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64|回复: 3

对美国雷蒙德博士揭开死亡真相的剖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7 09: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x# T+ p; V. C0 w2 b5 c% d* a$ r

来源于搜狐健康的原文如下:

2 X; V; t2 Y, k0 t: Q0 \$ [

揭秘:人临死前一秒会看到什么?

! C- {1 s( k9 D4 I& f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A·穆迪博士在研究过150个濒死体验者(经历过临床死亡后复生的人)的案例之后,试图为人们揭开死亡真相。

% f6 q4 l- v z/ H- ~! A

 尽管濒死体验发生的情境,以及亲历该种体验的个人性格都有着巨大的差别,但需要肯定的是,在这些人濒死体验的陈述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相似性——我把它们大体归纳为14条,他们是按照感受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的。

  1、明知死讯

  他们亲耳听到医生或是在场的其他人明确宣告自己的死亡。他会感觉到生理的衰竭到达极限。

  2、体验愉悦

  濒死体验的初期有一种平和安详、令人愉悦的感受。首先会感到疼痛,但是这种疼痛感一闪而过,随后会发觉自己悬浮在一个黑暗的维度中。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最舒服的感觉将他包围。
 3、奇怪声音

  在濒死或者死亡的时候,有奇怪的声音飘然而至。一位年轻女子说,她听到一种类似乐曲的调子,那是一种美妙的曲调。

  4、进入黑洞

  有人反映他们感到被突然拉入一个黑暗的空间。你会开始有所知觉,那就像一个没有空气的圆柱体,感觉上是一个过渡地带,一边是现世,一边是异域。

  5、灵魂脱体

  发现自己站在了体外的某一处观察自己的躯壳。一个落水的男人回忆说,他自己脱离了身体,独自处在一个空间中,仿佛自己是一片羽毛。

  6、语言受限

  他们竭力想告诉他人自身所处的困境,但没有人听到他们的话。有一名女子说,我试着跟他们说话,但是没人能听到。

  7、时间消失

  脱体状态下,对时间的感受消失了。有人回忆说,那段时间里,他曾不停地出入自己的肉体。

  8、感官灵敏

  视觉、听觉比之前更加灵敏。一个男子说,他从未看得如此清楚过,视力水平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增强。

  9、孤独无助

  在这之后,会出现强烈的孤立感和孤独感。一位男子说,他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和别人交流,所以,我感到非常孤单

  10、他陪伴

  这时,周围出现了别的。这个,要么是来协助他们安然过渡到亡者之国,要么是来告诉他们丧钟尚未敲响,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时间。

  11、出现亮光
濒死体验最后的时刻,会出现亮光。这道光具有某种人性,非常明确的人性

  12、回望人生

  这个时候,当事人会对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顾。当亲历者用时间短语来描述它时,都是一幕接着一幕,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移动的,甚至伴随着画面,当时的一些感觉和情感都得以重新体验

  13、边界阻隔

  在这时,人会遇到一道可以被称作是边缘或者界限之类的东西,阻隔你到某个地方去,关于它的形态有多种表述:一摊水、一团烟雾、一扇门、一道旷野中的篱笆,或者是一条线。

  14、生命归来

  如果有幸被救活了,在濒死体验进行到某种程度后,人们必须回来。在最开始的时候,许多人都想赶快回到身体中去,但是,随着濒死体验的深入,他开始排斥回到原来的身体,如果遇上了光的存在,这种情绪就更为强烈。

  随后,你就真的回来了。

  人是一种相当依赖精神的生物,当人濒死时,一道微弱的白光就可以让死亡变得不那么可怕。人死的时候,整个一生都将被重新评价,这种评价完全不依赖于你是否腰缠万贯,身份地位是否显赫,而仅仅取决于在你一生里与他人分享的爱和温暖有多少。(来源:搜狐健康)

! X! d8 i+ O6 K# `. p. t4 w2 t

对以上的“揭秘”剖释如下:

_& E, B- }1 _) E- {0 m

可以肯定,雷蒙德.A.穆迪博士是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上述死亡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揭开死亡真相”,然而他仅仅只是说明了死亡的过程及现象,而不是死亡本质上的真相。生与死是一体的两面,在时态上是同时进行的,而对于生,他只是说被救活了,“回来”了,他不仅没有说明生的过程及现象,生的本质真相更是无法说起。对此,我们不妨来看看佛教对生死的论述,下面将依据佛教的义理以及引用索甲仁波切的《生死书》,以此来说明生存与死亡的真实之相。

