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32|回复: 4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第一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1 15: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D+ A% {/ w2 y, w
1 T4 J# Z, V; N2 [( O# q
佛说观无 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第一集)  1990/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3-02-01' b5 [0 ?! l4 H5 @) q/ h
  诸位请翻开《疏钞演义》的序分,也就是下面阿拉伯字的页码第一页,翻开第一页,科判后面的第一页。* U( x5 h+ q- [1 l% p- Z
  这一次承蒙叶居士启请,讲这部《观经妙宗钞》。《疏钞》我们正在印,今天可以送来,送来之后分赠给诸位同修。《疏钞》不但分量多,而且有相当精深的程度,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很难把它讲完的。我们讲座采取《疏钞演义》,《演义》是谛闲老法师将《妙宗钞》做了一个精简的本子,也就是把它重要、精华的地方选择出来,所以《演义》就是《疏钞》的精华。我们这一次跟诸位在一块共同研究,也用精简的方式,使诸位在短短时间当中,对於净宗的理论、修学、因果、成就,都能有个概略的认识,这个讲座的目的就达到了。所以我把老法师的序文也不舍弃,因为他序文写得很好,序文里面重要的也要提一提。
, M* `* z- v$ ~: i  J! B' L4 b  我们看序文,「观经疏钞演义序」,我们先把它念一遍。「弥陀经以信愿力持佛名号,为至直捷,至圆顿,最极稳当,最易成就,是世尊彻底悲心,普令业重众生,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称异胜方便之法门也。」净土宗最重要的是三部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与本经,称为净土三经。《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概论,将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做一个圆满的介绍,所以是净土宗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弥陀经》是《无量寿经》的精要,它的特色是劝信、劝愿、劝行。这几句话把《弥陀经》的特色统统都给我们说明了,它确实是「异胜方便」,异是奇异,跟其他的经典、法门不相同,胜是殊胜,奇异殊胜无比方便的法门。也就是说任何方法都度不了,这个众生业习太重,都度不了,这个法门能度。所以这个法门的确是第一殊胜的法门。
) o/ ~! w& T# t/ J  我们再看本经,偏重在净宗的理论、方法,方法就是十六观,包括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念佛的方法都在这部经上。同时又给我们说明净土四土九品的因果,比《无量寿经》上讲的「三辈往生」更要详细、更要清楚。所以修净土的人,实在说三经要合起来看,对於净宗才能彻底的了解、认识,信心才能够生的起来。后来这些大德们,像魏源居士将《普贤菩萨行愿品》附在三经之后,成为净土四经。印光老法师,这是我们净宗近代的一位祖师,又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附在四经之后,成为净土五经。我们想想,还有没有必要有什么经附进去成净土六经?实在讲,到五经就真正圆满具足,用不著六经,再也用不著,到这里就圆满了。所以净宗修行,这五部经是圆极了,圆满到了极处,也是顿极了。这是我们这一代的人有福,圆备的经典在这个时候出现。
; r( h: `6 l& z% ]7 V5 N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古德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这说明念佛是无上甚深微妙之禅学,不仅是禅,一句「阿弥陀佛」还是无上之神咒,这是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看到的。此土密宗是金刚萨埵菩萨传下来的,金刚萨埵是密宗创始人,是密宗第一代的开山祖师,这位菩萨就是普贤菩萨的化身。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上,最初提倡净土,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密宗无上的神咒。你念这句阿弥陀佛,不但是教,也包括了禅,也包括了密,也包括了戒律,所有一切法门统统包括无遗。这个法门不可思议,这是我们首先要把它认识清楚的。0 d5 @$ _& Z7 ]+ a/ h6 u& g& Q. ], T
