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慧律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1: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看不到,但是里面却有金色身的佛像。【闇室瓶盆,】瓶和盆这是表示化现无量无边的神通力,瓶、盆是表示七宝瓶、七宝盆,所以闇室瓶盆就是说放在很暗的室内,却没有人发现它里面的尊贵,瓶盆表示很尊贵的器具,七宝瓶、七宝盆却是放在闇室,表示我们的佛性都被四大无明遮蔽了,闇室就是无明,无明遮蔽了我们的宝贝,意即遮蔽了我们的佛性。再来,【井中七宝,】放在古井里面没有人发现,要明眼人才知道古井里面有七宝,所以经典种种的比喻就是要发现自己的本性,【本自有之,】本来就有了,【非适今也。】不是刚好今天才有的叫非适今也。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本来无始劫以来就有的,非适今也,不是刚好今天才有的,才发现的。【净名云:】就是《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说【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众生本性就是如此,皆如也。【宝箧云:】箧是一种箱子。宝箧,这是一本经典,宝箧云:【佛界众生界,一界无别界。】佛界和众生界统统一样,无别界,就是同一体。所以我们佛教说的道理确实伟大!基督教,你怎么修也不能做上帝;天主教,你怎么修也不能做圣母玛利亚;回教你怎么修也不敢做真神阿拉,不敢。一贯道,你怎么修你也不能成为老母娘,理天,所以一贯道所说的话处处都是矛盾,怎么说矛盾呢?他说道在俗不在道,你看一贯道说话多矛盾,那是碰到愚痴的人才会听,遇到我,他就惨了。他说:道现在末劫天年,道降落在火宅。说火宅就是在家人的地方,不在庙。我问你:你有没有读过四书,放诸四海而皆准叫做道,就是说四海之内所到之处平等才叫做道,在家人也是人,我出家人也是人,你有身体,我也有身体,你有心,我也有心,为什么道会跑到你那里,不会跑到我这里?你是什么意思?那个我也叫做歪道,道是普遍性的东西,平等的东西,对不对?所以有悟才有道,你没有悟要道什么?会跑到你在家人的身体,就不会跑到我出家的身体?骗傻子,哪有这种事情!你在骗傻子,你头壳坏掉,道就一定你们在家人才有道,出家人修行没有道,出家人没有娶妻生子、没有抽烟、没有打麻将、没有赌博,这样没有道,要像你们在家人那样才有道?什么道?贻笑大方!胡说八道!我常常想一贯道不是可恶,是可怜!你有心,我也有心,谁悟了谁才有道,道和悟连在一起,是不是?道和悟,悟道、悟道,你有悟才有道,不悟哪有什么道!你不悟什么道都没有,哪里一定要在家人才有道,出家人没有悟也没有道。在家人如果有悟,像维摩诘居士、庞蕴居士母子都是大彻悟的人,道就真的在他们在家人的身上;出家人如果要迷迷糊糊,一天三餐迷迷糊糊过日子,出家人就真的没有道。道是和悟连在一起的,而不是和人连在一起的。不是在家人才有道,出家人就没有道,怎么会这样?你这是什么道?道是平等的,什么人有本事什么人得到,对不对?奇怪,他的道就一定藏在在家人的家里,道, 难道都躲在水沟底下,去把它挖出来的?这种道理是很简单的,却不晓得,这么简单,有人被一贯道迷十年、二十年,真悲哀!他说出来会被雷打死,五雷轰顶,奇怪,一贯道几十万人出来,也不曾听说被雷打死。It is very夸张,实在太夸张了!我就说我们人有智慧和没有智慧实在差很多,真的,死在那个关头里面,叫他出来他又不敢,不敢,对不对?