8 G: ?0 |: p8 {7 ]+ p* d- M& t b

死亡的过程,它主要包含两个分解的阶段:外分解和内分解。外分解是五根和五大的分解,内分解是粗细意念和情绪的分解。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身和心的组成成分,这些都会在死亡时消散。

$ a) @; I3 b9 J1 h8 E

人体的存在,是由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所决定的。透过五大,我们的身体才得以形成和维持,当它们分解时,我们就死了。我们都熟悉这些外五大,我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由它们决定的,那么外五大是如何与我们体内的五大互动?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外五大的潜能和性质也存在于我们的心内。心可以容纳各种经验,是地大的性质;心的连续性及可塑性,是水大的性质;心的清晰和感受力,是火大的性质;心的连续活动,是风大的性质;心的无边无际,是空大的性质。由此可以这样认为;外五大的身体与我们的心理意识是相应的:感官意识由心所产生。肉、骨、嗅觉器官(鼻根)和香尘由地大所组成。血、味觉器官(舌根)、味尘和身体中的液体由水大所组成。体温、清晰的色泽、视觉器官(眼根)和色尘(物质义)由火大所组成。呼吸、触觉器官(身根)和触尘由风大所组成。身体中的腔穴,听觉器官(耳根)和声尘由空大所组成。

! [, T+ n/ ^+ B. _; G

一旦我们有了身体之后,也就有构成整个身心存在的五蕴。它们是构成经验的要素,是我执的支持者,也是轮回痛苦的基础。所谓五蕴,就是色(物质)、受(感受)、想(思维)、行(心识的变迁)、识(意识),色蕴是物质的,对生物来说即是身体,后四蕴是心理的。五蕴代表人类心理的连续结构、心理的进化模式、世界的进化模式。五蕴也与各种阻碍有关:精神的阻碍、物质的阻碍、情绪的阻碍。佛教心理学对它们有非常深入的探讨。

3 _7 b, t1 t9 t; i

当我们去世时,这些要素全部会分解。死亡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彼此相关的过程,身和心的相关部分会同时解体。当气消失时,身体功能和感觉也消失。当脉轮(生命运行的功能)崩溃时,它们所支持的气也不存在,五大就逐一由粗而细地分解。结果,分解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对临终者产生身心两方面的影响,并由外在身体的征象和内心的经验反映出来。

8 F! E6 M1 |, J: p

外分解就是五根和五大的分解。当死亡来临时,会有什么样外分解的经验呢?

! r1 |5 R5 {; {, I4 M9 c

首先也许会觉察到五根如何停止运作。如果床边的亲友在讲话,到了某个时候,只会听到他们的声音,却分辨不出在讲什么,这表示耳识已经停止运作。如果看着面前的一件东西,只能看到它的轮廓,却看不出细节,这就表示眼识已经坏了。鼻、舌、身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当眼、耳、鼻、舌、身的感觉不再被完全经验到时,就表示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分解过程。(以上这二段的论述就是雷蒙德博士所说的“明知死讯”)

5 ~5 [1 v! `. x+ H

接下来的四个阶段就是四大的分解:                   

/ s2 V) X3 r, _6 B( ]

地大:我们的身体开始失掉它的一切力量,一点力气也没有。坐不起来,挺不直,也无法握住东西。我们没有法撑住头部,觉得好象在掉落,沉到地底下,或被重力压碎。这就好象一座高山压向我们,我们觉得沉重,任何姿势都不舒服。我们的脸色变得苍白,两颊下陷,牙齿出现斑点。眼睛变得比较难睁开或闭上。当色蕴(肉体)在分解时,我们变得软弱无力。我们的心被激动,变得错乱,但随即又陷入昏迷状态。

, i8 L2 t4 f: x) X# G

水大:我们开始无法控制身上的液体。流鼻水、流口水,或者流眼泪,大小便也许会失禁。舌头无法转动,眼睛开始觉得干涩,嘴唇下垂,苍白而无血色;嘴巴和喉咙变得黏黏的,像被塞住的感觉;鼻腔塌陷,变得非常口渴。我们颤抖抽筋。死亡的气味开始笼罩。当受蕴(感受)在分解时,身体的觉受减弱,交替出现苦和乐,热和冷的感觉。我们的心变得模糊、挫败、暴躁和紧张。有些人说,我们觉得好象要掉入大海灭顶或被大河冲走一般,(这就是雷蒙德博士所说的“孤独无助”)。

