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贼学技》
7 c; `2 F) g, h4 B6 g故事略:
弟子们经常向法演禅师询问参禅的技巧。这天禅师给弟子们讲了一个故事,他希望弟子们能从中悟出参禅的道理。 他说:从前有一个盗贼,他干了一辈子偷盗的行当,眼看自己要老了,不能再做下去了,他便想把偷盗的技艺传给儿子。这偷盗的技巧,说到底就是一个逃生的技巧,于是父亲决定先把逃生的绝招传给儿子。 这天晚上,父亲领着儿子穿墙入室,来到了一个富户人家。父亲十分顺利地打开柜子,叫儿子进去拿些钱物。儿子刚钻进柜内,父亲便把柜门锁上了。儿子在柜内扑腾翻打想要钻出柜子,不料父亲却悄悄溜走了。可他这一翻打却吵醒了这家主人,主人心想可能是盗贼光顾,赶忙让仆人举灯搜查。盗贼地儿子心急如焚,眼看就要搜到柜子边了,他急中生智,学起了耗子啃木头的声音。仆人听到后,拍打了几下柜子便回去睡觉了。盗贼的儿子听到没有了动静,便一脚踹开柜子门,逃了出去。 这样一来,又惊醒了主仆二人,他们发现家中真的被盗,于是追出了门去。盗贼的儿子被追到了后花园,眼看无路可逃了,他忽然看到旁边有口水井,又急中生智,抱起一块石头扔到了井里。追赶的人听到“扑通”一声,以为是盗贼慌不择路掉到了井里。于是他们便在井中搜寻盗贼。盗贼的儿子趁机逃脱回家。 见到父亲,他满脸怨言。可父亲却对他说:“儿子,不要埋怨,告诉我你是怎么逃出来的。”儿子认真叙述了事情的经过,父亲听后非常满意,不禁赞叹道:“儿子,你已经出师了!” / ]3 P `2 ?& B) `3 W+ J2 e
故事解: 其所教乃置之死地而后生也,是为困教之道,唯令其自强,自力更生也,非外人所能助。可与下面司马迁之所考言参之: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报任安书》
8 J/ \7 a4 H2 q a 其艺道所在,可与庄周所述之故事同参之: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若履,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囗(左“歹”右“昏”音hun1)。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庄子、外物》 然此盗贼能逃罪于追赶束缚,却一生不能外于金钱束缚,一生不能外于偷盗营生,一生不能接受‘阳光’的照耀,以至于其后人亦束此偷盗营生,是为其不智之大也!
5 n: z) s8 V9 C& N& M% X4 d$ h《只偷一次》
0 e& n T. D! w3 ?% v o故事略:
) o# [4 O( _& o& [; c9 t 石屋禅师一日外出,黄昏薄暮时分投宿到一个旅店里。由于一路走来十 分疲惫,石屋禅师倒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 过了不知多久,石屋禅师隐隐约约地觉得房间里有沙沙的声音,以及翻动东西的轻微碰撞声,就睁开眼睛,随便地问道:“天亮了吗?” 声音忽然听不到了,过了一会儿,墙角那边才重重叹了口气,有一个人的声音说道:“现在还是深夜呐。” 石屋禅师心想,能够在漆黑的夜晚来到住人的房间里的,功夫肯定不错,或许就是罗汉来了,就又问道:“你是干什么的?” 又沉默了一会儿,对方答道;“是小偷。” 石屋恍然,但又觉得这小偷很诚实,就说:“我不抓你,只问几个问题。你偷东西有几次了?” “数不清了。” “偷东西快乐吗?” “偷东西成功之后很快乐。” “每偷一次,能快乐多久呢?” “那要看偷的东西价值如何?” “你感到最快乐的一次有几天?” “四、五天罢。” “四、五天之后呢?” “提心吊胆,很不快乐。” 石屋禅师笑出声来说:“你只不过是个鼠贼。为什么不大大地干一次呢?” 小偷经这一问,马上来了情绪,急忙说:“看来老兄很有经验了,你偷过几次?” “就一次。” “一次太少了。” 石屋大声说:“只偷一次,毕生受用。” “那老兄偷的是什么东西?” 石屋禅师站起来,看到小偷站在墙角,就走过去,一把抓住他的胸部说:“‘这个’你懂吗?它可是无尽的宝藏,得到它,保管你一生受用不尽。” 小偷说:“听别的和尚说起过,可是捉摸不到,也许这感受很让人舒服吧!” 石屋禅师说:“那你为什么不亲身体验一下呢?” 小偷听了,就向石屋禅师忏悔自己的偷窃行为,跟着他出家,做了一个禅者。 * g" r+ L# i1 k9 ]
故事解; 心乃法源,得法乃夺天地造化之功,依此而行造化,先贤所存留之一切宝藏尽为我所用,受用不尽、利人利己,何须行盗!是为大盗盗法源也!于众生之教则谓只要力行于修身务本,一切功果自然可成就也,何须慕他人之所有而行于盗!
