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间如幻
: [, \# z5 g5 \0 J7 B" G# v& m' M 作者:紫虚居士 文章来源:药师山通讯第十三期 壹、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当我们面对世间的森罗万象时,我们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切都是“真实的”。例如当我们看到山河大地,看到人物鸟兽,这些眼睛所见的现象,我们总认为那是真实的,其他,例如耳朵听到鸟叫声,鼻子闻到花香味,舌头尝到肉香,身体接触到软硬物品,这一切我们都认为是真实的。此外,由经验累积而推演出来属于意识层面的名词,例如质量、长度、时间及能量等观念也被我们接受成为“真实”,甚至作为交易信物的金钱、支票等也被赋予某种“真实”的意义。在更深一层的潜意识之中,我们有“自我”、“寿命”及“生死”的“真实”认定。这些在佛教称为“相”的各种现象,我们都把它们当成真实存在,而事实上,这些所谓“真实”存在的现象与我们在梦中所觉知的现象有什么不同?我们在梦中一样会看到山河大地,一样会有悲欢离合的场面, 一样会有美妙的音乐,也有各种好吃的食物,我们在梦中也不会自觉在梦中,单纯就觉知的观点来说,清醒与睡梦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人们习惯把清醒时外境所引起的觉知视为“真实”,而把睡眠时的觉知视为“虚妄”。其实人在清醒与睡梦中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有个“自我”的感觉,且认知的对象可以是外境,而后者主要认知对象来自大脑对过去事物的记忆,也没有“我”的自觉,但不论清醒或梦中,我们所认知的现象都是我们的“识”的作用。佛教唯识宗有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例如我们看到西瓜并秤出他有五公斤重,这个西瓜的形状、五公斤及西瓜这些名词,都是因我们有“识”才有。在科学上发现的一些东西,如电子、原子及分子等,这些经由仪器的帮助而被我们认知的东西,也是我们“识”的作用,科学家所推演出的各种理论,也都不离人类的“识”。佛经讲得很清楚,众生的“识”都是来自其“本心”(或称为空、自性等)。佛教说三界唯心造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可以说佛教看世间一切现象,包括精神与物质都是“本心”与其所生的“识”所变现的。人们不知此真理,以为世间的现象是“真实”存在而与人的心识无关。 贰、尘境是什么? 佛教有言:人所见到的水(指其相状、味道)在鬼看到就像血,在鱼看到就是房屋,而在天界众生则看成甘露。这里所说的血、房屋及甘露是指人类所认知的状态而言。这种结果是否意味著水是“真实”存在,只是众生感官及识不同,因此,看到不同的形相,很多人(尤其知识份子)会认为如此。但这种结果与佛教“诸法皆空”的真理是不合的。水也属于“法”之一。 各界众生所见到(或感觉到)的境界是其自心所现的“识”与某种因缘而现的“尘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这些由机缘而现的“尘境”也是由“自性”(或空)所现,尘境与识二者都是由“空”所生,其性质都是虚妄而不是“真实”存在。在上面所提到的水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因相同机缘而由“空”所幻生的尘境,对不同的众生由于认识系统不同,所觉知的现象也不一样。我们再举“须弥山”为例来说明“尘境”的意义,佛经上说此山高十六万八千由旬(约合现在二佰二十三万公里),山由七宝所组成,此山有一半在水面上,另一半在水面下,山的根部有七重金山与七重香水海围绕著,海中有四大州,我们住在南瞻部州。海的最外面有铁围山环绕。这是释尊以“天眼”所见的“小世界”的部份情况(详细请参考《瑜伽师地论》)。