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63|回复: 0

学 佛 不 可 仅 敬 信 一 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 13: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 佛 不 可 仅 敬 信 一 师

----转载---

很多同修学佛少不了找个师傅,或者是受戒、皈依时的授戒师。我们怎样对待师傅,同学佛很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现在形形色色的人很多,比如有人讲学佛只能相信自己的师傅,只能听一个师父的。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过明确的开示。在《杂阿含经》(837 节)中佛对诸大比丘讲:

若信人者。生五种过患。彼人或时犯戒违律。为众所弃。恭敬其人者。当作是念。此是我师。我所重敬。众僧弃薄。我今何缘入彼塔寺。不入塔寺已。不敬众僧。不敬僧已。不得闻法。不闻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信敬人生初过患。
  
第一个过患, 当所追随信奉的人, 因为他的所为所行违背了戒律, 以致於被赶出僧团之後, 这个盲目的追随者就会这样想∶「我的老师, 我敬重的人是不会有错误的, 有错的一定是那些僧团当中的人, 所以, 我应该远离那些不懂我师父伟大的僧团, 他们是鄙陋的, 不堪承受我师父伟大的教法的人。因为这样, 我就不需要在去僧团所在恣问法要。」因为不再亲近与学习正确的佛法, 也不亲近有德的僧众, 於是便再也无法得闻正法。因为不在学习正法, 再加上心中的疑、漏, 之前由其他清净僧团所学到的正法也就退转、失去, 不再受持, 只盲目的追随被摒除者不当或错误的教法。

这样的现象现在就有,把某一个人绝对崇拜。而断绝了自己听闻正法的道路,甚至犯下诽谤僧团的罪过。在学佛的道路上为自己设置了严重的障碍。

复次。敬信人者。所敬之人犯戒违律。众僧为作不见举。敬信彼人者。当作是念。此是我师。我所敬重。而今众僧作不见举。我今何缘复入塔寺。不入塔寺已。不敬众僧。不敬众僧已。不得闻法。不闻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二过患。

第二个过患, 当所追随信奉的人, 因为他的所为所行违背了戒律, 以致於被僧团处分自恣忏悔, 以致於在处分期间内不能够给这个盲目追随者开示法要, 这个盲目的追随者就会这样想∶「我的老师, 我敬重的人是不会有错误的, 有错的一定是那些僧团当中的人, 他们尽然对我所敬重的人实施这样的处分, 所以, 我应该远离那些不懂我师父伟大的僧团, 他们是鄙陋的, 不堪承受我师父伟大的教法的人。因为这样, 我就不需要在去僧团所在请问法要。」因为不再亲近与学习正确的佛法, 也不亲近有德的僧众, 於是便再也无法得闻正法。因为不在学习正法, 再加上心中的疑、漏, 之前由其他清净僧团所学到的正法也就退转、失去, 不再受持, 只盲目的追随被摒除者不当或错误的教法。

复次。彼人若持衣钵。余方游行。敬彼人者。而作是念。我所敬人着衣持钵。人间游行。我今何缘入彼塔寺。不入塔寺已。不得恭敬众僧。不敬众僧已。不得闻法。不闻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三过患。
当所追随的师父到外地去参学、教化, 有一段长时间不在本地, 盲目崇拜者就这样想∶「我的师父不在僧团当中, 只有他的教法才是正确无误的, 其他人所讲的都不是正确的, 他既然不在, 我也就没有可以学习效法的对象, 那我就不必再去僧团学习佛法了。」因为不再亲近僧团学习正法, 对於僧团也不敬重, 因为不恭敬亲近、供养僧众, 於是就不再听闻、学习佛法。因为懒惰、散漫不亲近佛法的缘故, 受到外境的迁染, 慢慢的就被世俗给转化过去, 之前所学得的正法也就退失。

复次。彼所信敬人舍戒还俗。敬信彼人者。而作是念。彼是我师。我所敬重。舍戒还俗。我今不应入彼塔寺。不入寺已。不敬众僧。不敬僧已。不得闻法。不闻法已。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四过患。

当所崇拜的人舍戒还俗, 这个盲目的追随者就这样想∶「那些法一定是有问题的、错误的、偏颇的, 我伟大的师父就是因为看到这些所以才会舍戒还俗, 我的师父这样, 我当然也要跟随我的师父舍弃那些错误的、有问题的、偏颇的教法。」因为这个缘故, 他再也不亲近清静的僧团, 因为不亲近僧团, 对於佛法也就一无所知, 再加上之前师父舍戒还俗的印像, 便否定之前所学得的正法。於是恶业流转, 善法退失殆尽。

复次。彼所信敬人身坏命终。敬信彼人者。而作是念。彼是我师。我所敬重。今已命终。我今何缘入彼塔寺。不入寺故。不得敬僧。不敬僧已。不得闻法。不闻法故。退失善法。不得久住于正法中。是名敬信人故生第五过患。

所崇拜的人命终, 盲目的追随者就想∶「我的老师已经死了, 在僧团当中, 我再也没有可以信赖的对象可以追随, 我就不必再去僧团那里参学了。」因为有这个想法的缘故, 所以再也不亲近圣贤僧、出世清净福田僧, 因为不再亲近学习的缘故, 所以就学不到应该学习的正法。 久而久之就懈怠懒惰, 不再奉行正法, 於是善法退失, 恶业流转。

是故。诸比丘。当如是学。我当成就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净。圣戒成就。

因为有以上五个重大过失在, 所以啊! 各位比丘要学习对佛、法、僧的敬重, 对於佛、法、僧要能够真正的奉行,能够如理学习、亲证, 才能够在学佛的路上有所成就.

