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9 N/ U5 N$ Z" h3 M$ e
; R" i" m8 o0 F& y% R6 W
[大寂尼师]佛教「学戒」的意义 优婆塞五戒义 2、不偷盗戒
. t+ e: H& h& B4 s P$ ~" f* a. X( s9 Z( _
0 t3 R5 ~& {8 C1 t(2)不偷盗戒1 q! Y% T) Q5 u, c0 H' q/ u4 `1 U
甲、何谓偷盗罪?
- Z1 L( H5 S: p% }- [: ^ Z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私自拿取他人的物品,离开本位,任自己想用,这就是最初以人为本的私心偷盗行为。
; b- q& e% Y/ A* m& f$ C8 E2 ^乙、何谓助盗法?' A: f4 Q% A1 v* g3 D! S1 K$ U
凡是运用各种方法,帮助自己达到偷盗目的地行为,乃至用手盗取物品,尚未将物品移动本位之际,都称为助盗法。- K# R. L$ I c: J, C7 A
丙、如何守持不偷盗戒?+ \2 X3 l T- o6 N$ {( W
(甲)财务问题
( q9 _" G; h: d& ?2 M$ B W0 x关于财务有两种,一种是他人所有,一种不属于他人所有。凡是偷盗他人所拥有的财物,就是犯下偷盗罪。而属于他人所有财务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众生所居住的地方,一种是指他人名义下所拥有的空地(如田地、山地、建筑地等)。凡是看见财物在这两种地方,都不应生起:四处无人,私自拿取、偷盗的行为,而增长自己自私、贪取之心。9 a! h7 W4 d$ d9 K2 w/ P7 R: W
(乙)人命问题7 {, V$ W6 s- D: u: B2 B1 h
关于人命问题,也分为两种:一是内命,一是外命。内命就是指众生的性命问题;外命则是指众生赖以维生的衣食问题。如果我们劫夺了众生的民生父母,无异是截断了众生生命之源。& \* i3 r3 k: @& k9 S& S; b6 G
在今天功利社会的时代里,偷盗戒是最容易触犯的。诸如倒会、玩股票、玩大家乐、玩彩券、玩六合彩、赌博…..等等都是直接或间接涉及他人的民生问题,乃至社会问题。今天你赢了,明天他输了,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在「投机」风气兴盛的今天,正说明了一般人临死仍然爱财的通病。+ I( k7 \$ ]/ @1 ~ P6 B" D, p
丁、反省偷盗的因果问题
& O& q+ y E1 H& R(甲)现世因果问题; Z* ~ L# S( `* M2 `+ o: z
偷盗的居心与行为,有轻有重,当然所获得的因果也有轻有重。先以现世我们可以看到的因果来说:
6 j6 ]5 c3 V. |* x' b: K+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志趣相投」的人,大都聚合在一起。善恶因缘的差别,就由此区分出来。从此,你的「人格有缺陷」,善友远离,内心不再「光明正大」。如又入党入派,犯有重大偷盗行为的人,想要洗手不干,却又受到旧识牵制,力不从心。人生从此划下定位,想要摆脱这种「自作自受」的重重因缘缠结,恐怕要多费一点功夫了。6 l% i& A o% R8 @, | ~
(乙)来世因果问题7 |6 x# ~* l# u
犯下偷盗行为,就为我们自己种下来世的贫穷果报与勤苦求财的因果。恶行重者,甚至堕入地狱受苦。地狱罪毕,投生为人,贫苦下贱,六根不全,可不警惕!?7 Z1 {$ X, n8 z: T9 X& {, S% h* l
戊、偷盗戒不可悔罪的意义( v8 e, R& z, H$ h1 I
如『戒经』说:「以三种方式偷取他人重物,犯不可悔罪,一者用心,二者用身,三者离本处。用心者,发心思惟欲为偷盗;用身者,用身分等取他物;离本处者,随物在处,举着余处。」+ P9 L2 g; l& S+ }, ^1 S
又说:「复有三种,取人重物犯不可悔罪,一者自取,二者教他取,三者遣使取。自取者,自手取离本处;教他取者,若优婆塞(以男居士为代表)教人言:盗他物,是人随意取离本处时;遣使取者,语使人言:汝知彼重物处不?答言:知处,遣往盗取,是人随语取离本处时,犯不可悔罪。」
