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80|回复: 0

我与环境不一不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9 14: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所到的任何环境,都应看作就是我们自己。坐飞机时,飞机是我们的环境,也就是我们自己;坐车子时,车子是我们的环境,也就是我们自己;自己是主角,其它都是附属。这种体验和感受,我想每一个人都有,否则我们就是失落了自我。

. ~$ F, [# P |/ ]6 I. `

  另一种体验,就是各人在同一个环境中的感受不一样。今天我从台北回来,车上一共坐了三个人,照说冷气的温度应该是相同的,奇怪的是,我觉得冷,隔壁的觉得刚好,后面的觉得热,感受各自不同。换句话说,我们在同一部汽车中所感觉的世界不一样。我的世界是冷的,另一位觉得恰好,第三位又觉得太热了。在同一环境下,为什么各人的感受不同?

2 }* p& ^; _' ?" ?" U4 E$ a7 F

  一、究竟是一还是二

! ` z+ j' k% ?' _0 z9 k

  其实,每个人就像蜗牛一样,蜗牛把自己的壳背着走,我们则把自己的环境背着走。我不知道各位是否有如此的感受和体验,感冒时到任何地方都觉得空气不好,头痛时到任何地方都觉得不舒服。环境的感受是我们各自带着跑的。那么,我们与环境究竟是一还是二?

, j8 P3 }4 M# o3 l; u' V

  年前我去新加坡,那儿的气候和台湾、美东不同,但我还是感觉过着台湾或美东的生活,用那种习惯在生活,也就是说,我把自己的环境带过去了。所以我们经常是带着自己的环境在跑,带着自己的自我在跑,我们到任何地方都是自我。

3 F1 ^! Z P% f1 a+ k1 b

  诸位都已经成家了,先生和太太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感受是否一样呢?同一屋檐下的人,吃同一锅饭的人,是否感受一样?这究竟是一还是二?对自己来说是一,因为只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存在,先生或太太则是另一个人,所以就主观的立场来看,处处都是一。可是,你与家人住在一起是事实,那么在同一环境中究竟是一还是二?

3 J! |% z# m }+ O V6 ]

  相对地,我们看其它的人时,除非是已经很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谁,否则如上了公车或搭乘飞机,看到的都是其它人。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我相’、‘人相’(他人)、‘众生相’(一群人)。这究竟是一还是二?

" l. Q7 P' D! S4 K0 {3 ^

  在自己主观的立场而言,这是一,因为这些人都是配合我的,都在我的环境之中。

* V' f$ j' K8 l0 x* }+ C2 B

  有人害病时睡在床上,希望不要有人打扰,让他静养,可是待在医院时间久了以后,觉得很孤单,希望有人来作伴。这是一还是二?

) V9 Y+ o3 Y3 [% t4 X. { v3 W- o

  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Y0 Q3 P+ [9 b8 f: n) B

  诸位进入农禅寺大门时,都看到墙上写了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这其中是一还是二?住于一是错误的,‘应无所住’是更高的层次,是不住于一,也不住于二;不住于整体的、统一的,也不住于对立的、分离的 。两种皆不住。而‘不住’的意思就是不执着、不在乎,即不在乎一,也不在乎二。那是一种无我的境界,没有自我中心,超越一和二,超越于不二,故称无住。

$ E$ q/ ]$ ~2 z$ |/ V- V- T

  可是‘而生其心’,生的是什么心?统一的心要有,对立的心也要有,应该用统一的心时,就用统一的心来处理;应该用对立的心时,就用对立的心来处理。面对我们环境里的需要时,应该用什么心来处理,就用什么心来处理。

4 x; T( @% n! G, t& v. n

  不要认为学打坐、学禅、学佛的人,什么都不管就是无我,那不是禅。禅是既超越而又踏实,超越是为了不生烦恼,踏实则是有烦恼时除烦恼,没烦恼时度众生。除烦恼时是一,是用统一来除烦恼;度众生时则是二,一定要有众生可度,有对象要处理,才能有行为、有作用,这里讲的就是‘不二’的观念。

