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22 12: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来地就是究竟圆满成佛。都在这个「信」字。诸位要晓得,还有这个牵挂,还有那个想法,还有这个放不下,都叫不信。这几句,希望诸位能把它写在小本子上常常念,检查我们信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的信到什么程度?这个法门,真的叫妙极!
/ u! G6 \' T+ |( ^+ M9 P/ u, P5 |( X2 l0 `7 x3 ?
疏【信者,不疑之谓。】% ?! I* K1 P2 N5 b
1 u) `+ q2 F; X, c4 c& r+ q 一丝毫的疑惑都没有,完全肯定,这叫信。2 B) C$ d8 q5 M
% g+ c. o4 I% A
疏【受者,信已 ……
, g% r2 ~% h- A( ]3 y3 p9 U6 h! {+ c! t; H9 b0 U v
/ C9 Q9 e' E+ c2 d$ S$ n, |, [
10 01-003-0277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3 q, ?* X- W- e' s! L# ~
: Z) }, a5 Z2 ^, `
……是受心理在主宰、支配。如果你能观察到这个地方,你就有相当深度了。然后你必定会想到,我们一个善念,身体会健康;一个恶念,身体会有毛病;如果是清净念,这身体可以长命百岁,可以青春永驻,都是从这个道理上体会来的。事实确确实实是这个样子的。胡思乱想,一天到晚生烦恼,搞贪瞋痴慢,就是跟你自己身体过不去。最健康的想法就是念阿弥陀佛,为什么?阿弥陀佛无量寿,你念阿弥陀佛,你就无量寿。阿弥陀佛无量光,学气功的人说身上有气,佛法叫光,你念阿弥陀佛就无量光。阿弥陀佛,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你念阿弥陀佛,你的相就庄严。真信、真愿、一心持名,你就能够得到究竟圆满。不能相信的人,不能接受的人,没福报,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由此可知,能信、能愿、肯念的人,都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5 M" G. j. b; V( H8 T( G
% ?0 X. X2 I' d# }* u 钞【连持者。】! d5 }8 H3 f7 Z+ P# @
1 k, y0 |* D* I" |* f8 \7 o
『持』是保持,『连』就是相续。
C$ r" p5 k* z8 I5 S$ [; m. H( v) A2 a
钞【依业所引第八识种。】+ z! G9 B' m2 }. A+ O- H
7 v; R2 M# l; M& [5 ~+ c) ]
『第八识』,世间人称为灵魂。其实称灵魂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它不灵。它要灵,它怎么会肯到三恶道去投胎?它会到三恶道去投胎,可见得它不灵!佛家讲它迷惑颠倒,迷魂是对的,灵魂是错误的。孔老夫子称它「游魂」,这个说得很正确,因为它的速度非常之大, ……2 u4 M$ H4 ?5 }$ W% e4 F
9 r% A0 n0 }2 u& u! ] q" Z
, u; o) p K- z0 E11 01-004-0038 阿弥陀经要解
8 W& E4 Z* I e) l9 K1 u+ G
" \) V! `" C* }$ ]……不反对、不怀疑了,还不行,一定要深深的相信,一定要依教修行。修行里面有个秘诀,古人所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虽然佛祖一再给我们开导,「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持名的浅深」,这个话没错。可是有些人误会了,他认为我信,我真肯去,大概我这个没有问题,将来一定去得成,我不念佛没有关系,顶多品位低一点。所以他就放逸、懒惰懈怠,这是误会!没有把佛祖这个意思搞清楚。你虽然有信有愿,你究竟信到什么程度?如果你不用功,如果你还不能放下,我可以说你那个信是没有根的、是动摇的,你那个愿是假的,不是真愿,真信切愿没有不发愤努力的,这个实在是自欺欺人。7 i$ B' u' g" `8 _' c* v( W+ V
5 m# U+ g9 O2 _1 t5 L: s' o5 ~
