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87|回复: 5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第四三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4 14: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u  R6 b( r' M6 g
净土大经科注(第四三0集)2012/7/16- H- O) Q1 m- e& @* h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档名:02-037-0430. c# ^- y, m) H4 ~9 M% G9 |# K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八百九十三页,从第四行当中看起:  k- S4 c; n0 O+ t/ e9 j4 a
「又《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足证曹山只要知有便是,正是佛佛相传之心印。湛愚老人曰:曹山自比六祖,只是得此欛柄」。『自然之有根本』,末后这一段的解释,念老集《菩萨戒经》所说,我本元自性清净,本是本来,元在此地就是本来的意思。本来就是自性清净,自古至今也没有变化过,就是六祖开悟的时候,第一句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跟这个地方的本元是一个意思。若识自心见性,若是假设,如果我们真的认识,认识什么?认识自心,自心本有,这就是见性。可是我们的真心现在被烦恼业障障碍住了,理上我们明白,从大乘教这些教诲当中都明白了,事上这个障碍没放下,所以它障碍住了。如果我们能放下,放下你就明心见性。识自心就是明心,明心就是见性,见性就是明心,心放光明,这就是心生智慧,这就是成佛,天台大师所说的分证即佛。
( O$ O7 m; d2 m7 A6 _2 Z六即佛说得好!这是大乘教里非常著名的学说,说佛,佛有六种佛。第一个是「理即佛」,从理论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从理上讲,个个都是。万法平等,没有高下,所以佛法里头第一个就是讲平等。现在我们迷了,迷了变成凡夫,凡夫要回头,要修行再成佛,真正修到明心见性,天台大师说,这里头有几个过程,连理即佛往上去还有五个,一共就是六种佛。现在我们听到佛经知道有佛这回事情,这叫「名字即佛」,我们还没有真正在修。哪些是名字即佛?我们现在统统是名字佛,有名无实,没真干。真干不是说我每天念多少,不是那个意思,真干是放下。不放下,念佛念再多也不能往生,还是搞六道轮回,这都是名字位中。/ M" C; T% D, K8 k0 Y  C3 n" v
所以佛法真正讲功夫,功夫浅深是放下多少,放下少了不行,出不了三界,必须得有一定程度的放下。这一定程度,我对这个世间,人间天上确实没有眷恋,我不再想了,这功夫就得力。还贪图天上人间的名闻利养,只要有一丝毫这个心,功夫就不得力。你这个念佛,我们可以说,在阿赖耶里头强化我们阿赖耶里面念佛的种子,给它增强,它不起作用。必须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至少不执著,这功夫就得力。功夫得力叫「观行即佛」,观行是功夫得力。观行,一直到功夫成片,都叫观行。所以观行也有上中下三品。上品的观行真的自在往生,可以预知时至,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为什么?我们见思烦恼没断,念佛这个功夫可以把见思烦恼伏住,有,有它不起作用。这个不起作用是什么?它不障碍你往生。这样的功夫人人都可以做得到,所以古人讲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就说的这个。- }$ c# ~4 W1 ]0 n
也就是说,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这不要很深的功夫,只要这一句佛号,这一部经的理论搞得差不多了,对西方极乐世界非常向往,对这个世间不贪恋了,这是初级的功夫,就决定保证你能往生,品位低一点不在乎。蕅益大师说得好,当年大师在世,曾经有人问他,你念佛往生希望什么样的品位,你就满意了?他告诉人,下下品往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满意了。这个话说得好,叫我们对于往生,只要真正往生,品位不要去计较它。根本就不要想着,品位自然提升;斤斤计较品位,品位反而在下面。为什么?你还执著,对这个还那么执著!所以不要去计较品位,你的心更清净,心清净品位自然就高。蕅益大师这种心态好,真正是个念佛人!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S4 i5 S0 f5 t9 ~
