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阿含经故事选》) c( \1 d+ R1 q3 N; S1 Y+ k# @
3 J' l" H8 U8 `/ Q059.有真我吗? ──萨遮迦的论辩挑战(之一) 4 F. p5 J6 Z$ L4 `" u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离车族人的跋祇国首府毘舍离城,住在附近的大林精舍。
- J0 H" F4 M" b, c' L( @: n 那时,耆那教尼揵子门徒之子萨遮迦,正好也住在毘舍离城。
: |+ c2 t9 B) i C0 ^* W 萨遮迦饱学各种理论,辩才无碍,受到当时许多人的崇敬。他曾当着毘舍离的群众,发下这样的豪语:
* H2 K) n/ t% ]! B) m7 E+ K% _ 「我不预期有任何与我论辩的沙门、婆罗门,乃至他们的领导者、老师,甚至于自称是已证全然正觉的人,不被我论到震撼动摇、颤抖汗下而落败的,即使是一根无知觉的柱子,也照样要被我论到摇动颤抖。」
# E4 T. K2 }6 \4 e. E+ H! D 这天一早,萨遮迦遇到来毘舍离城里乞食的尊者阿说示,问他说: / Z# l7 \. j S( ~
「阿说示师!沙门瞿昙都怎样教弟子们的呢?」 % \5 j# v: L6 G! N5 T
「火种居士!世尊时常教导我们:当观色、受、想、行、识等诸蕴,蕴蕴都是无常、无我。」 }5 a g6 U' k) d0 E
「阿说示师!沙门瞿昙怎么会这样教呢?要不是您听错了,就是沙门瞿昙有错误的邪见。我会找个时间去见瞿昙,与他当面论个清楚。」 # d9 z1 E: J4 |6 D0 P8 o8 }! y
于是,萨遮迦在离车族人的聚会堂,当众宣告,他将去找佛陀论辩,如果佛陀的主张,真的如尊者阿说示所说,他会将佛陀辩倒。 : V/ i" |' T+ F# n U$ o8 ?9 @
要辩倒佛陀?这耸动的消息,自然引起离车族人议论纷纷,并且好奇地跟随萨遮迦,来到佛陀的住处围观。 * O' E% H4 W7 P% o* _& q
萨遮迦与佛陀行礼如仪后,质问佛陀说: 3 F4 H3 ]: u! d2 }+ \$ t( n
「瞿昙大师!听说您时常教导弟子们观色、受、想、行、识等诸蕴,蕴蕴都是无常、无我的,是这样吗?」 0 k+ d& } Y% d1 |% O* C7 |# a
「火种居士!确实是这样的。」
5 n, L; ^- j E* g4 F1 m 「瞿昙大师!这让我想要举个譬喻来反驳:譬如任何种子与植物,都要依于土地才能成长,人也一样,要以色为『真我』;或以受、想、行、识为『真我』,才能依着这『真我』而生起善恶。」
1 ^0 m, ^7 O6 I, z 「火种居士!你这是说,色是『真我』;或说受、想、行、识是『真我』吗?」 " o+ M! B6 D4 X, i {& C* W
「是啊,瞿昙大师!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
7 |! K) O6 l7 }+ n 「火种居士!我只要你谈你的立论,你提大家的观点作什么呢?」
" h0 Q- o- M0 F 「好,瞿昙大师!就只谈我的论点,我确定色是『真我』;受、想、行、识是『真我』。」 ; {5 x* X; i! f/ g! d3 r' u) D
「火种居士!请就你所知照实回答我。例如,像波斯匿王在憍萨罗国一样,一国之王在他的领土之内,是不是能自在地行使他的主宰权?」 0 Y1 u7 b7 U: @; w5 l
「是的,瞿昙大师!」
# ]' i+ O8 d/ `& o6 _ 「火种居士!当你说『色是主体我』时,这『真我』就要像能行使主宰权的一国之王一样才对,然而,这『色』能自己自在变化,要变成这样,不要变成那样吗?」 L2 u0 B; I S1 o
萨遮迦沉默了,明知这一关键回答,等同瓦解掉自己的立论,但碍于在那么多人面前认输,是很难堪的一件事,所以没有勇气照实承认,任凭佛陀再三追问,还是沉默不答。 5 M9 A# N0 T& Q. w' r/ G% B
这时,有一位手持金刚杵的大力夜叉,实在看不下去了,在空中对萨遮迦不满地说:
7 F! p& k- v" G7 R0 f5 a 「火种居士!世尊连问了你三次,你为何还不回答?再不回答,我就用我的金刚杵,敲碎你的脑袋。」 / |6 n. K6 \4 q5 w! a- F, O