当临命终的时候,你有一桩事情放不下,就去不了,那就是麻烦、就是个累赘,为什么?有一桩事情没放下,你的念就不一,所以你的功夫就不得力。这个法门要想在一生当中真正成就,必须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你念头自然就归一了。所以古德修行,他自己住的房间一尊佛像,不供第二尊,供第二尊怎么样?念就不一了。看了阿弥陀佛,旁边还有观音菩萨,念著阿弥陀佛想著观音菩萨,二念了,这就叫打闲岔。经书只有一本《阿弥陀经》,决不放第二本书,看了第二本书,这个书我还没念完,妄念又起来了 ……6 c B h9 t0 A( C
# i V# t; O' I0 S/ ~
8 i5 n! D4 e7 K& y2 [4 S 12 01-004-0045 阿弥陀经要解
5 q6 ~7 ~6 Y, Z0 b( G
+ ]. }7 S8 k0 t4 t8 y- S7 c1 f s阿弥陀经要解 (第四十五集) 1984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4-00452 N- q% T1 Q8 a7 J' ]6 D6 T2 i
' O' n) l& R, [$ i 请掀开经本二百二十五页,倒数第三行。5 J) w$ |' o# U! P/ X" g2 c/ V
7 d1 ?4 r/ q8 h. O 解【不为二边乱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生死涅盘二见颠倒。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
- V* Y! |" I0 S6 q6 V2 K! h- G
. C0 c8 K2 E+ v$ g' U' Q7 p 前面注解里面所讲的「不为见思所乱」,那是讲的事一心,此地所讲『不为二边所乱』是说的理一心。事一心我们一般说是证得念佛三昧,理一心是分破无明,智慧开了。「二边」,拿我们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相对的,凡是相对的都是两边,凡是相对的都不是真实。可是离开了相对呢?那一句也说不出来,所谓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印宗法师请教六祖的时候曾经说过,他问六祖在黄梅得法的时候,五祖有没有说关於禅定、解脱这些重要的道理。六祖当时一口就否定,他说禅定、解脱不是佛法,这句话说得可以说是令人相当的吃惊,现在的术语说那是引起很大的震撼。禅定、解脱怎么不是佛法?所以连印宗都不懂。而六祖跟他怎么说?禅定、解脱是二法。诸位懂了吗?二法就不是佛法。+ ~% l' x9 }, B1 j% S/ Y
. j8 j; D- e7 T4 g7 I& u 这个境界是往上提升,二法就是二边,禅定是一边,散乱是一边;解脱是一边,系缚是一边。换句话说,你起心动念都是落在两边。落在两边,怎么就不是 ……, n# T0 d: Q% t- h: w# M
0 ?3 H1 | e+ n. G6 H" Z
9 h X" }% K0 j, T6 q 13 01-004-0047 阿弥陀经要解
' V. w+ L9 z+ R3 c+ z8 y2 ~2 p7 U- B 6 h0 c$ c$ M, p6 k
……成为一代祖师。 c& B' [/ U9 X
% O2 [! H& ^3 c+ T) ?# T, h 所以我们修学要认真,晓得海印三昧里面,大圆镜智里面,就如同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了一物统统是障碍。所以修行无非是把心性洗得干干净净,然后你的心海才能印、才能印现,你的圆镜才能够显现。好比镜子一样,干干净净一点灰尘都没有,才起照的作用,一有染污,它的作用就失掉了。所以佛语、祖师的言语,都是从自己心性当中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不能把它当作世间的文章来看,那就错了。( N7 f9 X' Q, c; z7 Y3 k9 O
1 ]: J/ C" L# S1 j; R: D
解【问。持名判行行。则是助行。何名正行。答。依一心说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盖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持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 | N. U: B0 b6 a3 D& L
/ r8 z6 S; \8 u 这是帮助我们破除正行跟助行的疑惑,这个法门所提倡的正助双修。持名要把它判属於行行,前面所讲的信愿是慧行,持名是行行。当然慧行是正行,行行岂不是落到助行?所以才有这个疑问。执持名号既然是助行,什么叫『正行』?诸位要晓得,正与助都是一句佛号,并不是在持名念佛上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来做助行。那当然是未尝不可,以六度为助行、以三十七道品为助行、以八万四千法门做助行,我们在大经大论也常常看到, |
|