如果真的把见思烦恼断了一品,见惑断了,见惑断了就是小乘初果,大乘像《华严》十信位里头初信位菩萨,这在净宗叫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有三品,这是下品,他往生到极乐世界不在同居土,他在方便土。小乘须陀洹、斯陀含,初果、二果都是方便土下辈往生;如果思惑断了几品,他就方便土中辈往生;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了,他是方便土上辈往生。如果是尘沙断掉了,无明破了一品,这叫理一心不乱,往生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里头的下辈,都是在你放下多少。我们晓得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那怎样?我们得尽量放下。* Z2 q7 Z- ~0 `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不但世间法要舍,《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放下,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也放下。一切经教我只要一部《无量寿经》,八万四千法门我只要念佛这个法门,就成功了。这就是真正《金刚经》上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统统舍掉了,你的心都清净了,一尘不染,只取西方极乐世界,必定得生,他一点障碍都没有。生活上所需不要去想它,那是鸡毛蒜皮小事,佛菩萨早已经给你准备好了。真发心就有护法,经上讲的,真皈依就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守护你。你受了五戒,每一条戒有五位护戒神,五戒就是二十五位护戒神,他们会照顾你。又何况后面有阿弥陀佛,有观音、势至,西方三圣全知道!我们是真的干,还是假的干?真干必然受感动,那就是我们的感他就有应。如果我们对这个世法还有贪恋,还放不下,那他想加持也加不上。必须要晓得大乘经上佛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就是说,这个力量是相等的,佛力、心力、众生的业力是相等的。今天我们的心是跟业力结合,还是跟佛力结合?如果跟佛的力量结合,那就超过业力。这个权操纵在我们自己手上,不在别人手上;换句话说,这个事情我们自己可以做得了主。我们起心动念跟佛结合,不跟世缘结合,世间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不计较,遇到了都欢欢喜喜,不放在心上,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一部经、一句佛号,平平稳稳走向极乐世界。. j* P+ l5 |+ z% j4 m
《菩萨戒经》跟前面讲的《维摩诘经》,《净名经》就是《维摩经》,里面所说的就足以证明,曹洞宗的这一位开山祖师,曹山,只要知有便是。知有本体、知有真如、知有自性,知有自性能生万法,万法跟自性是一不是二,任何一法里头都有自性,这就叫明心见性。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4: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五灯会元》、《传灯录》就能看出一点门道;不明白这个道理,你看这些书里头的问答,你就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他们所说的完全是见性,性在哪里?你拿来我看看,就这个意思。五花八门。从什么地方看?从他的态度真诚,不是开玩笑的,于是随拈一法无不是见性!曹山开悟了,自比惠能大师,确实开悟之后都是一个境界。惠能大师开悟了,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同一个境界。能大师当时,在他会下开悟的一共四十三个人,真的,在中国禅宗史上空前绝后,在他之前没有,单传,一个传一个;在他之后也没有,有三、四个就了不起了。禅宗在能大师这一代盛极一时,就是知有便是。
5 d9 ^- |' T7 L下面这一句经文:『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这是什么?变化。变化不是自性变化,是自性随缘变化,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着一切众生的心念起变化,也是《还源观》上三种周遍的第二种。第一种是「周遍法界」,这是讲信息的传递,念头一动周遍法界。这个速度没有能比的,念头动了周遍法界。我们的物质现象,物质现在知道都是波动现象,每个波动现象都周遍法界,所以我们求三宝加持,这不是假的。身体不好,身体不好肯定是业障。怎么办?求佛菩萨加持。我们身体一切状况,每个细胞的状况他都知道,真的都得到加持。绝不为自身求安乐,为自身求安乐,佛菩萨不会加持。自身受一点苦难是什么?消业障,不是坏事情,好事情,千万不要埋怨佛菩萨没有保佑我,现在在受苦。你现在不知道,你现在在消业障,不是受苦。真有障碍,自己没有法子,佛菩萨来了。就像虚云老和尚朝山生病了,文殊菩萨真来了,帮助他、照顾他,十几天身体恢复了,再继续朝山,文殊菩萨就不见了。能够忍受的你得要忍受,对你决定有好处,没有坏处。+ u$ A% L- \# O( _5 S
「自然光色参回」,什么叫参回?「参者入也,光光相入」。像我们讲堂的灯光一样,十几盏灯光同时都开,光光相入,这是参。「回者回转。周流不息,变化不拘」。参,我们能体会到;回,不容易看到,很难体会到。这是《还源观》上三种周遍的第二种,「出生无尽」。这个出生无尽是什么?就是变化无尽,千变万化。从什么地方看到?从极微色,这是佛学名词,极微色,就是现在量子力学家所说的微中子。微中子的变化,你看看,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变化,里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这是回,变化不拘,周流不息。周流不息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波动现象,它不停止,前念息了,第二个念头就生,永远是这个样子,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叫念念不住,住就是停止,它不停止。这个现象?现象绝对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所以叫相似相续相,前面我们读过,真的相似相续相。这《还源观》上讲的变化,说明这个变化是随着念头,这桩事情今天量子力学家知道了。