萨遮迦吓着了,赶快据实回答佛陀说:
3 o- P x$ q2 c; P' y 「不能,瞿昙大师!」 % t3 r1 }2 h% \ g3 t6 y5 \, r
「火种居士!你要想清楚啊,请注意,你现在的回答,与先前你所主张的『色是真我;受、想、行、识是真我』,前后矛盾!让我再问你,色是常呢?还是无常?」
* Y( X. C7 `; E& m, [5 H5 _' { 「无常,瞿昙大师!」
, ~( p- N9 e4 A$ ~2 e4 M2 k1 w7 o 「无常者是苦呢?还是乐?」 . A& t* d% @ \, Z6 ^
「是苦,瞿昙大师!」
; j& w/ q8 I2 \- T& i/ G 「是无常,是苦者,都是变易法。在这些变易法当中,多闻圣道者,会认为有『真我』,或是『属于真我的』,或是『其中有真我』,或是『为真我所包含』的吗?会认为『这是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真我』吗?」
) e8 N0 E( ]$ T# g6 ?9 I3 ~& e 「不会的,瞿昙大师!」
6 j h* m( Q6 m/ S0 r 「那你会吗?」 % p. S! K* `$ c' Z9 B! L
「我也不会,瞿昙大师!」
( M( G4 H. d7 z8 c5 e9 r/ k' Z 「火种居士!如果对色、受、想、行、识等一一蕴不能离贪,不能离欲,不能离思念,不能离爱,不能离渴求,一旦色等一一蕴起了变化,会生起忧悲恼苦吗?」 : Y g- `$ U" u. ~2 K; r
「会的,瞿昙大师!」 $ S* g8 d% |3 ^, K0 ]0 T3 Y* A& S
「火种居士!这就像一位身上背着许多苦的人,老是跟苦在一起,不断、不舍,当然永远不会快乐。
/ a/ L% R4 s; y+ | 火种居士!我想从你的立论中,找到真实义,但却遍寻不着。就如同有人到山里,想要找坚硬心材的木料,结果却砍到粗大笔直的芭蕉树干,将它层层剥开,剥到最后,里面什么也没,哪有坚硬的心材可得!你的立论,就像那重看不重用的芭蕉树。你不是自夸能辩倒所有人,令他颤抖汗下的吗?看!你连衣服都汗湿了,还滴到地上,而我身上却看不到汗流。」此时,萨遮迦只能惭愧、懊恼、低头、无言地坐在那儿,忍受围观的离车族人的讥嘲。萨遮迦为了免于继续被讥嘲的尴尬,赶紧请佛陀开示,佛陀则再一次为大众作了「无我」的教说。 7 y8 G% S6 Y. i, T
最后,萨遮迦为他轻率、鲁莽、不怀善意的挑战论辩行为,向佛陀深深地表示了忏悔,并请求能于隔日以饮食供养佛陀,佛陀也默然同意了。
4 U9 P7 W! Y) y9 u4 d6 s4 g; _
* m7 I: ^/ V6 s- ?; C. |% |7 k2 c按语:
+ ?% x) A' i6 a) T) G4 r 一、本则故事第一段取材自《中部第三五萨遮迦小经》、《杂阿含第一一○经》,参考《增壹阿含第三七品第一○经》。 7 c$ x8 r+ q" y8 U
二、萨遮迦,依《中部第三五萨遮迦小经》菩提比丘英译本之批注,说他的双亲是苦行者尼揵若提子(为六师外道之一)的门徒,这就解开经中佛陀称他「火种居士」之矛盾,因为火种居士是拜火婆罗门的通称。
8 l6 j& M: z; U$ {# r 三、尊者阿说示,另译为「阿湿波誓」,就是那位因仪态庄严,唱说「诸法因缘生,佛说此因缘;是法缘及尽,是大沙门说」之「缘起偈」,引起尊者舍利弗注意,继而归依佛陀的尊者「马胜比丘」,他也是听闻佛陀初转琺輪的五比丘之一。(参考《四分律》〈卷三三〉、《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第三一四四页) 1 P* i. [" s; {8 B! }/ ?
四、夜叉,是欲界天四大天王众的一类众生,以手持金刚杵为其特征,连统领四大天王的三十三天王帝释,印顺法师也说「帝释是执金刚(杵)的夜叉」(《印度佛教思想史》〈自序〉)。《中部第三七爱尽小经》中,尊者目揵连称帝释为「药叉」(元亨寺译本),其批注(一)注明原巴利语为「yakkha」,此字一般译为「夜叉」。 ' d+ v2 k4 i% w3 h, O,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