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h& j9 N4 ~3 ^: x2 [( K& Q4 `
自称是一匹狼的歌手齐秦,日前深入内蒙古锡林格勒大草原狼窟,为超视新节目“原野传奇”首度执主持棒,他在蒙古与狼共存两个星期,发生很多令人啧啧称奇的事,其中更神奇的是因齐秦笃信密宗,他口中喃喃念著佛号只身直捣狼窟,一匹狼居然乖巧又听话的让齐秦用链子牵著走出来。 “原野传奇”首集将播出“狼的传奇”,主要是探索狼的故乡蒙古,如何保育这些稀有动物。一身充满著狼色彩的齐秦,到蒙古与狼共同生活两星期,就不断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王诚说,当齐秦踏进锡林格勒大草原时,看到一只母羊正产下小羊,齐秦很兴奋的用双手捧著刚出生的小羊,随后,整个外景小组到一处狼窟,但因狼性太烈,工作人员不敢进入,僵在外头很久。 笃信密宗的齐秦见状,即口中喃喃有辞念佛号,随即只身进入狼窟,就在大夥儿担心他的安危之际,齐秦牵著一匹狼走出来,王诚形容简直不可思议。不仅如此,这匹狼还很温驯的吻著齐秦的脸,并让他牵著到处逛。
8 [1 z; g1 \' N' I- Q2 W
王诚说,这些传奇画面未来都将在“原野传奇”里出现,另外也制作齐秦摄影专辑。由于齐秦认为这趟外景非常值得,也很够意思的不索任何酬劳。
5 i3 j4 k4 ^# |
印祖讲故事:王铁珊的讨债子
( @: N2 b0 z$ `! d4 \& W
原文:民国八年,北通州王芝祥,字铁珊。一子很聪明,很孝顺,大子有神经病。铁珊心中望此子继承家声。二十二岁,已娶妻,生一女。一日,病重将死,铁珊痛极,呼之曰:某某,汝既来为我儿子,为何此刻就要去?其子嗔目作广西口音曰:我哪是你儿子,我就是第十四个人。说毕,即死。先铁珊在广西作兵备道时,计杀降匪头首十三人,先用极爱厚之法以安慰之。请其吃饭,尚请有大名之人作陪,每人犒洋二十四元。云:日间甚忙,来不及与汝详谈,到晚间来,当与汝等各各安职务。此十三人,不知是要杀他,反拉其厚友同去,意欲以己之情面,求其亦派彼一好差事。至晚去,则进一门,关一门,伏兵于花厅,其人既来,铁珊抽佩刀砍,则伏兵同出杀之。得十四个尸首,不知是何姓名,岂知其人即为其子。徒用二十余年教育之劳,至死反嗔目呵斥,不认铁珊为父。大率世之儿女之因,总不出讨债、还债、报恩、报怨之四义。此子汝宿世欠彼债者,债清即去;若还债及报恩者,则可得其孝养耳。
3 F" O" X5 O& O7 H(文钞续编卷上书《复德畅居士书》)
+ j9 i$ x! h; F& E2 C4 M, I
译文:民国八年,北通州有位王之祥,字铁珊。他有一个儿子从小既聪明又乖巧,他的大儿子有神经病,因此王铁珊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小儿子身上。小儿子二十二岁的时候娶妻,并生了一个女儿。不想这一日突然生一场重病,已是奄奄一息,王铁珊痛心疾首,呼唤这儿子说:孩子,你既然来做我的儿子,为什么刚刚成人,还未尽孝道就要离我而去?病床上的小儿子忽然瞪着眼睛用广西口音恶狠狠的说:“我哪里是你的儿子,我就是你杀死的那第十四个人。”说完,闭目死去。
& ~3 @ g' b& u9 w) ~" k原来铁珊早年曾在广西做兵备道,精心策划了一个计谋来铲除十三个土匪头子。他先好言安抚这些人,邀他们吃饭,还请有名望的人作陪,每人赏大洋二十四元,说:白天公务繁忙,来不及与你们详谈,晚上你们都到我这里,我给你们安排好差事。这十三个人,不知是要杀他们,还邀上他们的一个好友同去,想借此机会也某个职位,同享荣华富贵。到了晚上,十四个人一同前往,刚进门,即被断了后路,早有伏兵藏于花厅内,王铁珊一声令下,一同杀出,将一干人全部杀死,得十四具尸首。而其中那个被邀之人,投胎做了王铁珊的小儿子。王铁珊白白花费了二十几年的心血教养的儿子,临终反目成仇,不认王铁珊为父。可知世间做儿女的因缘,总不出讨债、还债、报恩、报怨四种情况。这个儿子就是为讨债而来,帐清即去。如果是遇还债的,就会养老送终以报恩。
/ S, I3 F: x, }7 B4 l6 K/ N
印光大师对于修行出现境界的开示
% i$ S) J# }* {! @# d* L2 f
接手书,知宿根甚深,现行颇纯,故有种种胜境相现。然今人多半是要体面,凭空造楼阁,有一分半分,便说有百千万分,如某居士录,其境界皆是手笔所做,不是心地所做。汝固不妄,诚恐或有此习气,则其过不小。
+ l# M- a) I/ y0 [) m 佛以妄语列于根本五戒者,正为防此弊也。若或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乃妄语之流类,若凭空造楼阁,妄说胜境界,即犯大妄语戒,乃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其罪甚于杀盗淫百千万亿倍。其人若不力忏,一气不来,即堕阿鼻地狱,以其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也。