, ]9 f" P& a( @8 Y 《送一轮明月》
8 t8 p v5 W! s' e& R( n$ C/ k4 E, z故事略:
4 U; t1 ~0 I* [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
/ R9 A% H/ J+ `# o; | 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3 v+ r5 x, Z# r2 z: h( ^1 U, a, u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5 m' c, U) H0 k6 g+ p1 j) W2 M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 K, @% W- u9 [' O 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地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 b3 C3 L/ p1 i+ _! q# V2 k故事解:
: L8 P5 f) I( Q 明月鉴心,将心比心,斯能有爱,有爱则能自力更生而与人无犯也!禅师以爱导之,是行于此道也! 然和尚种下善心,收得善果。天下众小偷何期不自省以自种善果怡养天年,何其不智恶果频种,老至危矣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哪个小偷以长远计,修修善道,偷偷天地与自然。
& H" Q; \4 p! a8 a# x& p《小偷偷不走的东西》 4 W% K2 _9 j3 I3 \
故事略: ' s6 b" R: Q" i6 {1 X
无相禅师在床上正似睡非睡时,禅房内钻进来一个小偷.小偷翻箱倒柜找不到值钱的东西.叹了口气,正准备离开.无相禅师开口道:”朋友!请顺便把门关好!”小偷一愣,随即朗声说道:”原来你这么懒惰,连门都要别人关,难怪你寺里一点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你这朋友太过份了!难道要我辛辛苦苦赚钱买东西给你偷吗?”
' z& t; q2 p& _( ?% ~5 k3 X# X故事解: 5 v: N8 t8 D. X# c0 G' x
人人一条命,一双可以创造的手,一双可以云游四海的脚,一个奇思妙想的大脑,……就在身上的这一切了,哪个小偷偷得了呢??这一切对每个人自己都是最珍贵的! 当小偷为和尚翻箱倒柜时和尚偷了小狼狈的身影,寻开心;当小偷为和尚关门时,和尚的双手暂时被偷;小偷远道而来这里,是来为和尚作事的!!!这和尚偷得了他!和尚以他被小偷偷不了的一切偷了小偷的最珍贵的一切,事情就这么简单! 因之与果,和尚种善,小偷种恶。宝藏只在自身中,不在外有之一切!世人忙忙碌碌、斤斤计较,终只为外在之一切奔波,弃自我宝藏于不顾,其与小偷何其相似哉! “难道要我辛辛苦苦赚钱买东西给你偷吗?”没错!可惜太多迷人,‘买东西’来给别人盗了!!! 俺们要的是:让小偷关门!是谓让小偷成为我等防盗把手也。此唯治世者能之!夜不闭户,是此也,大道达则达矣! . i$ s, r* q3 r( ~8 Q9 n
《机敏的鱼儿》
* k& c) ^( ^2 a" z" n. W0 w8 }$ v
故事略:
深禅师和明和尚都是得道高僧,他们常结伴同行云游四方。 这天傍晚,他们来到了淮河边上,看到一位渔夫正在收网,于是驻足观看。夕阳西下,河边洒满了落日的余晖,网中金光闪闪,鱼儿活蹦乱跳,半边江水都被夕阳染成了红色,好一番迷人景象。 然而渔夫看到两位禅师到来却不禁喃喃自语:“罪过,罪过,在师父们面前做这种活儿,我真是心中有愧。” 明和尚闭目合掌道:“俗家人也要养家活口,生活所迫,何罪之有?阿弥陀佛!” 渔夫听后,若有所思,不禁放慢了收网速度。忽然,有条鱼儿趁机一跃跳出网外,直入水中。深禅师看在眼里,对明和尚说道:“明兄,真机灵啊!它完全像个禅僧。”明和尚对着那泛起涟漪的水面,回答道:“虽然死里逃生,还不如当初别撞进网里好。”深禅师笑了起来:“明兄,你省悟得还不够哩。” 明和尚百思不解其意,半夜仍在河边徘徊思索。河水闪着幽幽的光静静地向前流去,仿佛明和尚淡淡的思绪一样随时间流逝。是了,是了,他顿悟:“那鱼儿进了网里与没进网里,只是外在的区别,其实自性都丝毫没变啊!”明和尚兴冲冲地向深禅师报告自己地心得体会去了。
# \8 _2 }3 B9 |7 B 故事解: 此非讲小偷,但相似,可示于其正道矣! 进网与不进网同,能自寻解脱方得自由!捕鱼与不捕鱼同,能放下屠刀,立地方成佛!偷与不偷同,能醒觉修善果,方得长远!尘俗与方外,能超脱迷途方入大道!没有一开始就迷误的,也没有不迷误的,能醒而觉是为至上! 人生就和那水一样,你想挽留住流过去的,后面的又流过去了!吾等唯当行“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何不直取眼前一瓢净水!迷误的一切就让它过去吧,惜取眼前新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