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圆通作为《楞严经》里的精华,古代禅宗的修法就是安住第六识,使之处于不分别声音,离分别的状态,历代禅师禅修时读《大般若经》开悟的很多,因该经是如何安心,安住第六识的法门。
8 A! L' `; G) Q5 j: Z 下面就用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与超越三昧这个禅定对照学习就会明白了。重点放在“散心”的走向。
! |0 v0 U, R' O+ m3 `0 f" r ; n( U6 R2 { U) L
【超越三昧】有两种:一超入, 二超出。1 _) O" h/ S8 ~ n
二超出三昧 : 从灭受想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识处。识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处。空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四禅。四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三禅。三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二禅。二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初禅起住散心中。
8 Y, E" g6 @0 b5 h- u! Y
2 ^) k2 o5 r4 x$ ^1 g
2 R) u. n6 h, _0 Q+ y3 E" {+ }, V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十卷, N) ^6 ]' W2 ^# P0 k* J
宣化上人著述:# l- G4 ~3 o# I, Q
R, y0 { X7 I1 J. j“行阴是迁流,生灭不停,现在就以散心的粗行生相为浅界,定心的细行灭相为深界,但只尽瀑流的粗相,不叫尽其边际。必须连清幽细相亦尽,才能超行阴边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