他们就用比喻的,比如说人家一贯道也有博士、也有硕士,我说道理是深浅的东西,不是你读到博士就会懂佛经,要不然你找个博士来,我拿这部《观无量寿经》叫他讲讲看,看他有没有办法透彻了解,这个不是读到博士的问题,这是认知的问题,就是他本身认识的深和浅、悟到的深和浅的问题,要不然你叫一个哈佛大学的美国人来,美国人来你看看,叫美国人跟你们开示《十六观经》,搞不好要换你讲给他听,我们人不是藉着学历高就代表一切。我们不要用哪一个人信什么教,就代表他是真理。权威不表示真理,你听得懂吗?一贯道有时候都是藉着一个伟人,他是读书人或者是政要,就表示他们很伟大,不是这样,真理的追求人人平等,但是你认识的深浅各有差别。所以一贯道可怜,他死在里面拖不出来,你要他活硬要救他出来,他偏偏认为我就是要这么死,你没有办法,他认为他很幸运,如果一提起,所以一贯道的常常写信来骂我,说慧律法师常常毁谤一贯道,其实不是这样子,你为什么不想成慧律法师才是大慈大悲,为了救一贯道的众生跟你们点破,你为什么不这么想?我为什么要毁谤一贯道,对不对?所以这个很悲哀,说起来很可怜。所以一贯道的人要来和我理论,我说:你在那里休息就好了,比较不会伤和气。所以今天我们能够听到正法,正知正见的法师,这不是一劫多劫有办法修来的,这是相当困难的,这是我们一个人一个人的因缘,所以我们也无须一直攻击,各人信各人的,你信你的,如果你认为一贯道对你就去信,如果你肯说:我冷静,我稍微冷静想想看,我冷静想想看,说:既然法师那么慈悲,书又读那么多,讲经又好几万人,要不然我冷静来听听看,不要一直想我在伤害、我在攻击一贯道。为什么你不冷静说我才是大慈大悲的救一贯道的菩萨示现,为什么你不这么想?要不然以前有谁讲给你听,对不对?你要冷静!冷静比较看看,如果你比较觉得一贯道比较好,你就去信他。所以以前有一个修女她听我讲经,她说:你不要再讲了,这样以后我会当比丘尼,我会受不了!(笑)修女来拜访我,她请我不要再讲了,这样她快受不了了,再多听几句她就要当比丘尼了,意思是说基督教的道理比不上(佛教)。没有办法(我)天生就是来讲话的,要不然做什么。& s& r- ~/ S" J; d1 H

3 N  \) ?9 W/ h9 Y! x1 v忘了讲到哪里,来,第十七页,7 ]" K* e7 \8 G+ p0 K3 x6 \
, H" b* d' U! \  x, [
【一切生即佛,迦叶品文。贫女力士,如来性品文。须知诸喻,理兼圆别。若言三障覆佛性,】三障就是惑、业、苦,因为我们众生迷惑、造业、受苦,这三种都会遮蔽我们的佛性,【破障方显属别。若言全性成障,】全部的本性成为一种障碍,【障即佛性。以不思议德】不可思议的德性【障消者,属圆。如来藏喻。止观显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1: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文显圆。净名语尚涉通,今须圆解。】5 I+ t' [1 H6 j( ~4 T4 t0 K
8 x5 l) l- k0 M* h! O
这一段比较不好念,我慢慢来解释。6 a& U0 M, r, C8 t, D" X9 g
  g6 H; o9 \+ S) s3 O- y; s$ w
以不可思议的德性,障碍消的人就属于圆教的,障消者就是障碍,所以你“以不可思议的德”那里要点一点,中国的标点符号是很重要的,很重要的。障消者,如果障碍消了就属于圆教,如来藏的比喻,用如来藏的比喻存在。8 e5 m4 i# F/ H9 \) f
6 z$ Z% V( I) Y4 b  o
止观是显别教,止观是来显别教的修行法,今文就是现在,现在这个文章是来显示圆教。( L$ R+ X, \- ~
0 q7 i5 |1 H4 ^& |2 [* \- w/ Y
所以净名就是经典讲的,《维摩诘经》讲的要好好的互通,净名语尚涉通,今须圆解,意思是说《净名经》说一切众生皆如,就是说净名经里面所讲的,你要好好的去体悟它。尚涉通就是要好好的把它贯通。今须圆解就是用不可思议的本性去了解它,圆解就是圆满的去了解,就是不要偏了。