# Y- D# ^4 C( n2 }第三个周遍是讲心量,这一点我们要知道,第三个周遍叫「含容空有」,说的是心量,原本的心量。大乘里头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我们原本的心量。中国古人常说「量大福大」,心量要拓开。含容,含是包含,包含虚空,虚空大了,我们心量比虚空还大!容是容纳,容纳万有,没有不能容纳的,没有不能包含的。这是本性、真心,这么大的心量!我们今天见这个人喜欢他,见那个人讨厌他,这个不行,这心量太小了。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都入了这个境界,也就是说他们的心量统统恢复了,所以这些人得大自在。我们务必要把心量拓开,常常想到量大福大,学如来、学法身菩萨,没有不能包容的。为什么会包容?因为知道是一体,这就是看破。知道万物跟我是一体,所以那个小心量就舍掉了,就真能放下。
! B; H: T9 w8 B7 \5 i  r3 H「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常寂常照」,这个话的意思就是教我们,对于诸法实相要用什么态度?完全用清净心,不要在这上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错了。所以第一句把它否定掉,非寂非照,第一句非寂非照,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复常寂常照,那就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真懂得了!「寂而常照,故从法身流出报化佛身」。在诸菩萨实报庄严土,佛就现报身;在方便土、同居土,佛就现化身,报身、化身是一不是二。「从理体出生无量微妙相用」。后面又说,现相起的作用微妙到极处,这些统统说的是我们自性,统统说的是我们本人,这一点一定要直下承当。他说的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我们不二,「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故此自然之根本,自然出生无量光明色相,相参相入,回转变化,超逾十方」,所以称赞它叫「最胜」。) M" v: Q" O4 \$ p# u
「经中常以宝珠喻自心」,宝珠光色参回,只要它对着光明,角度不一样,你看到颜色不相同,千变万化,美不胜收!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一般富有人家大厅里面挂的水晶灯,就看到这个现象。许许多多不同的水晶片装饰这个灯,灯光开开之后,你从各个方面去看,各种颜色都有,这是光的折射。《观无量寿佛经》上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一一宝珠」,每一个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异是不相同,金色光明。「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各作异相」,宝土是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显现无量无边无尽不同的形相。底下举几个例子,「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花云。(这个以前印的是个错字色,不是色,应改作花,杂花云。这上面没有改,这杂色要改过来,杂花。)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随意,随众生的意,这个要知道,佛没有意,佛已经转识成智,众生才有意,佛没有。施作佛事,这句话的意思,起心动念,出生无尽,是故自行化他,无有障碍。5 v, l4 R& b7 {# |+ s# x
「又曰: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是什么?这是佛接引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完全是佛的化身。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阿弥陀佛怎么接引?十方世界无量无边,每天去往生的人不知道有多少,阿弥陀佛一个一个去接不累坏了?阿弥陀佛接引是化身去的。你看看佛有八万四千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4: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每一个好又放八万四千光明,每一个光明里头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你看看,他有这个本事。所以十方世界所有念佛人求往生,他全顾得到,一个都不会漏掉。我们要知道,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都有阿弥陀佛这个本事。那接引众生我们得要问,极乐世界这些菩萨帮不帮助阿弥陀佛去接引?我有理由相信,这些菩萨们都会帮助阿弥陀佛去接引,接引的时候现阿弥陀佛的相。因为生到极乐世界之后,相好光明跟阿弥陀佛一样,看不出来,凡夫看不出来,菩萨知道。下面说,「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太好了、太妙了,没法子说!