. o3 R* z2 |5 ?3 I8 D2 \: A 汝切须慎重,所见之境有一分,不可说一分一,亦不可说九厘九,过说亦罪过。少说亦不可。何以故,以知识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为断耳。此种境界,向知识说,为证明邪正是非,则无过,若不为证明,唯欲自炫,亦有过。若向一切人说则有过,除求知识证明外,俱说不得。说之则以后便永不能得此胜境界。此修行人第一大关,而台教中屡言之。
1 u( j/ ]9 M$ R2 | 所以近来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胜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胜境,一生贪著欢喜等心,则便受损不受益矣,况其境未必的确是胜境乎。
5 W0 Y* D$ ]* p 倘其人有涵养,无躁妄心,无贪著心,见诸境界,直同未见,既不生欢喜贪著,又不生恐怖惊疑。勿道胜境现有益,即魔境现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转,即能上进故。此语不常对人说,因汝有此种事,固不得不说也。
3 F) F2 ^- o ]8 v" g- x
汝最初礼佛所见之大士像不的确,以若果实是,不至因念与观经不合而隐。然汝由此信心更切,是亦好因缘,但不宜常欲见像,但志诚礼拜而已,庶无他虑。临睡目前白光,及礼佛见佛像悬立虚空,虽属善境,不可贪著,以后不以为冀望,当可不现。窥汝根性,似是宿生曾习禅定者,故致屡有此相也。
; M* F; N: v7 c' w/ @ 明虞淳熙在天目山高峰死关静修,久之,遂有先知,能预道天之阴晴,人之祸福。彼归依莲池大师,大师闻之,寄书力斥,谓彼入于魔羂,后遂不知矣。须知学道人,要识其大者,否则得小益必受大损。勿道此种境界,即真得五通,尚须置之度外,方可得漏尽通,若一贪著,即难上进,或至退堕,不可不知。梦入佛殿所记之二句经文,固属善境,然此二句,语甚明白,返虚依觉路,归真悟常空者,谓人妄认世间诸法为实,故迷入生死,若能返观诸法当体本空,则便依乎觉路,出迷入悟,归真谛而悟真常之真空实相矣。
. O5 j; Q1 u) V' @% A
魔境胜境之分别,在与经教合不合上分。果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著之心。若是魔境,则见之心便不清净,便生取著躁妄等心。又佛光虽极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佛现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勘,则愈显。魔现以此理勘,则便隐,此勘验真伪之大冶洪炉也。
4 M3 s+ D) p' `/ k9 ?
夜见白光,及虚空清白等境,乃心净所现,何可以法界一相,寂照不二自拟,以此自拟,则成以凡滥圣矣,其过殊非浅浅。二句经文,未见所出,盖亦宿生记忆之文,未必即经中文也。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故亦无甚境界发生。若心中专欲见境界,则境界便多。倘不善用心,或致受损,不可不知。彼头陀之所说,乃属禅家道理。彼尚不破净土,是其长处,然彼绝不知净土宗旨,故与禅对论。彼注重祥光胜境一语,大须斟酌,否则误人不浅。又谓不可著,以佛法无量,著则成有量,即不能入佛智。何止不入佛智。亦复或入魔界耳。至所云之各佛,乃禅家约心理之论,与净宗无涉。白光清空,既为如来一毛头许功德,汝何得以法界一相,寂照不二妄认。实则宿世定境,由净心而发,固不得当作奇特也。
6 |+ Q# {. O6 |7 r. D5 F; T$ r, q! P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有信愿,无论行之多少浅深,皆得往生。无信愿,即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地步,亦难往生。以真证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实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则不必论。若但有工夫见此理,尚未实证,若无信愿,亦难往生。禅家说净土,仍归于禅宗,去信愿说,果能依之而做,亦可开悟。而未断惑业,欲了生死,则梦也梦不著。以凡夫往生,由信愿感佛,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今既不生信愿,又将佛一一说归自心,何由感佛。感应不符,则生自生,佛自佛,以横超法,作竖出用,其得益浅而受损深,不可不知。得益者,依彼所说,亦能开悟,受损者,既去信愿,则无由仗佛慈力。吾故曰,真修净土人,用不得禅家开示,以法门宗旨不同故,祈为慧察。如不以为然,请求之大通家,庶可契汝心志矣,光固不执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