X) X2 @5 ]4 m; s' ~6 o" b% M

  这三个观念,一个是统一的,一个是对立的,一个是超越的、不二的、无住的。有相对之心,才有众生可度,才能用智慧来处理;有统一之心才能断烦恼;有超越之心才能既不执空也不落有。我们凡夫总是带着自己的环境在走,带着自我在走,而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个人的世界里。

* C* i2 O |' ?% y

  三、佛与众生毕竟不二

$ o* k; t. _/ \# K/ K8 i: K2 M

  我再问诸位一个问题:虽然大家都尚未成佛,但是佛国净土已有那么多的众生,对佛而言,究竟是一还是二?我告诉诸位,用刚才提到的‘不二’比较好。

9 X- E5 r, @1 a2 o6 n

  佛和众生是统一的,这是一;众生在佛国听佛说法,众生和佛是不一样的,这是二;众生全部在佛国净土,佛视众生为佛,这是一;众生需要佛来度时,佛照样度众生,这是二;可是已经是佛国净土,不再有矛盾,因此是不二。

^0 M% O. {$ k3 c, Z" a

  佛国净土是有它的作用的,在佛国净土中,众生在修学佛法,佛在度众生,这应是不二。在佛的立场来看,佛国净土即非统一,也非矛盾,而是无相无住的。

& A: y1 |/ n3 N1 ^% a' s

  各位有烦恼时,用一。处理事情时,用二。完成一样事情、功德之后,不是为他人做,也不是为自己做,这就是不二。以上是告诉诸位这么一个观念,以下要教一个方法。

+ k$ u5 Z* g3 X! }, k

  在用方法时,要先有一才能有不二,要先能体验到一的存在,才能有不二的智慧出现。如果连一都无法体会,要谈不二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们在法鼓山禅修营中所讲的,如果小我的自我都没建立起来,都没认识清楚,要成就大我是不可能的。先要把小我的自己建立起来,了解个人的自我及全体的自我是什么,然后才能讲无我。

0 t2 Z+ X7 N4 Y( Y: u) p* x% H

  我们现在讲的这个方法,就是帮我们从杂乱的、烦恼的自我,而到达统一的、无烦恼的自我。这个方法不一定限于打坐,平时也都可以使用,也没有任何姿势的限制,但正在用头脑或开车时请不要用。

7 \7 b+ C3 g* z: Z# Q; V

  三、佛与众生毕竟不二

+ `0 d( T$ F Q' k& v; L8 ?7 k

  我再问诸位一个问题:虽然大家都尚未成佛,但是佛国净土已有那么多的众生,对佛而言,究竟是一还是二?我告诉诸位,用刚才提到的‘不二’比较好。

- C: L6 M1 j& K% G' X; z8 x

  佛和众生是统一的,这是一;众生在佛国听佛说法,众生和佛是不一样的,这是二;众生全部在佛国净土,佛视众生为佛,这是一;众生需要佛来度时,佛照样度众生,这是二;可是已经是佛国净土,不再有矛盾,因此是不二。

5 \0 M3 R: v! k% P% ^1 q

  佛国净土是有它的作用的,在佛国净土中,众生在修学佛法,佛在度众生,这应是不二。在佛的立场来看,佛国净土即非统一,也非矛盾,而是无相无住的。

6 ~; n& Y3 q. k$ r" }

  各位有烦恼时,用一;处理事情时,用二;完成一样事情、功德之后,不是为他人做,也不是为自己做,这就是不二。以上是告诉诸位这么一个观念,以下要教一个方法。

, p- q' @6 d, ~1 W. N

  在用方法时,要先有一才能有不二,要先能体验到一的存在,才能有不二的智慧出现。如果连一都无法体会,要谈不二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们在法鼓山禅修营中所讲的,如果小我的自我都没建立起来,都没认识清楚,要成就大我是不可能的。先要把小我的自己建立起来,了解个人的自我及全体的自我是什么,然后才能讲无我。