; t, x0 m5 R. W3 f& x' z1 c

火大:我们的嘴巴和鼻子完全干涩。身上的温度开始降低,通常是脚和手开始冷起,最后是心。也许有蒸气般的热会从顶轮产生。当我们的呼吸经过嘴巴和鼻子时,它是冷的。我们再也不能喝或消化任何东西。当想蕴(思维)在分解时,我们的心一下子清明,一下子混乱。记不得家人或朋友的名字,甚至认不出他们是谁。因为声音和视线都已经模糊了,越来越难认知身外的一切。

# [( _5 y' s8 s( b5 O

这是火大正在溶入风大的征象,火大支撑意识的功能越来越减退,风大则越来越负起支撑意识的作用。所以,心中出现的“秘密征象”是见到闪闪发光的红火花跳跃在露天的大火上,有如萤火虫一般。

/ u6 F$ B9 A5 {+ D1 ?+ H5 i9 j* E

风大:呼吸越来越困难,空气似乎在喉咙里逸散;我们开始喘气,发出粗重的声音;吸气变得短而费力,呼气变得比较长。我们的眼睛上翻,整个人完全动不了。当行蕴(意识的运行)在分解时,心变得昏乱,对外在世界毫无所知,每一件东西都变得模糊。我们与物质环境接触的最后感觉正在流失。我们开始产生幻觉,看到种种幻影:如果我们生平做很多坏事,也许会看到恐怖的形象。我们生平的一些梦和恐怖时刻重新上演,甚至惊吓得想要哭叫。如果我们是过着友善和慈悲的生活,也许会看到快乐的天堂景象, “遇到”可爱的朋友或觉者,这就是雷蒙德博士所说的“他人陪伴”)。对那些善人来说,死时只有安详,没有恐惧。

( B% q: w6 i7 p4 B1 F" S; O

这些是风大溶入意识的征象。气全都集合在心轮的生命气中。所以,心中出现的 “秘密征象”是见到一支燃烧的火炬或灯,发出红色的光芒。(这就是雷蒙德博士所说的“出现亮光”)。

2 A7 h/ P$ O3 Y: [" I3 g

我们的吸气继续变得越来越短促,我们的呼气则变得越来越长。这时候,血集中起来,进入心轮的 “生命脉”。三滴血聚集起来,一滴接着一滴,产生三个长的也是最终的呼气。然后,突然间我们的呼吸停止了。只有微温还留在我们的心上。一切主要的生命征象都停止了,这时候就是现代医学认定的所谓「死亡」。但内在的分解过程仍然继续着。在呼吸停止和 “内呼吸”结束之间,一般说为时约吃一顿饭的功夫,二十分钟左右。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整个过程也许很快就过去了。

! h, K2 ?% t w3 K6 [- _' P0 ?

在内分解的过程中,粗细意念和情绪都在逐一分解,临终者会遇到四个越来越微细的意识层面。

2 a) ?1 D4 r, h7 ~) X1 j

这时候,死亡的过程正好是倒转受孕的过程。当我们父母亲的精虫和卵子结合时,我们的意识在业力推动下,就进入受精卵。在胚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父亲的白菩提(白色而喜悦的核子),就留在我们中脉顶端的顶轮中;我们母亲的红菩提(红色而温热的核子),就留在我们脐轮下方四个指头宽度的地方。以下的分解阶段的演化,就是从白菩提和红菩提二者所产生的。

/ X9 h' b) V1 p, z; D9 G

我们从父亲遗传而来的白菩提,在支撑它的气消失之后,就沿着中脉下降到心轮。外在征象是经验到一片白茫茫,像被月光所遍照的清净天空一般。内在征象是我们的觉察力变得非常清晰(这就是雷蒙德博士所说的“感官灵敏”),由三十三种嗔所产生的一切意念全都停止运作。

