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通言——格言箴言 选编者:净善 格言、箴言、民俗宝谏;名人语录、佛语祖言,文言白话且同篇,千圣开口百贤劝。——慧玉居士 (一) △语曰“小不忍则乱大谋”。盖世出世间事,莫不成于忍而败于不忍。 △忍百忍者,百福之源。百战百胜,不如一忍。 △大智大福之人,均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辱。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7 s9 i- C- V( ]& W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 △忍一言,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有退步时须退步,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好事变坏。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 经云:“若“忍”,乃成圣作贤第一切要功夫,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除了维护教誉等特殊关乎大局利益之事,当争不争者,转入消极,却是过恶。而平常一切争执,均宜以“忍”来平息!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事不三思终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真正勇敢的人,应当能够智慧地忍受最难堪的侮辱。 △忍辱,不同于奴颜婢膝的谄媚、屈辱和丧失人格,而是高尚难能的功夫,唯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 △忍,是一种牺牲,是一种定力,忍是阴德。阴德,获天佑福报。 △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忍为离孤独,佛圣所欣乐。 △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没有忍辱的功夫,无论是修持,无论是做事都达不到理想,一句闲话就要计较,一点小小的折磨就受不了,这种人,是很难担当大任和成就正果的。你能把忍的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忍是身之宝,不忍祸之殃。思量这忍字,好个快活方。 △人有拂郁,先用一忍字,后用一忘字,便是调神和气汤。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忍是一种阴德,可以增加福报。所以,如果有人欺侮你、冤枉你、你不但不必担心,而且要感谢人家,因为他为你送来了福报。 △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忿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日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布袋和尚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到我脸上,任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若知这道理,何愁道不了。 △忍辱,不但是要忍受别人给予的辱,同时更要忍自己遭遇的逆境,要于穷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颓丧卑贱之念不生;于富贵顺利的佳境中,忍骄矜沉迷之念不生;于不顺不逆、万法生灭的常境中,忍随俗浮沉之念不生。 △忍得淡薄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恨。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云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贵在忍,记住百忍便成金。见事应以忍为贵,大事化小小无踪。能有修养谓之勇,处世温柔最有用。表现自己量宏大,才是真正有威风,能忍令人百事通,能忍方是真英雄。 △生气,是拿对方的错误来打击自己;怀恨,是拿对方的错误来折磨自己。 △“恨”就象牢狱,被囚禁在里面的是我们自己,而非我们所恨的人。 △愤怒一旦主宰了人,他的理智就无所作为了。 △愚痴生瞋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边风。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是非无实相,转眼究成空。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怒不变容,喜不失节。 △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涵养怒中气,提防口中言,谦恭原益己,轻薄易招愆。 △“瞋火能烧功德林”,愈是愤怒的时候,愈要克制自己,不轻易口出恶言,伤人伤己。一时的怒气,无心的语言,往往会毁掉多年辛苦培养的友谊和功德。 △忧则天地皆窄,怨则到处为仇,哀则自己束缚,怒则大敌当头。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赞谤由人,不必计较。谤可消业,何须烦恼? △设有人谤我、毁我,自惭无道,概不计较。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菩提,办事以尽心为有功。 △人欺不是辱,人怕不是福。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忍片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宽性宽怀过几年,人生人死在眼前。随高随下随缘过,或长或短莫埋怨,自有自无休叹息,家贫家富因果显。万事忍字放在首,一日清闲一日仙。 △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忍者众妙之门,小忍小益、大忍大益、暂忍暂益,久忍久益,化有事为无事,化大事为小事;忍之忍之,人无奈我何也。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满腔欢喜,笑开古今天下愁;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受得小气,才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才不至于吃大亏。 △吃亏就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吃亏,这是老庄退一步进三步的道理。 △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者便是。我不知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者便是。吃亏人,常在世。 △凡情最难忍受的,莫如侮辱。辱即可忍,则一切诸忍都易做到。其实侮辱之来,如合理的,正是为我痛下针砭,有甚可怒?如不合理的,由果推因,怨债应偿,有甚可恨?法国谚语:一旦知道一切,就会宽恕一切。 △原谅别人的过失,是一种美德。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须知每个人都会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万法只要用得恰当,一切烦恼都成妙用。 (二) △慎言语。虽有奔骥,难追片言之失。“驷不及舌”,可不畏哉! △言行,立身之基也。