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4 [. |0 R- ? m9 D4 ]3 J2 K W+ m8 S3 S- _+ X
●[月溪法师]月溪法师讲四乘法门
# ^0 l e& T* s% B5 n( E U/ o月溪法师讲四乘法门 9 t# Y: y, z6 w: K
弟子王智溪敬录7 V) e S) w. y0 \2 C0 r- E
佛法虽分三乘,其实祇有一乘,中、小二乘是假设的,唯有大乘才是真实,小乘、中乘乃是方便引导的。经云:「十方国土中,惟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小乘、中乘是化城,大乘是宝所,佛说方便法门,设化城引入宝所。因为众生根机薄劣,乐着小法,不能担当大法,若果祗说大乘,他们畏难,就会不肯修的。7 t9 Z" t. s' T, `$ t6 ~' ^8 r
犹如从上海坐船到广州路程是很远的,他们听了就会生退缩的心,因此不肯发脚,所以要用手段来引诱。首先就用到汕头的路程来引他们,到了香港再对他说,这也不是广州,还是再前进,于是就到广州了。二乘也是佛用来引诱根机下劣的人,使他们慢慢的回小向大,到大乘的法则为宗旨。汕头譬如小乘,香港譬如中乘,广州譬如大乘。我们坐船可以由上海直达广州,我们学佛可以发心直学大乘。
4 E1 W# X% _* `, J众生又如无知的小儿,佛如老练的慈父,大道如不安的火宅,火烧起来,小儿还在宅内耍乐。慈父想免儿子的灾难,要用方法来诱他们出去,就对他们说门外有小羊车和小鹿车。有一驾大牛车,是预备来载他们离开火患的。须知若果只对他们说要坐牛车来避火难,他们就不肯出去的。羊车好此小乘,鹿车好比中乘,牛车好比大乘,所以要修大乘才能究竟成佛的。
! x8 O2 S" q) X6 T先讲小乘修的法。苦、集、灭、道叫做「四谛」,是小乘佛教所修的法。「苦」是受报的苦果,「集」是招果的因,「灭」是断招果的因,「道」是寂灭乐的果。修持的法,就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的意思。谛是审实不错的意思,修的方法将六根断倒,澄心静虑,清清静静的,静到只有一点净念,这就是小乘所达的境界。详细再讲一遍。图表如左。& M; f/ z0 p! z" l4 V5 x1 G1 {8 ^3 ] T
「苦」是果,就是我们招受的苦果,最普遍的就是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五阴炽盛苦。苦处的地方太多,不能尽说,各人的苦各人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t- H: G. h: N/ q
5 W6 } F0 o S, v* T6 B, p我们的苦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就是我们的眼睛看见印象在灵性里面「见」的一部份;耳听得的印象在灵性里面「闻」的一部份;鼻子所嗅的、舌头所尝的、身子所感触的印象在灵性里面「觉」的一部份;意思所想的印象在灵性里面「知」的一部份,所有印象在灵性见、闻、觉、知四部份收藏的,为之「染缘」,「苦」果是从因得来的。
- q6 c6 ]# F- b$ F4 a
: M, y, M/ k; K5 h「集」是因,因就是六根招集来的,就是我们眼看见的,耳听闻的,鼻所嗅的,舌所尝的,身子所感触的,意思所思想的,所招集的是因,感受的是苦果。我们想断苦果,不能从苦果上断,必定要从集因上断。
( j; f+ f- B, }1 T" N
% C! A& n0 b- O3 Y Z/ u「灭」是断集因。眼不见,耳不闻,鼻不嗅,舌不尝,身不感触,意不思想,六根通通断了,灵性里面,只有清清净净的一念,是寂静的快乐,就甚么苦处都没有。$ C* n* N- ?. {# o. q/ T2 \* ]
8 v. U" H( v# y% t「道」是果,就是得了寂静快乐的道果,如明镜现前无一点灰尘。「以妄除妄,舍妄取真」、「历历孤明」、「非空非有,亦空亦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清静无为」的净缘境界。. r. j& s- I' U
& r2 e* C* d! ^9 [% e ^- m4 e) v! E, V
以上所讲,无论在甚么地方端身正坐,跏趺坐亦可,不跏趺坐亦可,两手放腿上两眼半合,眼耳鼻舌身意通通断了,灵性里面只有清清净净的,到这个境界,什么的苦,甚么的烦恼、是非一概都没有。到了这个地步小乘是不对的,要修中乘法门。因小乘有清清静静这一念在,还不对。再将此一念断了,因一念断,苦就灭;一念起,苦又来,是轮转的,不对。再将此一念断了,就未有轮转,就要修中乘法门。' Q# e3 m6 u5 [& D# ^" Y
{; @% S* \0 k! C5 L
+ l g. v' J4 D/ L十二因缘,就是中乘所修的法,修行的人叫「缘觉」。修的方法将一念无明断倒,连刚才所讲那一点清清静静的思想都不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至到一无所有空空洞洞的地方,这就是中乘所证的境界。