0 e  G. D* ?' I2 L3 D「上之经文深显光明色相微妙难思,随意变现。光中有色,色又现相。珠网等等妙相,只是一色所显」。这一句是说的依报放光。就像《楞严》上所讲的,无一不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在极乐世界,可以说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个能力跟阿弥陀佛非常接近,我们凡夫决定看不出来,只有这些大菩萨他们自己知道。依报如是,极乐世界六尘皆作佛事,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底下再说正报,「佛相具好」,佛相不是三十二相,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具足八万四千好。「好中放光,光复现佛,皆极显参回之意」。什么叫参回?这是参回,这就说得非常明显,在极乐世界,无论是依报正报都是光色参回。「至于施作佛事与摄取十方念佛众生」,这就是非常明显的说明来接引,接引十方世界念佛众生到极乐世界去,「正是最胜也」。) y* U/ S7 s0 B' E& _( B; H$ j
「又参照上引经文中,可见极乐种种依正庄严」,这说出来了,有依报、有正报,「皆是自然根本之所现。此正是《往生论》所云极乐三种庄严」,三种庄严就是国土庄严,说了十七种,阿弥陀佛庄严说了八种,菩萨庄严说了四种,总共二十九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净句,即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此自然之根本,即彼论中之一法句也」。《往生论》上讲的一法句,一切都入一法句,一法句是清净句,一法句也就是这一句六字名号。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是真实智慧、是无为法身。经上所说的自然之根本就是说的这个,它起作用了。我们再看看底下这一段,「性德妙用」。请看经文:/ n. q  ?3 e8 G( x1 N% Q, j
【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着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 W4 y# w  h. o
这六句经文说性德的妙用。请看念老的注解,『郁单成七宝』。「郁单具云」,具是具足,就是详细的说,是「郁单罗究留」,这是梵语音译全部翻出来。中国人喜欢简单,省略把它翻成「郁单越」、翻作「俱卢」。「此其略称」。什么意思?「乃四大洲中,北方大洲之名」。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一个小世界,中心是须弥山,四周有四大洲。我们这个地球是南赡部洲,这个四大洲是分在须弥山的四方,我们这是南方。北方我们通常叫北俱卢洲,俱卢就是郁单的意思,北方大洲的名称。它的意思是「高上作、上胜生、高胜」,在四大洲,它非常殊胜,福报比其他的三洲都大,其余三洲比不上它。「又云俱卢洲,此云上胜,亦云胜生。又《起世因本经》谓此洲于四天下」,就是四大部洲,「比余三洲,最上最妙最胜彼」。
6 G4 V) Y2 c  f  B/ X8 i) _「又《吴译》作郁单之自然,自然成七宝」,这是本经《吴译》本的经文。据《华严疏钞》第十三卷,有这么一段话,「郁单越,此云胜生。以定寿一千岁,衣食自然故」。这个地方注重定寿,就是这个地方的人寿命是一千岁,很少少过一千岁的,一千岁,衣食自然。这个地方的人,你看下面说,「彼洲人民毋须耕织劳作,而衣食自然丰足」,好!我们这个世界为衣食日夜奔波,一生辛苦,得温饱就算很好了。他不要工作,所以他福报大。因为福报太大,它里头没有什么苦,人寿命长,又很健康。这个地方人不相信佛法,佛到那里去教他们,他们不听,所以这个地方没佛法。韦驮菩萨护法,你看韦驮殿上有个匾额,「三洲感应」。四洲,为什么三洲感应?三洲有佛法,北洲没有佛法,他不去。所以衣食丰足,「《吴译》郁单之自然,意即指此」。