+ R8 L' l/ N" ?" k: g& h$ J

接着,我们从母亲遗传而来的红菩提,在支撑它的气消失之后,就沿着中脉上升。外在征象是经验到一片赤红,像在清净的天空中太阳照耀一般。内在征象是快乐的强烈经验(这就是雷蒙德博士所说的“体验愉悦”)。因为由四十种贪所产生的一切意念全都停止运作。

; p* U9 N' `, }$ a0 q$ K0 w9 K

当红菩提和白菩提在心轮会合时,意识就被围住在它们中间。这时候的经验就像是天与地会合。外在征象是经验到一团漆黑(这就是雷蒙德博士所说的“进入黑洞”),就好象是笼罩在一片漆黑中的天空。内在征象是经验到没有丝毫意念的心境(这就是雷蒙德博士所说的“时间消失”)。由痴所产生的七种意念全都停止运作。这被称为“完全证得”,证得了什么?证得了父母及逝者三个因缘和合而生,离散而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09: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当我们稍为恢复意识的时候,地光明就会出现,就像清净的天空,没有云、雾、烟。它有时候称为“死亡明光的心”。这个意识是最内层的细微心。我们称它为佛性,这是一切意识的真正来源。这种心的连续体,甚至会延续到成佛。

3 j' x/ X; h5 Q B( V2 S% }

这个过程会把我们带到哪里呢?带到心性的本初基础地,一切都是纯净、自然、素朴的。现在,障蔽心性的一切都被驱除,我们的真性显露出来了。当我们修习禅定,经验到快乐、清明和无思无虑时,换句话说,在贪、嗔、痴等烦恼已经暂时分解时,也会发生类似的心性显露。

5 ]7 g: x. I: m

对于死亡的阶段,有很多描述,在小细节和次序上各有不同。但由于每个人的身心构造不同,过程容或不同。一切众生,包括最微小的昆虫在内,都经过这个过程。如果是突然死亡或意外事件,这个过程仍然会发生,但发生得非常快。

+ p1 E. ~( d' T' S/ n! d9 I/ [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死亡是真理的时刻”,或“死亡是面对面接触自己的时刻”。有时候他们会看见自己的生命史重演,会遭遇类似下面的问题:你这辈子做了些什么?你为别人做了些什么?所有这些都突显一个事实:在死亡时,无法逃避我们的真面目。不管是否喜欢,我们的真性都会显露出来。但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了解在死亡的那一刻,我们的 “存有”有两个层面显露出来:一个是绝对性;另一个是我们的相对性——也就是我们在此刻如何,并且在这一世是怎么样的人,又做了些什么。(这就是雷蒙德博士所说的“回望人生”)。

, @# S# t. d4 v$ A! J0 Y

这称为“地光明”(心性的基础地)或明光的显露,意识本身溶入广袤的真理。《中阴闻教得度》说:一切事物的本性是开放、空旷的,赤裸如天空。光明的空性,没有中心,没有圆周:纯净、赤裸的本觉露出曙光。

7 A6 s( U3 g* S* |

在死亡那一刻所显露的“地光明”或“明光”,是解脱的大好机会。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它才能提供这个机会。有些现代的死亡学作家和研究者都低估了这个时刻的深奥性,因为他们阅读和诠释了《中阴闻教得度》这本书,却没有得到口传(开示)和训练(修行)来理解它的神圣意义,以致把它看得太简单,结论也下得太快。我们必须知道唯有确实接受了心性或本觉的开示,而且唯有透过禅修建立并稳定心性,并将它结合到日常生活中,死亡的那一刻才能提供解脱的真正机会。

* y3 d( Q* a- @: y* Q8 t- m% f

虽然“地光明”是自然呈现给每一个人,但大多数人活着时并没有去熟悉认证心性的方法,所以在死亡时都无法认知地光明。因此,在发生的那一刻,多生累劫的习气仍然存在,其隐藏在凡夫心的背景中。在我们去世时却还是无法顺从和接纳“地光明”,反而是退入恐惧和无明之中,本能地加重我们的执著。这就是使我们无法真正利用这个关键时刻作为解脱的契机。因此,我们一切精神修行的目标,还有为死亡那一刻所做的准备,都是为了净化这个无明,逐渐削弱它、打破它。当你完全打破它时,你和全知之间就没有什么阻隔了。能够安住在心性之中的时间长短,完全取决于修行的稳定度。很不幸,“积习难改”,凡夫心会回来;我们的心只能改掉习惯一会儿,受到诱惑或遇上挫折时,就又旧性复发。