若天界众生与人类都以各自的“识”来看此须弥山,且有一个形成须弥山的“尘境”存在,那人与天界众生都应该可看到此须弥山,只是相状不同而已。此山既是七宝所成,那人类所看到的须弥山及香水海等到底在那里?有人说须弥山是地球北极,有人说是喜马拉雅山,也有人说它是银河系扁平结构中凸起的部份,有人说七金山是九大行星中的七个,但这些说词与佛经的描述有相当的差异,只能说是某些人自己的看法。尤其是由铁所构成的铁围山似乎没有人提起。较合理的说词是:因为天界众生与人类的“识”不同,因此看到不同形状、大小与颜色的须弥山,而人类的“识”看不到铁围山。另一种合理的说词是:各界众生的识与因缘所生的“尘境”都不相同,因此尘与识所成的“境界”也都不相同。我个人所知是后者正确,前者的问题是铁围山乃铁所构成,人类应有所见但事实不是如此。也许你可以说天眼所见的铁不是我们的肉眼可看到的,但似乎有些勉强。 我们可以说每一个人一生所觉知的各种境界都是人类的“识”与因缘所生的“尘境”所共同作用的结果。佛教有所谓正报与依报之说,对我们而言,正报就是我们自己的身心,主要是我们的“识”与身体。依报是我们身心以外的一切尘境(包括其他人物在内)。共同的业因产生相同的识与相同的“尘境”。个别的业因产生个人各自不同的“尘境”。因此有个别的遭遇与命运。科学家所认为真实存在的事物,在佛教看来是不存在的。一切现象都是“缘生性空”,是如幻不实的,只是虚妄有,可以说是虚妄的存在。 叁、过去就有或大家都触摸到的东西就是真实存在吗? 我们大家都会看到相同的山河大地等一切事物,这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认识系统(即识)与因缘所现的尘境。所以会如此,是我们有接近相同的某些共同果报,也就是我们有某些相同状态的心。佛教称此为“共业”。有些人会说,我们很多事物过去就存在,有历史可查,怎么能说这些事物不是真实存在?答案是过去这些人与我们有相同的识与机缘。故会认识到一些与我们相同的境界。也有人会说:这个东西大家都看得到、摸得到,确实有这个东西,怎么会不是真实存在?答案也是有共同的识与共同机缘之故。因为某些共同果报存在,使我们有共同的“识”与尘境,大家看得到是因为有同样的“眼识”,大家摸得到是由于有共同的“身识”。“别业”是个别不同的果报,例如你今天碰到甲,我今天碰到乙,你这几年官运亨通而我则做生意发大财,这些就是你我“别业”所致。 佛教“共业”与“别业”的道理在科学家的眼中却有另一种说词,科学家认为“真正存在”的现象要有两个普遍的法则,那就是必须大家都看得到或大家都查觉到(也许透过一些仪器),另一个法则就是今天看得到,明年也应该看得到,在台北看得到,在高雄也应看得到(只要周遭条件相同),也就是不受时间及地点的影响。在佛教看来,这只是一种人类“共业”的结果,与“真实存在”没有什么关系。科学家对某些人遭遇神秘经验,例如见到鬼神等,由于一般人看不到,故认为那不是真实的存在,这是不了解“别业”的道理所致。由于各别的特殊因缘,某些人会在某一时间、某一空间中见到鬼神等现象,这与一般人的所见并没有什么不同。 总之,科学家以“真实客观的存在”来判定万物之有无,佛家以“虚妄有”来认识森罗万象,二者都是对世间诸相持肯定的态度,对世间诸相都有了解。其差别是后者了知诸法体性空的真理,了知“诸法缘起如幻,其体性空”。知道一切现象的特质是如梦如幻。而前者认为有“真实存在”的现象。我们之所以要观诸法如幻就是要脱离对世间的执著。 肆、在日常生活中要观诸法如幻 每个人对世间各种现象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看法的差异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我们既已学佛,已了知释尊所开示“诸法缘生性空”的道理,我们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去改变过去认为诸法为实有的不正确观念。对于接触到的事物若认为都是实有,那就容易对事物产生喜欢或不喜欢的分别心,由此会衍生爱恨各种执著而形成轮回烦恼的业因,我们若能看事物为虚妄不实,那起贪爱的心就不会发生,因为人总不会真的爱上虚妄不实的东西。