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92|回复: 0

尊重正教,巡礼金刚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3 19: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 ^5 g3 e9 v# N( e

乾坤大挪移

: R/ }/ J8 I9 j/ t5 O, F$ q" K

 

. _' T, x$ x8 `6 |* n0 V

[原文]:

- k5 i# n+ x: _. h8 v, ~8 B

   金刚经,全名能断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多经。

# g7 u' d& d9 O' k

[略释]:

7 X4 E) Z, d" C! }# i3 Z( G! E" z

   金刚至坚者也,于五行属金。以五行生克之理言,‘强金得水,方挫其锋’、‘金衰遇火,必见销熔’,此能断金刚之道也。故此经所言者修水、火之道也。

& r. q4 |) P/ v4 X1 w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此致用而归之也,化道之所在。木者,法言‘相’也;水者,法言‘无住’。

7 j: |% M1 _& A( t& L3 k4 c& I7 d

 “上善若水——《老子》”,此圣道传继也。

; p; ^0 L1 \4 p3 {) ^: y" ^" A

 “变虽无穷,总不出乎阴阳;阴阳之用,总不离乎水火。所以天地之间,无往而非水火之用。欲以一言而蔽五行之理者,曰乾坤付正性于坎离,坎离为乾坤之用耳。————《五行统论》”

( E* K: Q) h3 ]! m( E

 

% g: S: S" U2 A* C* r# [ q9 [

[原文]:

- p7 z0 T% h; C" u. _

   佛。

5 p7 v3 e0 f+ a

[略释]:

2 p+ B8 t9 J/ `! @& z

   佛,与之同音者唯‘否’。否,转其音为否泰之‘否’。“否》、《泰》反其类也——《周易、杂卦传》”,和尚之行乃人中异类也,是为一证

- X6 e- N9 P5 x: m' @

   依于易经化道:

/ H% G" X8 j6 _

   天地否。众生困道。

/ ]9 {# e% K/ `& f4 |! l1 o2 ~

   天雷无妄。一阳来复,弃妄求真。

" K4 s5 P8 U' j1 L& c+ Q

   天泽履。履者,先行后继,传承,是礼也。

" D& h8 T* E: B+ m! E$ i0 n

   地天泰。扭转天地,穷通而致大顺也。易曰:井道乃革。

+ H4 E" C1 I0 w7 L

   雷天大壮。乘其时也。

0 X* U% ?; M9 H& C

   泽天夬。夬者,决也。决乃通达之,是得其所归也。

1 D- Y8 j" z2 C! A" f1 O, ~

   乾为天。天乃全,是无不成也。天行健,终是自强不息。

. k3 b( i- p7 _! E. m) D, C% G

   上述或可为佛道一说。

. \, h2 F3 k& v

   乞丐尚跪,和尚多坐,乞丐修之为和尚,和尚务之如乞丐,佛道明本也。

2 T6 O3 P9 l' ~. d( C1 ^( P1 z

 

0 C4 J5 C. h$ T" j

[原文]:

6 X" j2 i( n n3 v

   如是我闻。

0 a- w* i' f( S) p/ [ ~4 z" V4 A2 ^

[略释]:

1 h% Y9 M) `8 `$ E& j, ]. ^6 b

   向者释此句多以尊佛教诲,因佛得闻,非我自有,不以自居也。

5 q: J( u: g% D) z, r* U

  ‘是’者,是佛所说。‘闻’者,见闻觉知所达。

' C! N. H9 d: T5 F% i8 ^" B$ e

   然据此经以下几点经文:

8 S6 _5 I. z- _$ h0 \) Q O* I

   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0 M9 Q' H( q6 f/ b% B; @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4 T! Y3 \- F3 B# T1 h ~& e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 {9 J" r# ]6 v* k! M7 z% i, [. Y

   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 ~/ \% g/ d5 m: ^* t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声闻所见为虚)

1 D+ k; N+ N( F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X8 x3 K/ O( g) `# S

 

) J' D. U& v8 j& d- ?( ?

   所‘是’的一切佛法,均已是陈说,况其为声闻觉知,非道之本真。故‘是’当训为‘逝’。佐证如下:

6 F: u: ]% ^- }/ f- Y4 u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

- C0 X& ~ \% x/ k U#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 Z1 ?( g; }" [- E- o* D4 S4 ~

   既已是陈说,则当不执住于佛说、佛法、不住相以行,是以弃声闻故。

3 c. f$ d/ Q& R

 

3 v( ]% K6 x p

[原文]:

& M" J; S- C* L5 o2 V. _0 Q

   希有。

+ P3 B; j% ?* y4 P& A5 G; _

[略释]:

1 D% k5 `7 \# c- s+ U) m8 F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老子》

0 R) q6 S) [# I% G

   能见的只是身边,能听到的却可以是千里之外,故独言希。见闻不到,‘如是我闻’即虚矣。故此处言希有,于见闻所不到处有也。以无为有,有为无,是希有也,得此乃以造化。

; ~# k/ k- l' v0 c$ Z- R+ n7 {

   然依理再释之:

4 G1 a! c% t0 s: t) d6 ]7 ^9 b

   希,训‘悉’,悉皆有,是无不有也,以此开怀,得其平等心。

) C2 I2 o3 B$ Z. Z5 D

   希,训‘稀’,稀释所有,是所有非有,放下,不以住止也。

, t. `, n' ]8 i* l6 h$ ]0 A* V

 

# T4 g5 R b& d4 {

[原文]:

; {: [1 A0 I3 E/ O

   相。

! S- F5 n# x. O$ s

[略释]:

/ ^$ c1 `. T* x' r, F

   木目为相,木者呆也,此意同于当今哲学所谓“不以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是明于“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之旨也。

6 M# C9 t2 O4 @$ z I) Q: h# E

   经文所谈‘非相’者,乃‘不以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故。

+ z4 }1 j$ \- v- P' g

   世上的一切都在运动的过程中,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它运动过程中的一张照片而已啦。所以言一切尽‘虚’。

' M/ [0 \' u: D

 

/ h) E1 V, ]! m) c" z' z

[原文]:

0 s+ u" f& v( T2 B9 |; s3 w

   四句偈。

5 O- ]. P1 V5 i$ Z S' M6 C6 a

[略释]:

8 s; F4 D9 j5 D& V9 r' X$ b; k" M

   所言四句偈,即非四句偈,是名四句偈。

" x6 |6 x6 b. N c; F" z1 c5 e

   佛经经偈多以四句,此名当本自此也,如于写文章有个‘起、承、转、合’之序也,自有其道在。

% t; d$ v! H% Y2 C. {

   后人所托之四句偈:

6 Z# ^& [: p# t1 H& o

   无上甚深微妙法

1 G$ ?) x: k8 p! m: T- i

   百千万劫难遭遇

0 b: F% u1 K1 K& @

   我今见闻得受持

: b& c4 z A; i$ e% `3 m7 ^4 Z

   愿解如来真实义

/ y( R, _) B1 s8 z

   此则实不违于‘起、承、转、合’之道也。四句偈者明迁变圆通。

8 |5 e) {1 H8 [' F, X# T3 w

   所言真实者,即非真实,是名真实。

, _7 ]9 W0 @0 I( [- a

 

- F: p# U4 y, \7 \" D

公元2009年2月28日12时17分

% K3 ^' t+ \8 Q" l! I

笑华陀书于新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1 11:14 , Processed in 0.07223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