3 z% F& h& F* j" `! i
% G6 n- p" b. a/ Y【此是圆智。】此是圆智就是圆根器的人,圆智就是不偏空、不偏有,这是很圆满、圆融的智慧。【圆觉诸法遍一切处,无不明了。】无不明了,没有一样不了解的。【虽五无间,】五无间就是讲地狱。虽然五无间地狱,【皆解脱相。】为什么?当下这一念你悟到你就是解脱。所以人家说修行要很久,我说:不用。修行要很久,我说不用,我说很简单,放得下和放不下而已,我常常说这个世间谁在主宰?你以为是国王在主宰吗?或是认为总统在主宰?或是认为谁在主宰这个世间?这个世间不是国王在主宰,也不是人民在主宰,这个宇宙的主宰者是谁?无常。宇宙的主宰者,无常,国王、国土照样会变化,星球也会变化,统统会变化的,你不是多能干,你放不下,你又能如何我问你。所以你要强迫自己放下,你就问自己:你感情放不下,你能如何?直到有一天你死的时候,你放不下,你能如何?我问你。我常常对结过婚的讲得很清楚,说:我们的先生如果一个月赚三、四万元回来,供我们花用这样就好了,你管他去做什么,你放不下又能如何,对不对?他太太就听师父的话,罢了,罢了,此事当真,问我看是不是这样子,(笑)这是真的要放下?此事当真,歌仔戏,你看过吗?她就:放下。她就真的放下,要不然我问你:你要如何?你强迫自己放下。我常常问自己:今天我很有钱,假设说我很有财势,我长得很英俊、很帅,我叱咤风云不可一世,你能如何?你能如何?黑道兄弟问的:你能如何?你说:我能再多赚一些钱,娶十个老婆。又能如何?生一百个孩子,又能如何?生一百个孙子,又能如何?你问到最后什么统统没有,你不放下,你能如何?笑死人了,你哪一点看不开?!你说修行很难,我说修行很简单。你不放下,就是没有办法;你要放下,一念而已,就是这样放不下。修行不是真的很困难,那是你强迫自己不愿意放下,你强迫自己不愿意放下,你强迫自己去执着一件事件,你当然会痛苦,对不对?是不是这样子?所以说悟就是圆教人、大智慧的人,虽然(是)无间地狱(却)皆解脱相,他当下就解脱、如如不动,他哪有可能受你影响,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昏迷倒惑,】昏迷颠倒,【其理存焉。】本性这个道理、如如不动的道理、解脱的道理也还存在,所以这个要加一个字:“虽”昏迷倒惑,但其理存焉,这个解脱的道理还是一样,【斯理灼然。】清清楚楚,【世间常住,有佛不能益,无佛不能损。】益就是增加,世间如如不动的常住,空、无常相,世间常住就是永远的无常,无常当下就是空,所以无常里面当下就是不生不灭叫做世间常住。有佛出世来说法,也不能增加如如不变的道理,所以佛是真理的发现者,不是真理的创造者,有佛出世,也不能增加世间常住的道理,没有佛出世你也不能损害这个如如不动的道理。只是佛发现来开示我们,来告诉我们,如果佛没有开示我们告诉我们就惨了,我们今生今世就白来了,真的是白来的,为什么?迷迷糊糊。整天都和她先生过意不去,整天就和孩子过意不去,整天就和同事过意不去,何必要这样子呢?看到别人的小事就批评人家,自己的错都不说,我们人真可怜,可怜!你如果能听六祖大师说一句话,什么都解脱,六祖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如果真正大修行的人,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没有看别人的过错,二十四个小时都检讨自己而已,所以我们人都看见对方,说:你的眼睛黑一边。他黑两边不自知,他看不到,你的眼睛黑一边,结果自己黑二边,反而糟糕。所以说我们人很可怜。说:你的脑袋歪一边。结果照镜子我的歪得更严重,不要五十步笑百步,说真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自己毁谤别人却是左就是左右两边的左,就是不好的,很不好的,所以冷静、冷静,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得之不为高,】证悟到本性得到不为高,【失之不为下。】你现在就是不能显示出佛性、开采出本体出来,也不会说你很低,何以故?【故言众生即是佛,理佛也。】这个就是理佛。理体上的佛,大家都知道的。