- q7 [' A0 i+ K% H$ T. K8 E9 x

当地光明显露的时候,对修行人而言,只要他能够专心地安住在心性的状态中,地光明就会持续显现。不过,对多数人而言,它只能显现一弹指的时间,这对多数活着时没有进行心性修行的人来说,意味着已经失去了解脱的机会。大部分人完全不认得地光明,从而陷入无意识的状态中,这个状态可以长达三天半之久。之后,意识就离开了肉体。

: t" `8 D$ Z7 X$ @. j3 W

死亡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佛教的中阴的论述就是为了揭示这一生命的意义。中阴在佛教中是指:生命的存在分为四个息息相关又延延相续的过程,1、生,2、临终和死亡,3、死后、4、转世。与此相应便有四种中阴:1、此生的自然中阴,2、临终的痛苦中阴,3、法性的光明中阴,4、受生的业力中阴。

& t* P& a' Y+ j8 a3 E1 u) w

以上所说的死亡时的内外分解过程都是临终时的中阴。下一阶段法性中阴的展开被称为“结合溶入智慧之中”。这是法性光明对五种智慧的显现:虚空藏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这里正在显现的,是我们觉悟的潜能;唯有生时修行有所成就的人才能“结合于智慧之中”。

2 F5 o& n' B1 q& b% p' P

接下来就是法性中阴的最后一个阶段,“溶入自发性的现前之中”。这时,或者诸佛的清净佛土将会现前,或者便是生死轮回的六道现前。

* J, T& z3 |- |5 n( J! m: f

了解法性中阴的要点是:中阴中所有显现出的“景象”和“经验”,都是我们心性的投影,如果把这些“景象”和“经验”当成外界真实存在的景象和经验,这就形成了见者的我与所见的物这样一种二元分别的关系,也就堕入了无明之中。死后,如果心识能够体悟到中阴中所呈现的景象和对景象的经验都只是心本身而已,解脱当下就生起了。这时就是“智慧溶入自发性的现前之中”。也就是往生诸佛的清净佛土之中。如果仍然执著于我与我所的无明中,将会随着我执的“自发性”的习气,以生前善恶或无记的业因业力为牵引,重新堕入六道之中。所以这个“溶于自发性的现前之中”就成了是获得解脱还是投入六道轮回的叉路口。

3 Y7 ~! x, r) y [6 r$ `& x m

在法性中阴里,智慧是如何认证的呢?在我们凡夫心中显现出悭贪的念头,如果它的真性(空性)被认证出来,就可以解脱攀缘(攀缘具有心识造作相续不息之义),生起“妙观察智”。嗔怒被真正认证出真性(空性),不再攀缘,这称为“大圆镜智”。当无明被认证出真性(空性),就可以生起广阔而自然的清明:“虚空藏智”。当傲慢被认证出真性(空性),就可以证得不二和平等境界,生起“平等性智”。当嫉妒被认证出真性(空性),就可以解脱偏颇和攀缘,生起“成所作智”。因此,五种烦恼无明的生起,完全由于我们认证不出来它们的真性(空性),贪嗔痴慢都是心的造作,一旦心停止造作就全部归于空。当它们被真正认证出来时,它们就被净化而解脱,它们的生起无非是五智的展现。当“我执(执著于自我)”进入法性中阴各种显现的“感受”中时,它们就被转化,或者可以说是被凝固化,从而成为六道轮回中愚痴无明的根源。

; Q8 v$ C; S3 r( R

现在我们可以正确地了解,在地光明和法性中阴现起之后,由于前后二次都无法认证出心性,这时轮回实际上已经生起了,死亡就成了另一期生命的开始。首先,地光明(心性的基础地)没有被认证出来;如果它被认证出来,就已经证得解脱。其次,心性的能量显现出法性光明中阴,提供第二次的解脱机会;如果它没有被认证出来,生起的烦恼就开始凝固成各种错误的思想(无明),它们合起来继续创造虚幻的六道,把我们拘禁在生死轮回中。因此,整个修行的目的,就是把这个称之为“无明的过程”直接翻转过来;那些彼此联系和互相倚赖的错误觉受,使得我们陷入自己所创造的虚幻世界,修行就是把它们反创造、反凝固化的过程。