  底下说,「吾人果能依教修行,以真信切愿,但念弥陀,则无论时之久近」。久是你念佛念的时间长,近是你念佛念的时间短,甚至於在临命终时开始念佛也不迟。「功之浅深」,功是讲功夫,功夫是讲伏烦恼、心地清净的程度。「临命终时,决定往生。无可疑者」,到这里是一段,这都是劝我们要认真的修学这个法门。这底下两行很重要,「如其信不真,愿不切,念不专者,不名但念」,这就不叫但念,但念就是专念,《无量寿经》里面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经》讲的一向专念就是此地说的但念。那就不叫做一向专念了。「乃名杂念」,不是专念,是杂念,「虽肯念佛,难臻实益」,虽然念佛,念佛真实的利益不容易得到。什么叫真实利益?这一生往生,那是真正的利益。这一生不能往生就不叫真实利益。「所以念佛人多,往生者少耳」,这个道理就在此地,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说得清楚、明白。5 t" G/ B& Y  R) P9 E
  老法师虽然是天台宗的祖师,他是念佛求生净土,在他会下,念佛往生、预知时至的人很多。我们从前听倓虚老法师讲,谛老有个学生,有个徒弟,不认识字,从来没有听过经,没有闻过佛法。跟他老人家出家,他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说你就这一句佛号念下去,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将来一定有好处。这个学生实在讲非常老实,对於老师的教导百分之百的依从。他就这样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等师父替他办后事,这个不容易,往生之后还站三天,谛闲老法师的学生。所以这个事情千真万确。老和尚注解这个本子,是他自己真实修证的功夫,绝对没有一句是妄言,我们应当依教奉行。- G3 ^( Y) _6 n4 z) m2 x
  下面序文诸位自己看,我把重要的地方跟诸位提一提。我们看第二页,页码统统看底下的,第四行最后三个字看起。「佛说三种净业,答彼思惟,说十六妙观,酬其正受。」这个「彼」就是韦提希夫人,她是在一个恶劣的环境,她的儿子拿现在话来讲就是搞政变夺权,他的父亲是国王,夺他父亲的权,杀父害母。在这样情况之下,她发心不想住在这个世间,想求生净土,希望佛告诉她有没有好的地方,让她去往生。释迦牟尼佛以他的神力,将一切诸佛刹土变现在韦提希夫人的面前,让她自己去看,自己去选择。她看了之后,她向释迦牟尼佛说明她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韦提希夫人自己选择的,不是释迦牟尼佛给她介绍的。佛度众生,方法是很民主的,不是专制的,不是劝你到哪里去;整个诸佛刹土给你看,你自由选择。当然她选择是最好的,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选择之后,就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怎么样才能去的了?於是佛在此地教给她重要两个方法,一个就是「三种净业」,一个就是「十六妙观」,这是把修净土重要的方法告诉她。
. u3 ^! ~( A8 G9 A9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15: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佛说观无 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第一集)  1990/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3-02-01》
) t& t, f. q9 {4 X7 N
9 u6 Q, }3 q% O摘自《净空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2 E0 A! M7 v8 z; F
  在这一段里面,谛老给我们说明,「前十二观,为上根人,教观想念佛」,所谓上根人烦恼轻,这个根性是上根。第十三观是「观像念佛」(前面十二观是「观想念佛」),那是为中根,中根就是烦恼比较上要重一点,前面那十二种方法他不适用。最后一观就是第十六观,为下根人,下根是什么人?业重恶人,在第二面倒数第四行,从当中看起。「唯最后一观,为最下根业重恶人,临终狱境现前之时,善友教令称佛名号,即得往生」,这是造作五逆十恶,业障非常重。我们想想我们的业障重不重?有人说,我不是上根,也算是中根,我还没有到下根。其实你把这个经仔细去看看,我们的确是下下根人,我们造的恶业,极重的恶业,自己不知道,自己不觉悟!希望在这一个星期当中,诸位听了之后,自己能够知道自己业障习气之重,你来参加这一会就有收获了。极重罪业的人,什么方法能度?持名念佛能度。业习、罪业重不怕,怕的是自己不知道,不晓得回头,不晓得念佛,那就没法子了。极重的罪业,自己知道业障重,知道念佛,知道求生净土,那就有救,不是没救。所以这个法门实在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9 I' _, y7 k( Y; L) L  我们再看底下第三页第六行,看最后这一句。