4 G- `0 X! ~- |2 n) L( N. d! V# p% C+ |) ^8 D0 w4 Y( Z. }
再来,% D! @7 {/ ]: W5 b9 R
/ ~7 v+ r; H( r5 v
   【初就本觉明佛。此是者,指上大经】就是我们所说的《涅槃经》,【众生即佛,】藉着种种比喻,【喻诸宝物等。前虽云即佛,犹未的示觉了之相,】的示就是清楚的标出叫做的(di二声)示。中文,我们要读对,这个如果小学的孩子不会读,就读成的(de)示,很多字都会读错,有的人说:“今天很不好意思来打扰你”,打扰,他就读成打优;“你永远看不出我的破绽”,一些中文有时候要会读破音字。的示就是指标把它标示出来,觉了之相,【名为本觉。且指三障,】就是惑、业、苦,【体全是理。】本性当下就是一切的理体,【今示此理,当处照明,】当处,就是你悟到其实没有离开理,【即是本觉,佛义成也。】佛的道理自然成。虽五无间,皆解脱相底下,【虽五下,】意思是说前面所讲的“虽五无间,皆解脱相”这个底下,【是遮情。】遮情,就是要止住众生之情,让他了解,不管众生迷惑、颠倒,还是存在有佛性,【或谓诸有业缚,无明惑暗。那言众生即是佛耶?】或谓就是有人这样问,说:有业束缚着,他当然被无明惑暗遮住了,怎么可以说众生就是佛呢?【答曰:虽业至无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1: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而皆当体是三解脱。】法身、般若、解脱,三解脱。当体就是三解脱。【虽见思昏倒,】见思惑令众生昏倒,就是迷迷糊糊,虽见思昏倒,虽然见、思二惑令众生昏迷不醒、不觉悟,【而本觉理未始不存。】未始,把笔拿起来,未始就是不曾经不存在,简单讲我们本觉的道理、理性未始不存,不曾经不存在,意思是说永远都存在。【业惑全是性】业、迷惑,虽然有业、迷惑,但是当下全是本性,【德缘了佛性,】我们的佛性有三种,我们的佛性是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三种佛性,叫做缘佛性或者是了因佛性。所以德缘了佛性就是究竟,意思是说虽然有业、有迷惑,但是当体当下就是我们的本性,所以我们的德性当下,缘就是通向究竟的佛性。【岂可更坏理佛。何以故?刀不自伤故。】你拿刀,刀子怎么自己杀刀子,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刀不自伤故,刀就是刀,放在那里,刀,你不去弄它,它怎么会伤害谁,刀放在那个地方,怎么会伤害谁呢?刀当然不会自伤。【斯理下,是对四事辨理。】四事辨理就是四种事情,把笔画起来,四事辨理,好,看十七页中间三行的黑字体,我叫你们画你们就画:有佛不能益,把笔拿起来写个“A”;无佛不能损,写个“B”;得之不为高,写个“C”;失之不为下,写个“D”。这个就是A、B、C、D,这四件事让你了解道理。4 V  v: o* l! {9 T4 C6 C5 U
3 V% H4 m. R. y8 T) ~3 x6 `9 z8 T7 S
(四事辨理
, w" {0 s" d# T0 q9 G: F  Q" l. F8 X) L
A:有佛不能益
: w( e4 F3 [7 n. w3 d8 x" W5 B( A* Y8 h# D9 @6 ~( E2 W