5 [( L b. T+ j+ H! H- w

受生中阴。通常称为“中阴身”。对大多数人而言,死亡的经验是指在死亡过程的尽头,进入一个湮没消失的状态。据说,内分解的三个阶段,可以快到三弹指顷。父亲的白菩提和母亲的红菩提在心轮会合,称为“完全证得”的黑暗经验生起。地光明显现,但我们却没有认证它,因而进入昏迷的无意识状态。这种无意识状态会因我们的一切习气的种子受到刺激而重新苏醒过来。受生中阴介于这些种子的重新苏醒和进入下一世胚胎之间。在受生中阴的阶段,因为心已经不再受到这一世肉身的限制或障碍,所以“受生”到不同境界的机会是无限的。这种中阴有“外存在的意生身”和“内存在的心”。所谓的“意生身”即没有肉体的意识之身。在受生中阴的阶段,心具有无限的活动力,但它所移动的方向,完全取决于过去业力的习气。它称为“业”的受生中阴。受生中阴的“意生身”有许多特色。它具有一切知觉作用,它是相当轻灵、透明和活动的。它的知觉力,据说是我们活着时的七倍(这就是雷蒙德博士所说的“感官灵敏”)。它也具有最基本的清晰觉察力,那不是在意识控制下的觉察力,但意生身能阅读别人的心识。意生身能够看穿三度空间的物体。但由于缺少肉身的父亲白菩提和母亲红菩提,所以不再感受到日月的光芒,只有一道意生身才感受到的光照亮跟前。意生身可以看见其他的中阴身生命,却无法被活的生命看见(这就是雷蒙德博士所说的“语言受限”),只有那些具有精深禅定功夫而有天眼通的人才能看见。生前的习惯性行为是善良正面的,他在中阴身的念头和经验就可以掺合喜悦和快乐;反之,如果生前曾伤害到别人(恶性),他的中阴身的经验必然是痛苦、忧愁和恐惧。中阴身一直要等到与未来的父母亲产生业缘,有时会等上四十九天之久。但有两种人不必在中阴身等待,因为他们的业力强度可以把他们立刻拉到下一世。第一种人生前过着大善和精进修行的生活,他们的心识在修行中已有良好的训练,因此他们的证悟力可以把他们直接带到善道转生。第二种人生前过着大恶和堕落的生活,他们会迅速下堕到三恶道转生。

3 L z4 t7 G. W. ~3 F% j F, Q

在受生中阴阶段,佛土并不会在法性中阴阶段自发性现前。不过,只要记住有佛净土,就可以藉助心力(记住就是心力)把你自己直接送到佛土去,踏上朝向觉悟的大道。如果你能够启请一尊佛,他立刻就可以在你面前出现。但请记住,在这个中阴,虽然有无限的可能性,但这种“临时抱佛脚”还是极度困难的事,因为这时候的心是脆弱、散乱和不安的。不在生前对心识进行长期修行,根本就提不起念佛的正念。

& }7 J5 l$ ]# V5 ~

在受生中阴之中,当再生的时间越来越接近时,亡者就越渴望肉身的支持,开始寻找可以去投生的对象。不同的征兆会开始出现,预告亡者即将去投生哪一个“道”。这就取决于你心中最强大的贪、嗔、痴烦恼是什么,最强大的烦恼产生最强大的业力,亡者抗拒不了业力,你一旦被拉向其中的某一道,就很难再回来。如果亡者能够成功地把心导向于人道,便完整地走了一圈。亡者将再一次进入此生的自然中阴。当亡者“看到”父母亲在交媾时,由于贪欲,心不由自主地被拉进去,贪欲之心投入红白菩提中。这象征受生中阴的结束,而亡者将快速地重新经验分解的过程和地光明的现前。然后,“完全证得”的黑暗经验再度生起,父母及受生者三个因缘再次和合而生,同时进入新的胚胎。生命结束于地光明,也开始于地光明。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流动中未破损的整体。人们以无明来看待的“生”,以无明来看待的“死”,都只是这个未破损整体的运动中的不同层面。我们不妨再来看看死亡的三个主要阶段,就明白生死是怎么回事。

