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18 15: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章广颂第八、九愿
续-《第十五章 广颂第八、九愿》
, S* L: E$ B0 e" f% w: l
: t1 j+ i& h; _. D摘自《济群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
7 Z% E/ M; m( Q! O5 Y- h 通过故事可以看出,痛苦、烦恼、悲伤之事,通过思想的转化,心境的改变,
7 C( r9 ?8 y5 p2 w6 m4 H" L/ y3 ^是可以不烦恼、不痛苦的。庄子在对待妻死的事情上,起初也痛苦过、感伤过。
( o' h+ t: T @; b n- Z$ t% _后来因为转化,改变了心境,才不再痛苦、烦恼,而敲盆唱歌。难道说庄子对妻 H# H$ M9 x! a c% E9 R
子的死,感到幸灾乐祸吗?显然不是。在庄子看来,人的生死犹如春夏秋冬四季
1 X. D5 g8 s( l" m$ ~% r运行的规律一样,生从宇宙自然界中来,死又回到自然界中去。庄周从自然界万. x, H! O I2 @8 @0 K& R
物生生不已的变化中,找到了超越烦恼与痛苦的方法。& @ |& a& m8 I; o& P+ ^1 p: L
, N0 {+ @( g) L3 L( e# u# L 学佛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良好的心境,坦然地去面对人生,面对生活,面对
4 u# _7 C" f; W社会,面对遇到的各种灾难,这才是最重要的。有的人,忧愁的事很多,今天孩
) _$ Q7 C* \% d) Z: f- p子的事,明天丈夫的事,后天工作、生意上的事情......事事重重叠叠山。一件
) Y& n9 p9 e( ~6 Q& b: `! {, P事还没完,另一件事又来了,一天到晚,那颗心七上八下,没有一刻宁静过,烦+ c, H! L1 @; r( Z
恼的事情总是很多。一会儿激动,一会儿苦恼,一点儿定力都没有,那智慧从哪
* a+ m9 h2 U# O. E' V儿来呢?智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求佛、菩萨帮忙就可以得到的,智慧+ n$ f! a; A V# m' h# U, e
是从清净心中生出来的。我们通过学佛修行,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通过学习佛
0 \6 O, B# q( ~& V( r法,提高自己的认识,然后运用佛法的智慧去透视、观照宇宙人生的真相,不被
5 S" ], W+ N, c# V6 P世间的假相所迷惑;通过念佛、打坐培养一种平稳的心态和定力,使自己这颗清. B9 p: Y, E3 c& y
净的心不被外境所动摇,随遇一境就在一境中得解脱。6 v& Y7 ^ ?: K0 {5 q$ h
, Y$ i* p& X& v: |
宋代著名大文学家苏东坡,为后人留下一首赞佛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 r2 E8 q, M6 n! E1 Z+ K
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其意思是说,面对现实人生,不为环境变迁8 A' Y6 U, x: {; r8 |* q4 _
动心,不为种种物质的诱惑、刺激而改变自己的本色。
$ k3 |9 O3 Y4 }' `
$ t, X# d6 y3 M3 P- n 八风吹不动,是这首偈的的核心内容。八风是什么呢?八风是最容易破坏人
! c$ \' s# g! y3 b们心境安宁的八种环境。八风是利、衰、讥、赞、毁、誉、苦、乐。利,是利益,
* P( z p0 K( X1 i得到好处,比如说你一下中奖了,得到一辆轿车。衰,是坏处,就像你买的股票# p* M2 t5 A1 _$ {+ `7 R
一下子暴跌了,或者你的公司倒闭了。讥,是受到别人的讥笑、挖苦、讥讽、嘲
: ~) t/ l5 u3 `9 d/ u笑、嘲弄。赞,是得到别人的赞叹、恭维、表扬,说一些使你高兴的话。毁,受9 l, u& b/ V2 |6 \
到人家的诽谤、伤害。誉,是荣誉,被社会或单位评为先进人物,受到表彰、奖
5 s' A& U' u' w励。苦,困苦的环境,让人痛苦、难受,生活上受到折磨、灾难、苦恼、烦
/ Q5 W8 `! E& D; t闷......。乐,是让人感到心情愉快、快乐、高兴、心情舒畅的事物。这八种事
& {6 ^; Q0 r3 O9 _2 J" O物称为八风,修学佛法,没有定功的人,很容易被八风吹得头晕脑胀,不能自主。
- B# G; M' q/ d, i% b7 K( B+ x+ E1 F学佛的人要用智慧去观照八风,不被其假相所迷惑,才能从世间道中解脱出来。 ^4 ^! ?3 ]6 o' U
. R( h& i. c/ p
在中国佛教中,禅宗六祖慧能也很重视入世修行。在《坛经》中,慧能明确& w7 f8 c8 W. F7 x$ M
宣称:"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自家修清净,即是西方。佛法在世间,# {/ m2 a+ R% z1 b
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里慧能把修行和现实生活相结合,* h7 P$ A6 @+ O- o: X
大力宣扬法法是心,尘尘是道,主张随缘修行,随机参禅证悟。"行也禅、坐也4 h5 i, J4 ^( {! D
禅,语默动静皆安然",这是生活禅最好的说明,这就告诉我们,行、走、坐、' [% N9 F6 |0 u; R8 o% b) ^5 q# r7 F