「经云,持是经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足证持经持名,无二致也,须知持名一法,法尔圆具三观妙行,所谓吾人日用自不知耳。」这几句话很重要,明白给我们开示,念经跟念佛是一样的。正是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所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因为自己业障习气很重,这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跟诸位同修提起,什么是业障?佛在《华严》上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妄想执著就是业障。《华严经.出现品》里头佛讲得很明白,他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就是所知障,执著就是烦恼障,你有这两样东西存在,你就不能见佛,就不能明心见性。佛法的修学就是去二障而已,他用的方法是戒、定、慧。戒这个东西是以毒攻毒,教你严持戒律,持是执著,用执著这个方法来破执著,以毒攻毒。这是我们要晓得的。- |- \0 T+ |6 g9 b) b8 n- G% P
  戒的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得定。戒律持得再好,心不清净,这个戒就变成有漏的福报,变成世俗之间一种善行。世俗的善不是真善,是有漏的福报,一定要得定。好像我们上楼梯一样,戒律好像是楼梯,目的在哪里?要往上面一层楼上上去,不能停在楼梯上不前进,那是错误的。登上楼梯,登上上面一层,必须要舍下面一层才能够上上面一层。所以说舍得,你能舍底下的才能得到上面的。因此戒律要不要?要,要严持戒律。所以古德劝我们持戒念佛。在《无量寿经》,三十三章到三十七章就是戒律,所以我们图书馆同修的早课,我们念四十八愿,晚课我们就念三十三章到三十七章,持戒念佛。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我们的心愿,希望我们的解行,跟阿弥陀佛相应,跟阿弥陀佛相同,这样才能决定往生。这就是说明,读经跟持名功德完全相同。
( ?) {' N9 h: [4 q1 r  念佛目标是在一心不乱,一心不乱不容易求到,所以劝同修们先念《无量寿经》,先把经念熟,念到能背,背得很熟,这是第一步的功夫。背得很熟之后,那就要修清净心,就要讲功夫。功夫是什么?在这一部经从头到尾不起一个妄想,这叫功夫。如果念了一半打个妄想了,不算,从头再来起。又念到一半又起个妄想了,还不算,还再从头来起。这叫功夫!功夫浅的,一部经当中没有妄想;功夫深的,三部五部也没有一个妄想;再深的,念十部、念十二部,当中都没有一个妄想,那成就了。功夫浅深是从这里说。
7 x! V5 |, W% ^6 a% y! d& V+ w  我为什么不说佛号?我们罪业深重,佛号不行,一面念佛号,一面打妄想。所以没办法,功夫浅深,念佛号实在是看不出来,念经看的出来。念经时一个妄想晓得我念错了,错了从头再来,所以功夫浅深在念经很容易觉察。念到自己功夫确实成就了,就是我念十部,一个妄念都不起,那时候就不要念经,专念佛号,那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把这个方法教给诸位,你用这个方法去做,你这一生决定往生。障碍结症在哪里?结症是我们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是非人我太多,你这个东西不放下,不行!所以贪瞋痴慢、是非人我统统要放下。8 F) s6 f3 }$ M! I0 H
  好事,好事不如无事,我们今天要什么?要无事,不能要好事。到你功夫真正成就了,希望你多做好事。现在为什不能做好事?你没有功夫,你一做好事就坏了,就要堕落,你的妄想执著断不了。所以好事不要做,人家说我们是小乘,我们是消极,随他讲去。我功夫不够!好像看人掉水里要淹死了,你这个人没有慈悲心,你都不下去救他。我不会游泳,下去白赔一条命,我得赶快去学游泳,人家说你是小乘,自了汉,我在学本事,现在没本事救不了人。所以希望诸位不要做好事。这不是我劝诸位要消极,我看大家没有这个本事,你没有能力做好事,这是我跟你讲真话。
9 }2 P9 B. k# f9 |" v# r9 b. L  序我只跟大家介绍到此地,现在我们要看本文,在第五页。《观经疏钞演义》卷上,我们看第一行的题目,「佛说观无 量寿佛经疏妙宗钞」。「佛说观无 量寿佛经」这是本经的经题,疏是疏通的意思,经太深了,我们初学的人不懂,疏就是注解,给我们解释,把义理给我们疏通,这个叫做疏。注它的名称很多,论是注解,疏是注解,用这些字有什么差别?菩萨注经,像《大智度论》,《大智度论》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注解。我们看李长者李通玄注《华严经》,他叫《华严合论》,用论,他不用疏,不用钞。诸位要晓得,用「论」这个字,就是他自己说明他所注的决定不错,跟佛讲的没有两样,后来的人不可以更动,这个语气非常肯定。菩萨大德注经用这个字。后来这些祖师大德谦虚,就不用论,用疏。疏,可能我里面还有不对的地方,请你多加以改正。论是不可以改正的,我注的跟佛讲的没有两样,不可以更动的。所以,用疏、用钞这就谦虚多了。现代人更谦虚,用讲义、用浅释,这就更谦虚了,连疏、钞这个字都不敢用,愈来愈谦虚。& R/ h7 w! T" 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15: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第一集)

