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17 22: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初地以前学密的都是结缘的,不是真的。没有那种功夫,你造杀盗淫堕地狱,人家造杀盗淫成佛了,这个要知道。他那个真的心空、法空,佛氏门中一法不立,他到这个境界。我们现在身也不空,法也不空,你怎么可以学那个?那是研究所的课程,我们现在小学程度还不够,你去学研究所的课程,哪有不堕落的道理!小学生就应该守规矩,老师教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不可以越轨。研究所的学生,他已经觉悟了、已经长大了,不必去用这些琐碎去教他。他那个杀盗淫妄,那叫开缘,他不是破戒。
0 D8 [" T$ M0 t2 _5 n6 p戒,每条戒都有开缘,在什么状况之下要开。开,不是为利益自己,利益众生,这个道理要懂。为自己就全错了,为救度一切众生就全对了。这个人造罪业,什么罪业?他有意要伤害许多众生,佛经上有这个故事,这是一个阿罗汉,出远门度化众生,坐在一条船上。这个船上有五百商主,商主现在就是企业家,带了很多金银财宝,在外地经营,要带回家去的。其中有一个人起了个恶念,想把船上这四百九十九个人害死,他想把财物独吞。阿罗汉有他心通,他起这个念头他知道了。那又不能讲,讲的时候他头一个就把你杀掉,杀人灭口,他的秘密你怎么知道了,就不能讲。那怎么办?乘他不防备的时候就把他杀掉了,这个杀掉是利他。阿罗汉杀他有没有罪?没有罪,有功德。为什么?让他不造这个恶,他虽然动这个念头,他没有行动,所以他有过,他没有罪,救了他,要不然他堕地狱。你看,从地狱里把他救出来,这对他好。另外这四百九十九个人就不遭这个难了,又救了这些。这一个动作是两面都救了,你要明了的时候,他做了一桩大功德事情、大好事情。这是什么?这就叫开缘,杀生开缘,不是伤害众生,是利益众生。& m$ T, {7 |6 S0 L# J* h0 T! o
我昨天看你们的故事,给我的是一个养熊的人,一个大熊把小熊杀掉了,那是爱牠。因为挤熊胆那太可怜了,取熊胆,一只熊牠的胆汁可以取十年,那要受十年罪、二十年罪。老熊看小熊不忍心,牠自己受的苦受太多了,不忍心让牠受,把牠杀了。这个都是慈悲,都是真的爱,一定要懂这些道理。所以戒律活的不是死的,每一条戒律都是活活泼泼。你学戒律一定要懂得开遮持犯,在什么状况之下这戒是怎么样守的,它不是死呆板的。
; `7 n! N' a! l4 Y, b修行全是在生活上修,离开生活,天天读经不是修行,天天念佛,为的是自己,自私自利,不能往生。所以这个经里头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第一句是「发菩提心」,第二句才是「一向专念」。现在很多人一向专念没有菩提心,为什么?全是自私自利,这不能往生。蕅益大师讲得最好,真的透彻、圆满,「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浅深」。所以真正发菩提心,求生净土就行了,往生条件就达到了。念佛的功夫,功夫在哪里?我这句佛号能降伏一切烦恼,这叫功夫;我这个佛号能断除一切杂念,这是功夫。我不念佛,杂念就来了,我念佛,杂念就没有了,这叫功夫。一面念佛,还一面生烦恼,还一面起杂念,这没有功夫,这不能不懂。7 T" S! Y1 Z: t7 |
所以让我们想到,乡下的阿公阿婆,他们那个念佛是真有功夫,那真的增高品位。他什么都不懂,你问他什么菩提心他不知道,但他真相信,他真想往生。原来那个心就是菩提心,无上菩提心,这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说的。印光大师看到了,佩服得五体投地,讲得太好了。过去祖师从来没有说出来的,蕅益大师说出来了,把我们这个疑惑解开了。因为我们从前总是疑惑,老太婆、老阿公不认识字,没有听过讲经,他没发菩提心,他怎么会往生?蕅益大师这一解释,明白了。真信是菩提心,真愿意往生就是菩提心,他不是假的。所以他那个佛号是真念,念佛的时候决定没有妄想,决定没有杂念。你看他历事炼心,真功夫,他也很随缘,到处也可以去逛逛。虽然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他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其它的都没进来。看得清清楚楚,慧,听得清清楚楚是智慧,心里头一句阿弥陀佛,这是禅定,这念佛三昧,真功夫!
; k, t4 W- D2 x& Q9 g7 z; ?3 V3 F3 J明白这个道理了,修行要不要去找个地方闭关?不需要了。找个地方闭关那是什么?那是自己烦恼业障太重了,真没办法了,摆脱外面的环境。这是什么?这是修行第一步,就像我们教小朋友,幼儿园的教学法。要随着你的年龄,随着你的学业往上提升,逐渐放宽,到大学完全开放了。为什么?你能够自理,不需要再管理。你有能力辨别真妄、辨别是非、辨别利害,老师不再问你,你有能力了,你会成就。只有小孩不懂事,必须把他管住,不能让他学坏。而学生当中,还有愿意接受的,还有不愿意接受的,这都得要知道。愿意接受的,不教他对不起他,不愿意接受,你勉强他,结怨恨。& W0 |2 M- x0 y& J
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就看到他老人家对待学生态度不一样。确实有几个同学他非常爱护,但是对他的态度很严肃,从来没有好脸色的,都是教训。但这些学生感恩,对老师五体投地。还有一些学生,老师对他满面笑容,从来不问。什么原因?他不能接受教训,你批评他几句,脸马上就红了,就很不高兴,就不再说了,再说什么?结冤仇。决定不跟人结冤仇,不能接受、不好学的,随他去吧,把他看作旁听生。上课他都来,来旁听,你听到什么、学到什么,不问,不闻不问,欢迎你来旁听,对你都很客气。上一代以前老人是这样教学的,现在这一代没有了,这样的老师找不到了。为什么老师找不到?没人学。有人学才有老师,没有人学,老师就没有了。大概老师都自己念佛求生净土了,我们一定要懂得。所以,对于名闻利养一定要安然不动,对于一切内外荣辱一定要忍,修忍、忍耐,这才能有成就。) F" B2 P0 k: o6 ]' `
我们现在看第十段「离法爱」,愈往后愈难,愈往后愈重要。「离法爱者,谓于中道之法,远离爱着之心。盖言修行之人,修前九种观法,已过内外二障,应入初住」。内里面的障就是烦恼、就是罪业,这是属于里面的,里面要断烦恼、要消罪业;外面的五欲六尘,或者七情五欲,你能不动心,内外都不动心。怎么不动心?你的心在道上,在你修学那个法门上,我们念佛人心里就一句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