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89|回复: 1

莫论人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 12: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莫论人非

作者:远尘 文章来源:佛学文摘/2007年/第9期

  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 由于各自修养和兴趣爱好的不同,难免对别人的言行举止看不顺眼。一旦我们对他人怀有成见,就会在别人面前说这个人的是非。天长日久,这些是非之言会经过好事者之口传到当事人的耳中,从而引起当事人的怨恨甚至报复,给自己带来灾祸。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人我是非,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做到谨言慎行,不论人非。若毫无根据地对别人妄加评论,往往会给自己造下祸殃。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祸端,历代先贤都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先秦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孔子曾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在这句话中,孔子向弟子们提出了做事要敏捷、言语要谨慎的要求,其用意也是为了让弟子远离人我是非。对我们来说,当要评价别人的时候,首先要在心中多想想,自己说出去的话是否符合事实,是否会伤害别人。做到可说可不说的话最好不说,不能说的话坚决不说,必须说的话要思考后再说。若是口无遮拦地随便乱说,不仅会伤害别人,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宋代慈受禅师在《训童行》一诗中说:“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招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安身第一方。”慈受禅师告诫初学修道的人,要想修行,首先要学会不说是非,少言多听,因为说是非的人最终会因自己的是非之语而自食其果。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许多时候,人我是非是从口舌中引发出来的。嘴巴两张皮,说好说坏都是它,如果嘴巴不好,说话又没有节制,不仅不会讨人喜欢,有时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人们常说“言多必失”,当一个人说话过多时,常常会失言,惹人生气,招致别人的厌恶,而且话语过多,人们往往会认为他是一个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的人。更可恶的是那些故意捏造事实陷害别人的人,他们为了达到中伤别人的目的,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当他的谎言被别人揭穿之后,人们便会远离这样的是非之人。

  慈受禅师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减少言语,这样既不会中伤别人,也不会被别人所伤,自己就能够安身处世。其实,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学识和人品并不是靠过多的话语来显露的。适当地减少自己的话语,别人会认为你很有涵养,从而对你尊重有加,我们常说“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就是这个道理。父母给我们一张嘴巴、两个耳朵,意在让我们少说多听,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少发表一些言论,多倾听他人有益的言教,对我们进德修身会很有助益的。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对言语是非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一个人不仅要对人谦恭有礼,而且还要忍辱宽容,看别人都是菩萨,唯独自己是凡夫。他说:“无论在家出家,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印光大师要求佛弟子在生活中要“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如果我们都能在平时多反思自己的不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不仅可以少犯过错,而且还能够更多地看到别人的优点,从而也不会再不负责任地对别人说短道长。

  石屋清珙禅师在《题裁缝》诗中,对那些整天只知道说别人是非的人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手携刀尺走诸方,线来针去日日忙。尽量别人长与短,自家短长何曾量。”诗歌语言浅白,寓意遥深,表面是在说裁缝整天忙于为别人裁布制衣,而从来顾不上自己的事情,其内在含义是说,一些人每天只知道说别人的长短是非,而从来不知道反躬自问我自己是不是也有许多目前不曾发现的短处。殊不知,“乌鸦说猪黑,自己不觉得”。当自己真正回过头来反观自身的时候,才会发现,哦,原来我也一无是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如果我们都能像曾子那样每天反省自己,便不会处处只看到别人的不是,而更多的是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心中便会生起见贤思齐的心,哪里还有资格去评说别人的是非呢!

  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过失,绝对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能用自己的眼光看待别人,也不能用自己的评判标准来议论别人。俗话说:“人无十全,瓜无滚圆。”作为凡夫俗子,要学会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待己之心待人,若能如此,我们就不会评论他人的是是非非了。

转载于佛陀教育在线,本贴地址:http://www.nmamtf.cn/forum/viewthread.php?tid=886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 19: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口戒,是最难戒的,在十恶中,因口造的罪恶就占了四种!行十善,只要口不说是非,就积了四种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5 11:22 , Processed in 0.0848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