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68|回复: 0

布施的十种对境及应有的不同意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4 14: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布施的十种对境及应有的不同意乐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2 Z3 R# t3 U6 C3 \" v+ Z z


  布施的对境略有十种:

1 G* |* D4 P" H


  一、亲友:直接利益自己的有恩者;

2 B6 t7 f8 c) f& z6 q) p# L

  二、怨敌:直接损害自己的人;

9 O# t$ M* M% b" V% h: t( X! r

  三、中庸:与自己无恩无怨的人;

T- q4 V$ Z0 v

  四、有德:具有戒律等凡圣功德之人;

) H( n6 T& T* d. n+ n5 v6 D+ p$ s6 B

  五、有过:具有毁犯戒律等过失之人;

O; |1 I. Y8 w! b# K, ^$ p. i

  六、劣于己:功德、安乐等各方面比自己低劣的人;

: o+ D) G6 @( Z( u" w3 I+ P$ Y0 Z6 D( b, V

  七、与自等:各方面与自己平等的人;

8 L# i8 t8 g. f( d2 d1 I1 @

  八、胜于自:各方面超胜自己的人;

$ U1 p' V, s- @8 O" a* ~

  九、富乐:在功德、财富等方面富贵而安乐的人;

z5 n! R( R" R! c9 Q+ t

  十、贫苦:在功德、财富等方面贫乏而可怜的人。

5 u# M3 C; |# T: i _/ S e' g

  针对这十种布施田,应以不同的意乐对待。对亲友,要遮止贪心;对怨敌,要以慈心对待;对中庸者,要以珍爱心对待;对具德者,要以信心、恭敬心对待;对有过者,要以悲悯心对待;对低劣者,要断除傲慢心;对平等者,要断除攀比心;对超胜者,要断除嫉妒心;对富乐和贫苦者,应知他们以有漏五取蕴粗重而生起,又为贪爱所逼恼,故应对其发起猛利的悲心而布施。

$ |5 G1 n0 @7 ^( P! @/ u

  实际上,“十”代表圆满,即不论对有恩、有害、中庸、有德、有过、低劣、相等、超胜、富人、穷人,都应当平等布施。等施怨亲,等施贤愚,等施贫富,十方圣凡都是菩萨施供的对境。

' S' q4 L2 u- q& x- c0 e

  大乘布施属于行菩提心,而菩提心的德相是“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其利他方面的所缘境为一切有情,只有对一切有情平等布施,才能和菩提心相应,否则就会失坏菩提心。因此,以偏袒心布施也是魔业。

8 d! L1 [* v: d0 V, t" G! Z+ W

 

: c O {& M& Y/ y9 L- {


贪欲如举债
 
作者:幽谷劲松     

 

0 L+ [) Z' C% ^) A B0 M7 j

  佛陀游化到舍卫国,居住在胜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问比丘们:“有一个贪欲心很重的穷人,他心中贪恋着物质,是不是会生起很大的苦恼?”

3 i2 P( n5 B0 {! W. v

  比丘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是的!佛陀!”

0 i* P5 \- K+ T1 K

  佛陀又问:“如果这个穷人受不了物欲的诱惑,向人贷款来满足私欲,这会不会使他生起苦恼?”

, ^2 E% G$ r$ k* z

  “会的。”比丘们回答。

/ V" g( e! a+ ^ Z. a' ~

  “这个穷人无法偿还贷款,贷款又滋生利息,是不是会产生苦恼?”

6 C- @# B! h. K! s2 ~

  “会的。”

5 U& j n; |) T) v$ M, [0 t

  “穷人因为无法偿还贷款及利息,债主因而上门索债,是否会令人生大苦恼?”

: ?5 n$ a- }! C/ K" u2 G

  “会的。”

& T% {0 j- e- f

  “债主因为穷人不偿还债务而天天上门催讨,是不是很苦恼?”

4 E9 S) [( A3 }: H$ J* ]

  “是的。”

9 E: Y0 q! w; I6 a8 v% E

  “由于穷人不能偿债,因而被债主抓了起来,是不是会生大苦恼?”

2 W6 o* o. [9 G

  “是的。”

}; z- W; N' B4 E( i" h5 g

  佛陀接着说:“世间法中,穷而贪是大苦,向人贷款也是大苦。同样的,在圣贤法中,不相信善有善报,不肯受持禁戒,不肯学习布施、智慧,没有博学多闻,即使拥有许多的金银珠宝,也只不过是一个富有的穷人,没有真正的、无形的财富,是一个真正的穷人。

) y9 f- f4 ?: u2 ^

  假如一个人的身、口、意行恶,这就是在贤圣法中向人举债。行恶之后不肯发露忏悔,这就是由借款所滋生的利息。大众见了身、口、意不净的恶人,批评责备他是大众中的一根刺,恶人听了不但不悔改,反而覆藏反驳,这就如同债主索债。又如恶人在树下或空闲处,心中所思所念无非是贪、瞋、痴,这就如同债主天天上门讨债。因为身、口、意作恶而堕落恶道,这就如同被债主牢抓而不放。天下最大的束缚,没有再比地狱、饿鬼、畜生的束缚更加痛苦,有智慧的人应该要知道拔除烦恼束缚的根本。”

7 L/ Y3 u% Y( e1 b1 d- J: T

  比丘们听佛陀的教示后,莫不收摄身心,精进修行,以免被三苦所束缚。

- T" A, I" @& F2 o2 n

  我们的心是一座充满宝藏的灵山,蕴藏着无比丰富的资源,而众生愚痴,不知道开采自性的宝藏,反而舍本逐末,向外寻找宝物。有些人一生的清白往往毁于一念的无明,而铸下终身的憾恨。我们成圣成凡与否,就端看我们如何摄持正念,时时与正道相应,而不逐尘随浪,忘失本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0 22:41 , Processed in 0.07746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