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不可不慎也。 △口才是银子,沉默是金子。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蝟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共兴。君子所以宁默勿躁,宁拙勿巧。 △夸夸其谈是软弱的标志,而那些能够做出大事的人,往往都是守口如瓶的。 △三缄其口为宜!世上对于有才干的人,通常是妒羡交加的,唯有收敛锋芒才是上策!当然。过份沉默也不是好事,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中肯的言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敬。 △开口动舌无益于人,戒之莫言;举心动念无益于人,戒之莫起;举足动步无益于人,戒之莫行。 △谨言可以避祸,慎言可以防身。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不管一个人说得多好,你要记住。当他说得太多的时候,终究会说出蠢话来的。 △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开口讥诮人,是轻薄第一件。不惟丧德,亦足丧身。 △人说一句谎言,每视为无关轻重。殊不知尚须另造二十句谎言,以维持其先发之一句也。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悠悠之谈,宜绝于智者之口。 △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 △不可乘兴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瞋,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君子不唱流言,流言止于智者。 △好说、好张罗、好结交、好游,实为修行人一大障碍,应沉默杜潜,则其益无量。 △事到快意时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修行之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却是做了再说。人家是说了也不一定做,我却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呐呐寡言者未必愚,喋喋不休者未必智。 △大辩若讷,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吾师乎。 △口是伤人斧,舌是割心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祸从口出!夫口舌者,凿身之斧,灭身之祸。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刀疮易好,恶语难消。伤人之语,深于矛戟,万不可出言刺伤人心。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迷途知返,得道不远。 △见已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合。 △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学者事事要自责,慎勿责人。时时自反,才德无不进之理。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责人时需想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律己时需想着:“细行不矜,终累大德。”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待人,当从有过中求无过。 △夫责己者,兼可成人之善;专责人者,适以长己之恶。 △爱人而人不爱,敬人而人不敬;君子必自反也。爱人而人即爱,敬人而人即敬;君子益加谨矣。 △反省是智慧的果实,反省是进德的阶梯,反省是修行中重要的功课。反省是禅。 “善良意志”为大修行人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被大哲学家康德称为“绝对命令”。在为人处世中,比方说“君子不妄语”,当我们到人家家里去拜访,过了吃饭时间,主人问:“吃了饭吗?”,你明明未吃,为了不打扰对方,却回答说:“吃过了”。纵然欺骗了对方,其出发点却是好的。又如医生安慰患了绝症的病人,虽然打了妄语,但其动机是善良的。重要的是应该保证在“善良意志”的出发点上灵活掌握。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敬畏天地神明、圣人之言,为万善之本。 △识时务者为俊杰。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处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挫折自己的锐气,化解自己的忿怒,收敛自己的智慧光芒,不使自己显得太特殊,即所谓和光同尘,韬光养德。 △待人处世的态度不可太轻率,否则将为事物所困扰,而无法修养自己的身心,但也不能太过份慎重,以致为外物所拘泥,而失去洒脱自在的气度。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扬善不扬恶。 △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 △君子不妄语。君子应该象竹子一样直。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宽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益寿。 △节欲戒瞋,是保身法;中道而行,是处事法;随顺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时要有悠闲的趣味,这是超越环境的限制。 △小人固当远之,然也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之,然也不可曲为附和。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是初学切要功夫。 △与世人酬酌,唯以忠恕为怀,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为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宜远。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深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少有浑厚而得祸者。 △要养成敦厚正直的品格,敦厚故,隐恶扬善,处处替人着想;正直故,急公好义,言所当言。 △一个人假使拥有完名美节,就容易招致他人的嫉妒与毁谤。因此,要多多少少分些给别人,以免自身遭到危害。同样的,恶劣的名声,也不能全往旁人身上推,自己好歹要分担一些。能抱着这样的处世态度,才可以修心养性。 △争利起于人各有欲,争言起于人各有见。如能以淡泊自处,以知能让人,胸中有无限快活处。 △勿寻人小过而必究,勿乘人患难而相攻。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对情感较薄的人要宽厚,对情感太超过的人要方正,好比水太热要加点冷水,水冷要加点热水。人既不能离群独居,处世就要中道,冷冰冰或热情过份都不好。 △处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动,要悉事之理。 △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门,不进藏物之所,非但避嫌,亦以远祸。