B:无佛不能损
/ B7 Y* v  B+ {6 e- `3 x2 T, k3 }( [, R. Y, P, G2 T; l
C:得之不为高
( W- [! y$ |) z  q6 H9 B. Q
. L3 j) G$ o( s1 v2 U  @8 JD:失之不为下)
$ ^& |5 H" ~' q
/ w7 f: [4 [. v% v6 W5 A% B9 D9 {7 Y% }( P3 Q
【妙乐云:显露彰灼,】很清楚的了解,【称谓真秘。真秘之理,即世相常。世相常故,众生即佛。此理妙故。有佛教化,】有佛来教化,【不益一毫。】一点也没有增加,【空过无佛,】如果没有佛来示现,【不损一毫。】一毫就是一点点。有很多佛来教化,如如不动的道理也是存在,也是没有增加;如果没有佛来教化,也是不损一毫,【五即】就是五即佛,我们前面讲的是六即,后面的五即【得之何足为高?理即】就是本体是佛,但是我们还没得到,理即【失之未始暂下。】虽然失去了,但是还没有说他比较低。再解释一遍:五即佛就是除了我们刚才讲的理即佛就是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意思是说五即就是五即佛,这个你要写,不写你看不懂的,五即得之何足为高,五即佛就是按照修行这样得到了佛、六即佛后面的五即佛得到他也不见得高,理即佛虽然暂时失去,但是也不会显得比较低,【对此四事,示理佛也。】
/ Z1 y' b  |  U  t% c. W【二 名字即】
# l9 K" c  o1 D  S1 _" H( V; }  L. V; D8 ~) M
名字即佛。8 ^* M8 n. P1 ?) b
. y- o, h) u# r2 T
前面解释理即佛,我们讲名字即佛。8 t) r* J: p4 u) S/ K( f( r
) ^0 z. a* D- a! ]! _# b
【此至究竟,皆修德也。】理即佛是先天性的佛,究竟即佛是后天修来的,【须论损益,及以高下。】损益及高下,损就是有受损,益就是增加,以及高下,【此位是修德之始。】要开始修行,你要先认识名字即佛,你要先认识你是佛你才肯修行,所以此位是修德的开始,【闻前理性能诠名也。然有收简。】收就是把它收简,简就是别,把它分开来,收简就是该分的分,该收的根机的收,【收则耳历法音,不问明昧,异全不闻,俱在此位。】收就是如果收哪一些根机呢?名字即佛是包括哪一些呢?这个收就是包括,名字即佛是包括哪一些呢?只要你的耳朵听到人家在说法,说你的本性就是佛,有听到你就是佛的名字。不问明昧,不论了不了解,明就是了解,昧就是不了解。异全不闻,异就是不同于全部从来没有听过说他就是佛,他也可以成佛。俱在此位,此位,把笔拿起来,此位的旁边写一个“名字即佛”,就是名字即佛这个位。再讲一遍:收则耳历法音,收就是包含名字即佛,包含的对象是什么?只要耳根曾经听过佛法,说他会成佛,不问明昧,无论他了不了解,异全不闻,不同于全部从来没听过佛法的人,统统安排在名字即佛这个位子。【简则未得圆闻,】简就是所不同的,就是因为还没有得到圆满的闻、不可思议之闻,【齐别内凡,】把笔拿起来,齐就是只等于藏、通、别、圆(中的)别教里面的内凡位,内凡位是对外凡位讲的,外凡位是五停心观,别相念、总相念,内凡位是煖、顶、忍、世第一位,【尚属理即。以七方便未解妙名,】因为七方便还没有证初果,还没有进入圣位叫做七方便位。七方便未解妙名,还不了解不可思议之名,【岂知即佛。分二】怎么会了解即佛,所以还没有到圣位。把笔拿起来,在你们十八页的右边这个空档要写七方便位。我现在慢慢跟你解释七方便位:七方便位底下画一杠,写个“凡夫位”,凡位,凡夫位底下画横的一杠平行写个“A外凡位”,“B内凡位”,外凡位叫做理外的凡夫、道理以外的凡夫,内凡位叫做理内的凡夫、属于道理以内的凡夫,接近圣位叫做内凡位,还是外行的叫做外凡位。