由此,当我们看到山川美景,我们要告诉自己,这景色是如梦幻,当美丽的女人在面前,你也要立刻告诉自己,这是如幻如泡影,当有人恶形恶状骂着你,你也要告诉自己这是如梦幻不实。当你要面对很多人的时候,你也要告诉自己这是如幻,……。当你在禅坐之中,你看到佛菩萨、看到鬼怪、听到异声、感到气动,这一切你都要立刻告诉自己,他们是如幻不实的。当你心中有害怕时,你也要告诉自己,害怕是如幻不实。经常如此观,久之深入潜意识,诸法如幻就成为你的认知,你修行境界就跨了一大步。 伍、空观与假观 在学佛的过程中,我们先要除去内心一切认定以悟入本心,回归空性以了脱生死,进一步由无相的空性之中,进入如幻的有相世间以普渡众生。在修行上,我们采取“空观”的方法,观一切现象皆空,甚至空也是空,断除一切现象的认定,如此就可以悟入本心的空性,知道诸现象的本源。空观要以定力“斩断”定中所生的一切相与心念。很多罗汉是依此修习。他们对世间的一切现象不想去了解,也不必去了解,只要知道如何断除就好,这是了脱生死很有效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修持时,最好能远离尘相,这对在一般世间谋生活的居士修行者有很多的不便。居士在世间为谋生与成就自己的眷属,往往要面对各种贪嗔痴的恶劣环境,很多因素使我们不能断除这种状况,“假观”的修行方法也许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假观的修行者要面对现象,不离现象,最重要是要体认这些现象,本质上都是如梦幻不实,菩萨道的修行者较常修此法。由于假观的修行不离开所面对的各种境界,因此较适合于在世间工作的居士,而空观的修行似乎对出家众较适合。例如对男女间的淫事而言,修空观的人可以用戒律或定力之助,不行淫事,断男女淫事,甚至不起淫念,对淫事本身也不必去了解。但对有妻子或有丈夫的居士修行者,断淫就有困难,可能会使夫妻间发生问题。修假观的人就不同,他们深入去了解男女的淫事,去研究造成修行障碍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能真正了达淫事如幻,能起慈心成就眷属的健康,自己不贪著淫乐,且坚守正淫而不行邪淫,则淫事对修行应不会成为障碍,当然,要如何能不著淫乐必须用一些方法,一般人是不容易做的。假观适合深入世间渡生的修行者,因为要入世间就必须要了解世间各种现象,否则如何与众生接触?我们要随时以空慧观诸法性空如幻的本质,要在世间作如幻用、如幻工作、如幻渡生及如幻修行,绝不可贪著世间诸相,包括贪著各种财、色、名、食、睡等境界,要能不贪著世间诸相,除观诸法如幻外,尚需要一些辅助方法,如修无常观、慈悲观及因缘观等,此外,有一些密咒也对此有帮助。假观的修行方法也有其危险性,就是容易陷于贪著而不自知,例如有人常说“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很多人把吃肉喝酒认为是如梦幻事,可以不贪著,但事实是否真能不贪著?很多修行者因此犯酒戒、造杀业而不自知,假观的修行者在面对境界时不能不小心。 陆、如幻三昧 如幻三昧是观诸法如幻而起的神通妙用,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讲自己的修行法门时,曾说他自己得到观音如来授与“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这是一种由听闻起修的如幻三昧。如幻三昧是行菩萨道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如幻三昧是一种假观的修行法,修行者必须起清净心请佛菩萨加持,起如幻观修习“本尊”,直到观想成就,修成如幻的“名色本尊”及“肉身本尊”。由于本尊的心力与其加持的佛菩萨心力相通,修行者之愿力透过“本尊”,就可以有佛菩萨的神通力,可以如愿渡生。要修习这种渡生的无上妙法,观诸法如幻与有渡生的大愿是绝不可少的两个条件,若不了达诸法如幻,而以为诸法是实有,当然就没有办法由自心起如魔术般的神通变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