, i; ~7 s! g- [5 l8 Y4 [4 M「本经依《汉译》作郁单成七宝」。把各种翻译本合起来看,意思就是说,好比北俱卢洲自然丰足,出生衣食。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生活所需的它统统都自然现成的。「而自然出生胜上之七宝」,在这个地方,似乎就是我们常说「心想事成」,我们想要什么它都有,都能出现。欲界天,我们在经上看到,世尊为我们介绍,欲界第五天叫化乐天,这个天上人自在,他想要什么是随心所欲都变化出现,不想要了,不想要就没有了,就像科学家梦想的。科学家知道这个原理,就是能量跟物质的交换,能量在空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能量能够随我们念头变成物质,那我们要什么有什么;不要的,不要这个物质就变成能量,痕迹都没有。原子弹也是这个理论发明的,把物质解放成能量,但是它这些方法很笨拙。笨拙什么?这个解放的时候,旁边很多人要遭殃。由此可知,第五天人的高明,他们的科学比我们高明,他们能够随意把能量变成物质,把物质化解成能量,一丝毫没有障碍。" z7 b: e" C" {  D& _" ^1 P6 S
我们也可以说,郁单越洲,现在人看那个地方科学高过我们,他们已经有这种能力,能跟质互相转变,这是我们这个地球上还赶不上。所以那个地方人不相信佛法,不肯学佛,他们非常快乐,资源非常丰富,珍宝很多。『横揽成万物』,「横指空间,揽,撮持、引取之义」。换句话说,他是自自然然在虚空当中将能量变成物质。万物就是一切物,想什么就变现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在北洲实现了。我们今天在此地,心想事成是一个愿望,没做到;在北洲,心想事成他真做到了。人间有,欲界天有,欲界天非常明显的,第五天化乐天。第六天就更自在,第六天叫他化自在天,他所要的一切受用不需要自己去变,由第五化乐天变现出来去供养他。他们要什么东西,念头才动,第五天人就知道了,赶紧变化去供养。福报大!
0 P  K. `4 Y9 }8 h4 l4 T我们知道,第六天的天王是谁?波旬。佛称魔王波旬,就是第六天的天王,他化自在天王。这天王不错,为什么称他是魔?他就不希望人念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4: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证阿罗汉、证菩萨,离开六道轮回,这是他不高兴的事情。他希望他的人口不外流,你不向外面去,他不管你;你向外面去,他就障碍你。用我们的话说,情执太深,神通广大,情执很深。也是释迦牟尼佛的护法,你要是真干,真想成就,他也佩服你。你想成就又怀疑,又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他有时候会找你的麻烦,给你开个玩笑。魔王波旬也来找过我,说我没有得到他的同意,侵犯他的道场。我说没有,我们从来没有做过这个事情!他说出来,网路、电视。我就恍然大悟,我们是有网路、是有电视,没通知他。所以我说,我不知道网路、电视是你的道场,不知道!所以没有给你打招呼,没有征求你同意,我们是做了。
& ]. P, y3 l# C今天这个世界上网路、电视是他的道场,我们得求他大慈大悲,不要教负面的,希望教正面的东西。我们称他作波旬菩萨,也立了牌位在我们这里。我们肯定人是教得好的,六道众生都是教得好的,尤其是佛陀的教育。释迦牟尼佛在世,他也曾经是释迦牟尼佛的护法,今天是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时期,我们还请求他来护持正法。他不希望人离开六道轮回。希望人能够过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人天两道,何必要人堕落到三恶道,这个有失慈悲!因为天人,包括第六天在内,欲界天人讲求上品十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我们凭着这个祈请他护持世间,不要障碍释迦牟尼佛的教学。9 J' V6 w+ ~- d. Q1 u! i5 _
释迦牟尼佛的教学,学习的人多,成就的人不多,所以他用不着担心。世尊出世到现在,依中国历史上记载三千年了。三千年在这个地球上的教化,真正成就的,明心见性,大开圆解,也只是三千人左右,在中国。在外国可能更少,没中国这么多。念佛往生的人多,我们概略的估计,佛教传到中国二千年,这二千年念佛往生的,我们概略估计应该有十万人。十万人在整个人口里面讲,少数不是多数。所以波旬菩萨应该发慈悲心,应该要帮助正法常住世间。我们每天要向他祈求,他也有佛性,他本来也是佛,只是情执太重了,希望他网开一面。我们以真诚心、诚意来祈求,我们相信也有感动。* x# `7 Y% c: w. R