3 M6 e7 D5 ~  P& t" \; w+ B, i: N
' ~( I; j9 u2 D3 b8 H3 m! z/ Y  q(七方便位
7 m) N6 m' M% L! A' P9 m: |9 U; u4 z- Q3 e
凡夫位, r9 a7 ~- ?7 I( W; r. `

2 Y" f$ Q8 a4 F& wA外凡位(理外凡夫)( H; W( W: J& j4 R  n* S" R6 j# \

& H" P5 B7 A$ ?  v2 U, n$ @6 C. U五停心观——多贪众生,不净观4 S7 e  C# k( X$ c

2 b: l" t- y% [! J1 k! X多嗔众生,慈悲观* ?& A/ D! Z9 R
. j$ Y1 I9 O. l) w1 L2 @* `' t
多散众生,数息观
! C8 N' A# `4 e* E' D- E6 y; S) w/ m+ Q( p& b, v
多障众生,念佛观
0 d) X# i/ T  \
! Y; i& x3 F1 |/ A- s9 A* M愚痴众生,因缘观
1 F& t$ `! e% {- H4 |
: D& ]3 ~+ J( Q+ ^别相念——四种观想2 Z" `/ f9 l& V& e* h

/ v; r& V; Z- U& @8 ?4 G$ C观身不净、观法无我、观心无常、观受是苦. C* N5 s; b1 \& L1 @

2 e5 C% {# ?% L6 X' `  q总相念——讲一同时具足四个/ `; ?+ b1 s: ~5 {% V
2 b6 V9 l1 O9 @7 _9 y$ p
观身不净、观身无我、观身无常、观身是苦;
8 F* G/ K6 ]3 m1 i! x& J' _) z/ n# T
观法不净、观法无我、观法无常、观法是苦;5 H5 i! T# V( Z) a! G5 @& ^. l

9 g% Q. b1 l$ [+ j% M2 _; u观心不净,观心无我,观心无常,观心是苦;
* }6 h- q' [2 M5 }2 A
7 x2 x  U1 h! A. c2 B/ @观受不净,观受无我,观受无常,观受是苦。
0 N* ^% {: U! m3 g! r# z. R: ~9 m& g6 A9 ?+ B2 o& j
B内凡位:(理内凡夫). Y; J/ {' I$ J; F' k5 P. N
, i" |" {% P. P" p7 W) F
包括四个阶段2 p/ |' i  l) L1 m0 r7 q  L

$ X3 }' B) v  n' z$ P, l煖、顶、忍、世第一)
; e9 t! u) R8 E+ z5 U- y: |
# c- z3 U+ a2 \4 }# K* H8 w! S8 G5 m; C- ^
凡夫分外凡和内凡,内凡就是渐渐接近悟的境界;外凡位就是理外的凡夫,分三个位子,第一叫做修五停心观,什么叫做修五停心观呢?多贪众生、贪心很重的,佛就教他修不净观,这种人就是你们一餐吃三大碗面的人,或者是吃荤食一次很多的人,你就想:我吃下去再吐出来就很臭了,入喉三寸就不是好的东西,所以多多修修不净观。我们多贪,这个贪有很多,譬如说你好色,你就想:这个身体是不清净的,或者是你喜欢吃,你就想:吃一吃拉出来也是臭的,很奇怪!香香的经过肠子消化出来这么臭,有的臭的会压人,灵气逼人,很奇怪!香香的吃下会这么臭,如果吃素就比较不会,吃素放屁也不会那么臭。多贪众生,不净观,修一些不净观,这样我们就不会那么贪。多嗔,如果我们脾气不好的,修慈悲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1 07:44 , Processed in 0.07191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