* Q$ n% U: R$ i# o2 h ~) s4 h由此可知,犯偷盗戒不可悔罪的基本道理,有两种意义,一种在于偷盗者「心念」的启动,想要偷盗,而真的付诸行动,犯下偷盗的行为,一种是被偷者对「遗失财物」的情绪感受问题,甚至涉及全家生计问题。
8 v! F- l+ ~& }& b* I0 e, h如果偷盗者用心深重,不论是自己动手、或者教人家动手,或者辗转派遣别人去偷盗,只要将受害者的财物取离本处,而且受害者重视此物,令其内心产生极度不安、焦虑、瞋怒,便已经使双方来世结为冤亲债主,近则今世双方识知,冤家结深,甚至因此而报复对方,造下谋杀偷盗者的滔天大祸。远则今世双方不识知,但是来世一定相遇,冤冤相报,无有了期,双方都会因今世的「偷盗怨结」,而使来世有丧失人身,堕落悪道,及转生为人时,六根不全的危险。
* \ V4 D2 _; R, O6 ]' Y2 A从偷盗者与受害人双方面的用心处、感受力、报复心的强弱问题,及未来果报轻重、先后、快慢等问题,而将犯下偷盗罪的轻重标准,判为可悔罪,或不可悔罪。兹举出数种情形,来说明犯下偷盗罪的轻重现象。
6 W- p) u, U# p' } B' E ` V N己、不可悔罪或可悔罪的偷盗情形6 o8 S5 U8 j" ^* K# B5 O+ q
(甲)不可悔罪的偷盗情形
8 v- ^3 e; \7 q" O7 X甲一、有五种情形私取他人重物犯下不可悔罪7 g4 U6 ^9 ~6 P+ d7 v6 ?& ^2 G
此五种情形即:+ Y7 Q, B" o$ }( }6 O$ v
1、当你在急需财物救助时,不得已犯下偷盗行为(苦切取)。
1 U. a: Q: {; h# B; z2、当你私自拿取他人财物时,因为轻慢对方,而不肖这份财物,用轻视心、傲慢心拿取(轻慢取)。2 F& ~& M4 r% \' ]/ F
3、或者你诈称你是某某人,向对方骗取财物。
, O; k+ M9 P9 V0 ]7 C* L4、或者别人不愿给你财物,你却强夺他人钱财。& F/ N1 k9 N; q# A/ X1 q" o
5、或者你藉称这是他人寄托之物,要你前去领取。
- {* D3 J5 N2 ]9 G1 O凡此种种都是犯下不可悔罪的偷盗情形。
' O, G0 s3 O7 J7 y# l为何称此「五种私取他人重物」为「不可悔罪」?最主要是针对「偷盗者『恶意伤人』的深重用心」以及「被偷盗者」产生「极度的焦虑、痛苦、嗔恨、报复……」,乃至因此形成「生活困窘、三餐不济……」的紧急情况而言。
; X7 f# @3 m1 ~, [这种双方未来所产生的「罪业因果」及「冤冤相报」的情况最为严重,甚至因此辗转加剧形成生生世世相互加害、仇恶的「誓不两立」、「无可解结」的「罪业因缘」,而这种双方互相「缠结」的罪业因果,不是用今生事相上(诸如心性上、行为上的在佛像前忏悔)就可以灭除双方未来世中「所纠缠、难解的罪业因缘」,所以判为不可悔罪!
2 c1 ?$ V/ _2 e; Y$ V再则「用这种恶意伤人」的「深重用心」犯下「偷盗行为」之「深恶偷盗心性」,会因在屡次「偷盗时皆得手的『得髓知味』的情况下,不知悔改」,而将这种「偷盗习性」延续至未来世中,继续犯下「用深重恶心」造作「偷盗行为」,而于未来世中,因为经常「用深恶心偷盗」而与「无数被偷盗者」形成无数冤冤相报、无有止尽的情况。因此「在今世及未来世中」甚难悔改的「深恶偷盗习性」一定会阻碍你往学佛道路前进,不是今生在佛像前短暂的礼忏就可以扭转其「偷盗的习性」,因此判为「不可悔罪」。' U) V2 [$ r6 h+ W7 z9 l; I$ |
甲二、材木
, w% w g9 D: z* W4 N# U/ Q1 E如果你看见有人在河岸,正在搬运材木至竹筏上,木头不慎掉入水面,随水流下,而你用偷盗心私自捞取,只要你将木头举离水面时,就是犯下不可悔罪。(其他物品亦同)8 ?2 j: \! K1 n' |7 Q- N" |
而为何会称此偷盗行为,为不可悔罪?原因是如果因此「偷盗私取行为」,而令「对方」当下产生「嗔恶心、报仇心……」,甚至因此「对簿公堂」、「大打出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