如果我们不能够依佛所说,唯一信仰某个人,就会犯下如上错误,不仅错失佛法,而且会有恶业缠搏。学佛首先要依止的是释迦牟尼佛,和奉行释迦牟尼佛的教法。

最后我们要知道的是:佛法中的三皈依法,皈依佛法僧,中的僧宝,也称为僧伽是指大众、和合众,梵汉语合称为僧众、和合僧、僧团的意思。或者说是出家剃发,从佛学道,具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性德,而住于四向四果的圣弟子,出家男女团体而言。 《大智度论》卷三云(大正25·80a )︰‘僧伽,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聚,是名为林,一一树不名为林,除一一树亦无林。如是一一比丘不名为僧,除一一比丘亦无僧,诸比丘和合故僧名生。

敬信僧宝不是 仅仅敬信自己的某位师傅。


诵经的窍诀(很快得加持、开智慧)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可是没有几个佛教徒懂诵经的窍诀,他们认为诵经就是照本宣科就可以了。
其实,诵经并非如此简单,若是懂得诵经窍诀的人,他在一次诵经中就可以获得一座殊胜修法圆满的功德。有些修行者诵经诵了好多年,可是不知道经中讲的是什么道理,自己也没有开启智慧。
要是一个知道诵经窍诀的人,若如法地按窍诀诵经,就会很快受到法义的加持,而开启智慧。
诵经的窍诀有六个步骤:
一、观想法会圣众;
二、修供养;
三、修皈依;
四、发菩提心;
五、安住;
六、回向;
     
一、观想法会圣众:
我们不管诵哪一部经典,首先,要把我们诵经的处,所观想为讲这部经典的法会场所。然后,要明了地将大恩本师释迦牟尼佛和法会圣贤等众,清清楚楚地观想出来。再观想自己身在法会之中。这样观想,就会使得诵经者如同身临其境一样,这样,就很容易理解经义。
     
二、修供养:
我们如前所说把一切诸佛圣贤等众都观想出来后,就要开始修供养。这时,我们要观想自己在意幻中,以种种七宝,供养佛陀及诸大菩萨和阿罗汉等。
经云:行者无物供养三宝,于意幻观想供养,亦可得如实供养的功德。意幻供养和真实供养的功德,是一样的。所以,在诵经时,亦可以修供养。
三、修皈依:
我们在诵经时,若不能生起究竟地归投三宝的心,就不能于三宝所弘之法相应。所以,在诵经前,必需要修皈依。我们供养完法会圣众后,就要紧接着观想自己与一切众生,恭敬对三宝前顶礼皈依,心中念诵皈依偈颂。
     
四、发菩提心: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佛法都是大乘教法。我们修学者一般学的经典,都是大乘经典。学大乘法,就要有大乘的心态。
什么是大乘的心态呢?那就是菩提心。所以,我们读诵大乘经典时,就要有相应的发心。
当我们修完皈依后,就要观想自己在诸佛面前发起大愿来。心中这样想:
慈悲的导师佛陀啊!愿您加持愚痴的我,令我开启无上的智慧,成就圆满正等觉,圆满度化一切众生。
这样发愿后,再观想自己发完愿后,佛陀很是欢喜地从五体中,同放清净宝光,灌入我们的头顶,来加持自己,由于佛陀的加持,从而清净了自己的闻法业障。
我们在往昔时,曾经造过好多对佛法的诽谤等障因,所以,此生要想很快的领悟佛法,就要清净往昔所造闻法违缘的障碍。若不观想净除业障,就不可以很快的了解法义。必须发起菩提心来。这是很重要的。
     
五、安住:
前面的前行,具足了以后,就要趋入正行而来诵经。
在诵经时,我们要把心所缘在经书的字里行间中。一边诵、一边观想这些经文化成光明,融入自己的心中。
诵经不要追求速度和数量,要注重诵经的质量。字句分明地诵经,是最好的。
     
六、回向:
当我们诵完经后,观想这部经典化成光明,融入自心。然后,就恭对佛陀之前发愿回向:把诵经的功德,回向于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皆能成就无上智慧,究竟地出离生死轮回诸苦。
     
我们圆满了这六个窍诀来诵经典,这样就会获得诵经的觉受,这样才可以很好的理解经意法理。
同修们啊!要知道,欲想出离轮回诸苦,就要在闻思经书教理时注重窍诀,而实在的行持。
       摘自《佛教基础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1 07:46 , Processed in 0.1047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