续-《佛说观无 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第一集)  1990/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3-02-01》
0 z& q+ H* |: J% w) x( J' _+ C0 n- b
7 n/ T$ Z  k: [摘自《净空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 @  M. \( e5 [2 ^5 z7 _  第三句是讲人事环境。我们这个世界胎生,胎卵湿化,胎生,胎生苦。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华池』是七宝池中莲花化生。这个怎么能比?胎生有生、老、病、死苦,化生没有。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佛来接迎我们,莲花化生,化生的身相就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不会比阿弥陀佛矮一点,也不会比阿弥陀佛丑一点,不会的。阿弥陀佛,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你的化身跟佛相同。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这个事情记载在《无量寿经》。不但《无量寿经》,而且在四十八愿里面,阿弥陀佛亲自给我们讲的。所以西方世界的人,面貌完全相同、个子大小也相同、皮肤颜色也相同、寿命也相同,统统是无量寿。不会说化生到莲花里面是个小孩,慢慢长大,那跟我们这个世界有什么两样?他只要会变化他就有生死,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没有变化,没有少长,也就没有老死。佛无量寿,所有一切往生的人也无量寿,这是不可思议!我们这边是刹那刹那都在变化,所以这个世间讲万法无常。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变化,他一切法是真常。有变化就不是真的,没有变化这才是真的,这是在《无量寿经》里面讲得非常的详细。6 [2 H4 S" x$ Q" ~: K% G- R( L
  末后这一句是讲受用。我们这个地方生活艰难,好比在荆棘林,有刺的树,非常之难走,人生从生下来到老死,这条路太苦了,这是比喻这个。西方极乐世界琼林玉树,那完全是享受,是游山玩水,是享受,这不能比。所以,这个四句是简单给我们说出两个世界不同之处。事上我们明了了,为什么不同?这就要讲到什么原因,底下一段就说出来了,实际上这个原因刚才我跟诸位稍稍提到过。
0 P/ F( F3 P: q3 G8 g  我们再把这段文念下去,在第九面倒数第四行。「诚由心分垢净,见两土之升沉,行开善恶,覩二方之麤妙。」四明尊者在《钞》里面讲,「报之净秽,实从心行二因所致」。两个世界果报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是两个世界的人心不一样、行为不一样,这是把它所以然的原因告诉我们了。心是什么?一个是迷,一个是悟,了就是觉悟,我们娑婆世界人心迷惑颠倒,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人心是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行为,这里头就有善恶,他们的行为完全与真如本性相应,这叫顺,这叫善;我们的行为与真如本性完全相违背,这叫恶。这是说明为什么两个世界果报不相同,他的因不一样。这部经里面特别要说明的,就是把这个因果要详细的告诉我们。我们要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同修要知道,我们的心要净,我们的行要善。心不清净,行不善,念阿弥陀佛也没用处,古人所讲的,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只能说种一点善根,这一生不能往生。所以真正求往生的人,要著重在心行上修持。5 L$ u/ |! Z9 _# N2 p
  是不是下课了?好,我们休息几分钟。  K' K* o) [5 F3 Y
$ a" F$ m  v3 `
/ @- e5 k) r.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1 19: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13 19: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1 16:49 , Processed in 0.07036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