底下说,「万物者,一切物也。此万事万物,皆生于自然之根本」,自然之根本就是自性,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在《无量寿经》里面就是讲常寂光中,自性能生万法。「至于极乐,亦复如是」,极乐世界,「乃由于弥陀大愿之所成」,底下一句很重要,「众生净心之所具」。众生净心之所具这是因,弥陀大愿之所成这是缘,因缘具足,在极乐世界看到了。「故经中国中万物,严净光丽」,用四个字来形容它,庄严、清净、光明、华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这是赞叹到极处了!「正是自然转变最胜之所显」,这就是光色自然流出,转变最胜。7 P# v6 s9 y) Z2 `' v
下面一句,『光精明俱出』。「光者光明,精者精妙,明者明净,出者出现」,这是指极乐世界。「自心本具万德。无明垢尽」,这句话就是,障碍性德这些烦恼业障统统消除干净了,无明垢尽。无明垢尽,尘沙、见思当然没有了,所以「清净庄严,光明微妙,精美洁净,一切妙相,齐头并出」。在极乐世界你全都看到,六根所接触到的境界如此的美妙、微妙,跟这个世间完全不一样。这个世间,我们六根所接触的色声香味触法,都是粗重,还带着严重的染污。因此,这些负面的影响让我们不生智慧,生烦恼,造业障,出不了六道轮回。极乐世界,六根所接触到的是自性本具的万德,不是阿赖耶所变现的这些染净、善恶、因果。极乐世界你所见到的是清净庄严,光明微妙,精美洁净,一切妙相,所以他不生烦恼,他生智慧。经文上说「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经云光色晃曜,尽极严丽」,严是庄严,丽是华丽。「又云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这都是本经的经文。「故其善好,十方世界实无能比者」,西方极乐世界庄严、善好,十方世界不能跟它相比。$ S3 _! k! _2 \0 w
下面这两句,『着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会疏》曰:所证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两句话《金刚经》里头有,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用这两句话来作观。这个观是什么?叫看破,看破了你就能放下。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我们修学无论是世法、佛法,最大的障碍就是傲慢,就是自以为是,总觉得我比别人高,别人不如我。这个观念错了,这个观念障碍你,你这一生不能成就。我们要常常想到《论语》上夫子一句话,孔子举了个例子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孔子那个时代,当时过去最伟大的圣哲,在孔子心目当中最仰慕的、最尊敬的就是周公,他一生非常希望学周公,可是没人用他。周游列国十几年,见了很多诸侯王,都不用他。到六十八岁回国教学,七十三岁过世,他教学只有五年,有学生三千人,三千学生成就的,有成就的七十二个人。《论语》上的记载,夫子自己说的,他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而立。释迦牟尼佛十九岁离开家庭出去求学,也是三十岁开悟。世尊开悟之后,一生从事于教学事业,七十九岁过世,所以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一生教学分四个阶段,就像现在办小学、办中学、办大学、办研究所。最初帮助大家启蒙扎根,讲阿含十二年,好比小学。十二年之后办中学八年,就是方等,前面通阿含,后面通大乘。八年之后讲般若,般若好比是大学,是释迦牟尼佛主要要讲的,讲真的。你看前面有二十年的基础,才讲《般若经》。& O  t. ~* ]/ j; y  z3 s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般若经》上的,这个是法泛指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统是平等的,为什么?全都是心现识变。十法界里头加个识变,心现识变,在实报土里面只有心现没有识变。所以实报土也有很多人说它,那是一真法界,四十一位法身菩萨修学的处所。我们要用这两句话做观照的功夫,这两句话得力了,我们的清净心、平等心逐渐会现前。清净平等是真心,能用清净平等心,往生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这两句话是事实真相,真正明白了是清净平等,没有丝毫傲慢,也没有一点点的自卑。大家平等,上面跟诸佛如来平等,下面跟无间地狱平等,跟树木花草平等,跟蚊虫蚂蚁也平等,没有一样不平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4: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一切鬼神也平等,都是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下面文说,「故名无上下」,因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无上下就是平等。