卧,乃至吃饭、穿衣、拉屎、种地、砍柴、游山、玩水......无不是禅,生活中
. u" F0 C' p. D q R每件事都可以参禅悟道。其实,人在"道"中不知道,就像鱼在水中不知水一样。5 q @" {3 b: |# G7 n' [" Y
一个真正修道的人,离开现实生活去寻道,反而离道甚远。- q% b, i% S. M" r) i- j) Y
6 l! k( t# n/ G6 W
佛教中有一部经书叫《维摩诘经》,经中塑造了一个居士菩萨维摩诘的形象。2 D7 k* H9 B( Y
这部经的主要内容是说:维摩诘他的家庭,资财无量,十分富有,他虽然不是出
, |7 J3 M- X* ?. Y家人,却遵守沙门的戒律;虽在红尘中生活,却不贪著留恋红尘。维摩诘是我们
1 A& A2 o& |, `. ]1 P F- ]9 i/ N红尘中居士学佛的典范。
' k, A& U: s: [: t6 U }) V4 e; G9 Z$ T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间与出世间,烦恼与不烦恼,在于你的认识,而不在* R% f1 v u# w" U* t' @9 }
于环境修行好与不好。比如说,柏林禅寺就比较清净,大家都出家,到这个环境& A5 o% p# Y, }6 s, j* ]8 P
中来修行,来的人多了,行不行啊?不行的。中国的寺院多的是,我到那里总可
9 f& {! V# Y1 {; ~5 k( m7 u以吧?但很多寺院未必很理想。假如你出家之后,能够碰上一个理想的寺院,当
5 z- }/ H8 o5 ?5 G7 B8 r然好了;反过来说,碰上一个不理想的寺院,你这个时候该怎么办?那时再出去,+ m0 g4 W" v" c* n6 b! E
到哪里去啊?1 n! F/ I8 {1 @5 ?: ]9 f8 P& t
1 T. k2 `6 ]) g( Y) G3 S 对佛法的信仰,主要是对法的内涵的认识,亲近善知识,依法得解脱。但出
2 I9 ^9 L5 H) S家人未必都是善知识,不要太迷信出家人,也不要去分别出家人的是与非。作为
* U4 g( |2 G+ k- h僧团的僧人来讲,有好、有不好,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出家,遇到好的环境,/ ?5 u9 k6 i6 e0 H
寺院道风好,这是你的福报;反之,事与愿违,出家的环境不清净呢?寺院道风
S* c* v: C$ L7 v一塌糊涂,即使出了家,也很难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没有遇到理想环境之: ^7 f; R6 Y! W; `& O% q5 C
前,劝你最好暂时不要出家。8 [, Q# G3 F& Z, q# |
2 i7 H5 C8 ]7 ?' c
事实上,世间的许多烦恼都是人自找的。比如像经济条件,有的人家庭收入, [0 v. d! R: l) e
低,他们过得怡然自得,日子虽苦,但夫妻很和睦,生活得非常快乐和自在。相" ?. w& t" c2 G# |
反,有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好,收入很高,但夫妻一见面就吵架,一天到晚闹得1 {/ _5 ]& R/ X1 V* u% s: W5 D* v
不可开交,鸡犬不宁。另外还有一种人,攀比心比较重,见人家有这有那,自己
, N' d* Q1 K$ D/ }5 J这也没有,那也没有。没有钱,他想尽办法弄钱,贪心特别的大,烦恼也就特别
. B, E7 W; N: Y& l3 @的多。为什么第一种情况的人,他们就生活得愉快?同样的环境,你为什么生活
! U9 M! ]# @ e8 A3 _' n. M得那么苦恼呢?这就是心境的不同所造成的。
& S6 K! Q2 o* T: z4 P0 I' {6 n5 [6 n
有两个家庭主妇,在一起聊天,有个主妇说:我看你们夫妻恩爱,家庭和睦,8 L) Y5 h2 R3 `& o5 {) z/ h
从来没见你们吵过架,这是什么原因?这个主妇说,我们家不吵架,处得和睦的$ X2 r0 y8 `( m1 m
原因,是因为我们夫妻都是坏人。而你们爱吵架,处得不和睦的原因,是因为你
) e3 l& t: z6 n& V们夫妻都是好人,好人一见面,就会吵闹。对方听不懂这话是什么意思,就说你& r% `/ p5 h) p5 {
别取笑我吧,人家在跟你谈正经的。这个主妇说:举一个例子,比如摔坏一件值: B2 z- ] y3 M
钱的东西,这个说是他的不对,那个说是我的不对,大家都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原) p/ X, \2 l$ L+ |! d* _" K4 c
因,承担过错,觉得自己不好,这样还能吵得起架来吗?导致你们夫妻不和睦的1 E: I7 e# F6 y# ^5 k# d2 `
原因是一旦出事时,你们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好人,你推我不好,我推你不好,推
7 Q l; w# L! U7 D来推去,肯定要吵架。, w5 P( G6 U$ u w
3 C& v3 Z2 T% N9 }6 \" S, ^5 z
这说明一个家庭处得和睦不和睦,问题不在烦恼本身,而在于强烈的我执,- ^. `( X, ^, N: }
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的。男方希望女方随顺自己,女方希望男方顺从自己,如果大1 O0 g" L4 R; |% G N, Q
家都以自己为中心的话,这样的家庭再有钱,日子肯定过得不幸福。相反,如果* P7 s# {3 P; g+ g/ t2 k+ G1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