! Z1 Y/ G% S. [十二因缘,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感召果报的为因,缘是牵连的意思。这十二件事,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循环不息的因果。
g6 z2 B7 G, J「无明」就是刚才所讲的一念无明,又叫一念妄动性。无明是迷昧不明的意思,是说不觉的念头,就生出种种的烦恼来,因此造出种种的孽就叫做「行」。这两件是前世所作的因。 n T3 Z1 d. b% S2 u
* j" U( L: b# A+ ^「识」是孽识,就是中阴身,被孽牵动来投胎。
( k5 G$ Q1 M. s& o/ p( ]
& u8 E5 c. w. a6 Q+ w9 G「名色」是在胎中时,色身还没有成就,那受想行识四阴,只有名目,没有色质。
# D& \/ E9 T' l9 T
9 m# p* b5 p8 L「六入」是在胎中开张六尘所入的地方,就是六根生成功了。
6 v+ W7 }/ |) P. Z! m+ x+ f
, @% g: @; @; ]8 H+ Z9 ?「触」出了胎之后,六根触着六尘。
; c. W. L7 V" V- T& o; p
' I9 z& A& [5 X6 m「受」是领受顺的和逆的境界,这五件是今世所受的果。
0 Y# ]' [9 Q" M h. _
2 f6 m4 C3 s+ H( y: {) X7 B「爱」是对于尘境有所爱好。
- x' S6 A8 g! f! U
% D" }& k( O$ |* U「取」是取着喜欢的事情。. g0 L8 I6 \7 F" l: V- o6 k) i
7 [+ A5 i/ | S& \* K! q; h: w1 s「有」字是孽字的意思,今生造了孽,就会有将来的报应,这三件是今世所作的因。
8 ^3 k9 R5 w; E- \$ o- U3 m3 U8 S5 N% y& [% X* j* v
「生」是跟随播下的种子,再来受生老死,是既然有生,就一定有「老」有「死」,这二件是来世当受的果。十二因缘大略的解释就是这样,详细再讲一遍,图表如左。
& ~. ?. }$ P6 c5 f父母未会生我的时候,是中阴身(即灵性)就迷迷糊糊的,不能够自己作得主,这时就以业为主。所造的业,播下的种子,那样先成熟,就投那样的胎。所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S" u( o! ^) u
9 @/ r. V; a3 O' M* o! B投胎的情形,中阴身起一念,叫做「无明」,无明是迷昧不明的意思。看见男女交媾,起心动念,进行参加,就为「行」。一参加便即堕落胎中,这个即是过去的烦恼业行集谛。
, \3 n8 `5 Y* G. F+ j) J6 j+ }$ M, K- T; ?' D% ~
「识」是业识,就是中阴身被业牵动来投胎。3 Q& y8 y. Q z1 w# M3 K& t6 P
8 m* \0 v; @5 A' y8 S+ x
「名色」是在胎中时,色身还没有成就。那受想行识四阴,只有名目,没有色质。* Q6 [7 `; w& H; R
, g X1 ]2 Q0 Q
「六入」是在胎中开张,六尘所入的地方,就是六根生成功了。# u- M' ^1 B, t' z5 m2 V8 n, X9 M6 b
2 [* N7 X2 T$ l: F# [1 f, }
「触」是出了胎之后,六根触着六尘。( t z7 }. N% o
/ x& U$ Z/ u3 m
「受」是领受顺的和逆的境界,这五件是今世所受的果,现在苦患的果苦谛。
5 H$ @7 ^: v/ f( C! X& c; _+ b
, ~# {( E* w, S7 |2 A7 l「爱」是对于尘境有所爱好。
6 K5 \8 M8 K" ]) q% ~; k
$ F" s/ G' B- Z- i「取」是取着欢喜的事情。+ _* X2 D" V7 o
% l4 h2 N0 o0 h4 H2 U9 ^「有」字是业字的意思。这三件是现在造的业,就会有将来的报应,就是烦恼业行的因集谛。
; a( F' h- G# K' J% _: C. d0 v( b1 H' S0 y& W' Z
「生」是跟随播下的种子再来受生。$ |: t0 D1 _, B% v0 A+ }7 x
5 `: j& r' M* f3 v「老」「死」是既然有生就一定有老有死。这二件是来世当受的果,就是未来的苦患的果苦谛。
* q6 Q/ e& i1 R6 E
: i; L1 K1 W( S* X+ x我们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因为一念无明,受轮回生死。假如我们将此一念无明灭了,过去、现在、未来生死一概都没有。无明灭,行灭,识灭,名色灭。六入灭,触灭,受灭,爱灭,取灭,有灭,生灭,老死灭。+ a4 c3 D5 J3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