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庆幸心。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我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传家有道惟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直。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分;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君子认命但不唯命。一个知天命的人,不会故意站到有危险的墙边。如果墙倒塌而被压死,那是自己思虑不周而致,不能归咎于天命! △君子安贫乐道,对顺境逆境,满缺盛衰处之泰然,这就是所谓的“安心立命”。 △肯替别人想,“爱人如己”,是积福修道的第一等学问。 △己温思人之寒,己安思人之难。 △我所欲,当念人亦欲,勿以自欲而妨人;我所不欲,当念人亦不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可负天下人。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声名显著,守之以敛藏;利养丰饶,守之以俭朴;瞻仰人多,守之以谦下;朋侪嫉妒,守之以和忍。 △处世让一分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气度宽宏的人无论遭遇到的命运为善为恶,皆能适度以应之。成功不以为喜,失败不以为悲,外界的毁誉褒贬,一不介怀,只是为所当为,为所可为而已。 △在毁誉荣辱之前,不但不为之动心,且把着这磨炼意志的好机会。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三) △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能纯熟。 △当可怨、可怒、可辩、可诉、可喜、可愕之际,其气甚平,这是多大涵养。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容一番横逆,增一番气度;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大悲不悲,可以养心。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快心事来,治之以淡。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言语知节则愆尤少,举动知节则悔吝少,爱慕知节则营求少,欢乐知节则祸败少,饮食知节则疾病少。 △勿以妄心害真心,勿以习气害元气。忿怒生时要忍得过,嗜欲生时要耐得过。 △戒豪饮,豪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妄动,妄动乱神;戒多言,多言损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忧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枯神。 △志存忍辱,不贪名利,将过归己,深戒绮语。处事必忠,视人如己。 △得意不喜,失意不瞋,得意失意不动心。 △气贵平和,情贵淡泊。 △多忿害物,多欲害己,多逸害性,多忧害志。 △心慈者寿必长,心刻者寿必促。 △博厚为悠久之道,宽大为受福之基。 △人不求福斯无祸,人不求利斯无害。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免于无形。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满招损,谦受益。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必早。 △不说自己好,不道他人短。 △俭,美德也,过俭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施道;让,懿德也,过让则为足恭,为曲礼,多出机心。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宦情太浓,归时过不得;生趣太浓,死时过不得。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 △不责人之过,不揭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但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悟之机,养人体面之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不见己短,愚也,见而护,愚之愚也;不见人长,恶也。见而掩,恶之恶也。 △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过于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对方能否做得到。 △觉人之诈,不形于言。觉人之诈而不说破,待其自愧可也,若夫不知愧之人,又何责焉?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大丈夫论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盖世的功劳,当不得一矜字;弥天的罪过,当不得一悔字。 △愧悔二字,乃吾人去恶迁善之门,起死回生之路也。人生若无此念头,便是既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处讨些生理? △今人有过,便甘自弃,以为不可复入圣人境域。不知盗贼也许改恶从善,何害其为有过哉!只看归宿处成个甚人?以前都饶得过。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善念,随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人能一旦洗涤旧恶,虽昔为寇盗,今日亦不害为君子。 △过而能知,可以谓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 △有过则改之,未萌则戒之。 △作福更宜惜福,悔过更宜寡过。 △日日知非,日日改过。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在复萌,而小过转为大非。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于善也,无小而不举;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人不可自恕,亦不可令人恕我。 △忘怨不忘恩。 △人无羞耻心,岂非类禽兽?知羞耻为改过之要机。 △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当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癡,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若怠慌,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志不可一日坠,心不可一日放。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贫莫贫于未闻道,富莫富于蓄道德。 △立荣名不如种阴德,尚奇节不如谨庸行。 居家有二语:唯恕,则情平;唯俭,则用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