+ _$ F! G6 ^6 n# j! A6 x6 Q2 o* d  [「竖深横广,无有边际,故名无边际」,自性没有边际。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两句话也不是一般人能说得出来,能说出这两句话的人,不是妙觉如来,也决定是等觉菩萨。为什么?这两句话在大乘经教里头是八地以上的境界,七地菩萨还没有。古德说这两句话的时候,佛法还没到中国来。中国这些圣贤,我们的祖宗,我们相信有不少是佛菩萨到中国来应化的。中国人尊重圣贤,他就以圣贤身而来教化,像观世音《普门品》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圣贤身得度就现圣贤身而为说法,那讲得通。我也曾经将这个想法向李老师报告,向他老人家请教。老师告诉我,理上讲得通,事上没证据。老师说得很妙,实际上肯定了,理上讲得通,事上没有暴露身分。这是说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今天科学确实向这两个方向发展,都没有能达到究竟。说得究竟、说得清楚,还是大乘经上比科学家讲得透彻。我们等待科学再向上提升,可能完全证实经典上所说的是正确的。「是则佛智所照也。着,明也。洞达,证入义也」。
- u/ ]1 h7 b2 H, u4 ]5 e下面念老的话,念老给我们解释《会疏》里头这一段的意思,「据疏意,首句是所证之理体,即如如也」。首句就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是所证的理体。「次句是能照之佛智,即如如智也。所谓理体,即自然之根本。所谓佛智,乃洞达从此根本流出自然相之智慧。体用一如,理智无二,能所双泯,绝待圆融,言思莫及」。这几句话都是念老的话。所谓佛智就是洞达,这两个字彻底明了,明了从根本智,从根本流出自然相的智慧。智慧从自性流出,万法也从自性流出,包括现相跟作用,无一不是自性所流,这个地方所说的自然之根本就是自性。所以面面都明白、面面都清楚了,才知道体用是一不是二,性在相中,相在性中,就像前面举的例子,水中盐味,色里胶清。这个例子举得好,决定是有,但是我们看不见。你能看见就是自性智慧现前了。在相上见到性,在性上也洞达相,这就是法身菩萨。这个境界里面自然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得大受用!理是自性,智是智慧,理智无二,能所双泯,二边都放下了,这就是不起心、不动念,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绝待圆融,言思莫及,自己清清楚楚,说不出来,不但说不出来,也不能够想象。思是思想,为什么?思想动了念头,言语一定有分别执著,这是言语、思想达不到的地方,真实智慧。
" F% x6 \* h' B! t, v- s& E5 E「无上下者,指所证理体本来平等。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经是《金刚经》,是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是平等的。这一切法里包括佛,没有一样不包括,包括一切有情众生,一切有情众生跟佛平等,还有一切无情众生,花草树木、山河大地,一般称为无情众生,统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无有高下。懂得无高下,我们在一切法门里头可以选择一门,适合自己程度,学起来不难,适合现前生活环境,没有什么障碍,你决定能成功。如果选择这个法门,你的修学有困难、有障碍,你这一生也不容易成就。我们自己不会选,释迦牟尼佛慈悲,他提出让我们自己做参考。提出的是弥陀净土,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个提出来给我们做参考,在《大集经》上说的。这个法门修学可以不断烦恼,可以不消除业障,只要真信切愿,一向专念,你决定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烦恼自然断了,业障自然消了,这是无比的殊胜,值得我们深深去思惟。1 F) H8 `5 B) R1 C) C- b; w3 ~