" p' d* X" N e. y4 b

  我们现在讲的这个方法,就是帮我们从杂乱的、烦恼的自我,而到达统一的、无烦恼的自我。这个方法不一定限于打坐,平时也都可以使用,也没有任何姿势的限制,但正在用头脑或开车时请不要用。

2 ]' y; u$ s; ^1 X, x6 b' t

  四、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2 J1 a2 j3 U& w. R; j

  我们从个人的身体开始,而把念头向外扩张,不是用眼睛去看,也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我们的心去体验。体验我们的身体,体验身体所处的环境,体验地球,体验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如果有天文常识的人,就能想象更辽阔的太空,想象无限的太空都没有离开自我。

+ Y8 h* A3 }0 V- Y

  刚才说到,不管到那儿,都把自己带到那儿。那么我们只要把心门敞开,心量便要放多大就放多大,这就是自我的存在:存在于农禅寺、台北市、台湾、中国、亚洲、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太空……,一切空间都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可把自我想象成至大无外。请诸位闭起眼睛,观想我们的自我有多大呢?

0 Z0 l% k6 m9 J( [' R3 r$ f

  刚才已经讲过,我们的环境就是自我,与我们脱离不了关系的就是我。我在银河系里,整个银河系就是我的环境、就是我;我在宇宙里,整个宇宙就是我的环境、就是我。我们要一层层扩大,从有限到无限。等练习纯熟后,一下子就能扩及无限。

7 v; f6 B/ u3 y

  接下来观小──至小无内。我们通常讲的心是心脏的心,而一般说这个人心很坏、很好,指的是念头、观念、想法。但是,念头、观念、想法都是抽象的名词。

, e( ~3 j- Y- t M2 c

  因此,在方法上我们不妨把心念放在正中央(而非左边)的胸部位置,把身体中间画一条直线,胸部画一条横线,正中央那一点就是我们的心(假名)。这一点有多大呢?开始时可以大一点,好像两条粗绳子在身体内的交叉点,然后缩小如指尖大、如绿豆大,再缩小缩小……小到无法再小,变成没有,就停留在那儿。心既然没有了,也就是无限。

% w, X" _) T; H) B1 P+ I9 l

  五、消融自我.放下执着

) D0 y! m& i$ H- E0 T5 `+ ]

  练这种方法很困难,因为这是无中生有。比较简单的作法是,不要一步步向外看或向内看。如果向外看时,这个世界就是我,环境就是我,有这样的体验就可以了;向内看时,只要注意胸部,不管它是大是小、是有是无,这就容易多了。

/ j* h0 B9 m8 e2 \8 c( h1 K) T1 ~

  向外看时,能体验到环境就是我(不同于我的就是环境),我接触到的就是我,能有这种想法和体会就够了。这就是包容、慈悲。

* N9 `# d, _: B% ]: g- L

  向内看时,就是把自我从外境收回,我们的自我就越来越小,这实际上就是消融。自我的执着或烦恼,都与环境、身体、观念有关,若一切都能放下,自然能够摆脱执着与烦恼。

8 W5 Y' {$ u: K& ^

  刚才我所说的,诸位在观念上也许可以接受,可是不容易用心来体验,我们若要真正受用,必须要有如此体验。有许多人理论懂得很多,遇到麻烦事,就是用不上力。

- `# I. h, F. V8 [ U) b

  昨天有一位考试院的王委员向我说,她对西方哲学在观念上懂得不少,但就是无法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问我怎么办?我说:‘第一学打坐,第二听闻佛法。’她说:‘讲佛法不是讲理论的吗?’我说:‘是。仅仅理论是不够的,还需要练习,使理论与体验配合,才能管用。’

9 J) y# i6 Y& p9 ^" q4 s

  诸位菩萨来到法鼓山农禅寺,听讲观念固然重要,修行的体验也很重要。有了禅的观念总比没观念的好,可是只有观念的纾解仍是不够的,更应该有实修的体验。

1 ^& k I6 p) Q" k; y, g1 n

本文转载者佛教网原文地址:http://www.liaotuo.org/view-7088-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3 03:21 , Processed in 0.09100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