2 r8 n. ]& X7 Y4 o

1.在四大、五根和意念分解之后,也就是在死亡过程的终点时,最终的心性(地光明)会赤裸裸呈现片刻。

" q, s, ]3 ?0 R% H1 K" u& e

2.然后,很快的,心性的光芒就展现出来,发出亡者深层微佃意识觉察到的声音、颜色和光。(这就是雷蒙德博士所说的“奇怪的声音和亮光”)

* d; j, U5 Z/ R* ], y

3.接着,死者的意识苏醒过来,进入受生中阴;他的凡夫心回来(这就是雷蒙德博士所说的“生命归来”),然后以意生身的形式显现,它会受过去的业和习气的主宰。这些会驱使凡夫心去执著虚幻的中阴经验,以为是真实的东西。

6 d5 R7 p% p& T

在死亡过程中所形容的意生身中的“身”,在佛教中具有场域、基础、积聚等义。佛教以其独特的智慧论述了心物一体,以心物一体来看待生命就是心身一体。在现代科学发达的西方一些学者中,对心理和物理即心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种新的认知论,他们提出了“身-义”的观念。“身-义”的观念指出身(物理)和它的意义(心理),这个“身-义”或称为“心-物”之间绝非分别的存在,而是一个整体实相的两面,如同硬币的正反两面统一在一圆之中。并且他们还进一步说:“在人生中,意义(心识)就是存在。”由此他们得出结论:“可以说我们是自己意义(心识)的整体。”这不正是佛教的智慧观早已论说过的吗!

8 z! y: Z6 d% i2 U/ R

现在我们以这一佛的智慧来观察上面所说的三个中阴的过程:死亡的那一刻,从地光明中所显露的绝对真性,称为“法身”。这是“理”的积聚,理的基础,理的场域,也就是说,这是绝对真理的层面。在这一层面上空掉了一切相,空掉了所有的无明。

2 S }2 ?+ ~. _) u: I

能量和光本身的光芒,在法性中阴自然显现出来的,称为 “报身”,这是智慧的积聚,是智慧的场域,是光明愉悦的层面。在这一层面上超越一切对立的限制,超越空间或时间。

$ V L( e5 p) ` Y* T" I

在受生中阴所显露的具体成形的范围,称为 “化身”,这是凡夫变化无常的心识的积聚,是凡夫生存与死亡的场域,是烦恼痛苦持续显现的层面。在这一层面上被三维时空束缚,被贪、嗔、痴三毒所建造的六道束缚。(雷蒙德博士所说的“生命归来”被救活了,就是“濒死者”的心识还持住在生死的场域内,没有超脱生死的场域)。

$ c9 P/ T' A( B& H! b; z- v( k$ w

因此,法身、报身、化身这三身和觉悟心的三个本具层面有关联,当然也和我们认知的不同能力有关联。绝大多数人的视野都有限,只能认知到化身层面的形象和显现。因此,大多数人的死亡时刻都只是一片空白,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经验也没有学过,在地光明生起时去认证法身。当报身在法性中阴出现时,我们也没有认证的希望。因为我们一生都是在化身的不清净的无明认知境界里度过的,所以在死亡的那一刻,我们就直接被送到那个生死轮回的层面;我们在受生中阴的意生身中苏醒过来,如同我们在前世一般,疯狂而散乱地把虚幻的经验当成是真实的,在过去业力的躯迫下,无助地迈向转生。