我们学佛学了几十年,到最后还是归到这一门,为什么?哪一个法门自己去修学,十几年、几十年功夫不得力,没把握!回过头来修净土,来得及来不及?来得及。这个法门只要一口气还没断,临命终时遇到了,真正回心转意,我真信了,我真愿往生,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决定得生。这说起来,我们才真有把握。我们相信佛没有妄语,这个地方要有十足的信心,对佛菩萨的教诲没有一丝毫的疑惑,这才能保证你成就。一定要依法不依人,就是净宗法门,就是这念佛的方法。念佛的方法有几百种,也是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关键你会不会。什么叫会?一切放下,专门一门,那就叫会,用什么方法都一样。这个会与不会总在用心不同,我用的是真心,这就是会,里面夹杂着怀疑、夹杂着妄想杂念,那就不会。3 ]! y( }* g6 ]( C) N5 x2 A
下面又举,这也是佛经上常说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是我们起心动念,佛是诸佛菩萨,众生是自己。我们自己起心动念要跟佛相应,这就能成佛。心跟佛合起来,这个力量就大过众生。如果我们的念头跟众生结合,把佛忘掉了,这个力量就大过佛。这三种能量没有差别,「皆显平等之义」,平等就没有上下。「著者,显著、昭著,即显露之义」,非常明显的表现在外面。「故《会疏》曰:著者,明也。此明字下得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盖此即明心见性之明」。你明白什么?明白没有高下的平等理体,「即是心也」。这个心,惠能大师说得好,「本来无一物」,这就是平等。大经上佛说「真心离念」,真心里头没有念头;换句话说,有念头就不是真心,有念头就不平等。没有念头是平等的,因为没有念头就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万法皆如,万法平等。; K/ J8 a# y5 g! X5 I5 _8 ?! w) w( E
「洞达者,洞者,洞然明白也;达者,识心达本也」。这个解释都解释得很好。「穷尽心源,故曰洞达」,用现在的话说,彻底明白了。彻底,大乘经教通常用六个字,这六个字是不是都搞清楚了,这叫洞达。六个字是讲三桩事情,第一个性相,自性是一切法的本体,能生能现,现相是自性所生所现的,所生所现是相,能生能现的是体、是自性。从理事,一切事物是事相,事相从哪来?从理。理就是性德,这个理里头有阿赖耶,所以这个事千变万化。第三个是因果,因果通一切法,如是因必有如是果,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报。念佛的因果,这个我们要清楚、要明了。念佛因果的道理是佛在《观经》上所说的,「是心是佛」,这是因;「是心作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14: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果。你本来是佛,这是你有根本,现在又发心作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如果你本来不是佛,你要想作佛,难了,太难了!你本来是佛,你作佛就不难,只要你肯做。现在我们懂得,怎么做法?放下就是。: A- X8 T& C2 v; H
所明即无上下的平等理体,即是心也。本来无一物,说得好!洞达,对于这桩事情洞然明白,识心达本,这就是禅宗里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7 }% G/ R- x$ x: a5 _# h4 L8 M
  f) p* E9 T: H( S. L* }: }% o
8 S, Z. C* s3 |( A+ \
# @7 C+ l5 i: a- v# a2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1 05:49 , Processed in 0.07109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