知道,身是我们真心随顺幻相,念头波动的幻相,见到了色,物质现象。物质现象是假的,它存在的时间就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这是它存在时间,所以不可得,所以说是假的,没有两个物质现象是相同的。我们看这色身,认为是我,不知道它是假的,这个假相一秒钟生灭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那哪一个假相是我?如果每个假相都是我,那一秒钟里头有二千二百四十兆个我,讲不通了。科学家这个发现,这个观察报告,非常值得我们作观想。我们在起烦恼的时候,想像科学家这句话,冷静一下,没有我。这个是根本,根本搞清楚了,其他的容易了。6 C9 k5 t; I* W- `' G, q; ]4 [
见惑第二个,边见。边见是什么?二边,对立,我们讲对立更容易懂。有我就有对立,我跟人对立,我跟环境对立,对立就生烦恼,烦恼里头有善有恶,造的业果报就不一样,不能不知道。所以知道之后什么?我们这一生再不跟人对立,这就好,不跟人对立就没烦恼。海贤老和尚为什么一生无论什么时候你去看到他,满面笑容,那么样的欢喜?没有对立。一个信徒,年轻的信徒,三个月没去看他了,他拄个拐杖,他去看这个信徒。信徒很感动,问老和尚来干什么?来看看你,好久你都没有到我那里去了,看看你在干什么。所以不能有对立。
% _; A9 S2 s* a' G( ~' F; O 第三个见取见,第四个戒取见,这两个合起来,我们常讲的成见,主观观念。戒取见是因上的主观观念,见取见是果上的主观观念,这个都不好。为什么?有主观观念,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总自以为是,别人不如我。这也是烦恼的根,这个东西不好,要断掉。最后一个叫邪见,邪见是什么?你把事情看错了,错看了,错看了都叫做邪见,你误以为是真的,会造出很多不幸的事情,就是冤枉人。凡夫受了冤气他不服,怀恨在心,他要报复,这一生报不了,来生报你,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多痛苦。
+ w9 }1 ^. |' v3 A 你看佛教我们从哪里修起,断五种见惑做起,尤其头一个对身见,你从这里做起。用什么方法?净宗的方法微妙到极处,就用念佛。这念头才起,分别才起,阿弥陀佛,就把它换掉,取而代之。时间久了养成习惯,心里头只有佛号,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心就清净,清净心就得到了。这叫真修行。& U, {. Q7 G3 m( Z6 ^
总之,这一段是大愿的总结,这一段文,前面讲的四十八愿。「上言无碍智,求智慧也。自慈愍行以下,表誓愿」。《会疏》里头说,「愿是万行之先导,慧即佛道之眼目」,这说得好,要发愿,发愿度众生。有愿,这个动力,你就不会懈怠,你会勇猛精进;有慧,你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不会走错路。「愿以导因行,慧以照佛道」,有慧,你走的是佛走的道路。「愿慧成满,即名如来」。愿满了,慧也满了,这就成佛了,这就叫如来。「故谓得为三界雄」,在三界,三界里面的众生不能办的事情你能办,这则称为英雄。& `: l+ ^$ c6 i6 {0 w, Y9 Q
「盖誓愿与智慧,成佛正因也。两俱圆满,从因得果,故为三界之雄。」这一句做为总结。愿、慧,愿要非常坚定、坚强,我这一生就走这条路,一定要走成功。像海贤老和尚一样,他的愿就是求生净土,这一生满了他的愿。他本来很早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活这么大的年岁,是为了给众生做好样子,是广度诸有情。他的住世不是为自己,真的大经上说的代众生苦,《华严经》上讲的,菩萨代众生苦,为我们表演,给我们做好样子。从因得果,故为三界雄,修因证果,为三界众生,三界就是六道,为六道众生做好榜样。这是这一段经文的前面两句,今天时间到了,后面两句,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6 ^: J- M, ~7 E7 Q
% G; f6 ^3 c9 r: j4 U5 t7 W6 p% S9 J: @9 P: W! o;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