& i# Q+ y5 C; Y' O3 K

由以上可以看到,生死全过程都跟我们的心识(意识)相关。佛教将第六意识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意识功能加以深入细化,分为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当人在造作即作为(作业)时,其言行会响影心理而植入第八识中,这种因作业而影响心理的作用称为业因。植入第八识中的心理影响痕迹被称为种子,这些业因是经第七识植入第八识成种子的,第七识具思量义,常缘第八识的见分生起思量,以我为法,具有“我执(执著于自我)”的特色,故名末那。第七识的功能会将种子发芽返回第六意识促成新的言行造作(再作业)。这就好比第八识犹如仑库(贮藏),第七识是进出仑库搬运业因和种子的搬运员(我执),第六识是搬运员(我执)从仑库搬出的业因和种子的造作者(作业者)。推动这种造作(业)→种子(业因)→现行(新业)的功能作用是业力。人生就是这样:作业→种子→现行→再作业→再种子→再现行……以此循环不息。这种业因,种子,业果循环不息的外在表现形式便是生灭不息,意识的心猿意马一刻不停的生起与灭下是如此,过去世生命是如此,在转入现在世乃至未来世无数期生命中也是如此。由现世今生的因果迁流,到生生世世的因果回还,都是由这一种子业因而现行业果,现行业果而又种子业因所成,从此构成生命的连贯与生死的相续。正因为种子与现行的迁流不息地变动,第八识的种子功能也在经常乃至刹那不息的变动,这好比仓库里“货物”不停的在流动,没有恒定的“货物”存在。不仅这一期生命中的八个识与前生后世不同,就是前念与后念的八个识意也不同,念念生灭念念不同,所以佛教并不认为有个永恒不变的灵魂存在,生死轮回并不是由一根线(灵魂)串联起来的珍珠。八识的变迁也就是众生生死相续的变迁,好比多米诺骨牌,前一张的站立与倒下就是后一张站立与倒下的因缘,它们彼此单独而又不可分离地组成一个系统(缘生缘灭的回还系统)。成为今生与来世的不是什么“灵魂”,而是前因后果的因缘。佛教教人修持解脱之道的目的就是截断这一业因业果的生死流转。等到八个识意的功能:即种子现行,现行种子的业力作用完全消失,成为空性,就转烦恼识心成了清净智,也就不再受三业生死的束缚而自在于生死之外了。我们众生世界以及众生所依存的器世界(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不可思议业力所致。由于业的善恶不同的性质和时态的差异,就会产生不同的业报景象的界域,佛教称为“六道”,六种生命趋向的道域。它们是:天、阿修罗、人、畜生(也叫傍生)、饿鬼、地狱。这六道确实都存在吗?其实他们存在于我们业的景象认知范围之外。但请注意: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我们业的景象让我们看到的存在。我们的第七意识---我执只执取于“眼见为真,耳听为实”。我们对眼见耳听以外的世界,则往往认为无。但当我们内视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就能够感受到六道的存在。天道是没有痛苦,尽情享受的世界,当人生福份厚重,物质享受富裕,地位名气顺达,心情惬意时就是天道的景象。而人道则是我们最直接的感受了,人道的生活品质不如天道,但人道无所不在的苦境可以成为开悟的素材,唤醒和促使我们的觉察力与智慧,冲破轮回,获得三业解脱。至于其他四道也都可以一一去感受。如阿修罗是处于仇恨,愤怒,报复的景象;畜生是处于愚痴的景象;地狱则是极为痛苦的景象。其实我们此世就是这种六道的经验,生命的生生死死只是这种经验的轮回重演。因此我们现在就必须准备明智地迎接死亡,转化我们的“业的未来”,避免一再掉入无明的悲剧和重复痛苦的生死轮回。这一世,是我们能够做准备,而且是透过修行真正做准备的唯一时空,这是此生自然中阴给我们的机会,这个机会对帝王权贵与平民百姓、贫穷与富豪、健康与病苦等都是平等存在的。在业、业因、业力串起来的轮回中,第七意识的“我执”是这一生死圈的重要环节,是它将第六意识的作业存入第八意识成为种子,又是他将业的种子催牙后送给第六意识再作新业。如果破除第七意识的我执,则整个生死相续的圈就被解脱。这个我执就是执著自我,认定自我就是人生的主体,以我爱、我恨、我的名与利、我的所有……等等作为意识思维判断的唯一定式,并以此定式指导一生的奋斗(即一生的作业)。在人类的思想文化史中,已有无数的先哲论证了我执只是一种愚昧无知,并会带来不良后果的错误认知,佛教把它称为“无明”。我执把整个生命与自我视为一体,这种无明的认知是人类社会动荡不安与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当破除我执后,就由无明进入无我的智慧。无我不是说原先有一个自我,然后佛教硬来扫除它。无我是指原本就无我,我执一开始就是无明的认知,无我才是智慧认证的真相。然而要认证本来人人具足的无我的智慧,就只有通过闻慧、思慧、修慧了。如果以此佛教智慧来看待生命,来看待众生,那么也就无秘可揭,无相可真了。

+ q+ O6 Q1 a, t2 F

 

& L2 S# w6 w0 Z5 J* Y7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7 17: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死之事,唯有佛教讲得最彻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7 10: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1 16:46 , Processed in 0.15171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